第357章 逐利者(十四)
作者:緋紅之月      更新:2021-07-19 10:14      字數:5920
  “我們的人都被從中國人的城堡裏麵給攆出來了?”穆罕默德?阿齊茲用訝異的目光看著通報信息的家夥,“你確定是所有人。”

  ??“阿齊茲大人,的確是我們所有的人都被攆出來了。”報信的家夥微微弓著腰,對於這幫老爺可不能有絲毫輕慢,特別是這位殺人不眨眼的阿齊茲大人。

  ??穆罕默德?阿齊茲摸了摸他精幹麵龐上的兩撇胡子,作為馬赫迪大人的代表,穆罕默德?阿齊茲見到了中國在喀土穆的總督王明山之後,王明山立刻把中國總督所在地的所有內線都給攆出了要塞,這隻有一種可能,中國人已經知道了馬赫迪大人的全部計劃。

  ??即便是想到了這樣糟糕的局麵,穆罕默德?阿齊茲的臉上依舊沒有露出絲毫不安或者焦躁。他摸了一陣自己漂亮的髭須,接著揮手讓報信人下去。屋裏麵隻剩下他信得過的人之後,穆罕默德?阿齊茲才說道:“這裏東門是我們的自己人,看看他們是否也被調動。另外立刻派人把消息稟報馬赫迪大人,請他做決斷。見到馬赫迪大人的時候請一定告訴他,我隻能確保這裏的幾道大門三天時間。若是再久,我也沒辦法保證。”

  ??穆罕默德?阿齊茲的手下立刻受命去了,而穆罕默德?阿齊茲也沒閑著,他起身離開了住處,直奔城內的一個比較偏僻的所在而去。

  ??有種說法叫做“凡走過的必定留下痕跡”,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在陌生的環境下就會感到不安。而且人類會努力按照自己生活的環境來改造新的所在。喀土穆古時是一片荒無人煙的灌木林。公元13世紀初,蘇丹部落中的馬哈斯人向南越過沙漠遷徙至此,因為這裏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他們便在這裏定居下來,並把這個地方取名為“洛爾托姆”,意為“河水和泉水的交匯處”。

  ??到了15世紀,阿拉伯人開始大批南移,格爾托姆也成了交通要道和貿易集市,這座小小的村鎮也慢慢向城市轉化。青白尼羅河在喀土穆合流之後,遠看交匯處的地形象是一頭大象的鼻子,因此,阿拉伯人改稱這裏為“喀土穆”,阿拉伯語意即‘像鼻子”。

  ??中國人到了這裏十幾年時間,喀土穆城的規模快速擴大,中國式的磚房數量快速增加,已經超過整個城市將近一半的規模。住在這些磚房的人大多都是黑人,看他們外貌聽他們的語言和口音,很多都是跟著中國人從東非坦桑尼亞等地來的。

  ??穆罕默德?阿齊茲用包頭的頭巾和別人一樣遮住臉,大步走在這片黑人為主的區域。走過了幾條街,他到了一個單獨的小院門口。熟練的從破木柵欄的縫裏麵伸手進去打開裏麵的門閂,穆罕默德?阿齊茲就進了院子裏麵。

  ??院裏麵有蒙麵的阿拉伯女子,見到穆罕默德?阿齊茲之後並沒有過於吃驚,她連忙進屋稟報。片刻之後,一個腰插短刀的中年阿拉伯人從屋裏麵走了出來。

  ??“真主保佑,您看來身體很好。”穆罕默德?阿齊茲用溫和的語氣問候對麵的中年人。

  ??中年男子盯著穆罕默德?阿齊茲看了好一陣才有些不耐煩的說道:“真主保佑。”

  ??“閣下,您這樣的雄鷹何必臣服於麻雀之下。您的部落一直是這裏最強大的統領,曾經是整個尼羅河最大的奴隸商人。現在您為何要住在您曾經販賣的那些黑人中間。難道您真的放棄了以往的榮耀不成?”穆罕默德?阿齊茲說的率直。和對麵這位說話這麽直接就好,近50年來,迪格納家族的部落是尼羅河流域最大的奴隸商人。直到中國人抵達蘇丹,占領喀土穆,並且廢除奴隸貿易為止。

