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根源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17 13:47      字數:4385
  牧浩洋趕到的時候,戚凱威正在講解交戰過程。

  ??牆壁上,有塊大型液晶顯示屏,一塊顯示著交戰地區的地形圖,另外一塊上則顯示著無人偵察機拍下的實時畫麵。

  ??“停火了?”

  ??周渝生看了牧浩洋一眼,點了點頭,說道:“半個小時前停火,不過雙方都在為下一場炮戰做準備。”

  ??“有跟確切的情報嗎?”

  ??“巴軍傷亡了二十多人,兩門榴彈炮被摧毀,還有一座彈藥庫被轟上了天。印度那邊的情況不大清楚,不過好不到哪裏去。根據巴方提供的情報,至少擊斃了十四名印軍,還炸掉了一個炮兵陣地。”

  ??牧浩洋點了點頭,沒再多問。

  ??交戰地點在錫亞琴冰川附近,該地號稱世界上最高的戰場。炮戰由一起偶然的邊境衝突引發,印巴雙方都宣稱對方的巡邏部隊越過實際控製線,並且首先開火。隨後雙方動用迫擊炮與榴彈炮,展開大規模炮戰。

  ??顯然,這種戰鬥沒有任何軍事意義。

  ??炮戰打得再猛,隻要雙方有所克製,最終都會停止,不會釀成大規模軍事衝突,更不可能引發戰爭。

  ??隻是,在炮戰結束之前,誰也不能掉以輕心。

  ??從根本上講,這是一場以政治做秀為目的的戰鬥。印度即將進行大選,國大黨與執政聯盟都想搞出些事情來爭取選票。巴基斯坦也將在年內舉行大選,現在的執政聯盟肯定希望通過一場規模不大的邊境衝突來轉移注意力。

  ??這麽做,有必要嗎?

  ??客觀的講,這兩年來,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國內發展都很順利,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執政黨贏得大選的可能性非常大。

  ??與日本合作,印度在二零二零年與二零二一年的經濟增長率都超過了百分之八,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僅次於中國,比蓬勃發展的俄羅斯還要高出一個百分點。跟隨經濟同步發展的還有教育事業,僅在二零二一年,印度的教育開支就達到了創紀錄的七千五百億盧比,同比增長百分之十八。

  ??用國泰民安來形容印度,也不足為過。

  ??雖然印度還有很多問題,比如失業率居高不下,國民受教育水平沒有實質性改善,但是大部分印度人都能過上溫飽生活。

  ??隻要經濟發展持續下去,印度將逐步發展壯大。

  ??隻是,有一個問題是誰也不能忽視,也是在野黨用來抨擊執政黨的主要武器,即印度民族企業正在消亡。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日本豐田集團收購塔塔汽車公司。

  ??雖然在最後階段,印度最高法院以違反反壟斷法為由,否決了並購案,隨後印度政府以收購百分之十七股票的方式,為塔塔汽車公司注入了大筆資金,而塔塔汽車公司也通過出售旗下虧本企業,比如陸虎品牌,獲得了避免破產的必要資金,但是這件事,成為反對黨指責執政黨的主要理由。

  ??日本企業的入侵,不僅僅在汽車領域。

  ??按照日本與印度簽署的協議,印度將逐步開放國內金融市場,準許日本金融企業開辦獨資銀行。

  ??為了獲得更高的支持率,印度政府必須設法轉移民眾的視線。

  ??能夠吸引選民目光的,隻有存在了幾十年的印巴衝突。

  ??巴基斯坦的情況也差不多。

  ??通過與中國建立自由貿易區,巴基斯坦在這兩年裏的發展速度不比印度慢多少,國內環境趨於穩定。隻在在經濟轉型期,肯定有很多問題。比如在與華貿易上,巴基斯坦以出口資源類商品為主,國內工業並沒得到實質性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與中國在軍事層麵上的合作更為突出。在把大量外匯用於采購武器裝備之後,巴基斯坦在經濟上不得不更加依賴中國。

  ??也許,對絕大部分巴基斯坦人來說,這沒有什麽害處。

  ??中國的廣闊市場,足以消化巴基斯坦出口的所有商品。更重要的是,中國正在調整經濟結構,向外轉移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而巴基斯坦有兩億人,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九,有足夠的勞動力。

  ??隻是,經濟上的分工合作卻成了在野黨的借口。

  ??按照在野黨的觀點,巴基斯坦不應該在一棵樹上吊死,應該利用地緣政治優勢,推行多邊外交。

  ??雖然在野黨沒有否認與中國保持密切關係的重要性,但是認為,隻有通過第三方,才能在與中國合作中利益最大化。如果一切都要依靠中國,沒有第二種選擇,巴基斯坦將成為中國推行南亞戰略的棋子。

  ??客觀的講,這種觀點非常正確。

  ??如此一來,在大選即將來臨的時候,巴基斯坦政府也需要轉移選民的視線,並且讓選民認識到與中國靠攏的重要性。

  ??一場規模不大的邊境衝突,足以讓選民認識到,巴基斯坦需要來自中國的援助。

  ??那麽,雙方會不會為了各自的政治需求,擴大衝突範圍?

