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拖拉機了(求月票)
作者:霜露寒      更新:2020-03-21 11:42      字數:2323
  在大家的幫助下杜雨涵的房子建的很快,十天房子就起來了。

  在這個年代可沒有什麽裝修一說,隻是把牆刷白,安好門窗就差不多了。像杜雨涵建的這麽複雜的房子在農村很少見。

  所以剩下的裝修有村裏的泥瓦匠和會木工的杜連橋給包了。

  杜雨涵建的房子很有特色,正房五間的地方東邊建了兩個臥室,緊挨著是一間客廳,最西邊也是一間大臥室。

  在正房的後麵緊挨著正房又蓋了一層後背房。在客廳後牆東北角開一個門直通後背子。

  杜雨涵考慮到冬天這裏太冷,臥室都有火炕和火牆。她還在房子裏安裝上了土暖氣。

  暖氣和配套的爐子是她畫了圖紙讓父親托人給做的。建房的時候就直接安上了。≈1t;i≈gt;≈1t;/i≈gt;

  後背房裏建了廚房,衛生間和鍋爐房,還有一間儲藏室。

  這樣有後背房擋著正房在冬天也會暖和一些。

  衛生間杜雨涵讓建的是和欒城一樣的那種衛生間,幹淨衛生又方便,冬天洗澡也很方便。

  廚房建的比較大,有三個大土灶,就建在最東邊,廚房的東牆和北牆都開了窗戶,做飯也不怕有油煙。

  兩個大土灶直接連著前麵正房兩個房間的土炕,天冷的時候就燒這兩個灶。夏天就燒那個沒有連著火炕的土灶。

  以後夏天還可以在前院搭個棚子壘個灶台夏天做飯用。

  在後背房的最西邊建一個小鍋爐房。除了一個燒暖氣用的爐子,也有一個土灶,這個土灶和正房最西邊房間的火炕連著,就是為了專門燒火炕用的。≈1t;i≈gt;≈1t;/i≈gt;

  這樣正房三個臥室都有火炕,冬天都能燒的熱乎乎的,家裏人都來了也住得下。再說每個火炕都不小,上麵睡個四五個人沒問題。

  中間的客廳麵積比較大,占了兩間房的麵積,在一角擺了一個長方形的餐桌,北牆放著一組沙,在擺上茶幾、兩盆花正合適。杜雨涵還讓在院子的臨街處蓋了三間倒房做衛生室。以後前麵就是她工作的地方,後麵是住宅。這樣可以兩相兼顧了。

  梁守正給杜雨涵批的地基很大,房子有前院和後院。

  前院除了三間倒房還有兩間廂房。廂房用來儲存雜物用。後院也比較大,就當是給杜雨涵的自留地讓她種一些菜,還可以養雞、養豬。就看杜雨涵自己的意願了。

  後院還建了一個柴棚子,放幹柴用。≈1t;i≈gt;≈1t;/i≈gt;

  後背房挨著廚房還專門建了一個過道,在後牆開了一個後門可以直接通後院,這樣抱柴火進廚房也方便很多。

  杜雨涵的房子建成後可謂是功能齊全,她很滿意。

  房子建好之後大家都十分新鮮,覺得這房子建的太好了,以後他們也要參考著這麽建。

  在以後村裏村民建的房子多多少少都模仿了杜雨涵房子的房型。

  杜雨涵這房子房間比較多,家具需要的也比較多,不過她不著急,讓養父慢慢來。先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來就行。

  因為是火炕不用打床省了不少事,就打一些衣櫃,廚子、桌子、椅子什麽的。杜雨涵都給畫了圖樣。杜連橋已經66續續地做的幾件,可以讓杜雨涵先用著。≈1t;i≈gt;≈1t;/i≈gt;

  杜雨涵的房子還沒建好,顧祁深就帶著拖拉機廠的兩位領導和幾個技術人員來老河灣村了。

  杜雨涵交給顧祁深的圖紙經過技術人員的研究已經製作出來了,初步試驗非常好用,這次也是帶著做好的農用機具開著兩輛拖拉機來到了老河灣村。

  這次大家要進田地做最後的驗收。

  顧祁深這次也是來兌現承諾特批給老河灣村一台拖拉機,而且價格非常優惠,隻有正常售價的一半,可是把梁守正等幾個村幹部給樂壞了。這可是拖拉機呀,整個鄉裏也沒有幾台。

  老河灣村的村民聽說真的有人給他們村送拖拉機來了簡直沸騰了。這可是能代替人力的機械呀,有了這拖拉機,他們可以省許多事兒了。≈1t;i≈gt;≈1t;/i≈gt;

  技術人員先把一個翻地用的機具安裝在拖拉機上,然後就開著拖拉機在田地裏快地行進了起來。

  這用機械翻地就是快,不多時一塊幾畝大的田地就翻完了,比人力翻的又深又快,看的大家一個勁兒的鼓掌。照這樣下去種地之前他們村的田地都能翻一遍。

  翻完地之後又換上了一種耕地的機具,這個鐵犁安上之後一次可以開出三個壟溝,這也是考慮到拖拉機的功率,怕開的壟溝多了容易出問題,就暫時設計了一次開三條壟溝的。

  這樣就可以一次性三個人錯開一些跟在拖拉機後麵撒種子,

  杜雨涵沒有設計太複雜的,怕拖拉機廠做不了。複雜了也容易出問題。現在還是簡單一些比較好。即使如此也比牛馬耕種快多了。

  大家看著機械開出來的壟溝比牛馬耕出來的還好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到時候他們就不用牛馬上陣拉犁,這拖拉機就全都解決了。

  大家心裏都想這小何大夫剛來村裏就給他們村帶來了這麽大的實惠,以後可得敬著點兒小何大夫,盡量把人一直留在他們村。

  顧祁深看著這農用機具這麽成功,效率這麽高也很高興。

  他對梁守正說道“梁叔,這新製造的和拖拉機配套的農用機具算是成功了,這拖拉機和配套的農用機具就特批給你們村了。

  開拖拉機你們得找兩個人學學。拖拉機廠的技術員還得到別的地方去指導,在咱們村停留不了兩天。最好能找兩個有文化底子的,這樣容易盡快明白拖拉機和這農用機具的原理學的也會更快。”

  聽顧祁深這麽一說梁守正可是為難了,他們村有文化的基本就沒有,就他的兒女還有一些文化,可是他們不是在外麵上班就是在外麵上學,平時根本不在村裏。

  而且這技術員就停留兩天,就是找人跟著學也學不會呀。

  杜雨涵看梁守正為難的樣子說道“梁叔,我對這拖拉機倒是了解一些,不如就由我先跟著技術員學習,等學會了我再教咱們村的人開拖拉機,這樣也不耽誤人家行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