  ??“無論如何,我都不會為你們的馬赫迪效力。”迪格納家族的這位身份不明的中年人的語氣還是很不耐煩。

  ??“三天,三天內這裏很可能就會發生戰爭。閣下,如果您願意參加的話,我們會很歡迎您和您的族人加入其中來。”穆罕默德?阿齊茲說完之後躬身行禮,然後在對方充滿不友好的目光裏退出了院子。

  ??先是迪格納家族的人,一個接一個,穆罕默德?阿齊茲把那些因為中國在蘇丹實施統治後背壞了之前財路的家族給拜訪了一圈。有奴隸販子的家族。還有的則是有在當地曾經無比囂張,然後被打得不得不遷到中國人眼皮底下才能活下來的家族。更有些原本壟斷商道,但是因為鐵路和航運的興起而淪落為搬運工的家族。

  ??在這個喀土穆城裏,住著太多十幾年來生活發生了巨變的各色人等。雖然有著完全不同的經曆,然而在命運被中國人改變這方麵,這些人有著共同點。

  ??城內有人活動,城外也是如此。穆罕默德?阿齊茲的親信在碼頭上了一艘船,沿河而下。青尼羅河與白尼羅河在喀土穆交匯後在河床中涇渭分明,半邊河道河水呈現青色,半邊河道河水呈現白色。也許是見慣了這樣的美景,或者是情緒過於激動,信使根本就沒看河水。行出去幾十裏,在一個河邊的小碼頭停下,信使下了船直奔附近的村落。他本來隻用把消息轉交給當地的聯絡人即可。沒想到聯絡人並沒有讓他走,而是在盤問一番之後帶著他前往村裏。

  ??信使在好幾人的監視下進了一間屋子,見到屋中之人後,信使先是一愣,然後興奮的上前行禮,“馬赫迪大人,您終於來了!”

  ??屋裏中央坐的那人是馬赫迪,雖然隻穿了一身很普通的類似苦行僧般打著補丁的白色袍子,馬赫迪這位大人物舉手投足之間都顯示出強烈的自信。他起身拉住信使的手,“真主保佑你,帕圖兄弟。阿齊茲讓你來告訴我什麽新消息。”

  ??信使帕圖沒想到馬赫迪竟然能記得住自己的姓名,他立刻就高興起來。不管一路的辛苦,帕圖把喀土穆城內發生的事情向馬赫迪講了。等講完之後他才發現屋裏麵另外兩位穿著阿拉伯衣服的男人看著居然是歐洲人。

  ??“帕圖兄弟,你辛苦了。”馬赫迪的聲音不高,蘊含著發自內心的力量,“你是先休息,還是現在回去帶消息給阿齊茲兄弟?”

  ??“我現在就回去。不知道您要我帶什麽消息?”帕圖心中激動,卻壓低了聲音。說話的同時還忍不住用眼睛瞄著另外兩位穿著阿拉伯服裝的歐洲人。

  ??馬赫迪卻沒有在屋裏說,他拉著帕圖的手出了屋子,在帕圖感到安全的時候把新的命令告訴了他。

  ??送走了帕圖,馬赫迪剛回到屋內,就有部下稟報。“大人,這邊部落的首領來了。”

  ??說話間,幾名老年的男子魚貫而入,見到馬赫迪之後先行禮。然後為首的那位老人說道:“馬赫迪大人,我們的部落並不願意參加您發起的戰鬥。那些中國人和我們並無冤仇,部落裏麵的年輕人很多還在他們的土地上耕種。大家願意奉您為主,但是不願意打仗。”

  ??馬赫迪的手下聽了這話之後立刻臉色不善起來,而馬赫迪隻是揮了揮手就讓他的手下暫時後退幾步。馬赫迪走到了當地部落的老漢麵前,他問道:“兄弟,你相信這世間的一切都是真主賜給我們的麽?”

