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壽典相逢
作者:銀刀駙馬      更新:2021-07-17 11:31      字數:6118
  “知道嗎?陶庵,乾國皇太後的臣民們,為她今年的生日,將要花費一千萬兩白銀。”伊藤博文高興的對西園寺公望說道,“乾國人寧可把寶貴的金錢花在這樣無用的慶典之上,而不肯用來買軍艦。”

  ??“我聽說了,乾國戶部尚書翁叔平,也就是乾國年輕的皇帝的一位老師,接連數次上奏朝廷,以財政困難和黃河水災的名義,請求暫時停止購買軍艦和槍炮兩年,以節省經費。”西園寺公望點了點頭,“乾國皇帝已經同意了他的奏請。”

  ??“這個人是李紹泉的仇人,他的奏章中說是暫時停止購買軍艦和武器兩年,但我認為,在他的實際操作下,很可能是永久停止。”伊藤博文顯得異常的興奮,說道,“這樣一來,日本海軍就有機會趕上乾國海軍了。”

  ??“日本海軍想要趕上乾國海軍,還是存在很大困難的。乾國去年的財政收入可以達到1億5千萬兩白銀,而日本去年的財政收入為8810萬日元,隻有乾國的一半多一些。”西園寺公望卻不象伊藤博文那樣的興奮,“別忘了,日本還要還羅氏家族的貸款呢。”

  ??“是啊,照這個速度,再有三年,才能夠還清羅氏貸款。”想到日本現在發展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全都仰賴於英國羅特希爾德家族的貸款,伊藤博文也禁不住歎息起來。

  ??伊藤博文注意到西園寺公望一直顯得鬱鬱寡歡,很是奇怪,“陶庵,你的氣色怎麽不好,有什麽心事嗎?”

  ??“沒什麽……”

  ??“對了,怎麽沒有看見由紀小姐?”

  ??“由紀她……去乾國找他的恩人去了……”

  ??“什麽?!”

  ??“我已經登報,和她脫離父女關係了……”

  ??“怎麽會這樣……”

  ??“我不知道……”

  ??光旭二十年九月二十五日,大乾帝國各親王大臣以及外省各大臣呈進萬壽貢物。拉開了仁曦太後六旬慶典的序幕。從十月初一起。內外臣工“穿蟒袍補褂一月”,隆重的祝壽活動正式開始了。

  ??十月初二日辰初,仁曦太後從西苑儀鶯殿院內乘八人花杆孔雀頂轎出內東三座門至蕉園門外彩殿降輿,乘金輦,光旭皇帝率王公等跪送畢,仁曦太後乘金輦、光旭皇帝步行前引,出外東三座門至北長街內跪送畢,乘八人孔雀頂轎進神武門、順貞門由瓊苑東門、東長街出內左門,由景運門至錫慶門外降輿,至黃幄次等候。仁曦太後乘金輦至錫慶門外彩棚,降金輦,光旭皇帝率王公大臣等跪接畢,仁曦太後乘八人花杆孔雀頂轎,光旭皇帝步行前引,進錫慶門、皇極門、寧壽門,由皇極殿出寧壽宮東穿堂進養性門。光旭皇帝先至閱是樓等候,仁曦太後乘八人花杆孔雀頂轎至閱是樓院內降輿,光旭皇帝率皇後、瑾妃、珍妃跪接,侍膳,進果桌。看戲。戲畢,光旭率皇後、瑾妃、珍妃跪送,仁曦從院內乘八人花杆孔雀頂轎還樂壽堂。

  ??西苑與紫禁城,雖然近在咫尺,但是,仁曦從西苑回宮的典禮卻非常隆重,親身參與慶典的翁叔平,在日記中不禁讚歎道:“濟濟焉,盛典哉!”

