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迎頭痛擊
作者:銀刀駙馬      更新:2021-07-17 11:31      字數:5754
  日本海軍期待以久的機會已經來到,6艘日本軍艦的桅杆上都飄揚著血紅的戰鬥旗,坪井航三和河原要一離開了飛橋甲板,進入飛橋下由裝甲保護的司令塔。上午7時43分半,“吉野”艦上的測距儀顯示乾日兩國軍艦距離逼近到了3000米,進入日本海軍戰術條令規範的大口徑速射炮的有效射程,坪井航三下令“開始攻擊”。伴隨著震耳欲聾的巨響,一團白煙從“吉野”艦艦首152毫米主炮的炮口升騰而起。

  ??炮彈呼嘯著破空飛來,在距離“寧遠”艦艦首前方遠處的海麵入水爆炸,雖然沒有造成實際的攻擊,卻震碎了方伯騫的幻夢,炮聲響起後,飛橋上的乾國軍官們立刻進入身後的裝甲司令塔,透過如同碉堡槍眼一樣的觀察窗緊張地注視著海麵上事態的發展,從日本軍艦轉向回來時,方伯騫就一直懸著的心此刻仿佛就快要停止跳動了。7時45分,“吉野”艦炮聲再起,炮彈又一次落在“寧遠”艦艦首附近海中,激起衝天水柱,隨之“吉野”左舷的大小火炮也都紛紛轟鳴起來。

  ??日本第一遊擊隊的旗艦“吉野”是9093年剛剛竣工的新銳穹甲巡洋艦。由英國著名艦船設計師瓦茨設計。“吉野”艦艦體設計上采用的是首尾樓船型,幹舷較高,外形修長優美,為了前後交通方便,“吉野”艦在首尾樓之間特別設計了一具縱跨整個主甲板的天橋相連接。作為一艘大型軍艦,“吉野”艦的排水量高達4150噸,艦長109.73米,甚至超過了當時中國體形最大的“定遠”級鐵甲艦,軍艦的甲板寬度為14.17米,吃水5.18米,水線附近縱貫全艦敷設了穹甲甲板,穹甲中央隆起的部位厚44.5毫米,兩側坡麵斜向水線下的部分厚度為114.3毫米。“吉野”艦的動力係統非常傲人,采用了2台往複式蒸汽機,配合12座高式燃煤鍋爐,可以獲得15000匹馬力的澎湃動力(建成測試時采用強壓通風技術,竟然達到了23031匹馬力,此時的航速應當遠遠超過23節),驅動2個螺旋槳,航速高達驚人的23節,是當時世界上航速最快的水麵軍艦。

  ??與創一時記錄的航速同樣令世人注目的是她強大的武備,“吉野”艦大量裝備了大口徑速射炮。主炮選用4門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生產的152毫米40倍口徑速射炮,火炮膛長6096毫米,彈頭重45.4公斤,初速671米/秒,有效射程8600米,射速7發/分鍾。其中2門分別安裝在軍艦首尾樓甲板上,首先打響豐島海戰的就是艦首的那門。另外2門的安裝位置則比較特殊,分別布置在首樓末端主甲板兩側的耳台內,顯然是出於船頭對敵作戰時獲得最大火力的傳統設計思路,因為這樣“吉野”艦在艦首方向就可以得到3門152毫米主炮的火力,為了使安裝在耳台內的這2門152毫米炮的前向射界更為開闊,首樓尾部各向內側削去了一塊,這一獨特的設計,也是識別“吉野”的重要外觀特征。從安裝了152毫米主炮的耳台再往後,軍艦兩舷至尾樓之間還設計有多達8個耳台,各配置1門120毫米40倍口徑速射炮,形成了密集的舷側火力,這些速射炮同樣是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製造,膛長4801毫米,彈重18.1公斤,初速467米/秒,有效射程7000米。這些可怖的大口徑速射炮均采用了厚度為4.5英寸的後部敞開式炮罩進行防護,除此之外“吉野”艦的武備還有密布軍艦各處的22門47毫米口徑哈乞開斯單管速射炮,以及多達5具的14英寸魚雷發射管,和艦首水下鋒利如刃的撞角。似乎是嫌這些武器的威力還顯不足,想為之增加一點腳注,瓦茨給“吉野”艦還配備上了剛剛問世不久的專用火炮測距儀,這意味著“吉野”艦火炮的瞄準、測距將更為準確、便捷,戰力可以得到倍增。

