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邁向戰爭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17 13:48      字數:4244
  戰略禁運有多大意義,牧浩洋非常清楚。

  ??對日本來說,最怕的就是禁運。

  ??雖然在中國手中,“禁運”這套牌裏沒有幾張王牌,因為在東海戰爭之後,中日兩國間的貿易往來已經大幅度縮水,但是隻要有一張王牌,戰略禁運就能成為壓垮日本、迫使日本當局鋌而走險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幸的是,在這套牌裏,有一張王牌,即日本沒有的稀土資源。

  ??到二零三四年底,隨著中日軍備競賽全麵升溫,國際市場上稀土礦的平均價格已經突破每噸一百六十萬美元。如果提煉成稀有金屬的話,其平均價格是黃金的十四倍,是名副其實的戰略資源。

  ??要知道,黃金的工業價值並不大。

  ??沒有黃金,最多在金融上吃點虧,工業生產、特別是高尖技術領域不會受到影響。沒有稀土金屬,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到二零三四年初,日本儲備的稀土資源已經消耗掉了百分之七十五。

  ??如果沒有進口渠道,日本儲備的稀土資源將在二零三八年用光。

  ??對日本來說,這絕對是滅頂之災。

  ??沒有稀土資源,就沒有高科技產業,而以進出口加工貿易立國的日本就無法在國際產業鏈條中占據主要位置。以日本的國土麵積與自然資源,如果工業生產效率降低,至少有半數以上的國民將麵臨生存危機。

  ??說得嚴重一點,日本很有可能因此退回農耕時代。

  ??稀土資源不但有巨大的經濟價值,還有無法替代的軍事價值。

  ??可以說,任何一種現代化的尖端武器都離不開稀有金屬。

  ??拿J-30戰鬥機來說,從機身的承力結構到火控係統的電子設備,都需要稀有金屬,一架標準配備的J-30至少需要一百五十公斤稀有金屬。如果按照國際價格,僅這些稀有金屬就價值兩億一千萬美元。

  ??再比如,“昆侖山”號航母上,各類電子設備含有近一噸的稀有金屬,其總價值在十五億美元左右。

  ??關鍵不是這些稀有金屬多值錢,而是沒有的話,就不會有性能先進的武器裝備。

  ??為此,日本在第一次印度洋戰爭之後,加大了稀土資源進口力度,而且開辟了好幾種進口渠道。

  ??問題是,在國際市場上,稀土資源基本上是有價無市。

  ??換句話說,就算日本肯出錢,也不見得能夠買到稀土資源。

  ??全球範圍內,最主要的稀土資源儲備國為中國、美國、俄羅斯與加拿大。前麵三個國家都把稀土當做戰略資源,早已出台了出口禁令,而加拿大的稀土主要供應美國與歐洲,而且早已跟美國與歐洲簽署了相關協議。

  ??除了這四個國家之外,巴西、阿爾及利亞與蘇丹也出口稀土資源。

  ??可惜的是,這三個國家的絕大部分稀土礦早已被美國、歐盟與中國企業控製,基本上不可能出售給日本。

  ??在此之外,還有十多個國家出口稀土資源,隻是產量都非常少。

  ??即便如此,日本還得在國際市場上跟來自美國、歐盟與中國的企業競爭,特別是與歐盟與中國企業。

  ??歐盟沒有稀土資源,所以需要進口。

  ??中國是出於壓製日本的戰略目的,才會在國際市場上收購稀土資源。

  ??結果就是,日本能夠買到的稀土資源非常有限。

  ??比如在二零三三年,日本僅購買了不到一千噸稀土礦,僅能滿足國內工業生產需求的百分之十四。

  ??如果沒有巨大的戰略儲備,日本早就完蛋了。

  ??問題是,戰略儲備總有用光的一天,因此日本尋求別的辦法。

  ??在二零二八年,日本就成為全球第一大廢舊電子產品進口國,並且在二零三零年成為第一大廢舊特種鋼材進口國。為了從廢舊電子產品與廢舊特種鋼材中提取稀有金屬,日本還掌握著全球第一的稀有金屬回收工藝。

  ??也正是如此,廢舊電子產品在這幾年間,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搶手貨。

  ??用一些專門從事此行業的出口商的話來說,在日本,報廢的電子產品賣得比全新的電子產品還要貴。

  ??這也可以理解,在電子產品的生產工藝提高之後,稀有金屬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

  ??比如,在二零二零年生產的一台商用計算機裏的稀有金屬,可以在二零三零年生產出十台性能更先進的商用計算機。在稀有金屬的價格被捧上天之後,從廢舊電子產品中回收稀有金屬成為賺錢買賣。

  ??有趣的是,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廢舊電子產品出口國!

