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韜光之議
作者:銀刀駙馬      更新:2021-07-17 11:31      字數:5942
  林逸青來到了“定遠”的飛橋之上。

  ??“定遠”飛橋前後各有2具梯子通往首尾樓甲板,飛橋甲板上露天安裝有羅經、車鍾,飛橋兩翼翼端則安裝著左紅右綠的航行燈。在飛橋中部有一個橢圓形的開口,即是從飛橋上進入司令塔的入口,飛橋後部有一間木頭構建的小房子,裏麵擺放著擁有幾組大抽屜的信號旗箱。這便是“定遠”級鐵甲艦的指揮樞紐所在。

  ??與之配套,在和飛橋甲板接鄰的前桅杆下部設有一個鬥狀的桅盤,稱為望台,安裝有照度分別為8000枝燭光和20000枝燭光的探照燈各1具,裏麵有專門負責觀察、了望任務的官兵值守;另外在“定遠”級鐵甲艦的後桅杆附近還有一套備用的指揮係統,一座裝有標準羅經的露天指揮台,附近還有一件由3個直徑為2米的輪盤串聯起來的人力舵輪組,當司令塔裏的水壓舵輪發生故障時,便有6名身強力壯的水兵分列兩旁轉動人力舵輪,來扳動水底巨大的舵葉。

  ??“定遠”級鐵甲艦的生活區主要集中在主甲板下的第一層,簡稱下一甲板。下一甲板的艦首部位,是一間麵積較大的西式軍醫院,置有手術台、病床等設施。軍醫院與鐵甲堡之間,分布著廚房、禁閉室、警衛室等功能艙室。進入鐵甲堡區域後,首先在地板上會看到有6個大型的艙蓋,下麵是全艦的彈藥庫所在,彈藥便是從這裏提升出來後,運往全艦各炮位的,與之配套,在下一甲板的天花板上裝有軌道和天車,用於提升和運送彈藥。過了彈藥艙出口,有2個巨型曲軸搖臂,數十名水兵將通過轉動這2根搖臂來驅動甲板上方的4門305毫米大炮。再往後走,整個區域被煙囪豎井和發電機房占滿(發電機房配備3台發電機,體積很大),中間零散布置著官兵們的浴室。走過這個區域便出了鐵甲堡進入艦尾,沿襲帆船時代的傳統,艦尾是軍官們的生活區域。這塊區域的中央是2間軍官餐廳,這是軍官們用餐、聚會,以及娛樂交際的場所,裏麵放置著鋼琴、酒櫃、餐桌,海戰前的軍事會議便是在這裏召開的。在會議室外麵,兩側則分布著各個軍官的住艙,艙門上的歐式銅牌表明了一間間艙房的功能。軍艦最後麵的空間整個都是屬於艦長的,裏麵包括艦長的辦公室、臥室、浴室、個人的會客室等等,整個區域裝修異常豪華。相對於軍官,普通水兵們的生活空間要可憐得多,他們並沒有專門的休息場所,吃飯、睡覺、工作都在同一地點。為滿足海上航行時的生活需要,“定遠”級鐵甲艦艙內設有20座淡水爐,海水淡化機每日製造出的淡水能供應全艦300餘人使用。

  ??“定遠”級鐵甲艦集中了強大的火力和防護,建成時即引起世界各國矚目。盡管和所有處於探索期的軍艦一樣,在設計上並不完善,但就當下的技術水平而言,這是一級相當先進的戰艦。為建造這級鐵甲艦,船政在選定母型、談判、簽訂合同,保證建造質量方麵均做出了不小的努力,並派技術工人前往實習,為將來維修、保養軍艦作技術儲備,最後又派出海軍軍官前往監督、實習,以保證這級鐵甲艦能夠盡快形成戰鬥力。這次為發展海軍而做出的巨大努力所取得的成功令世人稱讚,也奠定了船政在乾國朝廷的地位。

  ??“瀚鵬,你設計的這鐵甲艦,當真是好啊!”李紹泉的聲音從林逸青的背後傳來。

  ??“嗬嗬,章桐兄過譽了,我隻是提出個大概的設想而已。”林逸青難得的感到臉上有些發燒,“具體設計的,乃是英國海軍造艦總監巴納貝大師的高足陳偉。”林逸青順勢向李紹泉介紹了陳偉。

  ??陳偉上前向李紹泉行了一個西式的軍禮,李紹泉打量著陳偉,眼中滿是讚賞之色。

  ??“果然是名師出高徒,為我大乾設計出這遍地球之一等鐵甲艦,當真是年輕有為啊!”

