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抽身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17 13:47      字數:4316
  穩住克魯沙之後,中島俊夫沒再遲疑,立即跟麥克米倫通了熱線電話。

  ??在中島俊夫看來,為了遏製中國,美國可以做任何事情。不需要直接出麵,美國肯定會支持日本與印度。

  ??可惜的是,他的判斷完全錯誤。

  ??雖然美國一直在利用日本遏製中國,而且一直在暗中撮合日本與印度,因為隻有這兩個地區性大國聯合起來,才能更有效的遏製中國,阻止中國向其他地區擴張,但是美國需要的是一個聽話的日本、一個完全按照美國旨意行事的日本,而不是一個擅自做主、完全不顧美國利益或者說感受的日本。

  ??從根本上講,中島俊夫策劃的這場戰爭對美國沒有任何好處。

  ??即便對美國來說,中國與印度爆發一場規模有限的戰爭,將使兩國關係徹底決裂,從而使印度徹底投入美國懷抱,對美國肯定有好處,可是這場戰爭應該由美國策劃,並且把握好時機,而不是由日本做主。

  ??從軍事實力上講,印度在二零三五年之前,還不具備挑戰中國的資本。

  ??按照由“外交事務委員會”製訂的戰略大綱,印度在挑戰中國之前,必須具備對中國進行全麵戰略報複的能力。隻有擁有了這個能力,印度才有資本阻止中國介入南亞衝突,從而阻止中國進軍南亞。在此之前,不可靠的戰略報複能力,不足以威脅中國,更不足以讓中國投鼠忌器。

  ??更重要的是,中國也一直在尋找打擊印度的機會。

  ??從長遠發展來看,迅速崛起的印度對中國構成的威脅遠遠超過了日本,因為在國際經貿體係中,印度是唯一有能力取代中國的國家。隻要印度發展壯大,中國在國際經貿體係中的地位就不再是不可取代。說得直接一點,除非中國在此之前建立起完整的經貿體係,不然就會被印度取代。戰爭隻是政治鬥爭的手段,而政治鬥爭又是為經濟服務,所以隻要經濟發展受到影響,中國就不具有威脅。

  ??那麽,中國有能力在印度崛起之前建立起完整的經貿體係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因為中國要想建立起完整的經貿體係,需要廣闊的海外市場與更加重要的海外資源,也就需要擴大國際影響力,在更多的地區成為主導力量,而南亞是中國必須控製的地區。

  ??也就是說,即便日本與印度不發動戰爭,中國也會在某個時候發動戰爭。

  ??美國的戰略,正是基於這一點:迫使中國發動一場針對印度的戰爭,然後將南亞變成中國的“滑鐵盧”。

  ??顯然,中島俊夫策劃的戰爭,打亂了美國的戰略安排。

  ??中國獲得了打擊印度、遏製印度崛起的機會,肯定不會輕易罷手,更不會因為美國介入而撤軍。

  ??擺在麥克米倫麵前的問題很簡單:輸多、還是輸少。

  ??喪失製海權之後,戰爭拖得越久,印度就輸得越慘。中國已經表態,如果存在印度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風險,中國將進行先發製人的打擊,而不是等到印度的核彈頭落下後再進行反擊。戰爭拖下去,中國不但有可能幫助巴基斯坦轟炸印度本土的軍事目標,還有可能出兵攻占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至少會占領布萊爾港,而印度肯定會以戰略報複相威脅,從而讓中國獲得先出手的理由。

  ??在這個問題上,麥克米倫無能為力。

  ??即便美國表態為印度提供保護,甚至暗示中國,會因為中國打擊印度的核設施進行戰略報複,中國也可以采取針鋒相對的措施,即隻要被迫使用核武器,就會采用所有核大國奉行的“核捆綁”政策。

  ??美國會為了印度遭受核打擊,甚至打一場毀滅性戰爭嗎?

  ??說到底,在這場博弈中,拚的不是實力,而是底氣,即誰有膽量按下毀滅整個世界的開關。

  ??顯然,美國沒有這個底氣。

  ??原因很簡單,挑起戰爭的不是中國,而是印度,而美國根本不是參戰國,又在華盛頓裁軍大會上簽署了對印度進行軍事製裁的條約,因此沒有理由袒護印度,更沒有理由為了印度與中國打一場核戰爭。

  ??中國卻沒有這麽多顧忌。

  ??依靠與巴基斯坦簽署的軍事同盟條約,中國有足夠的理由出兵,而僅僅進行空中打擊已經非常克製了。

  ??如果戰爭規模擴大,隻需要讓巴基斯坦向印度宣戰,中國就能站在道義的一方。

  ??由此可見,戰爭拖得越久,印度輸得越慘。

  ??為了避免徹底戰敗,印度唯一的選擇就是在徹底戰敗之前投降。

  ??正是如此,麥克米倫在電話中明確提到,是否開放本國空軍基地是菲律賓的事,與美國沒有關係,美國也不能向菲律賓當局提出任何涉及到菲律賓主權利益的要求,隻能由中島俊夫自己出麵。

  ??做出這個暗示後,麥克米倫提出,美國願意出麵調停。

  ??這下,美國的態度非常明確了。

  ??沒有美國的默許,菲律賓肯定不會開放空軍基地,日本也就無法向印度派遣戰鬥機,不可能幫助印度穩住戰局。

  ??可以想像,印度戰敗隻是遲早的事情。

  ??中島俊夫不是笨蛋,既然失敗無法避免,就得考慮如何降低戰敗的損失與影響,而對日本來說,最大的損失不在軍事上,而是與美國的關係。說得直接一點,如果仍然對美國的態度置若罔聞,日本必然被美國拋棄。對於還沒有強大起來的日本來說,現在絕對不是與美國分道揚鑣的時候。

  ??問題是,由誰來承擔這場戰爭的責任?