  ??十月初五日,仁曦太後升皇極殿寶座,光旭皇帝率領王公百官詣皇極殿筵宴,光旭皇帝向仁曦太後進酒爵。十月初六日,仁曦太後升皇級殿寶座,德裕皇後率領妃殯、公主、福晉、命婦等詣皇極殿筵宴,德裕皇後向仁曦太後進酒爵。

  ??十月初十日,是仁曦太後六旬慶典的高潮。這天,寧壽門外至皇極門外設仁曦皇太後儀駕。辰刻,仁曦太後禦禮服,由樂壽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頂轎出神武門。進北上門,至壽皇殿列聖前拈香行禮。又至承乾宮、毓慶宮、乾清宮東暖閣、天彎寶殿、欽安殿、鬥壇等處拈香行禮畢,還樂壽堂。

  ??巳初,仁曦太後由樂壽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頂轎出養性門,由寧壽宮東穿堂至皇極殿後福扇降輿,步行至東暖閣少坐;外邊轉傳總管二名奏請仁曦太後步行,升皇極殿寶座。禮部堂官引光旭皇帝於寧壽門檻外正中立,大學士於案上捧表跪進光旭皇帝,光旭皇帝跪受表文,接捧表,由中門入。宮殿監侍二員前引至皇極殿檻外止。光旭進皇極殿,詣仁曦太後前跪進表文,宮殿監侍一員跪接表文,安於寶座東旁黃案上。宮殿監侍二員前引,光旭步行至寧壽門檻外拜褥上立,鳴讚官奏:“跪、拜、興。”

  ??光旭皇帝率諸王公大臣等行三跪九叩禮。禮畢、還宮。總管二名引德裕皇後、瑾妃、珍妃步行至殿內拜褥上,詣仁曦太後前行六肅三跪三拜禮。榮昌固倫公主、福晉、命婦等在檻外隨從行禮畢,皇後退。總管二名引哲毅嘉順皇後、靜宜皇貴妃、祺貴妃、瑜貴妃等位步行至殿內拜褥上,詣仁曦太後前行六肅三跪三拜禮。禮畢,仁曦太後起座,從後福扇乘八人花杆孔雀頂轎出寧壽宮東穿堂,還樂壽堂,升寶座,光旭皇帝詣仁曦太後前跪遞如意畢,德裕皇後率瑾妃、珍妃詣仁曦前跪遞如意畢,哲毅嘉順皇後、靜宜皇貴妃,祺貴妃、瑜貴妃等位率榮昌固倫公主、福晉、命婦等詣仁曦太後前跪遞如意畢,總管二名奏請仁曦太後由樂壽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頂轎至閱是樓院內降輿,光旭皇帝率皇後、瑾妃、珍妃跪接,進膳、進果桌、看戲。戲畢,光旭皇帝率皇後,瑾妃、珍妃跪送,仁曦太後乘八人花杆孔雀頂轎還樂壽堂。

  ??十二日卯刻,仁曦太後升皇極殿寶座,光旭皇帝率領近支親王、貝勒、貝子、公等詣皇極殿筵宴,光旭皇帝向仁曦進酒爵,進舞。

  ??十三日申刻,仁曦太後升皇極殿寶座,德裕皇後率領妃殯等位、公主、福晉、命婦等詣皇極殿筵宴,皇後向仁曦進酒爵、進舞。

  ??十五日,光旭皇帝禦文華殿,英、法、美、德、俄、日、意、奧、瑞典、比利時、荷蘭等國駐京使臣覲見,祝賀仁曦太後六旬萬壽。

  ??十七日辰初,總管二名奏請仁曦太後由樂壽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頂轎出養性門,至錫慶門外彩殿降輿,乘金輦,光旭皇帝率王公大臣等跪送畢,步行前引至禦箭亭跪送畢,乘八人孔雀頂轎由景運門出神武門,至蕉園門外降輿,至黃幄次等候。仁曦太後乘金輦至蕉園門外彩殿,降金輦,光旭皇帝率王公大臣等跪接畢,乘八人孔雀頂轎進東三座門,由禦河橋進福華門至遐矚樓後角門降輿,步行至頤年殿等候。仁曦太後乘八人花杆孔雀頂轎至純一齋後角門降輿,步行至頤年殿。光旭皇帝率皇後、瑾妃、珍妃跪接,侍膳,進果桌,看戲。戲畢,光旭皇帝率皇後、瑾妃、珍妃跪送,仁曦太後步行,從純一齋後角門乘八人花杆孔雀頂轎還儀鸞殿。

  ??日本《時事新報》社論:《關於乾國皇太後六十壽辰慶典》,作者:福澤諭吉。

  ??“在乾國皇太後主持政務的幾十年中,乾國可謂是發生了很多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們看到,這個腐朽的王朝還是不能認識到社會和國家的危機,而且還在仁曦太後六十壽辰時大搞特搞慶典,以至於海軍經費被擠占挪用,這簡直是命中注定中的事情。”

  ??“為了仁曦太後六十壽辰,占用海軍經費,這是多麽荒唐的事情!但在這個國家裏,人們卻認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為什麽會這樣,現在日本一個智力平平之輩都能明白的道理,為什麽乾國的統治者卻沒看到呢?難道他們與現在的日本人智力有這麽大的差別?難道僅僅因為腐敗,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空前的危機?”