  ??同時具備了快捷的航速和威勢的武器,使得“吉野”的威力無與倫比,被譽為當時世界最優秀的巡洋艦。

  ??緊隨在“吉野”之後,是由脾氣暴躁的野村貞擔任艦長的“高千穗”艦。這艘軍艦恰好是日本海軍擁有的第一艘穹甲巡洋艦。與同級姊妹艦“浪速”一起於9085年在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造,設計師是著名的威廉.懷特。“高千穗”艦排水量為3650噸,艦長91.4米,寬14米,吃水較深,為6.1米。動力係統采用2台水平往複式蒸汽機,和6座燃煤鍋爐,功率7604匹馬力,航速18節。“高千穗”艦的主炮選用了2門克虜伯公司生產的260毫米35倍口徑大炮,彈頭重275公斤,有效射程12200米。火炮分別安裝在軍艦首尾的2座露炮台內,射界240度,每門炮備彈100發。非常特殊的是,“高千穗”艦的主炮炮位選用了法式的前部敞開式炮罩進行防護,厚度為1.5英寸。與英式的後部敞開式炮罩恰好相反,這種“障後而露前”的炮罩後部完全封閉,而將前部大麵積敞開,以此來方便觀察、瞄準。除了首尾的主炮,作為舷側戰術複興的象征,“高千穗”兩舷共設計了多達6座耳台,各安裝有1門150毫米35倍口徑克虜伯炮,這些火炮每門備彈75發,選用了厚度為1.5英寸的後部敞開式炮罩防護,射界130度。大口徑火炮以外,“高千穗”艦還裝備了2門57毫米諾典費而得單管機關炮、10門諾電費而得四管機關炮、4門10管格林炮,以及4具14英寸魚雷發射管。

  ??“高千穗”艦的艦形屬於平甲板型,外形高大,外部的主要特征是雙桅單煙囪。2座主炮台之間的主甲板因為是主要活動空間,兩側又密布耳台、火炮,因此兩舷設計了高大的舷牆以作遮護。“高千穗”艦裝甲司令塔位於前桅杆之後,座落在橫跨兩舷的安裝平台上,司令塔裝甲厚度為38毫米。由於采用了特殊的穹甲防護設計,擁有密集的舷側火力,以及當時罕見的18節高航速,“高千穗”在竣工時也曾一度被譽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巡洋艦。

  ??在“高千穗”艦身後的“秋津洲”艦是第一艘日本自行建造的穹甲巡洋艦。選型上參考了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為美國海軍建造的“巴爾地摩”號穹甲巡洋艦,並在“巴爾地摩”艦的設計師,白勞易的英國老師威廉.懷特爵士幫助下,進行了全麵的改良設計,最後於9090年由日本橫須賀海軍造船廠建造,9094年完工。“秋津洲”艦排水量3100噸,艦長91.7米,寬13.14米,吃水5.32米,動力係統為2台水平三脹往複式蒸汽機,和4座燃煤鍋爐,雙軸推進,功率8400匹馬力,航速19節。

  ??“秋津洲”的武備配置為日本海軍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徹底拋棄了大口徑火炮的思路,而開始全部采用速射炮,這一點對於日本海軍之後選購“吉野”艦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原來“秋津洲”艦計劃裝備10門阿姆斯特朗120毫米40倍口徑速射炮,但是擔心火力過於單薄,而將其中4門改換成了阿姆斯特朗152毫米40倍口徑速射炮,分別安裝在首尾樓末端的耳台內,與“吉野”的主炮布置法略似。而首尾樓甲板上則各安裝了1門120毫米速射炮,剩餘的4門120毫米速射炮布置在軍艦中部舷側的耳台內。此外的武備還有8門47毫米口徑哈乞開斯單管速射炮,和4具356毫米魚雷發射管。從問世後的服役情況來看,“秋津洲”盡管存在著航海性能不佳的缺點,但作為日本國內自行建造的軍艦,能夠達到如此水準,已經足夠令大海彼岸的乾國為之震驚。日本政府對本國工業的大力支持,最終成就了近代驚人的成就。