  ??二零三零年,中國的網民超過九億,商用計算機市場超過五十億台,每年銷售的家用計算機高達十四億台。如果算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化家用電器的話,中國市場上每年銷售的家用電子產品多達四十億台。

  ??結果就是,中國每年報廢的家用電子產品在二十五億到三十億台之間。

  ??這些報廢的電子產品中,隻有極少數流入老撾、柬埔寨、越南、緬甸、巴基斯坦等生產力較為落後的周邊國家,其中部分在翻新後以二手貨進行銷售,剩下的全部回收利用。在中國出口的廢舊電子產品中,超過百分之八十流入日本。僅此一項,每年的貿易額就在一千五百億美元左右。在二零三三年,廢舊電子產品占到了中國對日出口總額的百分之六十,為最大出口貨物。事實上,在流入其他國家的廢舊電子產品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以轉手的方式賣給了日本。

  ??當時,日本進口的廢舊電子產品中,百分之六十來自中國!

  ??雖然沒有確切統計數據,但是根據商務部提交的一份評估報告,從這些廢舊電子產品中回收的稀有金屬,至少占到了日本國內工業生產所需的百分之二十四,比日本直接進口的稀土資源還高出了十個百分點。

  ??如果算上出口到日本的廢舊特種鋼材,所占比例還要提高幾個百分點。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日本的命脈。

  ??這也正是中國手裏的王牌。

  ??隻要出台禁運政策,禁止向日本出售含有稀有金屬的廢舊產品,日本經濟將在半年之內陷入絕境。

  ??也許,根本要不了半年。

  ??在日本,從事廢舊產品回收工作的工人高達八百四十萬,隻要中國開始禁運,其中百分之六十將立即失業。

  ??雖然對中國來說,禁運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在中國,也有大約四百萬勞動者從事廢舊產品貿易工作,禁運將使大約一百二十萬勞動者失業,但是從影響上看,中國付出的代價比日本低得多。要知道,一百二十萬勞動者,僅占中國勞動力總量的百分之零點三,而日本的這個比例是百分之十二。

  ??更重要的是,中國有應對辦法。

  ??廢舊電子產品不賣給日本,可以賣給周邊國家。即便禁運政策也會波及到周邊國家的轉手貿易,但是至少能夠促進周邊國家的經濟增長,讓緬甸這類正處於工業化初級階段的窮國獲得更好的發展前景。

  ??從長遠來看,這對中國還有好處。

  ??由此可見,戰略禁運,就是懸在日本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這一點,跟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情形非常類似。當時日本需要來自美國的石油與廢鋼鐵,而美國卻要日本尊重中國的主權,結果通過貿易禁運,禁止向日本出售石油與廢鋼鐵,迫使日本鋌而走險,親手挑起了一場根本打不贏的戰爭,最終在戰場上一敗塗地。

  ??如果中國在這個時候采取同樣的政策,結果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隻不過,日本不會首先挑起戰爭。

  ??原因很簡單,現在已經不是二十世紀四零年代初了。

  ??即便禁運會使日本鋌而走險,讓日本加快戰爭步伐,甚至製訂針對中國、或者是某個鄰國的戰爭計劃,也不會主動挑起戰爭,因為日本必須擁有了戰略威懾能力,才有能力在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也就是說,日本肯定會因此加快核武器項目的進度。

  ??這也正是中國需要的開戰理由。

  ??當然,禁運不僅僅針對稀土資源。

  ??說得簡單一點,如果僅僅針對稀土資源,中國的目的就過於顯眼了。從政治上講,絕對不能讓其他國家產生誤解,即中國通過禁運迫使日本開戰,而應該把禁運當成是針對日本核計劃的必要手段。

  ??如此一來,禁運範圍就得擴大。

  ??隻是,在其他方麵,禁運的影響並不大。比如在廢舊電子產品之後,排中日貿易第二位的大豆,僅占日本進口總量的百分之七,而且最大的大豆出售國是美國,日本完全有能力通過加大從美國的進口量,抵消中國的貿易禁運。

  ??不管怎麽說,戰略禁運,必然成為中日戰爭的導火索。

  ??會議結束後,他專門找到杜小蕾,談了一些與戰略禁運有關的事情,交換了觀點,然後才跟隨騰耀輝返回總參謀部。

  ??作為軍人,牧浩洋不用考慮禁運政策,但是必須考慮禁運產生的影響。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禁運之後,日本會采取何種應對政策,以及在什麽時候,中日矛盾會發展到戰爭階段。

  ??隻有提前做出準確判斷,才能準確掌握開戰時機。

  ??騰耀輝與牧浩洋回到總參謀部後不久,李明陽就趕了過來。在開戰之前,李明陽的重要性超過了牧浩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