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重拳出擊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17 13:45      字數:4396
  有的時候,把敵人想像得過於強大也不是好事。

  ??雖然美國搞出了“愛國者”、THAAD等耳熟能詳的防空係統,NMD與BMD更是獨步全球,但是美軍比任何軍隊都依賴主動進攻,即把威脅消滅在地麵上,阻止敵人的戰鬥機升空作戰。

  ??即便敵機已經升空,美軍的防空主力也是各種先進戰鬥機,而不是防空導彈。

  ??形成這種局麵,不是美軍不重視防空,而是美軍從未遇到過真正的對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即便在美軍輸得最慘的朝鮮戰爭與越南戰爭中,對手的空中力量也非常有限,最多隻能進行要地防空,對美軍的地麵部隊沒有威脅。蘇聯解體後,美國的軍事優勢更加明顯,別說轟炸美軍的地麵部隊,能在空中挑戰美軍的對手都不多。冷戰結束後的二十多年裏,美軍從未遇到過有威脅的空中力量。從海灣戰爭到科索沃戰爭、再到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從來都是美軍的戰鬥機與轟炸機主宰天空,用炸彈與導彈把敵人消滅在地麵上。

  ??沒有對手,自然沒有需求。

  ??美軍在F-22A與F-35中做出的選擇,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最初的時候,美軍打算采購等量的F-22A,逐一替換F-15,以此抗衡日漸強大的蘇聯空軍。F-22A研製成功前,蘇聯解體後,美軍突然發現沒有一個需要上千架F-22A才能擊敗的對手,把采購數量砍掉一大半。到最後,F-22A的采購數量,由最初的六百多架猛減到一百八十七架。

  ??如果F-35能在二零一五年順利服役,在二零一七年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F-22A機群的規模還會減少到一百四十三架。

  ??雖然F-22A在幾經改進之後,具備了強大的對地打擊能力,而且F-35的研製周期一再延長,預計采購價格也一再攀升,但是美軍仍然把資源放在F-35上,美國國會也一再否決了增購F-22A的預算案。

  ??在美軍看來,即便隻有一百四十三架F-22A,也足以擊敗任何對手。

  ??問題是,並非所有地方都能部署一百四十三架F-22A。在很多時候,美軍仍然得讓已經服役三十多年的F-15充當主力。

  ??西太平洋地區,隻有三座基地能夠部署F-22A,即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衝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與日本本土的厚木空軍基地。

  ??安德森空軍基地離朝鮮太遠,隻能作為F-22A的轉駐場地。

  ??在嘉手納與厚木,最多隻能部署六十架F-22A。

  ??這點力量,能夠支撐起整個防空網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如果沒有部署在韓國的F-15C機群,聯軍早就喪失製空權了。

  ??強烈的進攻意識,即讓美軍在戰鬥中表現得咄咄逼人,充分有效的利用了製空權,也讓美軍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顯得非常被動。

  ??如果不能把敵人消滅在地麵上,就得與敵人在空中決鬥。

  ??現實正是如此,美軍不可能轟炸中國本土的空軍基地,也就無法把誌願軍空軍消滅在地麵上。

  ??與誌願軍在空中爭奪製空權,數量有限的製空戰鬥機成為最大短板。

  ??把賭注全都押在戰鬥機上,使美軍的地麵防空係統顯得脆弱不堪。

  ??在美軍裝備的幾種戰術與戰區防空係統中,隻有在冷戰時期研製的“愛國者”二型防空係統以防空為主,在冷戰結束後研製的“愛國者”三型與THAAD都以反導為主,而且主要對付彈道導彈。

  ??能夠對付彈道導彈的防空係統肯定很先進,隻是拿來對付巡航導彈的效率不見得很高。

  ??首先是抗飽和打擊能力不強。

  ??因為彈道導彈隻能部署在地麵上,最先進的彈道導彈也得由車輛運載發射,所以用彈道導彈進行飽和打擊的難度遠遠超過巡航導彈,即便是中國的二炮部隊,在同一時間向同一區域發射五十枚彈道導彈也很難辦到,而空軍的轟炸機能在同一時間向同一區域發射上百枚巡航導彈。

  ??戰術特點,決定反導係統並不需要多強的抗飽和打擊能力。

  ??其次是攔截彈的性能不適合攻擊巡航導彈。

  ??不管是“愛國者”三型導彈、還是THAAD的攔截彈,都采用適合攔截彈道導彈的動能戰鬥部,更注重高空性能。THAAD攔截彈的最大射高達到一百二十公裏,“愛國者”三型導彈的最大射高也達到了四十公裏。用這樣的攔截彈對付超低空突防的巡航導彈,顯然不大合適。

  ??最後就是防空係統的部署方式。

  ??因為不用考慮空中威脅,所以“愛國者”三型與THAAD係統都采用了由拖車牽引的半機動部署平台,自身沒有野戰機動能力,不但無法跟隨作戰部隊前進,還得固定部署在發射陣地上。隻要美軍喪失製空權,哪怕隻是暫時喪失製空權,這些防空係統都將成為對方的理想獵殺目標。