  ??在中島俊夫看來,美國肯定會借此機會打壓日本與印度,讓兩個國家認識到,沒有美國的支持,根本不是中國的對手。日本已經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如果為此承擔責任,必然會受到美國的嚴厲限製。對於長遠發展來說,一個受到限製的日本,隻能成為美國的傀儡,而這正是中島俊夫竭力避免的事情。

  ??顯然,必須讓印度背黑鍋。

  ??隻有通過印度轉移美國的注意力,日本才能繼續保持相對獨立的位置,而且成為美國在遏製中國時不可否缺的幫手。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日本就得在印度之前退出戰爭。

  ??想明白後,中島俊夫立即給正在東南亞巡回訪問的外務大臣齋藤實打了電話,讓他飛往金邊,通過柬埔寨與中國取得聯係。

  ??當天晚上,齋藤實就在金邊見到了柬埔寨首相。

  ??兩個小時後,消息送到了中國外交部,黎平寇在第一時間聯係了幾名高層領導,然後趕往傅秀波的住處。

  ??黃峙博也收到了消息,並且在黎平寇之前趕到。

  ??“具體是怎麽回事?”

  ??“日本外務大臣齋藤實麵見了柬埔寨首相,提出與我們講和。”黎平寇剛坐下,連水都沒來得及喝一口。“意思很明確,日本將停止軍事幹預行動,並且勒令已經到達印度的部隊停止作戰行動。”

  ??“僅僅如此?”

  ??“此外,日本不再向印度派遣作戰部隊。”

  ??黃峙博笑了笑,說道:“關鍵是,日本一直不承認卷入印巴衝突,此時向我們傳遞外交信號,有什麽用?”

  ??“肯定是美國出麵幹預,讓中島俊夫意識到戰敗再所難免。”

  ??“可是……”

  ??傅秀波壓了壓手,說道:“情況很清楚,美國並沒介入這場戰爭,至少在策劃階段並不知情,而且對日本與印度的行為感到非常惱火。理由也很簡單,這場戰爭打亂了美國的戰略布局,讓美國不得不在戰後花更多的力氣、更多的時間幫助印度發展壯大。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借此獲得幹預南亞事務的資本,發言權將大大增強。隻要我們進軍南亞,美國就得在新的戰線上與我們對抗。不管是從目前,還是從長遠來看,對美國都不利。美國的態度非常明確,必須盡快結束這場戰爭。”

  ??“也就是說,印度會投降?”

  ??“不是投降,而是由美國出麵調停。中島俊夫非常清楚,日本與美國的關係已經出現裂痕,如果日本不能撇清關係,將成為美國的重點打壓對象。接下來,日本要麽與美國徹底決裂,要麽接受美國的指揮。這兩種結果對日本都極端不利,至少在中島俊夫看來,將使日本喪失成為世界大國的機會,在今後幾十年內,都得跟著美國前進,成為美國的傀儡,喪失獨立自主權。別忘了,東海戰爭之後,日本最大的收獲就是獨立自主權,而且這也是日本發展壯大的基礎。”

  ??“因此,日本想趕在印度之前退出?”

  ??傅秀波點了點頭,說道:“隻有先退出,日本才能撇清關係,也才能在美國麵前抬起頭來,成為具有獨立自主權的大國。當然,日本不是關鍵。不管是獨立自主、還是成為美國的傀儡,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都是我們最大的威脅。關鍵在印度,在日本退出後,印度肯定會知難而退。”

  ??“也許,我們可以借此機會提出藏南問題。”黎平寇跟了一句。

  ??“現在提藏南問題不大現實,因為我們參戰的原因是支援巴基斯坦,而且我們沒有借此向印度宣戰。隻要美國出麵幹預,我們就得接受停火要求,不然將遭到國際社會指責,成為國際社會的公敵。”

  ??“可是……”

  ??“我們要做的,隻是盡快把已經取得的勝利轉化為可以控製的果實。如果有可能,得設法讓戰爭延長一段時間。”傅秀波朝黃峙博看了一眼,說道,“在軍事行動上,得做出適當調整,提前攻打布萊爾港。如果印度不肯在丟城失地後投降,戰爭就會延長一段時間,我們就能獲得打擊印度戰略設施的機會。”

  ??黃峙博點了點頭,表示明白傅秀波的意思。

  ??這場戰爭的主要目的不是消滅印度艦隊,而是奪取印度洋上的戰略基地,以及摧毀印度的戰略打擊能力。(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