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琉球的秋收(下)
作者:神聖智狼      更新:2021-07-17 12:10      字數:5126
  對地理比較了解的都知道,琉球群島這地方資源貧乏,土壤瘠薄。適合種糧食的田地極少,該地之前的農業都是以甘蔗和菠蘿為主,糧食完全不能自給。西門吹雪在擔任琉球縣縣長的時候,大力推廣了溫帶橡膠樹和柴油樹,又推廣了海水魚養殖、海帶養殖和海水珍珠養殖,使得該縣的農業產值在五年間提高了七倍,農村人平均年收入提高了三倍,這也是他得以升職的政績之一。

  ??琉球縣的農業條件已經是全市最好的,即使西門這麽努力的搞法,也是以經濟作物為主,糧食也還是不能自給。雖然中國現在並不缺糧,但是糧食這種東西沒人嫌多,能多一點兒總是好的。特別是如果糧食能自給自足的話,對一個地區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如果是依靠傳統農業品種,琉球群島想要達到糧食自給隻能把所有經濟作物全停了,再把所有山地開成梯田,還得是種植薯類作物,否則單靠普通水稻是根本不可能的。經濟作物是重要的收入來源,當然不能停,而且本位麵中國是不允許隨便開梯田的,特別是在雨水較多,土壤層薄的地區,更是嚴格禁止。因為從長遠看,這種玩意兒相當於一錘子買賣,很容易造成石漠化,到時候就徹底玩完了,整片土地全部報廢,啥都不能種了,非常的不劃算。

  ??不過現在有了文總,世界就變得不一樣了。在一戰期間,很多後世的新品種作物被農科院的專家陸續複製了出來,並開始在全國推廣。其中就有一種新的糧食作物——海水稻。

  ??琉球市屬於第一批推廣的地區,他們在去年試種了幾百畝,效果非常滿意,今年就開始大麵積種植了。

  ??“小劉,你們村的海水稻秋收情況怎麽樣?”還沒到地頭,西門吹雪就忍不住問道。

  ??劉金寶答道:“市長,我們是昨天開始秋收的,現在已經快收了三分之一了……”

  ??“嗯,產量如何?”西門吹雪最關心的就是這個,畢竟試驗田和大田的產量是兩碼事。

  ??“我們都做了記錄,平均畝產量530多斤,最低的500出頭,最高的有570多斤……”劉金寶頓了頓,說道:“要比正常的優質水稻低多了,但是要比我們過去的老稻種高些……”

  ??劉村長的表情有些不以為然,因為在此時已經習慣了各種高產作物的中國人眼裏,平均畝產530多斤的糧食已經算不上什麽了,水稻畝產隨便就能上千斤,單產上噸的也不稀奇。不過在新中國建立之前,這種看不上眼的產量都隻有江南湖廣等少數肥地才能達到,很多地方都隻有三四百斤的產量。

  ??“嗯,這是肯定的。這種海水稻的產量確實不算高,但是可以在海邊灘塗種植,可以在以前完全不能利用的鹽堿沼澤種植,這才是它的最大優勢。另外,難道你們不覺得它種起來很省事嗎?”西門笑了笑。這種海水稻的產量不如正常水稻,這是他早就知道的。

  ??“確實,這種稻可以直接用海水灌溉,也不挑地,海邊沙灘就能種。還不需要中耕,也不用怎麽施肥,因為是海灘鹽堿地,雜草長不起來,連除草都不用,種植起來相當省事,真的很方便。”劉村長也笑了。他也覺得自己未免有些不知足,但是能在海邊灘塗種植這一條,就已經是具有重大價值了。

  ??南大東島不大,西門他們很快就到了稻田的山坡上。站在高處放眼看去,隻見沿著海岸線100米左右都被開辟成了稻田,此時田裏一片金黃,就好像在島上圍了一條金腰帶。海風吹拂,稻浪滾滾,一陣稻香撲鼻而來。

  ??“好!好!好!”西門吹雪看到這樣景象,高興得連連說好。

  ??西門快步走到稻田裏,拔下一支稻穗看起來。稻穗非常飽滿,稻穀比較長,樣子有些像秈米,也有些像麥粒。

  ??“西門市長,我們村裏在海邊一共新開辟了1200畝稻田,按照市裏專家組的方案,這些新田都是沿著海邊開的……”劉村長介紹道。

  ??這些地以前都是不能用來種植的。在這些海邊灘塗,每每漲潮時海水會倒灌,致該地土壤含有大量鹽分,除紅樹林和蘆葦等雜草外,一般作物都很難生長。當然有些灘塗可以用來搞養殖,但並不是所有灘塗都適合。