  ??牧浩洋思索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名情報參謀急匆匆的走進會議室,在黃峙博耳邊低語了一陣。

  ??等情報參謀退後兩步,黃峙博朝負責會議工作的參謀點了點頭。

  ??顯示地圖的大屏幕上出現了李國強的頭像。

  ??“老李,我們正在討論這件事,你說吧。”黃峙博說完,順手點上了煙。

  ??“剛收到的消息,衝突發生的時候,有一支印度的地質勘探隊伍在附近活動,衝突的起因也與這支隊伍有關。”

  ??黃峙博的眉頭跳了幾下,等著李國強說下去。

  ??“勘探隊的主要成員是日本人,至少有四人在炮戰中身亡。”

  ??“他們在找什麽?”戚凱威替黃峙博問了一句。

  ??“稀土礦。”

  ??“錫亞琴冰川附近有稀土礦?”

  ??“還不確定,但是肯定與日本有關,說不定確有其事。”

  ??“有沒有更加確切的情報?”

  ??“暫時沒有,我給你打電話,就是提醒你們。”

  ??黃峙博點了點頭,說道:“明白了,看來得為戰爭做好思想準備。有了確切消息,我會向元首匯報。”

  ??李國強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麽。

  ??通訊結束,黃峙博仍然一言不發的思考著問題。

  ??把日本卷了進來,而且與稀土礦有關,顯然不是小事。

  ??二零二一年,中國由稀土資源出口國轉變為進口國,開始在際市場上與日本等稀土資源稀缺國爭奪資源。

  ??中國不缺稀土,卻在國際市場上高價購買稀土,顯然是國家整體戰略的一部分。

  ??因為稀土資源的稀缺性與重要性,所以這項戰略,在很大的程度上掐住了日本等國的脖子。

  ??用外界的話來說,中國正在一步一步的瓦解日本的高技術地基。

  ??中國的行為,引發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比如美國的稀土開采企業在二零二一年再次關閉了三座主要礦山,把產量降低到了僅能維持國內工業生產需求的最低水平,隨後在國際市場上跟中國爭奪稀土資源。

  ??中美之間的競爭,隻有一個結果:稀土資源供不應求。

  ??到二零二二年一月初,稀土礦的價格漲到每噸五十萬美元到一百五十萬美元之間,導致稀有金屬的國際價格超過了黃金。

  ??雖然中美兩國的某些政策違背了世貿組織的規定,比如稀土開采企業以極為低廉的價格向本國企業出售資源,違背了公平競爭原則,但是世貿組織根本無法製裁這些企業,因為銷售隻在國內進行,沒有涉及到對外貿易。

  ??顯然,沒有稀土資源的國家深受其害。

  ??歐盟受到的影響還要稍微小一點,因為在此之前,法德意等歐盟主要工業國家就與俄羅斯簽署了資源領域的貿易協議,能夠從俄羅斯獲得稀土資源,即便價格昂貴一些,也總比花錢買不到好得多。

  ??日本就沒有這麽幸運了。

  ??因為在北方四島與俄羅斯存在領土爭端,而日本又在大力擴充海軍軍備,所以無法從俄羅斯獲取資源。

  ??在三個稀土資源儲備大國都對日本緊閉國門的情況下,日本隻能在國際市場上采購。

  ??顯然,在資源嚴重短缺的情況下,日本有錢也買不到。

  ??從二零二一年六月開始,日本就啟動了戰略儲備,開始消耗之前從中國廉價購買到的稀土資源。

  ??隻是,這最多隻能維持二十年。

  ??如果考慮到經濟發展速度,日本儲備的稀土資源最多支持十五年。

  ??十五年之後,日本的所有高技術企業都將因為缺乏資源而倒閉。

  ??作為嚴重依賴進口資源的國家,高技術企業倒閉,日本經濟將跌入萬劫不複的深淵,甚至從此退出發達國家行列。

  ??事實上,即便沒有貿易封鎖,日本企業也會因為成本過於高昂而喪失競爭力。

  ??在國際市場上喪失競爭力,結果將更加悲慘。

  ??日本的出路隻有一條:在其他地區尋找稀土資源,建立起具有自主定價權的稀土資源開采體係。

  ??印度,成為日本的首選目標。

  ??雖然印度探明的稀土資源並不多,但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寶石生產國之一,印度肯定有很多沒有發現的稀土礦。

  ??這兩年來,日本在印度投入了大量資金,尋找稀土資源。

  ??收獲不是沒有,比如二零二一年初,一支勘探隊在印度中央邦發現了兩處稀土礦,隻是儲量並不多,不具備持續開采能力。

  ??為了找到更多的稀土礦,日本盯上了以前很少有人問津的克什米爾地區。(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