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狂妄自大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17 13:51      字數:4012
  二零五六年二月十日,第一批十座經過改裝的海上基地到達前線。

  ??與“戰術型海上基地”相比,這種“戰略型海上基地”的主體結構一樣,因此在使用中仍然可以搭載戰術戰鬥機,主要區別是多了專門為支持轟炸機而改裝的附加平台,比如維護平台、停放平台、彈藥儲運平台等。這種簡單改裝,一是可以使用之前的戰術海上平台,以便降低改裝費用,二是能夠縮小工程量,加快改裝速度,三是避免煩瑣的測試,盡快投入實戰應用。

  ??經實戰考驗,戰略海上平台具有非常高的實戰價值。

  ??當時,一座配備兩套停放平台的戰略海上平台能夠搭載五十架轟炸機,前沿部署時能把轟炸機的作戰半徑縮短百分之六十以上,因此五十架轟炸機的作戰效率,相當於部署到後方機場的一百架轟炸機。十套戰略平台,總共搭載了五百架轟炸機,其實際作戰效率相當於後方的一千架轟炸機。

  ??後來,空軍發現,可以把停放平台增加到四座,即在保留兩百架戰鬥機的情況下,把轟炸機的攜帶數量增加到一百架,也不會對轟炸機的作戰效率產生明顯影響,相當於把戰略海上平台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一倍。

  ??得到空軍的好評之後,海軍開始改造更多的戰略海上平台。

  ??可惜的是,當時海軍手裏就隻有十座海上平台,而新增的海上平台都沒能在戰爭結束之前投入使用。戰後,這些海上平台全部改裝了海上航天發射場,開始為航天服務,也算得上是廢物利用了。

  ??在戰略轟炸強度得到保證之後,牧浩洋把攻打美國本土的時間訂在了二月底。

  ??可以說,到這個時候,美國戰敗已經沒有絲毫懸念了。

  ??要知道,在十座海上平台投入戰鬥之後,中國空軍的戰略打擊能力提高了三分之一,也借此機會擴大了轟炸範圍。

  ??二月十二日,中國空軍轟炸機群首次飛越洛基山脈,用重型巡航導彈打擊了鹽湖城、丹佛、拉斯維加斯、菲尼克斯與阿爾伯克基附近的美軍基地。兩天之後,中國空軍的轟炸機群又進行了一次長途奔襲,重點轟炸了得克薩斯州的油田與石油化工工廠。

  ??雖然在此之後,受轟炸機損失重大影響,中國空軍的轟炸行動有所收斂,但是到二月二十日,隨著J-31M(部署在海上基地上)與J-33M,即J-31/J-33的終極改進型服役,加上由DY-2改裝的超級加油機大規模服役,護航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達到了四千公裏,可以掩護轟炸機深入美國腹地,針對美國東部地區的轟炸行動再次開始,而且打擊範圍擴大到了美國的基礎工業領域。

  ??當時,空軍為了提高護航戰鬥機的航程,一口氣改裝了六百架DY-2。這種超級加油機能夠攜帶三百噸燃油,在充電飛機的支持下,到前方巡邏數十個小時,隨時為作戰飛機補充燃油,而一架超級加油機就能支持二十到四十架護航戰鬥機、或者支持十架到二十架戰略轟炸機。

  ??中國空軍擴大轟炸範圍,也與美國西海岸地區的防空力量被徹底摧毀有關。

  ??到了二月底,中國空軍與海軍把空中戰線推進到了美國西海岸上空,艦隊甚至一度到達離美國海岸線不到一百公裏的地方。在艦隊的掩護下,加油機集中在三處地點待命,大幅度提高了戰鬥機與轟炸機的作戰效率。

  ??由此可見,大規模戰略轟炸已經全麵展開。

  ??在戰火燒到美國本土之後,美國戰敗就隻是時間上的事情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大戰第一次出現了結束的跡象。

  ??二月二十四日,美國通過瑞士、文萊與不丹這三個永久中立國,向中國發出了開戰之後的第一份停戰書。

  ??是停戰書,而不是投降書。

  ??也就是說,美國要求體麵的停戰,並且沒有為停戰開出多少條件,反而要求中國承諾在停戰之後,把軍隊撤回到戰前所在區域。

  ??說得直接一點,停戰的目的是恢複戰前狀態。

  ??這是停戰書嗎?