  ??“其實則不然,很多日本學者都這樣認為,仁曦太後搞六十壽辰的主要目的是來掩飾大乾王朝內心的虛弱,乾國在風雨飄搖中度過了將近200多年,到本世紀末,已經是油燈枯盡,盡管有像曾伯函、左季皋、李紹泉以及林逸青這樣優秀的裱糊匠來維持,以苟延殘喘,但乾國已經氣數已盡,誰也無法阻擋曆史的車輪。”

  ??“仁曦太後在國家災害頻繁發生(指黃河水災)的時候,大搞六十花甲慶典,無非是一種掩飾和自欺欺人,泱泱大國,對外可以軟弱無能,對內是決不能手軟。盛大慶典是為滿足帝後們的文化娛樂需要。在繁忙的政務之餘,在宮闈內永無休止的爭鬥間隙,他們也需要暫時的麻痹與休憩。”

  ??“在乾國的社會中,逢旬壽時(即滿10年的生日)往往比平常的來得隆重。即便是作為普通乾國人而言,也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然而與逢旬壽更有不同的,尤以60歲的更具有一種特殊的意義。所謂60者為一個花甲也,距離古稀之年早已是轉眼即現的問題。因此論祝壽的規模與形式,超之過往恰恰也是屬於情理之中。”

  ??“當然作為封建王朝裏頭的帝王而言,能長壽已經是日思夜盼的了,若是能耐耗到60年仍然是‘光潔如新’,‘青春常駐’者,曲指數之真可謂寥寥矣。然而在大乾帝國的國君裏頭,論長壽者可真是大有人在。想當年寧煦大帝,‘十全老人’的全隆皇帝,雖則已經年過花甲,但可真謂老當益壯,福如東海。能長壽者當然是要值得和懂得慶賀,更何況是帝王乎?寧煦大帝的六旬整壽和全隆皇帝的八旬整壽因此就舉辦過一次規模諾大的‘萬壽慶典’活動。轉眼之間,大乾帝國入主中原已經多年,這一年,正好就是仁曦老佛爺的60壽辰。”

  ??“僅就仁曦作為皇太後而言,操辦一次規模盛大並隆重的60歲慶典活動是人之常情,完全符合乾國的文化傳統。籌備工作當然是不能怠慢的,早在光旭十八年,光旭皇帝即頒下上諭,提前近兩年為仁曦的六旬生日作準備:‘甲午年,欣逢(仁曦太後)花甲昌期,壽宇宏開,朕當率天下臣民臚歡祝嘏。所有應備儀文典禮,必應專派大臣敬謹辦理,以昭慎重。著派議政王大臣等其會同戶部、禮部、工部、內務府,恪恭將事,博稽舊典,詳議隆議,隨時請旨遵行。’隨後,一切為慶典而進行的準備工作,大張旗鼓地進行著:油飾慶典場所,添置慶典所穿的服飾,令江西燒造繪有‘萬壽無疆’字樣和各種吉慶圖案的餐飲具。全國各地貢獻的聖壽禮品以九為基數,九九為最多,壽禮囊括人間稀罕之物。”

  ??“舉國興辦如此規模宏大、豪華鋪張的‘六旬慶典’,巨大的開支猶如壓在光旭皇帝身上的一座大山。用於慶典的費用,完全是挪用、拚湊與搜刮,此外絕無他途。據宮廷檔案資料記載,費用主要來自二個方麵:一,部庫提撥:從‘籌備餉需、邊防經費兩款’中提用一百萬兩,從鐵路經費中挪用二百萬兩;二,京外統籌:即向京內外臣工攤派的銀兩。據檔案記載,宗室王公、京內各衙門、各省督撫將軍等文武官員共計報效銀兩二百九十八萬餘兩。”

