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裝甲會戰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17 13:46      字數:4074
  十七日,第二次戰役進入高潮。

  ??首先是從南埔趕來的美軍第二步兵師的一個加強裝甲旅在百源裏西南的江東鎮與第四十七集團軍的先頭部隊遭遇。

  ??雖然美軍的機動力非常強大,第二步兵師的第1裝甲旅在十六日深夜開拔,十七日清晨就趕到江東,八個小時內機動了將近一百五十公裏,而且保持著完整的戰鬥隊列,但是麵對第四十七集團軍的裝甲集群,美軍沒有任何優勢。

  ??客觀的講,第1裝甲旅的戰鬥力並不差。

  ??在第二步兵師中,有三個戰鬥旅,即第1裝甲旅、第2步兵旅與第3裝甲旅,此外還有一個航空旅、一個工兵旅、一個炮兵旅,以及隸屬於師部的數個獨立營,而這第1裝甲旅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

  ??長期以來,第1裝甲旅駐紮在韓國,是第二步兵師中滿員率最高的部隊。通常建製下包括第72裝甲團的兩個裝甲營、以及第9步兵團的第2營。作戰時,一般會加強一個炮兵營與一個工兵營。

  ??此時,第1裝甲旅就得到了加強。

  ??除了自身三個營,還有第15野戰炮兵團的第1營、第17野戰炮兵團的第2營、第9工兵營與第2前方支援營,此外還得到了第3裝甲旅的第33裝甲團的第3營,總共有三個裝甲營、一個步兵營、兩個炮兵營、一個工兵營與一個前方支援營,八個營與旅部直屬連隊的總兵力在四千以上。

  ??這個規模,遠超美軍的其他旅級單位。

  ??要知道,在美軍推行輕型化之後,一個標準裝甲旅隻有大概三千人。

  ??從兵力配置上就能看出美軍的防禦思想,即充分利用部隊的機動能力,遲滯敵人的進攻速度,再侍機發動反擊。在機動防禦作戰中,裝甲部隊最重要的能力是機動性,而不是與敵人正麵交戰的能力。

  ??這種防禦思想,可以追溯到第四次中東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裝甲部隊的機動能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雖然在“贖罪日戰爭”的最初幾天,以色列國防軍打得非常艱難,不單是西奈半島上精心構築的“巴列夫防線”被埃及軍隊突破,戈蘭高地上的第7旅與第188旅也幾乎戰鬥到最後一人,但是以軍構築的大縱深機動防禦陣地有效遲滯了埃軍與敘軍的推進速度,隨著以色列完成戰爭動員,戰場態勢立即逆轉,最終以軍不但揮師攻入敘利亞境內、在向大馬士革挺進的時候順手殲滅了一個伊拉克裝甲師,還在西奈半島上轉守為攻,一度打到運河西岸,直逼埃及本土。

  ??這場僅僅持續了數日的地麵戰爭,可以說是裝甲機動防禦作戰的典範。

  ??美軍要用的,正是以色列國防軍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的戰術。

  ??問題是,美軍缺乏實施裝甲機動防禦的一個必要條件,或者說在平壤附近,美軍沒有這個基礎條件,即在正麵防線上,美軍沒有足夠的防禦支撐點,也就無法通過正麵防禦抵擋住進攻部隊,再投入裝甲部隊進行反擊,迫使進攻方不得不在防禦支撐點前展開、再收攏向前推進。

  ??要想遲滯進攻方的推進速度,就得讓進攻方不斷的展開、收攏、再展開。

  ??事實上,在平壤北麵,也就是第三步兵師的防線上,美軍的這套戰術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

  ??在進攻的時候,第二十四集團軍的突擊力量都得在美軍的防禦據點前展開,等到發起進攻的時候,美軍的裝甲機動兵力已經趕到,又被迫收攏與之進行裝甲對戰。在反複的展開與收攏中,第二十四集團軍浪費了大量時間,也在美軍的戰線上消耗了大量兵力,結果是苦攻三十多個小時,仍然沒有取得突破。

  ??可是在,平壤東北近郊,美軍沒有多少防禦支撐點。

  ??真正算得上是防禦據點的,恐怕隻有江東鎮了。

  ??這是一座人口隻有兩千多的小鎮,而且早在一個多月前,居民就逃走了,有的去了聯軍控製的平壤,更多的則逃往北方。

  ??雖然城鎮是進攻部隊的大忌,但是城鎮不一定能成為進攻部隊的阻礙。

  ??美軍到達前,第四十七集團軍的先頭部隊就攻入了江東鎮,正在圍剿困守的韓軍。發現美軍主力部隊到達後,第四十七集團軍立即調整戰術,把進入江東鎮的兩個營撤下來,然後調集數百門重炮,開始轟擊江東鎮。

