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攻守兩難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17 13:50      字數:4077
  根據戰後公布的資料,在密克羅尼西亞海戰之後,弗倫奇上將向國防部長麥卡錫與參聯會主席馬歇爾上將提交了一份作戰評估報告,對美軍艦隊存在的問題、以及最需要克服的難題做了總結。

  ??這裏麵,最嚴重的問題就是針對大口徑電磁炮的防禦能力,以及遠程炮火打擊能力。

  ??事實上,這是同一個問題。

  ??原因很簡單,美國海軍大型戰艦上裝備的還是軌道電磁炮,即便擁有超過中國海軍同類電磁炮的性能,可是仍然比不上線圈電磁炮。比如,“班布裏奇”級巡洋艦上的大口徑電磁炮的有效射程隻有六百公裏,即便是“芝加哥”級巡洋艦上的大口徑電磁炮的最大射程也隻有八百公裏。

  ??可以說,這已經是軌道電磁炮的極限了。

  ??在弗倫奇看來,首先就得擁有與對手相當的打擊能力,因此他建議立即全力研製大口徑線圈電磁炮,並且同步開發射程超過一千英裏的遠程炮彈(後來降低到八百英裏,也就是大約一千三百公裏)。

  ??事實上,美國研製大口徑線圈電磁炮的起步時間不算晚,與中國海軍相差不大。

  ??可惜的是,在最初階段,美國海軍對大口徑電磁炮的定位與中國海軍完全一樣,而且美國的技術積累更加雄厚。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美國海軍認為,現有的大口徑軌道電磁炮已經足夠勝任對地打擊任務,沒有必要在大口徑線圈電磁炮上投入太多的研製經費,甚至沒有必要開發大口徑線圈電磁炮。

  ??正是在美國放慢了大口徑線圈電磁炮的研製進度時,中國在該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當然,這也與美國海軍的一些傳統認識有很大關係。

  ??雖然在大口徑線圈電磁炮項目上,一些有遠見的美國海軍軍官就提出,這種理論射程沒有上限的大口徑電磁炮,能在某些時候取代艦載航空兵,成為海軍的主要打擊力量。但是在討論具體的戰術用途時,美國海軍也沒能避免一個問題,即如何確保電磁炮能夠準確命中一千多公裏外的目標?

  ??實戰中,中國海軍用的是偵察機,或者說是炮火觀測飛機。

  ??當時,美國海軍有一個嚴重錯誤的認識,即炮火觀測飛機能夠到達目標上空,還需要使用大口徑電磁炮嗎?要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意味著敵人已經失去防空能力,也就能讓航空兵發揮作用了。

  ??毫無疑問,在短期內,電磁炮的射程達不到艦載戰鬥機的最大作戰半徑。

  ??由此就引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即裝備了大口徑電磁炮的戰艦,根本沒有機會接近敵人以航母為核心的艦隊。

  ??正是受這些因素影響,美國海軍對大口徑線圈電磁炮不太感興趣。

  ??有意思的是,美國陸軍反而在該項目上投入了不少經費,因為中國陸軍已經裝備了線圈電磁炮。

  ??當然,在作戰使用上,陸軍的炮兵與海軍的艦炮有很大的區別。

  ??事實上,也正是陸軍的努力,讓美國海軍在設計“芝加哥”級巡洋艦的時候,留下了很大的改進空間,比如在今後能夠以更換作戰模塊的方式,用線圈電磁炮取代軌道電磁炮,提高戰艦的遠程打擊能力。

  ??隻是,在二零五三年之前,美國海軍肯定得不到大口徑線圈電磁炮。

  ??也就是說,要到二零五四年,美國海軍才有可能獲得大口徑線圈電磁炮,並且用來裝備大型戰艦。

  ??至於防禦能力的問題,恐怕要等待更長的時間。

  ??要知道,在二零五三年的時候,中國海軍都沒有找到對抗大口徑電磁炮炮彈的有效防禦手段。雖然測試證明,七十毫米電磁速射炮能夠攔截大口徑電磁炮炮彈,但是攔截效率非常低,價值並不大。事實上,要等到大戰末期,隨著中國在“重力場技術”上取得了決定性突破,才能有效攔截大口徑電磁炮炮彈。

  ??當然,美國海軍並沒有放鬆相關方麵的研究。

  ??以當時的情況,美國海軍能做的,就是研製性能更好的末段攔截係統,即采用與中國海軍相同的辦法來增強攔截能力。

  ??事實上,當時美國海軍還麵臨著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即其擁有的打擊手段,對中國海軍的威脅非常有限。

  ??實戰已經證明,中國海軍基本上對反艦導彈“免疫”了。

  ??雖然在理論上,足夠多的重型反艦導彈依然對艦隊有足夠大的威脅,但是這個數量標準已經隨著末段防禦係統性能提升而水漲船高。以中國海軍進行的測試為準,在打擊一支由四艘大型綜合戰艦掩護的航母戰鬥群的時候,至少需要二千四百枚重型反艦導彈,也就是出動兩百架戰略轟炸機。即便不考慮轟炸機的作戰損失,兩千四百枚重型反艦導彈的價值就不比一支航母戰鬥群低多少。如果算上擊沉戰艦所需的導彈,那麽用重型反艦導彈攻擊航母戰鬥群是非常不劃算的買賣。

