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防空作戰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17 13:46      字數:4676
  日本攻擊機群起飛,騰耀輝不敢怠慢,立即給指揮防空作戰的楊禹方下達了命令。

  ??按照艦隊作戰程序,騰耀輝此舉明顯多餘,無非是強調防空作戰的重要性。楊禹方在收到命令之前,已經啟動了防空作戰程序。

  ??首先發現來犯機群的不是防空戰艦,而是在艦隊東麵徘徊的KJ-2000。

  ??預警機能及時發現F-2機群,得益於楊禹方的事先安排。

  ??海航發起突擊時,日本空中自衛隊的E-767向東逃逸,楊禹方當機立斷,讓KJ-2000把巡邏空域向東壓了一百公裏,到達艦隊東麵,離衝繩島大概三百公裏。這個距離,足以探測到高度在一千五百米以上的戰鬥機。如果KJ-2000在艦隊上空徘徊,最多能發現衝繩島上空飛行高度在三千米以上的戰鬥機。

  ??F-2陸續升空後,為了不幹擾後麵起飛的戰鬥機,在兩千米高度上集結。

  ??可見,如果楊禹方沒有做臨時安排,KJ-2000就無法探測到升空的F-2機群。因為在集結完畢之後,F-2機群把飛行高度降低到了五百米以下,以超低空突防,所以KJ-2000沒有前出的話,隻能探測到兩百公裏內的超低空攻擊機群,算上88式反艦導彈一百五十公裏的最大射程,艦隊僅能獲得大約五分鍾的防空準備時間。

  ??防空戰艦能在兩分鍾內完成交戰準備,防空戰鬥機卻無法在五分鍾內攔截來犯敵機。

  ??及時發現F-2機群,為艦隊提供了充足的防禦準備時間。

  ??楊禹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承擔防空重任的戰鬥機前出,攔截F-2機群。

  ??隻是,情況很快就發生了變化。

  ??隨著F-2機群降低飛行高度,KJ-2000丟失了目標。雖然有理由相信,F-2機群正在向東海艦隊殺來,但是這種放大版的F-16具有足夠大的航程,即便不攜帶副油箱,作戰半徑也在八百公裏以上,完全有能力繞過艦隊的正麵防線,從其他方向上逼近,因此在部署防空戰鬥機的時候遇到了麻煩。

  ??這還不是唯一的麻煩。

  ??十點十五分左右,就在楊禹方猶豫著要不要調整防空部署的時候,KJ-2000再次發來戰場情報,F-15J升空了。

  ??數量不多,隻有十二架。

  ??顯然,這批戰鬥機不是來攻擊東海艦隊的,而是為F-2機群護航。

  ??隨後,F-15J機群的行動證明了楊禹方的判斷。十二架戰鬥機沒有降低飛行高度,而是在集結之後迅速爬升到一萬二千米的高空,徑直向釣魚島西北方向飛去,速度超過了一點五馬赫。

  ??這下,楊禹方也想不明白了。

  ??日本鬼子到底想幹什麽?

  ??要知道,此時東海艦隊不在釣魚島西北,而是在釣魚島西麵,與F-15J機群航線的垂直距離大概有八十公裏。

  ??這個距離不算遠,可也不算近。

  ??如果攻擊機群的航線誤差達到八十公裏,別說反艦導彈會射偏,恐怕連戰鬥機上的雷達都無法探測到東海艦隊。

  ??楊禹方立即想到了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戰術偵察行動。

  ??讓參謀調出三次日本偵察機的活動記錄後,楊禹方立即意識到,日本空中自衛隊肯定搞錯了方向,並不知道東海艦隊已經在入夜之後轉向西南,沒有按照下午的航線航行,也就沒有前往釣魚島西北海域。

  ??隻是,F-15J機群的行動能夠代表F-2機群嗎?

  ??對艦隊構成威脅的不是F-15J,而是那些攜帶了反艦導彈的F-2。

  ??這時候,楊禹方注意到了一個細節問題,即F-15J爬升後把飛行速度提高到了一點五馬赫,而不是正常情況下的零點九馬赫。此外,F-15J機群的升空時間比最後一架F-2離開機場的時間晚了十多分鍾。

  ??顯然,這很不正常。

  ??五分鍾內,十二架F-15J就全部升空了,表明這是一次早有準備的襲擊行動,因此兩批機群起飛的間隔時間不應該這麽長。

  ??顯然,在F-15J起飛之前,還有戰鬥機升空,隻是沒有被KJ-2000發現。

  ??答案就在麵前,早於F-15J升空的肯定是F-22A,而且這些護航戰鬥機已經加速追上了在衝繩島附近徘徊了一陣的F-2機群,所以F-15J升空之後,需要打開加力燃燒室,追趕前方的機群。

  ??隻是,日本空中自衛隊還有可以使用的F-22A嗎?

  ??楊禹方已經收到了海航的戰報,雖然不大詳細,但是可以肯定,至少有十多架F-22A被擊落。算上淩晨擊落的四架,日本空中自衛隊損失了大概二十架F-22A,相當於機群數量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二部提供了非常確切的情報,日本空中自衛隊的F-22A還沒全部安裝電磁對抗係統,隻有少數能在惡劣電磁環境下作戰。可以肯定,在之前空戰中升空作戰的F-22A都安裝了電磁幹擾係統,那麽留在地麵上的F-22A不一定具備這個能力,也就很難在電磁打擊下存活。

  ??日本空中自衛隊會冒險讓沒有電磁幹擾係統的F-22A參戰嗎?