  ??“這筆費用來源是宮廷檔案,是有據可查的銀兩,至於不見於賬麵的隱性費用還不知有多少。此外,仁曦太後索取的貢品,不可勝計,其價值更是無法估量。政府財政顯性耗資六百萬兩白銀,至於地方政府和各類隱性開支,那就無從考查了。”

  ??“毫無疑問,一場規模宏大的六十華誕慶典,極大增強了大乾王朝統治政權內部的凝聚力,潤滑了各級政府和各部門之間長久以往的各類摩擦。否則,以仁曦太後的智慧,也不會舉全國之力操辦如此空前絕後的盛典。”

  ??“至於民間,由於賦稅加重,以及西方列強殖民經濟的衝擊,民間各商號倒閉過半,部分地區民不聊生。迫於壓力,社會各界卻不得不含淚向仁曦太後六十華誕發去賀電,以表忠心。”

  ??“嗚呼哀哉!考查至此,吾不能言矣。”

  ??當林逸青從給自己的報告當中看到福澤諭吉這篇充滿了胡說八道和誣蔑煽動的文章時,隻不過溜了幾眼,便放到了一邊。

  ??這場慶典帶給他最最難忘的,是他遇見了她!

  ??在看到她的那一刻,他硬生生的將“小桐”這個名字忍住了,沒有呼喊出口。

  ??因為她站在嬪妃的隊列當中。

  ??她似乎也望見了自己。

  ??雖然她極力克製自己的感情,但他還是能夠看出她眼神中的欣喜。

  ??那是發自內心的歡欣和快樂。

  ??她為什麽會出現在宮裏?

  ??結束慶典之後,他立刻便召集手下,展開了秘密調查。

  ??調查的結果很快出來了,她是白虎部籍,工部尚書趙爾震的小女兒趙玉蓉,現在是宮裏頭的“裕貴人”。

  ??她叫趙玉蓉,小桐叫趙玉桐,名字雖有一字之差,但林逸青卻認為,這決不是什麽巧合!

  ??她一定是小桐!一定是!

  ??可能是她的出現觸動了林逸青內心深處最隱秘的往事,一時間他的眼前全是小桐的音容笑貌。

  ??他現在仍然記得,小桐的家住的四合院子裏,天井栽種了許多花草,正房和東西一套廂房都是很古老的門窗,紅磚鋪了十字型道路,廂房的房簷下還掛了幾串玉米棒和紅辣椒。

  ??第一次見到小桐,就讓林逸青感受到一種壓力。他知道這種壓力來自於自己對她的一種欲望。她有一副修長的身材,還有看得見的那部分皮膚十分細膩,她的兩隻眼睛黑黑亮亮像浸了水的葡萄似的。

  ??那天林逸青很拘束。

  ??林逸青的拘謹讓小桐的父親很開心,他知道是因為女兒的緣故。他看著替林逸青徹茶的女兒,還說,“小桐,你嚇得小林不敢抬頭了。”

  ??小桐笑了一笑,說:“是嗎?我就那麽醜?”

  ??林逸青看了小桐一眼,小桐專心地往杯子裏倒水,並沒有看他。

  ??這時小桐的媽媽從門外探頭說:“老頭子,你就不能有點正事,拿年輕人開玩笑,虧你做得出。”

  ??“沒關係的,沒關係的。”林逸青終於有機會說話了。

  ??小桐直起身說:“您坐著,我不打攪了。”然後轉身出了正房去了自己的東廂房。

  ??林逸青心裏一百個不情願小桐離開,但不能講別的,隻好眼巴巴看著她進了廂房。

  ??他現在仍然記得,那無比沮喪的心情。

  ??直到她重新出現。

  ??“爸爸,該開飯了。”

  ??趙爸爸和林逸青相對,趙媽媽和小桐相對,四個人客客氣氣用午餐。

  ??“林先生,”一直沉默的小桐說,“你這麽年輕就是上尉,你靠了什麽本事呢?”

  ??“不好這麽沒禮貌!”趙媽媽阻止,趙爸爸卻哈哈笑了,說:“小桐問得有道理。小林該回答。”

  ??林逸青這一回正視了小桐黑亮的眼睛,“我受過嚴格的訓練,是特殊兵種,能夠執行許多困難的任務,立過多次功。”小桐一言不發,目不轉睛看著林逸青,林逸青從那雙眼睛裏得到鼓勵,“我是軍人世家,父親年事已高,他希望我也能成為一名保家衛國的軍人。”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