  ??更重要的是,反艦導彈性能的提升空間已經不大了,而末段防禦係統還在繼續改進。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當時美國海軍做了預測,認為到二零五五年,反艦導彈對艦隊的攻擊效率還將降低三分之二。也就是說,到時候要用七千多枚重型反艦導彈,才有可能突破航母戰鬥群的防空反導攔截網。

  ??毫無疑問,再富裕的國家,也承受不起如此大的戰爭消耗。

  ??要知道,美國在二零五三年生產的重型反艦導彈,總共也就隻有五千枚,中國僅有四千多枚。

  ??事實上,除了反艦導彈,反艦製導炸彈的作戰效率也受到了質疑。

  ??在密克羅尼西亞海戰中,遭到重點攻擊的“華山”號與“恒山”號航母戰鬥群就頂住了美軍的打擊,隻有“華山”號戰沉,而且最後是被潛艇擊沉的。如果沒有潛艇,“華山”號有很大的把握返回那霸。

  ??導致反艦製導炸彈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不是炸彈本身不好,而是飛機突防率低。

  ??針對打擊力欠缺的問題,美國海軍多管齊下,想出了很多解決方案。比如,為重型反艦導彈安裝動能子彈頭,即一枚導彈攜帶多枚子彈藥,在飛行彈道末端,以十馬赫以上的速度投擲子彈藥,並且通過子彈藥上的加速發動機,進一步提高突防速度,從而突破末段防禦係統的攔截網。又比如,美國海軍高度重視第六代戰鬥機,即後來的F-51的研製工作,以此提高戰鬥機的突防效率。

  ??隻是,當時已經有一種較為理想的反艦手段了,即大口徑電磁炮的集中炮擊。

  ??實戰已經證明,如果數百枚飛行速度在二十馬赫以上的大口徑電磁炮炮彈同時到達,就能突破艦隊的防空反導網,任何一種現有的反導手段,即便是性能強大的末段防禦係統也無能為力。

  ??這下,問題又回到了大口徑線圈電磁炮上。

  ??由此可見,在二零五三年,美國海軍的處境非常尷尬。

  ??也正是如此,在八月底之前,即中國海軍恢複了雙航母艦隊之前,美國海軍沒有發動有意義的進攻。到了九月份,美國海軍更是沒有發動進攻的打算。事實上,按照弗倫奇提出的戰略規劃,要到二零五四年中期,即大部分“芝加哥”級巡洋艦換上了線圈電磁炮,美國海軍才會主動出擊。

  ??在此之前,美國海軍以防禦為主。

  ??問題是,防禦戰本身就是被動的,無法自主選擇戰場。

  ??弗倫奇能做的,就是指望中國海軍攻打所羅門群島,在這裏浪費掉幾個月。

  ??為此,弗倫奇在四月底就提出,應該增強在所羅門群島的防禦部署,並且加大對東南亞國家的戰略轟炸力度。為了說服馬歇爾上將,弗倫奇明確提到。如果不能讓部署在澳大利亞的航空兵發揮應有的作用,中國海軍很有可能在年內攻打夏威夷群島,而美軍根本沒有把握守住。

  ??可以說,弗倫奇的這個“建議”,改變了大戰進程。

  ??要知道,在弗倫奇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美國與俄羅斯已經在出兵大陸戰場的問題上進行談判,在美國暫時不肯動用地麵部隊的情況下,盧卡斯已經答應俄羅斯總統,派遣戰略轟炸機參戰。

  ??也就是說,當時美國正準備向俄羅斯部署戰略轟炸機。

  ??如果采用弗倫奇的建議,那麽美國空軍就得把大批戰略轟炸機留在澳大利亞,縮小在大陸戰場上投入的力量。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美國在大陸戰場上投入一千五百架轟炸機,並且輔以一千架戰鬥機,肯定能夠產生決定性影響。別的不說,中國陸軍拉得過長的戰線,就能使防禦變得無從談起。

  ??事實上,隨後正是美國空軍的強大支持,才使俄羅斯堅持到了二零五四年底。

  ??可惜的是,在美國的戰略體係中,澳大利亞的重要性不亞於俄羅斯,夏威夷群島的重要性更是在俄羅斯之上。

  ??要知道,過了夏威夷群島,就是美國本土了。

  ??說得直接一些,如果夏威夷群島落入中國手裏,中國空軍的轟炸機就能長驅直入,對美國進行戰略轟炸。

  ??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沒有選擇的餘地。

  ??也正是如此,牧浩洋才決定攻打所羅門群島,先收拾澳大利亞。

  ??對弗倫奇來說,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海軍已經找上門來,美國海軍卻沒有與之交戰的能力。(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