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困難重重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17 13:45      字數:4178
  現代戰爭中,最困難的不是戰役開始之後,而是戰役開始之前。

  ??信息化時代之前,受通信、情報、偵察、指揮等環節限製,策劃者很難在戰役開始之前考慮得麵麵俱到,需要高度依賴戰地指揮官的臨時決策,因此在策劃階段,會留下充足的轉圜空間,不會把計劃訂得太死。

  ??進入信息化時代之後,戰爭麵貌徹底改變。

  ??拿指揮鏈條來說,在信息化時代之前,軍隊都是層層負責,從最高的總司令到最低的班排長,需要由集團軍群、集團軍、軍、師、旅、團、營、連層層傳達作戰命令。可是在信息化時代,總司令可以繞過這些層麵,直接向前線官兵下達命令。在美軍中,戰區司令甚至能與士兵溝通。

  ??說得簡單一點,現代軍隊是橫向指揮體係,減少了中間環節。

  ??新的指揮體係,大大加快了戰爭節奏。

  ??空中戰場上,一場大規模戰役最多耗時數個小時,空戰持續時間往往以分鍾計算,甚至得用秒來衡量勝敗。海洋戰場上的情況也差不多,即便是較為耗時的潛艇伏擊戰,交火之後的對抗時間也隻有數個小時。地麵戰爭的節奏稍微慢一些,但是也超過了以往的戰爭,留給指揮官的決策時間非常有限。

  ??快節奏,對策劃、組織與指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減少失誤,策劃階段就要考慮到各種情況,提前準備好預案,以便在戰場態勢發生轉變時及時調整作戰策略。

  ??對參謀來說,這就要求盡可能的完善作戰計劃。

  ??雖然在戰役實施階段,戰地指揮官仍然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其重要性不但沒有降低,反而大幅度提高,一名優秀的戰地指揮官往往能夠決定一場戰鬥的勝敗,而足夠多的優秀戰地指揮官,足以改變一場戰役的結果,但是在決策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不可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戰地指揮官身上,隻有完善的作戰計劃,特別是充足的備用計劃,才能讓戰地指揮官的作用顯現出來。

  ??在多兵種聯合作戰中,作戰計劃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說得形象一點,一支軍隊就是一台機器,隻有各個零部件嚴格按照規律運行,才能發揮作用,而保證各個零部件良好運行的,正是機器的控製係統。在戰場上,作戰計劃就是軍隊的控製係統。

  ??組織一次大規模地麵戰役,難度可想而知。

  ??隻是,這些與牧浩洋沒有多大關係。

  ??策劃階段,負責起草總體作戰計劃的是戚凱威、母祁鐵與楊禹方,牧浩洋與周渝生隻是配角,負責晚上特種部隊與潛艇部隊的作戰計劃。

  ??眾多困難中,最嚴重的就是時間緊迫。

  ??黃峙博提出利用聯軍調整部署的機會發動地麵進攻後,總參二部送來最新情報,聯軍的調動速度遠遠超過預期。

  ??這份情報,差點讓黃峙博打消地麵反擊的念頭。

  ??數日之內,四個美軍師就將到達前線,其中還包括一個編製超過兩萬人,幾乎相當於兩個陸軍師的陸戰隊師。

  ??加上戰場上的第二步兵師與第一陸戰師,美軍地麵部隊總兵力將增加到十萬。

  ??相對而言,韓國軍隊不足為慮。

  ??雖然在攻占平壤後,韓軍的絕對主力,即第九裝甲師獲得休整,補充了戰鬥損失,人員與裝備編製均達到最佳狀態。為了增強韓軍的獨立戰鬥力,美國還緊急提供了一批庫存的主戰裝備,主要是M1A1主戰坦克、M2A3步兵戰車、M109A5自行火炮、M270火箭炮,第九裝甲師率先用上了美製裝備。但是經曆數場惡戰,由美軍控製的聯軍司令部又一再讓韓軍承擔作戰傷亡巨大的工件任務,第九裝甲師的狀況並不理想,補充的兵員大多缺乏經驗,大批修複的主戰裝備很難保持最佳狀態。

  ??與美軍相比,韓軍唯一的優勢就是數量。

  ??戰爭爆發後,韓國進行了第一階段戰爭動員,征召所有預備役人員,隨後把征召範圍擴大到退役軍人。到八月底,韓國陸軍的兵力規模超過一百二十萬,是戰前的兩倍。九月初韓國開始進行第二階段戰爭動員,征召對象為十八歲到三十六歲的男性公民,韓國陸軍的總兵力有望突破二百五十萬。至於韓國會不會進行第三階段戰爭動員,再次擴大征召範圍,得看戰爭走向。

  ??一百多萬韓軍中,大概百分之四十部署在前線。

  ??這個數量,相當於增補後美軍地麵部隊總兵力的五倍。

  ??隻是,韓軍仍然無力承擔起主要作戰任務。

  ??按照聯軍的作戰部署,除了第九裝甲師、第七獨立裝甲旅、第一陸戰旅等幾支精銳部隊之外,韓軍的主要任務是為美軍提供後勤保障,前線作戰部隊大部分部署在戰線後方五十公裏之外。