  ??“秋津洲”艦的外形和“吉野”有著很多相似之處,船型上同樣選用了首尾樓式,外形高大美觀,軍艦的重要特征雙桅雙煙囪也完全一致。不過“吉野”艦的司令塔和飛橋結構布置在首樓甲板上,而“秋津洲”艦由於首樓長度短,將司令塔飛橋改設在前桅之後,擔心直接安裝在主甲板上高度不夠,而在主甲板兩舷艦橫向架設了一個平台,再在之上設置司令塔、飛橋等建築。“秋津洲”艦的防護與“吉野”也非常接近,全艦10門大口徑速射炮,都由厚114.3毫米的後部敞開式炮罩進行防護,位於水線附近的穹甲甲板厚度則為76毫米。

  ??在最新銳的“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4艦之後的“築紫”和“高雄”則是艦齡較長的老艦,噸位小戰力弱,純粹是打醬油的角色。

  ??在“吉野”開炮後,一直躍躍欲試的“高千穗”艦也開始向乾國軍艦開火,1分鍾後,殿後艦“秋津洲”和“浪速”也進入有利攻擊位置,加入戰鬥,一時間豐島附近海麵炮聲四起,陷入戰雲硝煙之中,大海為之沸騰。豐島海戰爆發了。

  ??日艦開火後不過3分鍾後,在“寧遠”艦前主炮位上督戰的槍炮二副柯建章按照乾國海軍的專用軍語下達了開火命令,240毫米加納炮發出衝天怒吼,乾國海軍開始進行還擊。

  ??主炮開火便是戰鬥信號,在司令塔裏,沈壽昌猛地按下了電鈕,已經裝彈完畢的左舷5門140毫米副炮和4門75毫米副炮幾乎同時開火,一時間有如電閃雷鳴。

  ??看到“寧遠”艦射出的淩厲反擊炮火,“吉野”艦上的日本海軍官兵不無心驚膽戰。

  ??日本人並不知道,乾國軍艦上的副炮群可以用特殊的電發裝置實現齊射。司令塔的軍官隻需按一下按鈕,就能出現這樣“萬炮齊發”的壯觀場麵。

  ??和日本軍艦看似淩厲卻無一命中的炮擊不同,乾國炮手向他們的對手展示了極其高超的技藝,“寧遠”艦的第一輪齊射便有一顆140毫米炮彈擊中了“吉野”艦的艦首,一道火光閃過之後,升起了大團的黃綠色濃煙,“吉野”的艦首頓時給火焰和濃煙包圍了。

  ??刺鼻的黃煙直飄進了“吉野”艦的裝甲司令塔裏,嗆得坪井航三和河原要一等人涕淚齊流。

  ??坪井航三和河原要一強忍住呼吸道的辣痛,從觀察窗向外望去,赫然看到甲板上的火焰竟然在四下流動!

  ??坪井航三和河原要一對望了一眼,各自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恐懼。

  ??難道乾國人的炮彈也使用了“下瀨火藥”?

  ??正象日本人懷疑的那樣,乾國軍艦的炮彈當中,有很大一部分裝有和他們一樣的苦味酸炸藥。

  ??對於林逸青來說,日本人的大殺器“下瀨火藥”根本就不是什麽秘密。

  ??而為了提高己方炮彈的殺傷力,在林逸青的要求下,乾國兵工廠也試驗著裝備了苦味酸炮彈,當然,針對苦味酸的強烈不穩定性,為了避免戰鬥中發生殉爆的意外,乾國兵工廠的技術人員創造性的將炮彈裝藥進行了改良,具體作法是將彈壁塗上1毫米厚的橡膠塗層,然後以一層“林氏火藥”包裹苦味酸裝入彈腔,彈頭引信則直通入苦味酸藥芯,這樣既提高了炮彈的爆炸力,又增加了炮彈的穩定性。