  ??戰鬥打到這個時候,美軍隻能被動應戰。

  ??東朝鮮灣方向上,兩支F-15C機群先後投入戰鬥,每架戰鬥機用六枚AIM-120C攔截三枚反艦導彈。

  ??因為E-2D與E-3D及時發現了反艦導彈,所以攔截行動相當順利。

  ??五分鍾內,F-15C發射的AIM-120C就擊落了大部分反艦導彈,隻有不到十枚突破了戰鬥機的攔截線。

  ??到達永興灣之前,這些反艦導彈遭到“愛國者”係統攔截。

  ??最終,隻有三枚反艦導彈落到永興灣裏,而且離運輸船隻停靠的臨時碼頭非常遙遠。

  ??真正的威脅,不是戰鬥機發射的反艦導彈,而是由轟炸機在數百公裏外發射重型反艦導彈。

  ??雖然美軍指揮官緊急動用還有彈藥的四架F-15C與四架F-22A,對重型反艦導彈進行了第一輪攔截,也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命中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但是對於一百六十枚反艦導彈來說,損失十幾枚,根本無傷大雅。

  ??戰鬥機退出後,THAAD戰區防空係統登場。

  ??此時,C-601導彈群還沒有降低飛行高度,仍然在一萬五千米高空飛行。在離目標四十公裏,即彈載雷達鎖定目標後,C-601才會再次爬升,從三萬米高空俯衝下來,以三馬赫的速度衝向目標。

  ??這種攻擊方式,更適合對付航母戰鬥群。

  ??研製C-601的時候,美軍航母戰鬥群的主要防空導彈是最大射高僅有二十五公裏的“標準”二型防空導彈,“標準”三與“標準”六都沒問世。讓反艦導彈從三萬米高空進入,不但能避開“標準”二,還能以幾乎垂直的角度攻擊海麵艦艇,讓戰艦上的所有防空係統都難以發揮作用。

  ??隻是,麵對以對付彈道導彈為主的THAAD,高空突防的意義就不大了。

  ??“標準”三研製成功後,中國軍隊認識到這個問題,C-601的後繼型號,即C-602與C-603增加了超低空高速突防能力,C-603還配備了戰術數據鏈,可以由高空突防的導彈為低空突防的導彈提供戰術信息。

  ??可惜的是,這兩種反艦導彈還沒定型量產。

  ??麵對比彈道導彈彈頭大得多、速度慢得多、高度低得多的重型反艦導彈,THAAD的攔截效率非常驚人。

  ??三分鍾內,兩套THAAD係統先後發射了六批攔截彈。

  ??在靠近永興灣之前,C-601就被THAAD擊落了數十枚。

  ??對THAAD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攔截不了C-601,而是備彈太少。一套THAAD攔截係統隻有六套發射器,備彈七十二枚。采用二打一的方式攔截導彈時,兩套係統最多隻能攔截七十二枚導彈。

  ??隨著反艦導彈鎖定目標,開始向三萬米高空爬升,美軍的“愛國者”三型戰術防空係統也投入戰鬥。

  ??“愛國者”三型的最大射高達到四十公裏,攔截C-601不在話下。

  ??與THAAD一樣,“愛國者”三型的最大問題也是備彈不足。一套係統的四套發射器裏隻有六十四枚攔截彈,因為大部分時候,“愛國者”三型與“愛國者”二型混搭,所以一套攔截係統隻有三十二枚攔截彈。

  ??在C-601轉向俯衝時,“愛國者”二型也投入了戰鬥。

  ??這是攔截反艦導彈的最後機會,運輸船上沒有防禦係統,反艦導彈突破“愛國者”二型的防空網後,就將擊中運輸船。

  ??有機會麵對“愛國者”二型的C-601也不多,不會超過二十枚。

  ??隻是,“愛國者”二型的攔截效率也不怎麽樣。

  ??進入俯衝階段,C-601彈體分離,彈頭的俯衝速度更快,雷達反射截麵更小,分離的彈體還成了彈頭的誘餌。

  ??此時,空中還有成千上萬的C-601殘骸。

  ??要在這麽多“誘餌”中找出真目標,並且引導導彈擊中真目標,顯然非常困難。

  ??最後關頭,“愛國者”二型擊落的C-601不到十枚,有十來枚反艦導彈成功突破了防空係統。

  ??對停靠在碼頭旁的運輸船來說,這些反艦導彈絕對是致命威脅。

  ??一枚C-601就能擊沉一艘萬噸級驅逐艦,最多三枚C-601就能讓一艘“尼米茲”級航母報廢。

  ??雖然運輸船的排水量比驅逐艦大得多,但是商船的建造標準比戰艦低得多。

  ??隻要被C-601砸中,任何一艘五萬噸級的商船都將變成廢銅爛鐵。如果船上有易燃易爆貨物,後果更加不堪設像。

  ??停在永興灣裏的運輸船中,大多裝載著易燃易爆貨物。

  ??美軍盯著砸下來的導彈時,根本不知道還有一枚“導彈”沒有落下。

  ??那不是導彈,而是執行偵察任務的J-10A!(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