  ??如果美國掌握著戰略主動權,壓著中國打,提出這樣的停戰條件,可以說美國當局非常具有騎士精神。

  ??問題是,現在是中國掌握著主動權,壓著美國打。

  ??也就隻能說,美國當局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要知道,中國被迫參加這場戰爭,絕對不是在為遭到偷襲的太平洋艦隊複仇,也就絕對不可能在戰後恢複到戰前狀態。

  ??當時,中國外交部給出的答複很簡單:美國的唯一選擇就是無條件投降。

  ??事實上,這隻是外交部的答複。原因很簡單,在二零五六年初,東方同盟集團還沒有就如何處置美國達成一致。雖然大部分國家都認為美國必須無條件投降,但是也有不少國家認為不應該欺人太甚。

  ??當時,中國在這個問題上也非常猶豫。

  ??原因很簡單,美國是一個大國,而且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國,不管怎麽處置,都是非常棘手的事情。

  ??占領美國的話,中國肯定會背上沉重的負擔。

  ??要知道,別所幫助美國進行戰後重建,就是管理這個麵積超過九百萬平方公裏,人口超過七億的國家,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說得直接一些,就算徹底打敗了美國,中國也不可能占領美國,因為長期占領美國,除了巨大的經濟負擔,還會引發抵抗行動,讓中國在取勝之後戰敗。

  ??像對付俄羅斯那樣對付美國?

  ??顯然也行不通,俄羅斯在戰敗的時候,其實際控製區內隻有不到三千萬人,而其總人口也就一億,國土麵積差不多是美國的兩倍,因此人口密度實際上隻有美國的十四分之一,且三分之二的地區是人跡罕至的冰原。也就是說,俄羅斯可以被肢解、可以被分割、甚至有可能被滅絕,但是美國不會。

  ??從長遠考慮,肢解與分裂美國的害處比保持一個完整的美國大得多。

  ??另外,還得考慮戰時的情況。

  ??要知道,如果中國決定出兵占領美國,肯定會讓盟軍加入,而且像對待美國這種地廣人稠的國家,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盟軍分區占領,由此就必然導致最嚴重的後果,即按照占領區分割美國。

  ??隻要有遠見的人,都應該知道,這將是一場災難。

  ??從本質上講,可以把美國的領土分成幾部分,但是絕對不可能以次消除美國民眾的國家意誌。最終結果就是,在占領軍的影響力降低之後,美國肯定會再次統一,而且很有可能是以反抗占領軍的方式實現統一,而重新統一的美國,必然把占領國、特別是中國當成頭號大敵,也就會再次成為中國的潛在威脅。

  ??要知道,中國拚了命的打贏這場戰爭,就是要消除美國的潛在威脅。

  ??那麽,如何才能夠消除美國的潛在威脅呢?

  ??顯然,消除美國的潛在威脅,關鍵不在於擊敗美軍、也不是打垮美國的經濟、更不是分裂美國的土地,因為軍隊可以重建、經濟肯定會複蘇、領土也會再次統一,真正的關鍵是消除美國人心裏的仇恨,特別是對中國的仇恨,不再把中國當成敵人,而是把中國當成共同發展的朋友。

  ??為此,就絕對不能肢解與分裂美國。

  ??當時,在美國第一次提出停戰請求之後,中國國內就出現了一個聲音,即宣稱中國需要的絕對不是一場“迦太基式的和平”,因此不能以戰勝者的身份來隨意處置美國,而是應該充分考慮與尊重美國民眾的自願選擇。

  ??在中國高層中,持這一觀點的主要就是杜小蕾。

  ??在向黃瀚林、牧浩洋等人說明情況的時候,杜小蕾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在戰爭結束之後強加到德國身上的不平等條約,不但沒有讓德國解除武裝,還在德國民眾心裏埋下了仇恨的種子,最終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杜小蕾借此發出警告,中國絕對不能讓第三次世界大戰變成第四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更不能把不平等條約強加到美國身上,因為那不是和平條約,隻是一紙休戰條約,幾十年之後,美國就將再次崛起,並且懷著滿腔仇恨引發第四次世界大戰。

  ??黃瀚林明白這個道理,牧浩洋也明白這個道理。

  ??就算有信心打贏第四次世界大戰,也會為此付出更為慘烈的代價,讓更多的中國人遭受戰火荼毒。

  ??問題是,在二零五六年初,與美國停戰是肯定不可能的事情。

  ??別的不說,美國自以為是提出的那些停戰條件,根本就不可能被中國接受。

  ??此外,歐洲聯邦對此采取的態度,也讓中國無法接受。要知道,在東方同盟集團中積極主張與美國停戰的就隻有歐洲聯邦,而該行為,被中國、甚至是其他盟國看成是在變相袒護美國,維護西方文明。

  ??還有,英國在一月底宣布參戰,也影響了中國的立場。

  ??美國真打算停戰的話,就不會在這個時候策動英國參戰,因此在所有人眼裏,美國根本沒有停戰的誠意,隻是借停戰來拖延中國軍隊,獲得喘息機會,以便完善本土防禦,甚至進行戰略反擊。

  ??停戰不可能,那就隻有打下去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