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術新應用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17 13:46      字數:4151
  進入戰術指揮階段,黃峙博不再是決策者,而是觀摩者。

  ??隻要還在按照計劃進行,哪怕是備用計劃,黃峙博都不會插手戰術指揮,而是充分發揮參謀的能力。隻有在戰役到達重大轉折點,或者出現預料之外的情況時,黃峙博才會以決策者的身份為參謀指點迷津。

  ??這也正是黃峙博廣受參謀喜歡的地方。

  ??任何參謀,都不喜歡司令官在一旁事無巨細的指手畫腳。

  ??按照黃峙博的安排,第一階段作戰行動由戚凱威與母祁鐵共同指揮,隻是兩人也有明確的任務分工,戚凱威負責地麵部隊的作戰行動,而母祁鐵負責空中部隊的作戰行動,兩人需要密切配合。

  ??首先出動的不是地麵部隊,而是空中部隊。

  ??誌願軍缺少先進戰鬥機,但是並不缺少戰鬥機。

  ??在電磁戰發揮威力之後,中國空軍那些眾多老掉牙的戰鬥機終於有了發揮餘熱的機會。

  ??在此之前,誌願軍分兩批獲得了近千架J-7與J-6,還有少量早期型的J-8。這些戰鬥機大多在中國空軍服役,隻是性能已經落後,要不了多久就會退役,所以狀態還算不錯,能夠直接使用。

  ??看上去,近千架戰鬥機不算少,可是在作戰使用中,這些戰鬥機就是大型巡航導彈。

  ??一千枚巡航導彈,肯定不算什麽。

  ??在誌願軍全力推行電磁戰之後,老式戰鬥機的重要性顯現了出來,隻是中國空軍卻沒有更多的老式戰鬥機了。

  ??準確的說,是沒有更多現成的戰鬥機。

  ??在J-10量產、J-11B獲得了自主生產能力,特別是解決了發動機的瓶頸之後,中國空軍大規模裁減老式戰鬥機的數量,J-6率先全麵退役,僅有少數留在飛行教練部隊,J-7也逐步退出現役。結果是,在誌願軍需要老式戰鬥機的時候,中國空軍隻能提供一千架左右,其他的則需要另想辦法。

  ??事實上,正是因為缺乏老式戰鬥機,誌願軍才不得不進行兩次大規模空中反擊之後,不得不暫停反擊行動。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翻新修複那些已經退役的戰鬥機。

  ??在西北的“戰鬥機墳墓”裏,至少有三千架J-6在風吹日曬中變成廢銅爛鐵,還有數百架早期型的J-7被封存在山洞裏麵。翻新這些戰鬥機的難度並不大,隻要能夠再次飛上天就行了,能不能降落都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如此一來,翻新成本大大降低。

  ??比如改造一架J-6,隻需要翻新發動機,安裝機身與機翼蒙皮,增添一具全密封內部油箱就行了。如果無法翻新發動機,甚至可以對後機身做一些改動,使用JL-9的渦輪噴氣發動機。在改造中,為了加快進度,甚至取消了一些J-6的起落架,用滑撬起飛,或者直接由轟炸機攜帶,在空中投放。

  ??從成本上講,讓一架J-6重新上天,肯定比製造一枚巡航導彈低得多。

  ??在誌願軍的催促下,中國空軍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裏,翻新了六百架J-6,並且為大約兩百架J-7做了複飛處理。

  ??這些戰鬥機在交付給誌願軍之後,都安裝了遙控飛行裝置。

  ??如果有必要,空軍還能在一個月之後,交付同等數量的老式戰鬥機。因為很多老式戰鬥機都已破敗不堪,所以後麵的翻新工作更加麻煩,進度快不起來。隻是空軍非常積極,因為處理掉這些戰鬥機,等於甩掉了一個包袱。要知道,即便把戰鬥機放到沙漠裏,也要派人看守。那些封存的戰鬥機,更得每隔半年拖出來重新處理一遍,確保零部件不會因為長期封存而鏽蝕。

  ??這次,誌願軍空軍動用的,正是第三批無人駕駛戰鬥機。

  ??短短十五分鍾之內,兩百架J-7與兩百架J-6就從後方空軍基地升空了,隨即以最快速度越過鴨綠江,朝聯軍的戰鬥機群飛去。

  ??為了加快無人駕駛戰鬥機的起飛速度,後方的地勤人員想出了很多辦法。

  ??比如在放飛J-6的時候,一些地勤人員為其安裝了火箭助推發動機,讓這種原本要滑行上千米的戰鬥機在不到兩百米的跑道上就拉了起來。還有一些部隊充分利用了高速公路,讓無人駕駛戰鬥機直接從公路上起飛。