  ??“相信!”老漢立刻答道。說完之後他見後麵那幾位沒吭聲,隨即扭頭看了過去。後麵那幾位隻是沒理解馬赫迪這問題背後是不是有什麽別的意思,這才沒有立刻回答。此時見到前麵的老漢的目光,他們立刻答道,“我們相信。”

  ??“那麽這些土地,牛群,都是安拉賜給我們的。”馬赫迪從容不迫的繼續講。

  ??“……這些牛群是中國人養的……”一位中年漢子看來心裏麵有些疑惑。

  ??“是的。這些牛群是中國人養的,但是讓他們到這裏養牛的難道不是安拉麽?”馬赫迪繼續問。

  ??這個思路實在是有些跳躍,幾個當地部落的頭頭一時跟不上馬赫迪大人的思路。他們互相疑惑的對視幾眼,為首的老漢斟酌著詞語問道:“尊敬的馬赫迪大人,如果養牛的中國人是遵守了安拉的旨意到這裏,我們豈不是更不能對他們下手了?”

  ??“真主的意誌豈會那麽簡單?”馬赫迪大人語氣平淡,但是那表情那姿態,一股高渺神聖的姿態令人立刻生出忍不住低頭的衝動。

  ??馬赫迪大人就帶著這種極具說服力的姿態與氣場做著解釋,“真主絕不會眷顧卡菲勒,真主隻會賜福於他的信徒。真主的意誌讓卡菲勒到這裏開辟土地,飼養牛群。而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把這些留給我們。隻要我們遵從真主的意誌,將這些卡菲勒送入地獄,在榮光真主的同時,我們自然就得到了真主賜給我們的一切。”

  ??幾位當地部落的頭頭最初被這裏麵的邏輯弄得有些糊塗,最先明白過來的是為首的老漢。老漢眼中閃動著聽明白之後特有的那種興奮,隻是他的臉上還是忍不住露出了些遲疑,“尊敬的馬赫迪大人,您是說我們要通過戰爭把那些給搶過來麽?”

  ??這種畏懼戰爭的表態讓馬赫迪大人的部下又露出了非常不爽的表情,然而馬赫迪大人又是通過輕輕揮手的動作讓部下安靜下來。

  ??帶著那種神聖的氣息,馬赫迪繼續說道:“這些兄弟,善惡的判斷不是我們的事情。我們是真主的信徒,真主的仆人。所有善惡皆由真主決定,我們這些人所要做的隻是服從真主,追隨真主,為真主增加容光。那些善惡,真主早就在經中說清。”

  ??說完了道理,馬赫迪先前又走了一步,站在幾位部落頭頭的麵前,馬赫迪換了嚴厲的語氣質問道:“難道,你們的所有問題都是因為你們害怕為真主奉獻麽?你們害怕為真主而戰麽?”

  ??為首的老漢被這個問題嚇的不輕,他趕緊連搖頭帶擺手的給自己撇清,“不,不!絕對沒有!尊敬的馬赫迪大人,我們絕對沒有害怕為真主奉獻。”

  ??馬赫迪卻沒有繼續追下去,他後退一步,用著那種在天份的幫助下格外有說服力的抑揚頓挫的聲音朗讀起綠經“對於宗教,絕無強迫;因為正邪確已分明了。誰不信惡魔而信真主,誰確已把握住堅實的、絕不斷折的把柄。真主是全聰的,是全知的。”

  ??那幾位鄉下來的部落首領被這聲音,被這姿態,被這股神聖的氣氛給鎮住了。

  ??“對於宗教,絕無強迫;因為正邪確已分明了。誰不信惡魔而信真主,誰確已把握住堅實的、絕不斷折的把柄。真主是全聰的,是全知的。”馬赫迪的部下們也跟著一起念誦著經文,眾人同時念誦的時候沒有馬赫迪大人帶頭領念經的時候那種強烈的個人表現出來的神聖感,但是眾人的聲音有著更大的聲音,給人更加有力的感覺。

  ??而且依照綠教的做法,這種念經的時候其他人要跟著念。那些鄉下的老鄉們跟著小聲念道,“對於宗教,絕無強迫;因為正邪確已分明了。誰不信惡魔而信真主,誰確已把握住堅實的、絕不斷折的把柄。真主是全聰的,是全知的。”