  ??在原時空的曆史上,大圖朝也曾經打過把灘塗改造成耕地的主意,他們鼓勵沿海地區利用灘塗圍墾造田,擴大耕地麵積。但是想法很美滿,現實很骨感,因為圍墾後的灘塗都是鹽堿地,要改造成種植普通作物的耕地非常麻煩,需要大量的淡水經過多年衝洗才可用於種植。而由於沿海地區普遍缺乏淡水,灘塗改造成耕地成本高且效益低,使得大圖朝希望通過圍墾造田,擴大耕地的願望難以成為現實。

  ??而且即使是圍墾造田成功了,也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圍墾過程的築堤攔海會造成海底淤積,實踐發現,圍堰合攏後10年左右,堤外新淤麵積就相當於原來的圍墾麵積,這使得附近海麵的航道變淺、變窄,影響港口功能。同時被衝刷進海水的肥料會造成嚴重汙染,使得海域自淨能力下降。今後治理起來,比圍墾要花更多的錢。非常的得不償失。

  ??而現在推廣的這些新品種作物就完全不同了,它們不需要費時費力的築堤攔海,也不需要改造土壤,再加上它們本身就具有固氮功能,根係發達,海邊地區又不缺磷鉀元素,就連肥料都省了。種植這些作物隻需把海灘的地平整一下就可以播種,完全不需改變當地的生態環境。漲潮時倒灌的海水反而是在給它們澆水施肥。

  ??這時,幾台拖拉機拖著小型收割機開進了田地,轟隆隆的收割著,它們旁邊跟著幾輛造型特殊的農業車,它們像軍車一樣有六個輪胎,每個輪胎又寬又大,胎麵上還有很深的凹凸,一看就是那種特別適合在田間地帶行動的專用輪胎。這種新型農用貨車的輪胎是可以更換的,平時在道路上可以換成普通輪胎行駛,還可拆掉中間那對輪子,如果要下田了,再換成了這種專用輪胎,加上中間那對輪子就是。輪胎的拆卸和安裝都很方便迅速,兩個人一起動手的話,最多一個小時就能搞定。

  ??收割機的效率比人力高多了,隻見成片的水稻一茬一茬的被機器收割,海邊的金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減少。收割機一路過去毫不停留,割下的稻穗連同秸稈被輸送帶送進旁邊跟著的貨車裏。裝滿一車後,收割機暫時停下來,貨車飛快的開到田邊的曬穀場,司機搬動一下手柄,貨廂立即慢慢向上抬起,將裏麵的水稻傾倒在空地上,又飛快的回到收割機身邊,繼續開始下一輪工作。

  ??曬穀場上的人也沒閑著,他們馬上跑過去,把這些水稻扛起來,送到曬穀場旁邊的一台機器裏。這是一台一體化脫粒機,可以同時完成脫粒、整理並綁紮秸稈,效率非常高。金燦燦的稻穀從出料口傾瀉而出,一捆捆綁紮好的秸稈從另一個出料口拋出。

  ??曬穀場上鋪著大張大張的蘆席,農民們用籮筐把脫好粒的稻穀鋪在蘆席晾曬。田間地頭一片繁忙。脫完粒的秸稈也送到另一邊攤開晾曬,這些東西同樣有用,切碎後可以作為種植蘑菇的基料;也可以丟沼氣池裏發酵為肥料;還可以混合魚粉等東西做成飼料;還可以壓製成型後在煤窯裏碳化,製造成秸稈碳,成為煤氣機、鍋駝機的燃料或家用燃料。

  ??“這機械化就是好啊,要是以前這麽多稻子幾天都幹不完,現在還不到一個鍾頭就七七八八了。”一個農民很感歎的說道。

  ??“是啊,現在咱們幹農活輕鬆多了。現在這1200畝地的稻子,差不多都是拖拉機在收割,隻有百來畝拖拉機去不了的地方才是人工在做,而且用的也是人力收割機。”另一個老農笑眯眯的說道。

  ??在一片拖拉機上不去的台地上,正有幾十個人在上麵收割,他們分成了若幹小組,每個小組四個人,三個人負責往地頭運水稻,一個人負責收割。收割的人也沒用傳統的鐮刀,而是推著一台像小推車一樣的人力收割機。這種機械體積小,重量輕,不用電也不用油,用手一推就可以收割水稻了,每小時可收割0。5-0。8畝地,是鐮刀收割的5-8倍,這種機器不但可以收水稻,也能收小麥、高粱等所有禾本科作物,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