  ??對聯軍來說,這絕對不是好消息。

  ??無人駕駛戰鬥機群還沒有越過鴨綠江,美軍的E-3C就發出了警報,隨即判斷出來襲的全是J-6與J-7。

  ??對美軍來說,這些戰鬥機並不陌生。

  ??在之前的兩次大規模空戰中,誌願軍就用這些誰也瞧不起的戰鬥機創造了奇跡,打得聯軍落花流水。

  ??雖然在正規空戰中,無人駕駛戰鬥機根本沒有威脅,但是在電磁戰中,它們卻是正宗的“大殺器”。

  ??麵對洶湧而來的無人駕駛戰鬥機,美軍別無選擇,隻能立即動員防空戰鬥機進行遠程攔截。

  ??這也正是美軍總結出來的實戰經驗。

  ??隻要攔截距離夠遠,而且夠及時,就能把無人駕駛戰鬥機的威脅降到最低程度,讓誌願軍無法進行電磁戰。

  ??問題是,要想同時攔截四百架無人駕駛戰鬥機,難度顯然不是一點半點。

  ??這些戰鬥機不是同時進入的,而是保持著非常整齊的隊列,相鄰兩架戰鬥機的間隔距離都是三十公裏,以確保一架戰鬥機上的電磁戰鬥部引爆之後,不會使相鄰的戰鬥機失控,也就不會產生連鎖反應。

  ??如此一來,美軍至少得向每架無人駕駛戰鬥機各發射一枚導彈。

  ??不說別的,僅從成本上計算,這就非常不劃算了。

  ??一枚AIM-120C的單價在一百萬美元以上,而AIM-120D的單價是其兩倍,一架無人駕駛戰鬥機的改造費用也就幾萬人民幣,多一點的也就十來萬左右,僅相當於一枚中程空對空導彈的百分之一。

  ??用一些美軍飛行員的話來說,這些無人駕駛戰鬥機的最大用途就是消耗美軍的導彈。

  ??事實也正是如此。

  ??在前兩次戰鬥中,美軍至少在無人駕駛戰鬥機身上消耗了上千枚中程空對空導彈,而美軍在戰爭爆發前,隻儲存了一萬枚AIM-120C與AIM-120D,加上其他消耗,美軍最缺的就是中程空對空導彈。

  ??為此,美國國防部不得不向雷錫恩公司下達緊急訂單,購買了五千枚AIM-120。

  ??因為加速軍火生產線,涉及到很多因素,比如向下遊廠商訂購零部件,招聘更多的工人等等,所以在此之前,美軍不得不向盟國求助,從日本、澳大利亞、土耳其與英國回購了一批AIM-120。

  ??如果不是其他盟國顧慮與中國的關係,美國還會擴大回購範圍。

  ??這次又要攔截四百架無人駕駛戰鬥機,著實讓美軍指揮官頭痛。

  ??即便導彈充足,也要動用五十架以上的戰鬥機。

  ??美軍指揮官別無選擇,在留下一個F-22A中隊之後,調動三個防空戰鬥機中隊進行攔截,隨後又召喚了四個攜帶了中程空對空導彈的F-15E與F-15K中隊,參與攔截無人駕駛戰鬥機的戰鬥。

  ??還好,攔截行動不會影響多用途戰鬥機執行攻擊任務。

  ??攔截容易,可是要消除無人駕駛戰鬥機的影響卻不容易。

  ??與前兩次一樣,這些無人駕駛戰鬥機上都安裝了導彈告警機,而且由導彈告警機直接控製攜帶的電磁戰鬥部。也就是說,在AIM-120逼近到二十公裏的時候,無人駕駛戰鬥機上的電磁戰鬥部就會引爆。雖然部分美軍戰鬥機采用了新戰術,即讓AIM-120以半主動方式進行攻擊,不使用導彈的火控雷達,但是這招也沒有派上用場,受到攻擊的無人駕駛戰鬥機仍然在導彈逼近後自行引爆。

  ??後來,美軍才搞清楚,誌願軍改進了無人駕駛戰鬥機上的導彈告警機,除了能夠截獲導彈主動導引頭發出的電磁波之外,還能夠探測到導彈高速飛行時發出的紅外信號,從而引爆電磁戰鬥部。

  ??這樣一來,美軍就無法阻止無人駕駛戰鬥機引爆電磁戰鬥部了。

  ??結果就是,在攔截開始後不久,隨著一架接一架的無人駕駛戰鬥機在朝鮮上空引爆,聯軍不得不放棄空中打擊行動,把即將進入交戰空域的戰鬥機撤回來。隻是無人駕駛戰鬥機不可能一直呆在天上,攔截行動很快就會結束,所以聯軍沒有取消打擊行動,隻是讓執行打擊任務的戰鬥機在後方待命。

  ??也就是說,包括已經到達戰場的四架B-2A在內,數百架聯軍的戰鬥機全部集中在北緯三十九度線附近。這些戰鬥機分成了數十個機群,在各自相對狹小的空域裏徘徊,等待新的作戰命令。

  ??聯軍肯定不知道,這正是誌願軍首先動用無人駕駛戰鬥機的目的。

  ??打擊分散行動的戰鬥機,肯定不如打擊集中到一起的戰鬥機。

  ??隻要準確度夠高,一枚電磁戰鬥部就能幹掉方圓二十公裏內的所有戰鬥機,其作戰效能簡直無與倫比!

  ??也就在這個時候,誌願軍的第二輪電磁反擊開始了。

  ??隻是在發起反擊之前,誌願軍必須搞清楚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即聯軍的戰鬥機到底在哪裏盤旋。

  ??搞不清楚的話,誌願軍隻能進行不計代價的進行全覆蓋打擊。(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