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妥協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17 13:49      字數:3997
  按照計劃,陸軍應該在三月一日發動進攻,可是受空中打擊不理想影響,直到三月五日也沒能確定進攻時間。

  ??當時,還有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即與巴基斯坦陸軍聯合作戰。

  ??可以說,隻要說到聯合作戰,就是個問題。

  ??別說地麵部隊,在海洋戰場上,中巴兩國的艦隊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巴基斯坦海軍主張重點打擊印度沿海城市與港口,中國海軍則認為應該以戰略封鎖為主,沒有必要擴大打擊範圍。

  ??在地麵戰場上,這個問題更加突出。

  ??二月二十七日,戚凱威就到了伊斯蘭堡,在這裏建立了中巴聯合作戰指揮中心,並且親自擔任總司令。

  ??問題是,在製訂進攻方案的時候,戚凱威與巴軍總參謀長有很大的分歧。

  ??戚凱威的目的很簡單:攻占新德裏,扶持親華政權,然後武裝一支印度軍隊,讓其與前政府軍打內戰。說得直接一些,就是以攻占印度首都的方式,盡快結束大規模地麵戰爭,減少戰爭損失與傷亡。

  ??可是,巴軍總參謀長則認為,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按照巴軍總參謀長的意見,巴基斯坦陸軍將首先攻占整個克什米爾地區,徹底解決克什米爾問題,然後在南麵的吉爾吉拉特邦地區用兵,攻占與印度存在爭議的卡奇地區,最後才是進軍新德裏。

  ??顯然,巴軍總參謀長提出的方案,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更重要的,如果按照這套方案打的話,戰爭肯定會持續半年以上。別的不說,在巴軍攻占了克什米爾地區之後,至少需要三個月才能把主力部隊全部轉移到南部地區,並且完成後勤保障方麵的調整工作。即便進攻行動十分順利,也要在地麵戰爭打響五個月之後,才有機會進軍新德裏。

  ??用一個月時間攻占新德裏,顯然有點倉促。

  ??為此,雙方爭論了好幾天。

  ??三月一日,一支由四十艘超級貨輪組成的船隊到達卡拉奇,送來了第十三集團軍的大部分主戰裝備,以及近千萬噸作戰物資。在接下來的三十天之內,還將有兩個沒有換裝的集團軍到達。

  ??也就是說,戚凱威打算在西線戰場上投入三個集團軍。

  ??毫無疑問,這是一支足夠強大的作戰力量。

  ??要知道,三個集團軍的總兵力接近二十萬,而巴基斯坦陸軍的總兵力還不到六十萬,印度陸軍在戰前的總兵力也就一百多萬。如果算上中國陸軍的裝備與素質優勢,三個集團軍足以打垮印度陸軍。

  ??說得簡單一些,戚凱威已經準備拋下巴基斯坦陸軍,單獨在西線發動進攻。

  ??問題是,在政治上,這根本辦不到,因為不管是牧浩洋、還是黃瀚林,都不會讓他拋下巴基斯坦陸軍。

  ??直到三月五日,在牧浩洋出麵的情況下,戚凱威才與巴軍總參謀長達成協議。

  ??按照這份得到雙方承認的協議,中國陸軍主要在北部地區作戰,巴基斯坦陸軍主要在南部地區作戰,隻在北部地區保留四個師的兵力,並且負責中國陸軍的所有後方補給運輸,即動用巴基斯坦國內鐵路網,把送到卡拉奇的物資運往北部地區,再由中國陸軍的後勤部隊送往前線。

  ??進攻開始後,中國陸軍在向新德裏推進的時候,將順帶攻占新德裏北部地區,切斷印度陸軍與克什米爾地區的聯係,圍殲克什米爾附近的印度軍隊,然後由巴基斯坦陸軍的四個師掃蕩克什米爾地區。

  ??南方戰場上,巴基斯坦陸軍將同步進攻卡奇地區,牽製該方向上的印度軍隊。

  ??這樣一來,如果印度陸軍死守新德裏,巴基斯坦陸軍在南方的進攻將變得輕而易舉,根本不會遇到多少麻煩。如果印度陸軍放棄了新德裏,中國陸軍將在占領新德裏之後,以最快的速度沿新德裏到卡奇灣的鐵路線推進,攻占沿途的重要城市,並且建立一道把印度西北部地區分割出來的戰略防線,協助巴基斯坦陸軍攻占卡奇地區,再謀求沿恒河向東推進,攻占恒河平原。