  ??馬赫迪大人繼續念道:“真理是從你們的主降示的,誰願信道就讓他信吧,誰不願信道,就讓他不信吧。”

  ??一眾人先後的念道:“真理是從你們的主降示的,誰願信道就讓他信吧,誰不願信道,就讓他不信吧。”

  ??馬赫迪最後念道:“不信道的人們啊!我不崇拜你們所崇拜的,你們也不崇拜我所崇拜的;我不會崇拜你們所崇拜的,你們也不會崇拜我所崇拜的;你們有你們的報應,我也有我的報應。”

  ??眾人又是先後念道:“不信道的人們啊!我不崇拜你們所崇拜的,你們也不崇拜我所崇拜的;我不會崇拜你們所崇拜的,你們也不會崇拜我所崇拜的;你們有你們的報應,我也有我的報應。”

  ??馬赫迪大人也沒有再加入什麽新的經文,他就帶著這些部下與老鄉們反複念誦著這幾段。連續幾遍之後,為首的老漢臉上先是從不解,接著是思索,他最後終於眉頭舒展,露出恍然大悟的表現。

  ??先給馬赫迪行了個禮,老漢帶著些激動的心情說道:“尊敬的馬赫迪大人,我方才是在用我個人對善惡的評價替代了安拉對善惡的評價。我個人所想的善惡並非是安拉認同的善惡。您覺得這對麽?”

  ??馬赫迪的手下聽了這話,露出一副“你現在才知道”的不爽表情,然而馬赫迪並沒有因此露出絲毫不快。不僅沒有不快的表情,馬赫迪用發自內心的喜悅對老漢說道:“您終於開始理解了真主的想法了。我們信的是真主,我們要遵守的是真主的規矩。”

  ??老漢看來明白了,但是其他幾人卻沒有能明白。不過有已經覺悟的老漢在,解釋就變得容易很多。花了十幾分鍾時間,那些原本不理解的人也終於明白了這個邏輯鏈。

  ??真主看當地人的信徒們窮,就運用他的意誌和神力讓那些卡菲勒到蘇丹來耕種開墾飼養牛群。當這幫卡菲勒完成了這些工作之後,當地真主的信徒們就麵臨著真主賜予的考驗。如果這些真主的信徒肯拿起武器,跟著馬赫迪大人把這些卡菲勒都給殺掉,開墾完畢的土地,土地上的牛群與產出都歸了信徒所有。

  ??這些當地人在這年裏麵並沒有積累起非得殺光中國人不可的仇恨,不過這個問題也很容易的就被經文內容給了一個非常合理的解釋。

  ??“不信道的人們啊!我不崇拜你們所崇拜的,你們也不崇拜我所崇拜的;我不會崇拜你們所崇拜的,你們也不會崇拜我所崇拜的;你們有你們的報應,我也有我的報應。”

  ??信徒隻需要對安拉負責,隻需要對相同的教徒們負責。卡菲勒被教眾殺死無關於教徒的善惡,那是真主的意誌。真主至高無上,真主本身就是絕對善的代表。把所有的一切都交給真主,就意味著所有的一切都是善。

  ??看到這幫老鄉總算是弄明白了基本的道理,那些老鄉臉上露出了淳樸的喜悅,以及第一次想明白這種道理時才有的那種不適的感覺。這種從聽過真主的宣告到向著真主信徒發展的過程對於馬赫迪大人來說實在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那些追隨他的骨幹都有過這樣的心路曆程,而這些人邁過了這道關卡之後,都樹立起了信仰,得到了拯救。

  ??馬赫迪用那種令人信服的聲音開口了,所說的是他堅信,並且說服了無數信徒相信的話。這是他的信仰,也是他奮鬥的目標。“真主把世間的一切都賜給了信徒。”

  ??聽到這句話,那些還有些遲疑的當地老鄉們都是精神一振,整個人擺脫了遲疑與猶疑,看上去堅定而且認真。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