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戰略籬笆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17 13:48      字數:4002
  在南海爭端上,處境尷尬的不是中國,而是越南。

  ??第二次朝鮮戰爭後,美越關係急速升溫,麥克米倫還在二零二三年對越南進行了正式訪問,成為越戰之後首訪越南的美國總統,隨後越南國家主席對美國進行回訪,標誌著美越進入蜜月期。

  ??當時一些美國政界人士還聲稱,越南是美國在東南亞的天然盟友,有共同利益訴求。

  ??在“蜜月期”裏,越南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比如在二零一七年,越南就成為了美國軍火商的客戶,從美國采購了一批用於維護美製裝備的零備件。

  ??隨著關係進一步升溫,越南開始從美國采購武器裝備。

  ??比如在二零一九年,越南就試圖獲得幾艘美軍退役的戰艦,其中包括一艘“伯克”級導彈驅逐艦。隻是在東海戰爭之後,越南主動取消了這筆軍火協議。雖然當時越南當局聲稱沒有能力掌握美軍的新式戰艦,而且為這幾艘戰艦,需要建立單獨的後勤保障係統、還得擴大海軍基地,越南還沒有做好準備,也沒有足夠的資金,但是以當時的情況,日本戰艦在東海戰爭中的糟糕表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讓越南軍方認為,與之類似的美製戰艦根本不適合越南海軍的作戰需求。

  ??客觀的講,越南當局的決定沒有錯。

  ??“伯克”級驅逐艦以區域防空為主,製海與反潛能力都比較有限,其主要職責就是為航母提供防空掩護,而越南海軍隻有近海作戰能力,背靠本土作戰,不需要太強的區域防空能力,更需要針對敵人海上力量的製海與反潛能力,因此就算越南獲得了“伯克”級,也多半是個擺設,實戰價值並不大。如果與中國海軍發生衝突,龐大的“伯克”級還很有可能成為首要打擊目標。

  ??與之相比,高速靈活的導彈艇更適合越南海軍。

  ??從采購價格上來講,即便是購買二艘的“伯克”級驅逐艦也非常昂貴,足以用來采購數十艘嶄新的導彈艇了。

  ??可惜的是,美軍的武器庫裏,沒有導彈艇。

  ??當然,這並不表示越南與美國的軍火貿易就此終結。

  ??早在二零二一年,越南就表達了采購F-35A戰鬥機的意圖,甚至提出從美國空軍手裏采購一批二手的F-22A,以取代已經落後的Su-27與Su-30,以及更加落後的戰鬥機,提升空軍的總體作戰能力。

  ??隻是,當時越南肯定買不到F-35A,美軍也不會賣F-22A。

  ??原因很簡單,F-35A是國際戰鬥機,幾個研製國的訂單都排到了二零二五年之後,而越南不是研製國,自然得排隊等候。除此之外,印度也對F-35A感興趣,而其戰略重要性明顯超過越南。

  ??如果越南排隊等候,最快也要到二零三零年才能獲得F-35A。

  ??問題是,到了二零三零年,F-35A還是先進戰鬥機嗎?別說已經服役十多年,在中國的J-22與J-25麵前,即便是完整版的F-35A都沒有性能優勢,更別說在出口的時候,其某些性能肯定會遭到閹割。事實上,當時采購F-35A的國家中,隻有日本與英國獲得了百分之百的作戰力,就連新加坡都沒有拿到火控係統的原代碼,隻能得到百分之八十的戰鬥力,其他國家的就可想而知了。

  ??以越南更美國的關係,就算買到了F-35A,也最多隻能獲得百分之六十的戰鬥力。

  ??至於美軍原裝的F-22A,更不可能賣給越南,因為出口的F-22與美軍的F-22A都有一些差別,即便是日本也沒能獲得美軍的F-22A。即便美國答應賣二手貨,也會在出口前做一些手腳。

  ??最重要的是,這兩種戰鬥機都非常昂貴,越南不見得買得起。

  ??以二零二一年的價格、以及越南的國防開支為準,就算其他地方不花錢,越南也最多隻能采購十八架F-35A。

  ??當然,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

  ??越南的做法,與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非常類似,即通過易貨貿易,來支付購買軍火的巨額款項。越南手裏也有美國需要的東西,比如在南海開采的石油,以及南海油氣田的開采權。

  ??隻是在中國的強烈反對與軍事威脅下,越南最終沒能做成這筆買賣。

  ??拖到二零二八年,越南當局向美國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通過出租金蘭灣,換取美國的軍事援助。

  ??問題是,到這個時候,美國已經不大熱心了。

  ??原因很簡單,二零二七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淡水之爭,原本在美國的幹預下,馬來西亞已經開始退縮,但是隨著中國介入,馬來西亞的態度變得異常強硬,最終迫使新加坡幾乎接受了新協議的全部條款。