  ??事實上,戚凱威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印度軍隊不可能放棄新德裏。

  ??原因很簡單,隻要新德裏淪陷,印度就算戰敗了,即便印度政府轉移到其他地區,也很難改變最終結局。

  ??當然,這不僅僅有軍事與政治上的因素,還與印度的國內環境有關。

  ??要知道,在二零四零年之前,中國都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國,還是印度最大的商品出口目的地。可以說,超過三分之一的印度人與中國有經濟上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全球自然災害期間,隻有中國無償為印度提供了大批抗癌藥物,還向印度派遣了醫療援助人員,幫助了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可以說,在此之前,就算中印關係算不上密切,兩國的民間往來也足夠頻繁。

  ??在投靠美國,與中國對抗的問題上,印度國內的很多民眾都持反對意見,並且因此導致在二零三八年之後,印度連續更換了七屆政府,平均每屆政府的任期不到一年,可是每屆政府都奉行親美政策。

  ??和平時期,印度民眾無法影響到受家族控製的印度政局。

  ??可是在戰爭時期,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隻要中國軍隊攻占了新德裏,扶持一個得到民眾支持的親華政府,那麽印度政權的合法性就將受到考驗,誰也不能保證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印度民眾是否會支持前政府。如果民眾集體倒戈的話,那麽印度要打的就不是抵抗中國入侵的戰爭,而是一場大規模內戰。

  ??事實上,這也是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主要戰略取向。

  ??在製訂戰爭計劃的時候,牧浩洋就明確提到,要想長期占領像印度這種國土麵積達到三百萬平方公裏、擁有十多億人口的國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占領行動會產生難以預料的後果,承受巨大的軍事與經濟損失。別的不說,如果占領印度全境,至少需要部署一百五十萬地麵部隊,而中國陸軍與陸戰隊的總兵力也就隻有八十萬,一百五十萬地麵部隊在海外部署一年的花費就高達數萬億元。真要變成這個樣子,中國不但不可能獲得戰爭紅利,還會被這場戰爭拖垮。

  ??顯然,這也是美國想要達到的目的。

  ??為此,就得避免占領印度,而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攻占新德裏之後,扶持親華政權,組建新印度國防軍,然後讓印度人打印度人。雖然這麽做,會大大降低戰爭紅利,而且長期內戰會使中國很難利用印度市場,但是中國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將大大降低,對於即將到來的中美全麵戰爭有很大的幫助。

  ??事實上,在這場戰爭之後,印度的戰略地位也將大大降低。

  ??說得直接一些,就算不占領印度全境,在大規模的戰略轟炸之後,印度都很難在幾年之內恢複元氣,因此印度不再具有影響中美平衡的戰略價值,而將變成南亞地區最貧窮、也是最無足輕重的國家之一。

  ??至少在未來十年之內,印度沒有多少戰略價值。

  ??至於十年之後,恐怕中國需要考慮的不是如何利用印度,而是如何修複與美國進行全麵戰爭之後的創傷,或者是如何徹底打垮美國。

  ??綜合這些因素,得出的結論就是,必須盡可能的縮小大規模地麵戰爭的範圍。

  ??也就是說,迅速攻占新德裏是中國陸軍必須實現的戰略目標,而任何違背這一目標的作戰行動都沒有價值。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中國不得不向巴基斯坦做出妥協。

  ??根據戰後公布的資料,當時牧浩洋已經向巴基斯坦做出承諾,隻要巴軍能夠攻占卡奇地區,中國就不會在戰後強調這個問題,即默認巴基斯坦占領該地區的合法性,並且承認巴基斯坦在整個克什米爾地區享有主權。巴基斯坦要做的,隻是協助中國陸軍作戰,不給中國陸軍添麻煩,並且在戰後承認中國在藏南地區的主權,以及在克什米爾東北地區控製的兩萬平方公裏土地的合法性。

  ??當然,這種政治交易,絕對不會公布於眾。

  ??原因很簡單,這種秘密交易本身就沒有合法性,而且也沒有任何國家會承認巴基斯坦占領卡奇地區的合法性。

  ??由此可見,不管是牧浩洋、還是戚凱威,都沒對巴軍抱太大的希望。

  ??以當時的情況,在戰爭爆發之前,兩人就沒有想過與巴軍協同作戰,不然戚凱威也不會把三個集團軍派往巴基斯坦。

  ??三月八日,國際婦女節這一天,戚凱威拿出了全套作戰計劃。

  ??按照他的安排,地麵戰爭將在三月十日打響,到時候除了第十三集團軍之外,第二十七集團軍的大部分部隊也將到達巴基斯坦,而其主要任務就是支援第十三集團軍,掩護後勤補給線。

  ??相對而言,第二十七集團軍的戰鬥力與裝備水平都不差。

  ??隻是跟最先換裝“未來地麵戰平台”的第十三集團軍相比,依然差了一大截,也就隻能幹些雜貨。

  ??當然,在向新德裏推進的時候,也不需要投入太多的進攻部隊。

  ??相反,更應該重視在進入印度境內之後的後勤保障問題,而這將直接決定第十三集團軍的突擊能力。(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