  ??誌願軍這麽做,就是為了阻止美軍進入江東鎮。

  ??當時,第四十七集團軍做得非常絕,在炮擊中還調動了十幾門布雷車,向江東鎮投撒了上萬枚地雷。

  ??這些地雷都由機械裝置控製引爆,不會受電磁戰影響。

  ??雖然掃除布設在地表的地雷不算太麻煩,但是在大敵當前的時候,美軍肯定沒有時間讓工兵去掃雷。

  ??結果就是,第1裝甲旅隻有放棄進入江東鎮的想法,不得不與第四十七集團軍在郊外打一場標準的裝甲戰。

  ??結果嘛,肯定沒有多少懸念。

  ??雖然美軍的裝備水平比韓軍高得多,而且第二步兵師沒有遭受重大損失,主戰裝備保存得比較完整,第1裝甲旅總共有一百六十八輛M1A2,編成三個坦克集群,而第四十七集團軍的先頭部隊也隻有三個裝甲營,隻是有五個機械化步兵營,擁有96式與99改主戰坦克二百四十多輛。

  ??因為M1A2的性能比96式好得多,比99改都要強一些,而第四十七集團軍的主戰裝備是96式,隻有一個集團軍直屬的裝甲營擁有四十七輛99改,所以在兵力上,美軍並沒吃多大虧。

  ??最大的問題是,美軍缺乏足夠多的機械化步兵。

  ??如果依托據點抵抗進攻部隊,裝甲部隊隻負責機動作戰,步兵少點還不是問題,可是在野外裝甲會戰中,步兵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沒有步兵掩護,裝甲兵很難全麵展開,更難以把火力集中到正麵上。

  ??結果就是,在對付敵人的坦克時,美軍的坦克手還得提防從兩翼迂回的步兵,並且不斷的調整戰線。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致命的問題。

  ??再先進的主戰坦克,都把防禦重點放在正麵,側麵與後方的裝甲非常薄弱,因此在裝甲會戰中,坦克最好麵向敵人發起衝擊,絕不能把側麵暴露在敵人的炮口之下。以M1A2的防禦水準,在兩千米的交戰距離上,至少有一半把握擋住96式與99改打來的穿甲彈,而把側麵暴露出來後,連一點機會都沒有。

  ??與之相比,第四十七集團軍的突擊部隊就沒有這個顧慮了。

  ??發起突擊的時候,每個裝甲營都得到了一個機械化步兵營的支持,所有主戰坦克都可以把炮口直向前方,不用擔心側翼受到攻擊。此外,還有兩個機械化步兵營進行戰場迂回,迫使美軍不得不把滯後的炮兵營、工兵營與負責運送作戰物資的前方支援營收攏,從而失去了支援裝甲營的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聯軍的主力不是地麵部隊,而是空中力量。

  ??如果不是第1裝甲旅及時呼叫了空中支援,而且天色已經放亮,聯軍戰鬥機在一百公裏外投來的炸彈對第四十七集團軍的裝甲部隊構成了巨大威脅,恐怕一個衝擊後,第1裝甲旅就被擊潰了。

  ??隻是,空中力量決定不了地麵戰鬥的勝負。

  ??誌願軍已經多次向聯軍證明,遠程轟炸無法擊潰裝甲部隊,甚至無法遲滯裝甲部隊的推進速度。

  ??上午十一點不到,第四十七集團軍的突擊部隊完成了對第1裝甲旅的戰場迂回。

  ??此時,第四十七集團軍的主力部隊也已趕到,並且及時派來了兩個裝甲營與兩個機械化步兵營。

  ??打了三個多小時,第1裝甲旅也疲憊不堪,三分之二的坦克被摧毀。

  ??把剩餘的裝甲力量組織起來後,美軍進行突圍。

  ??不管怎麽說,靠一個裝甲旅肯定擋不住一個集團軍,而且誌願軍已經占領了江東,隨時都能投入更多的裝甲力量。

  ??事實上,這個時候第四十七集團軍已經沒有多少裝甲力量了。

  ??要知道,第四十七集團軍不是王牌部隊,兩年前才開始接收96式,直到入朝前,才從第三十八集團軍獲得了一個營的99改。作為一支以步兵為主的部隊,第四十七集團軍總共隻有六個裝甲營與八個機械化步兵營。

  ??當然,這些力量,足以幹掉第1裝甲旅。

  ??隻是以當時的情況,如果第1裝甲旅有魚死網破的膽量,第四十七集團軍肯定會在江東損失不少裝甲力量。

  ??對於接下來的戰鬥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麽好事。

  ??江東隻是通往平壤的門戶,而不是平壤。

  ??如果第四十七集團軍在江東遭到重創,就算能夠打到平壤城外,也不見得能夠迅速突破由十多萬韓軍把守的防線。到時候,黃峙博很有可能從第三十九集團軍抽調兵力,或者過早動用戰役預備隊。

  ??萬幸的是,美軍指揮官心裏也沒底,並不知道第四十七集團軍的真正家底。

  ??在戰場信息不透明的情況下,雙方多很難準確掌握對方的實際情況,弱勢的一方更難知道對方的真實兵力。

  ??在即將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第1裝甲旅選擇突圍也沒有錯。(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