  ??這件事,讓美國意識到,中國正在努力控製東南亞地區。

  ??受此影響,美國在東南亞的政策發生了轉變。

  ??當時,美國把重點放在了新加坡,即通過戰略收縮,鞏固主要戰略據點,避免在漫長的戰線上跟中國拚消耗。

  ??從戰略上講,這麽做非常明智。

  ??如果美國全方位的鋪開,在各個地方都與中國較勁,出了代價巨大之外,還很有可能與中國發生直接衝突。更重要的是,中國以南海爭端為介入點,大打和平談判的外交牌,讓美國在外交上非常被動。說得直接一點,如果美國明著支持某個牽扯到南海爭端的國家,中國就有理由動武。

  ??隻是這樣一來,美越關係必然受到影響。

  ??在越南提出出租金蘭灣之後,美國沒有立即做出回應。

  ??表麵上看,美國暫時沒有這個需求。

  ??雖然在曆史上、特別是美蘇冷戰結束之後,美國一度對金蘭灣非常感興趣,因為金蘭灣是東南亞地區最理想的天然良港,足以為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所有艦隊服務,而且在越南期間還是美軍的基地,也因為當時美軍撤離菲律賓,失去了與金蘭灣有著同等戰略價值的蘇比克灣,需要在該地區謀求一座新的海軍基地。但是到越南回心轉意的時候,美軍已經重返菲律賓,再次把艦隊開進了蘇比克灣,在軍事上對金蘭灣的需求大幅度降低,而且隨著美國進入戰略收縮階段,更沒有理由在同一地區建立兩座大型海軍基地的必要性,結果政治需求成為決定性因素。

  ??顯然,在政治上,美國已經開始退卻。

  ??當時,美國的“外交事務谘詢委員會”給白宮提交了一份絕密評估報告,其中明確提到應該盡量避免卷入中國與越南的領土與領海紛爭,因為按照該委員會的估計,隻要越南在南海爭端上保持現有立場,中國與越南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幾乎為百分之百,而且很有可能在五年之內爆發。

  ??提交這份評估報告的時間是二零二八年。

  ??這下,牽扯出了一個新的問題。越南積極擴軍備戰,就是要保住既得利益。如果越南在南海爭端上做出讓步,與中國的關係就會緩和,甚至有可能成為中國的盟友,也就沒有必要擴軍備戰了。

  ??如此一來,美國加強與越南的軍事合作,等於幫助越南挑釁中國。

  ??能夠置身事外的話,自然再好不過。不管中越之爭結果如何,即便是越南一敗塗地,中國也會受到影響。

  ??關鍵是,能不能置身事外?

  ??越南出租金蘭灣,擺明了要把美國拖下水。如果在發生衝突的時候,部署在金蘭灣的美軍艦艇遭到攻擊,美國還能置身事外嗎?

  ??答案非常明顯,而美國絕對不會再次卷入一場注定要失敗的戰爭。

  ??要知道,第二次朝鮮戰爭後,美國各界有一個共同認識,即應該盡量避免在中國周邊地區與中國直接對抗。

  ??中國要打擊越南,就算美國出兵幹預,結果也好不到哪裏去。

  ??第二次朝鮮戰爭,已經使美國的國際威望受到影響,結束了二十多年的戰略擴張,轉為戰略收縮。如果在越南遭受第二次慘敗,美國受到的就不僅僅是影響,很有可能從此一蹶不振。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接近美國,在非軍事領域發起了全麵挑戰,軍事上的慘敗,比然成為倒下的第一塊骨牌。

  ??事實上,在鼓動越南與中國對抗的問題上,美國也很猶豫。

  ??原因很簡單,在收拾了越南之後,中國就會盯上菲律賓,即便不會采用武力,也會給美國施加很大的壓力。要知道,菲律賓是美國的盟國,美國有安全保障義務。如果中國與菲律賓發生衝突,美國就不能置身事外。

  ??在美國的東南亞戰略中,越南就是一道擋在菲律賓前麵的籬笆。

  ??雖然這道籬笆不夠堅固,但是足以擋住中國的前進步伐。隻要越南能在南海爭端上盡量與中國周旋,就能為美國爭取到足夠多的時間。隨著美國的實力逐漸恢複,等到中國有能力對付菲律賓的時候,就得有所顧慮,也就不可能一舉把美國趕出東南亞,更不可能把東南亞變成自己的後院。

  ??正是如此,在美國的戰略中,越南是很重要的盟友,但沒有重要到可以為之流血犧牲。

  ??問題是,這並不是越南的戰略。(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