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是打是和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17 13:46      字數:4241
  誌願軍的雷霆反擊,不但讓阿倫丟掉了烏紗帽,還把美國逼到了角落裏。

  ??黃峙博還沒有回到北京,林德伯格就急不待的簽署了解除聯軍總司令職務的命令,由聯軍空軍司令杜立德中將暫代阿倫。

  ??解除聯軍總司令的職務,隻需要一份文書,扭轉戰局就沒有這麽容易了。

  ??幾天前,沒有任何人會相信,誌願軍能在短短幾天之內,徹底顛覆整個東線戰場,一舉殲滅兩個美軍陸戰師。

  ??誰也無法否認事實,更不能改變事實。

  ??擺在美國當局麵前的問題是:是否有必要繼續打下去。

  ??幾個小時之內,林德伯格在白宮連續召開了三次會議。

  ??雖然主導美國重大國家戰略的不是軍人,而是文職官員,但是在戰爭問題上,林德伯格更加重視軍人的意見。

  ??收到阿倫放棄第一陸戰師的消息後,林德伯格就召開了參聯會會議。

  ??作為上將,錢德勒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雖然第一陸戰師還沒有投降,一些將軍也認為第一陸戰師不會投降,但是誰也不懷疑第一陸戰師的結局。在撤退無望,突圍更加無望的情況下,第一陸戰師肯定會全軍覆滅,而且要不了多久。

  ??從軍事上講,聯軍在東線戰場上已經徹底戰敗了。

  ??問題是,在西線戰場上還有希望嗎?

  ??錢德勒給出了非常肯定的答複:在第二十四集團軍即將入朝的情況下,聯軍很難在西線戰場上取得決定性的突破。

  ??有了這個結論,其他問題就好解決得多了。

  ??在東線徹底戰敗的情況下,又不能在西線發動進攻,聯軍要想自保,或者說保住已經取得的戰果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等到誌願軍調整過來,肯定會再次發起進攻,而且會以收複平壤為主要目的。

  ??問題就在這裏,聯軍能夠守住平壤嗎?

  ??雖然參會的大部分美軍將領都認為,在擁有四個陸軍師的情況下,加上韓國即將進行第三階段戰爭動員,聯軍有機會守住平壤,但是在林德伯格讓他們表態的時候,沒有一名將軍敢肯定這個結論。

  ??也就是說,美軍將領沒有必然的把握。

  ??用錢德勒的話來說,就算聯軍能夠遏製住誌願軍的第二次進攻,也無法讓誌願軍就此放棄進攻。隻要平壤還在聯軍手中,誌願軍就不會放下武器,戰爭就會持續下去,而聯軍不可能永遠確保守住平壤。

  ??關鍵就是,美國無法承受過於巨大的戰爭傷亡。

  ??這下,難題交到了林德伯格手上。

  ??作為美軍總司令,林德伯格必須做出決定,即是否在局勢仍然對聯軍較為有利的情況下與中國進行停戰談判,還是繼續打下去,爭取更好的結果。

  ??對林德伯格來說,這無疑是一場豪賭。

  ??隻是,這場豪賭的風險與收益難成正比。

  ??賭贏了,聯軍最多打贏第二場戰役,遏製住誌願軍的進攻勢頭,卻無法徹底瓦解誌願軍的戰鬥意誌,隻會逼迫誌願軍發動規模更大的第三次戰役。如果考慮到中國的戰爭決心,甚至有可能迫使中國投入更多軍隊,增強誌願軍的進攻能力。對美國來說,這就意味著在戰爭結束之前承受更大的傷亡。

  ??賭輸了,聯軍不但會丟掉平壤,還很有可能丟掉整個西線戰場。與東線的情況一樣,聯軍在戰役失敗之後,肯定無法站穩腳跟,甚至得一路退到開城。因為朝鮮西部地區的地勢較為平坦,沒有多少險要,還有著較為完善的鐵路與公路係統,所以退卻開始後,很有可能演變成潰退。

  ??把全部賭注,或者說美國的命運押在一場戰役上,顯然不對林德伯格的胃口。

  ??作為一名政治家,林德伯格非常清楚,絕對不能抱太大的希望。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軍事會議結束後,林德伯格召開了內閣成員會議。

  ??作為CIA局長,錢德勒自然有資格參加這次會議。

  ??與將領的樂觀相反,文職官員都不是很樂觀,其中國務卿斯特勞斯最為獨特,一開始就提出與中國進行停戰談判。

  ??在很多內閣官員眼裏,美國已經輸了,或者說離失敗不遠了。

  ??繼續打下去,隻會平添傷亡,根本得不到任何實質性的好處。

  ??有趣的是,在是否要打第二場戰役的問題上,內閣官員反而更加積極,連斯特勞斯都認為,很有必要在戰場上挫敗誌願軍的銳氣。

  ??文職官員的這種態度,非常直接的反映出了美國麵臨的矛盾選擇。

  ??在打輸了的情況下進行談判,顯然對美國不利,而且很有可能導致美國在談判桌上輸得更慘。隻有在打了勝仗,至少在戰場上遏製住了誌願軍之後,美國才有可能在談判桌上與中國達成較為理想的停戰協議。