  ??要是韓軍有獨立進攻能力,恐怕早就甩開美軍單幹了。

  ??針對這種情況,戚凱威提出了一個建議:把槍口對準韓軍,力爭在韓軍的防線上取得突破,最終形成總體突破。

  ??黃峙博采納了戚凱威的建議,以此繼續推動地麵戰爭的策劃工作。

  ??吃柿子挑軟的捏,專門打韓軍確實是最佳方法,可是如何打、以及如何快速突破聯軍的防線,卻是一門學問。

  ??隻打韓軍,不打美軍,顯然不可能。

  ??聯軍把戰鬥力較弱的韓軍放在後麵,讓美軍頂在前麵,一是擔心韓軍頂不住誌願軍,二是便於美軍快速馳援。

  ??守住防線的最佳方法不是全線防禦,而是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地點發動反擊。

  ??隻要受到攻擊,聯軍就會在整條戰線上尋找反擊機會。

  ??進攻中的誌願軍能夠頂住美軍的反擊嗎?

  ??這還不是戚凱威首先考慮的問題,在此之前,他得解決另外一個問題,即如何才能讓誌願軍的地麵部隊及時部署到位。

  ??軍事情報局提供的情報非常明確,發動進攻的時間窗口隻有數日。

  ??這個時候,誌願軍的地麵部隊還在鴨綠江北岸!

  ??雖然首批動員的第三十九集團軍、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已經準備就緒,隨時可以渡江,此外黃峙博爭取來的第二十四集團軍與第十五空降集團軍也已到達遼寧,能在二十四小時之內開動,但是支持部隊作戰的後勤保障力量仍然沒有部署到位,作戰部隊最多隻能攜帶一周的戰鬥物資。

  ??能在一周之內結束戰鬥嗎?

  ??戚凱威著手安排後勤保障的時候,軍事情報局又送來一份情報,第二陸戰師已經到達元山,卻沒有開赴前線,而是在鹹興附近部署防線,僅有一個旅北上前往金策,與第一陸戰師會合。

  ??這下,問題嚴重了。

  ??聯軍把新銳力量放在戰線後方,而不是取代一線作戰部隊,表明聯軍已經放棄了繼續進攻的想法,準備全線轉為防禦,迎接誌願軍的挑戰。

  ??幾個小時後,軍事情報局送來的第三份戰場情報證實了戚凱威的猜測。

  ??到達西線的第三步兵師與第四步兵師也沒有取代第二步兵師與韓軍第九裝甲師,而是在平壤與順川駐防,開始構築第二道防線。

  ??聯軍拉開陣勢,構築大縱深防線,肯定是為了防禦。

  ??隻要聯軍的防線連成一片,誌願軍要想通過一次戰役扭轉局麵,就得一口氣打到北緯三十九度線以南,收複平壤、順川、鹹興與元山等重要城市,迫使聯軍向後撤退,然後才有機會組織第二次戰役。

  ??七天時間,未必太短了一點。

  ??這個時候,黃峙博不得不親自出麵,替戚凱威解決後勤保障問題。

  ??可惜的是,總司令出馬,未必能夠解決問題。

  ??雖然在陸風烈親自打了電話之後,沈陽軍區司令官拍著胸脯做出保證,及時把誌願軍的作戰物資送到鴨綠江對岸,而不是之前約定的北岸。但是把物資送到前線,就與沈陽軍區無關了。

  ??朝鮮境內的物資運送工作,由誌願軍組織,人民軍負責。

  ??黃峙博從人民軍司令部得到的答複是,打通從新義州、江界與惠山南下的鐵路線,至少需要一個月,而修複公路線也需要十五天,前提是誌願軍得增派數萬名工程兵,提供上千台工程設備。

  ??設備不是問題,隨時都能解決。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土木工程市場,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工程設備,也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幾家工程設備製造廠。至於施工所需的水泥、鋼筋等等物資,更加不是問題,隻要打通運輸線,就能送往前線。

  ??關鍵是,黃峙博手裏沒有那麽多工程兵。

  ??別說誌願軍沒有,整個中國陸軍也就隻有幾萬名工程兵,把海軍、空軍與二炮的工程部隊算上,總規模也就十萬出頭。

  ??要一口氣派出相當於一個集團軍的工程部隊,顯然不大可能。

  ??無法修通鐵路線與公路線,作戰物資肯定送不上去。

  ??現在可不是六十多年前,靠肩挑背扛就能完成物資運送工作。機械化部隊的作戰消耗非常巨大,一個集團軍一天就能燒掉數千噸燃油,用掉上千噸彈藥,僅靠人力,動員一百萬勞工也沒法支持五個集團軍。更何況,一些重要物資無法通過人力運輸,更不可能從山間小道送往前線。

  ??問題解決不了,隻能在現有的條件下想辦法。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在戰術上想辦法。(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