  ??楊禹方不敢肯定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指揮官會不會走極端,畢竟日本本身就是一個容易走極端的民族。

  ??他隻知道,必須重視這個威脅,絕對不能讓KJ-2000受到威脅。

  ??原因很簡單,空軍隻有四架KJ-2000。準確的說,是隻有四架安裝了全套電磁對抗係統的戰略預警機。

  ??因為預警機的核心就是對空搜索雷達,如果雷達癱瘓,預警機就毫無價值了,所以為預警機安裝電磁對抗係統的難度大得多,費用也高得多。直到二零一八年底,中國空軍才開發出可用於預警機的電磁對抗係統。

  ??美國沒有為日本提供用於預警機的電磁對抗係統,原因就在這裏,因為直到二零一九年三月份,美國才開發出第一套用於E-3與E-8等戰略空中平台的電磁對抗係統,到戰爭爆發前僅有少量預警機做了改造。

  ??在隻有四架KJ-2000的情況下,任何一架都非常重要。

  ??原因很簡單,要想隨時在戰場上部署一架戰略預警機,四架是最低數量。雖然KJ-2000的最大續航時間達到十二小時,從大陸腹地的機場起飛後,能在戰場上空巡邏八小時,理論上三架預警機就足夠了,但是持續作戰三天以上的話,就得多出一架備用的,以便讓其他預警機輪流進行全麵維護。

  ??丟掉一架戰略預警機,中國空軍的持續作戰能力絕對不會超過五天。

  ??如果需要持續作戰,隻能動用性能不太先進,不具備電磁對抗能力的戰術預警機,即海航提供的KJ-200。

  ??與KJ-2000相比,KJ-200的最大缺陷不是探測距離近,而是指揮能力有限。

  ??不管怎麽說,Y-8機體的容納能力遠遠比不上大型運輸機。

  ??如同日本空中自衛隊高度重視E-767一樣,楊禹方也得重視KJ-2000。

  ??十點二十分,楊禹方給KJ-2000下達命令,讓它向西轉移,巡邏空域不是艦隊上方,而是按照威脅最大的防空作戰標準,在艦隊西麵大約一百公裏處,由八架原本參加防空作戰的J-20掩護。

  ??此時,第一批升空的四架F-22A已經用兩馬赫的速度向西飛行了十分鍾。

  ??隨著防空作戰結束,E-767返回衝繩島上空,日本空中自衛隊也發現了前出到離衝繩僅三百公裏的KJ-2000。

  ??對日本空中自衛隊來說,這絕對是天賜良機。

  ??要知道,KJ-2000的巡邏空域已經在釣魚島東麵了。不管東海艦隊有沒有在預警機下方海域,這個距離都足以讓日本空中自衛隊做出嚐試。

  ??要是能一舉幹掉那架KJ-2000,之前的損失就算不了什麽了。

  ??別的不說,中國空軍肯定無法立即派遣第二架KJ-2000參戰,而協同作戰的KJ-200根本無法同時指揮數十架戰鬥機進行空戰,所以隻要能夠打掉KJ-2000,日本空中自衛隊就能奪得局部製空權。

  ??到時候,讓掛著反艦導彈的F-2去搜尋東海艦隊都沒問題。

  ??當然,這隻是極端理想情況,而戰鬥不可能憑某一方的主觀意願轉變。

  ??荒川太郎立即調整戰術,改變了F-22A的戰術任務,其中四架突擊KJ-2000,爭取完成淩晨沒有完成的戰鬥,八架以兩機編隊散開,搜索KJ-2000巡邏空域以西的海域,找到東海艦隊。

  ??不考慮中國空軍的防空戰鬥機的話,這個戰術沒有多大問題。

  ??隻是,荒川太郎不得不考慮中國空軍的防空戰鬥機。

  ??可惜的是,他無法派遣更多的護航戰鬥機。

  ??荒川太郎別無選擇,隻能讓已經起飛的十二架F-15J加速,爭取趕到F-2機群前方,頂替F-22A機群執行前進護航任務。

  ??也許十二架F-15J無法對抗數量眾多的防空戰鬥機,可是荒川太郎相信,F-22A能夠迅速取得戰果,並且找到東海艦隊,為F-2機群指引目標,隨後就能轉做正業,與中國戰鬥機爭奪製空權。

  ??果真如此的話,就算F-15J頂不住壓力,F-22A也很難扭轉局麵,也能確保F-2機群在遭到攔截之前發射反艦導彈。

  ??正是如此,飛在最前麵的是四架F-22A。

  ??KJ-2000轉向的時候,日本戰鬥機就在東麵大約一百五十公裏外。

  ??也就是說,再過兩分鍾,F-22A就將發射導彈。因為KJ-2000仍然在E-767的監視範圍內,所以四架F-22A沒有啟動火控雷達,而是依靠E-767指引,隻需要在發射導彈前啟動雷達鎖定目標。

  ??此外,東海艦隊在KJ-2000西南大約一百公裏處,沒能及時發現F-22A。

  ??真要到這個時候,KJ-2000肯定逃不掉。

  ??KJ-2000及時轉向,與F-22A拉開距離,多獲得了一分鍾的防空準備時間。

  ??在接下來的三分鍾內,發生了兩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是掩護KJ-2000的J-20戰鬥機及時趕到,二是J-20的領隊機長憑直覺做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雖然戰爭不是由運氣決定的,但是運氣確實在戰爭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