  ??問題是,打不打,或者說能不能打,並不是由內閣官員的意誌決定的。

  ??在打與不打的問題上,美國麵臨著很多難題。

  ??最突出的,莫過於巨大的財政壓力。

  ??雖然隻打了兩個月,但是美國聯邦政府已經為這場戰爭支付了四千五百億美元的特別戰爭開支,而且還要在接下來的半年內,拿出一萬二千億美元,為軍隊采購武器裝備,購買彈藥物資,以及支付傷亡官兵的撫恤金。

  ??這些錢,都得由聯邦政府掏腰包。

  ??對於已經捉襟見肘的美國聯邦財政來說,支付一萬六千五百億美元的戰爭開支,絕對是雪上加霜。

  ??雖然在此之前,美國聯邦政府已經與聯邦儲備銀行達成協議,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的方式進行戰爭融資,並且獲得了包括花旗銀行、摩根大通銀行、高盛集團在內的多家金融企業的全力支持,連洛馬、波音、雷錫恩、諾思羅普等軍火巨頭也答應聯邦政府賒賬,但是這些錢最終都還是由聯邦政府用稅收償還,而在經濟嚴重不景氣的情況下,聯邦政府的稅收已經大幅度縮水,還得通過減稅刺激國內消費。別說在半年內拿出一萬二千億美元,能在未來十年內換清這筆欠賬都算不錯了。

  ??當然,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

  ??白宮金融政策顧問已經提出建議,在未來十年內,通過增發貨幣的方式,充抵聯邦政府債務,避免增稅對經濟造成影響。

  ??問題是,增發貨幣必須有一個前提:美國仍然是世界上獨一無二,而且是無可匹敵的超級大國。

  ??要想具備這個前提,美國隻有一個選擇:打贏這場戰爭。

  ??很明顯,如果美國打輸了,後果將難以設想。

  ??也許在短期內,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不會受到挑戰。即便中國很強大,也很難在短期內挑戰美國的全球霸權,因為維係美國全球霸權的,絕對不是陸軍,而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與空軍,而中國很難在短期內打造出一支能夠跟美國海軍在全球範圍內爭奪製海權的強大海軍,也就不可能動搖美國的霸主地位。僅憑強大的陸軍,中國最多能夠對周邊地區產生遠超過美國的影響。

  ??問題是,美國增發貨幣也不是短期影響,而是長期影響。

  ??這個影響到底會持續多久,不由戰爭、也不由國家實力決定,而是由技術決定,即什麽時候能夠出現如同信息技術那樣的科技產業革命,讓技術推動生產力,消化掉增量發行的貨幣。

  ??顯然,這不是政治家能夠決定的問題。

  ??這樣一來,如果美國增發貨幣,又輸掉了這場戰爭,那麽在未來數十年之內,都有可能背負沉重的債務負擔,無法在其他領域,特別是至關重要的領域投入太多力量,從而被迅速崛起的挑戰者超越。

  ??換個角度看,這正是中國積極參與這場戰爭的關鍵原因。

  ??在這幾十年裏,中國不但有充足的時間打造一支具備全球作戰能力的海軍,還能在至關重要的領域,比如前沿科技與基礎科學上投入更多力量,動搖美國的霸主地位,最終獲得向美國挑戰的基礎實力。

  ??除了中國,其他野心勃勃的大國也不會放過這麽好的機會。

  ??甚至可以說,就連美國的盟國也會借此機會自立門戶。比如日本就不會再把美國當成國家安全的主要靠山,而會積極謀求獨立的國防能力,獲得與經濟實力相稱的軍事實力。歐洲也不會甘心當老二,法德兩國肯定會借此機會大力推動歐盟一體化進程,為建立一個能與美國匹敵的超級大國努力。

  ??可以想像,走到這一步,美國不但不是唯一的霸主,還要麵對多方麵挑戰。

  ??問題是,不這麽做,還有別的選擇嗎?

  ??客觀的講,最理想的選擇就是在輸掉戰爭之前,以體麵的方式結束這場戰爭,從而避免跌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隻是,要想做出這個選擇,除了美國之外,還得看中國的臉色。

  ??美國挑起了戰爭,卻不可能單獨結束戰爭。

  ??隻要中國不肯進行停戰談判,美國就不可能以體麵的方式結束戰爭。

  ??這下,問題回到原點,即如何讓中國答應進行停戰談判。

  ??斯特勞斯提出了一個建議,即在主動提出進行停戰談判的時候,積極為第二次戰役做準備,如果中國不打算通過談判結束戰爭,聯軍就得在戰場上有所作為,用一場勝利讓中國回到談判桌旁。

  ??采納了這個建議後,林德伯格召開了軍政兩界高級官員全體會議。

  ??是打是和,都得盡快做出決定。(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