  ??而且這種人力農機還不止禾本收割機,還有薯類收割機、播種機、插秧機等等,反正機械化有的種類都有。現在這種人力農機已經賣得滿世界都是了。而且這些東西還是模塊化的設計,如果嫌人力都累,還能加上畜力配件,馬上就變成了畜力機械。

  ??那老農的兒子也在玩這個,他有些感歎的說:“現在的機械化好是好,就是……哎,要是等到我孫子那輩,可能他們連鐮刀都不會用了……”

  ??旁邊的中年農民大笑起來:“哈哈哈哈,老楊頭,這有什麽好歎氣?這就是科學啊。上個月放的科教片不是說了嗎?農業技術在不斷改進,這農具也是在不斷改進,這鐮刀也不是自古就有啊。你看,我兒子連鋤頭都不會用,現在開拖拉機還不是一樣種地……”

  ??曬穀場的另一邊也有人在議論。

  ??“這海邊能種稻子可真是聞所未聞啊……”一個老農捧著一捧稻穀,滿臉不可置信的表情。

  ??“劉大叔,你輸了吧,今年剛插秧時,你還說這是異想天開呢,哈哈哈……”旁邊的年輕人大笑。

  ??“輸了,輸了,我輸得心服口服!願賭服輸,等這秋收忙完了,我就擺酒請全村鄉親喝酒……”老農連連點頭。

  ??旁邊一個老農幸災樂禍的說道:“你呀,輸得活該。你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麽時候?這聖天子在位,什麽祥瑞不能出?別說是海水種稻子,就算文總他老人家說石頭裏能出油,我也信……”

  ??年輕人囧了一下,說道:“咳咳,李大叔,書記都說了,這是科學,不是什麽祥瑞!”

  ??“可科學這也是祥瑞啊,在文總他老人家坐天下之前,哪有這些東西?這不是祥瑞是什麽?再說這個什麽科學社會主義不就是文總老人家搞的嗎?所以這就是祥瑞!”李大叔理直氣壯的說道。

  ??年輕人徹底囧了,一臉“你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然無言以對”的表情。

  ??旁邊一個中年人湊過來說:“不過這石頭出油還真的有,我看報紙上說,東北那邊就在石頭裏提煉石油,叫什麽頁岩油。”

  ??“你看你看,隻要聖天子在位,什麽好事都有……”李大叔更得意了。那年輕人已經跪了……

  ??西門吹雪等人此時也到了曬穀場,農民們的談話他也聽到一些,很多囧言囧語讓他哭笑不得。

  ??比如:

  ??“這西門副市長的官有多大啊?”

  ??“相當於前清時的同知老爺,正五品官。”

  ??“咱們這新朝的官好是好,就是看起來不太威風。這西門同知老爺出巡,連個儀仗都沒有。以前縣太爺出巡,都要扛著回避肅靜的牌子開道呢。這同知老爺出來,起碼八人開道,還有鑼鼓、旌旗什麽的……”

  ??“西門市長,這您別介意……”劉金寶村長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沒什麽,鄉親們又沒罵我,有什麽不能說的……”西門無所謂的搖搖頭,對旁邊的秘書說道:“去量一畝沒收的地,收割來看看。小劉,你找人配合一下。”

  ??劉金寶答應了一聲,連忙安排人手去了。

  ??不一會兒,秘書量好的一畝地收割好了,脫完粒後一稱,604斤!

  ??“晾曬之後一般要除去6。5%左右的水分,就是565斤的樣子。嗯,這個產量還不錯……”西門吹雪滿意的點點頭。

  ??劉金寶也鬆了口氣,要是副市長親自看到的產量和他說的不一致,那就麻煩了。

  ??隨後西門又隨便抽了幾畝,產量折算後都在520斤以上,這時候他臉上終於有了笑容。就按畝產530斤算,這個南大東島上的1200畝地就能收318噸糧食,而他們這個村子隻有412人,已經綽綽有餘了。琉球市的糧食自給問題解決了。

  ??當然,不僅僅是琉球市的糧食自給問題解決了,隨著海水稻等耐鹽堿新型作物的推廣,其他很多海島地區和靠海的地區,以及內陸鹽堿地區的糧食自給問題也都解決了。

  ??PS:求票票支持,謝謝大家……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