  ??剛剛的這枚炮彈擊穿了“吉野”前主炮的炮罩,發生了劇烈的爆炸,四散飛揚的彈片擊倒了槍炮官和4名炮手,爆炸產生的流動火焰和有毒煙霧也給了日本炮手以嚴重的殺傷,炮手們忙著撲滅燒到身上的可怕火焰,152毫米主炮就此啞火。

  ??在“寧遠”發炮還擊之後約5分鍾,“寧遠”身後的“建靖”、“建翼”兩艘魚雷巡洋艦也用140毫米主炮向日艦開火。一時間海麵上炮彈有如流星般往來飛落,海麵上騰起了道道水牆,爆炸聲響徹天宇。

  ??在連續三次齊射之後,日本艦隊終於取得了戰果,一發炮彈落在了“寧遠”艦的艦首甲板上,發生了劇烈的爆炸。看到乾國軍艦上同樣騰起了火焰和黃綠色的有毒煙霧,好多日本水兵禁不住歡呼起來。

  ??同樣裝有苦味酸的日本炮彈爆炸後也產生了大量的流動火焰,危及主炮塔,但乾國水兵們並未懼怕,而是抱著沙子衝了上來,將沙子潑向火焰,很快便將火焰撲滅了。“寧遠”艦的炮火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

  ??看到“寧遠”艦上的火焰很快熄滅,日本水兵們震驚不已。

  ??而就在這時,令日本人更加震驚的事發生了。

  ??隨著“寧遠”艦升起的信號旗,她身後的四艘乾國軍艦——兩艘魚雷巡洋艦和兩艘獵雷艦竟然齊齊的調轉船頭,向日本艦隊直衝了過來!

  ??看到乾國軍艦的意外動作,坪井航三猛然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

  ??自己隻想著發揮本艦隊大口徑速射炮一舷齊射的火力,卻忘記了乾國人可能發動魚雷攻擊!

  ??正象坪井航三猜測的那樣,此時此刻,四艘乾國軍艦按照訓練已久的戰術,即將發動魚雷攻擊。

  ??當先衝向日本艦隊射出第一枚魚雷的是“建靖”號魚雷巡洋艦。

  ??“建靖”號屬奧匈帝國“虎”級魚雷巡洋艦,為林逸青在奧匈帝國STT造船廠建造,和“建翼”號是姊妹艦,排水量1860噸,艦長76米,寬11米,吃水4米,航速19節,裝備有4門140毫米加納炮、6門75毫米副炮和10門47毫米哈乞開斯機關炮,3具355毫米魚雷發射管,艦首兩具,艦尾一具,中部甲板還有一座雙聯裝導軌式魚雷發射器。

  ??和日本海軍普遍裝備德國“黑頭魚雷”不同,乾國軍艦裝備的,是國產最新式的林氏“圓頭魚雷”。

  ??林逸青設計的這種魚雷之所以叫“圓頭魚雷”,是因為魚雷的頭部不是世界各國海軍通用的那種尖尖的形狀,而是渾圓的形狀。

  ??盡管頭部變圓了,但在使用同樣的推進裝置進行試驗時,乾國的技術人員驚訝的發現魚雷的航速並沒有變慢。

  ??由於頭部變為圓形增加了裝藥量,使得這種魚雷的威力大大增強,而林逸青又在魚雷上創造性的使用了飛輪和定向擺錘。

  ??“圓頭魚雷”的推進動力由一個輕盈的飛輪提供,傳遞到兩個螺旋槳上。飛輪在魚雷發射前由發射管外的蒸汽驅動絞盤先行帶動起來。魚雷中橫置的飛輪軸將偏轉扭距傳遞到雷體上,使魚雷航向發生偏轉,這時一個橫置的擺錘探測到這種偏向後直接驅動方向舵偏轉產生一個恰當的糾偏力矩。這其實是陀螺儀原理最早在魚雷上的應用,它使魚雷的航速和穩定性都大大提高,因而命中移動中目標的幾率也大大增加。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