  ??“尊敬的總督閣下,乾國也是我的祖國。”陳偉用流利的乾國官話答道。

  ??“他還有一位乾國老師,就是郭筠仙郭大人。”林逸青含笑道。

  ??聽到林逸青說陳偉是郭筠仙的學生,李紹泉愈加的吃驚了。

  ??“想不到鬆濤竟然收了這樣的好學生,我竟然一點也不知道。”李紹泉驚歎道,竟然情不自禁的上前拉住了陳偉的手。

  ??他注意到,這雙手雖然保養得很好,但強健有力,還帶有不少細微的傷痕,表明這是一雙真正的軍人的手。

  ??看到李紹泉流露出無比的愛才之意,林逸青看在眼裏,不由得暗暗點頭。

  ??“大人,編隊操演要開始了。”一位軍官跑上飛橋,向李紹泉報告道。

  ??“七爺還沒到,你我今天就先睹為快吧!”李紹泉笑著對林逸青說道。

  ??林逸青點了點頭,過些天純親王宜瑄將前來大沽口校閱海軍,他和李紹泉這些日子一直在為此做著準備。

  ??這次編隊操演的總指揮,是英國皇家海軍少將喬治.特雷恩。

  ??為了幫助乾國訓練海軍(同時也是為了擴大英國在乾國海軍中的影響,英國方麵對法國和乾國在海軍方麵的合作一直感到不安),英國政府應乾國方麵的要求,派出了以喬治.特雷恩少將為首的英國皇家海軍顧問團,這個顧問團人員眾多,足足有百餘人,涵蓋了各方麵的專業人才,陳偉即是顧問團成員之一。

  ??海軍少將特雷恩是個經驗豐富的海軍將領,經常訓練他手下的艦長們練習各種複雜的編隊動作。他嚴肅而又沉默寡言,不善於與人交往,因此也不常和參謀們交換彼此的想法。

  ??不過,此刻特雷恩正和他的參謀長,旗艦艦長和信號官一起討論他的訓練計劃。他告訴他們,他打算離開海岸後讓軍艦排成兩路縱隊,兩隊之間距離保持1200碼,而隊內各艦的前後距離保持在錨泊時的間隔距離,這一般是400碼,然後讓兩路縱隊的軍艦一艘跟著一艘向內轉彎掉頭,使兩路縱隊的距離縮小到400碼,最後整個艦隊左轉90度返航。

  ??在海岸上遙望這一幕必定很是壯觀,因為10艘大型軍艦一起出現的情景畢竟不多見。不久,“定遠”艦的桅杆上升起信號旗,向整個艦隊發布命令:“立刻起錨”。“鎮遠”艦馬上在桅杆上也升起這個旗號,10艘軍艦迅速開始了起錨作業,甲板上的水兵們忙碌著,鐵錨收起後,水麵上留下一個個旋渦。隨後,排成兩路縱隊的軍艦陸續駛向大海。

  ??在“定遠”艦上,參謀長和旗艦艦長提醒特雷恩少將,1200碼的距離可能不夠各自縱隊領頭的這兩艘大家夥相向轉向,不如把距離拉開到1600碼,這樣的距離彼此都會寬鬆一些,但也許這還是不夠的。特雷恩少將表示同意。

  ??當航海艦橋上的參謀長看見桅杆上掛起“縱隊之間距離1700碼”的信號旗時,顯然十分詫異,他問信號官是不是搞錯了,因為特雷恩少將剛剛才同意把距離拉開到1600碼。於是,他讓信號官到司令塔上去找將軍核實一下,到底是1600碼還是1700碼,得到的答複是升起1700碼的信號旗。特雷恩明白無誤地告訴他們,“縱隊之間距離1700碼,立刻執行”。

  ??其他軍艦忠實地執行了命令,排成兩路縱隊(按照當時的艦隊編隊條令,當艦隊成兩路縱隊行進時,縱隊之間的距離應該是最長那一隊的軍艦數量乘上隊內前後軍艦的距離,以便編隊有足夠的空間進行隊形變換。因此,對於此時,縱隊內軍艦之間的距離是400碼,有一路縱隊的軍艦數量是6艘,那麽縱隊之間距離就是2400碼。以這樣的距離,兩路縱隊可以很方便地進行以下編隊變換:兩艘領頭艦向左或向右同舷側轉90度,後續各艦跟著前麵的軍艦作同一轉向,最後在與原航向成90度的方向上排成一路縱隊。在航渡時艦隊一般排成多路縱隊,以縮小艦隊的整體長度,以保證隊末軍艦也可以看見旗艦的信號,但在接敵時需要變換成一路縱隊並轉向以舷側與敵人麵對,以便發揮整體火力。如果這個距離過小,在隊形變換時,各艦之間必然就會因為擔心碰撞而變得混亂。而距離合適的話,可以使各艦在排成一路縱隊後,前後軍艦之間的距離依然和原來兩路縱隊裏的時候一樣)。

  ??艦隊航速漸漸增大到了8.8節,不久,特雷恩少將命令信號官發出兩個信號。一個是命令右路縱隊向左轉16個羅經點(180度),另一個是命令左路縱隊向右轉16個羅經點。兩串信號旗分別懸掛在不同的信號索上先後升起,給人的感覺好象是兩個命令有先有後,但信號官當然明白少將實際的意圖——即同時轉向。

  ??“定遠”和“鎮遠”的戰鬥轉彎半徑是800碼,兩者加起來,剛才參謀長建議的縱隊間隔距離1600碼僅僅是剛好足夠。兩艦打滿舵的最小轉彎半徑是600碼,這樣看來似乎不會發生碰撞,但編隊條令要求完成轉彎後應該還要保持有至少20碼的距離以策安全。而且,編隊條令一般建議隻使用戰鬥轉彎半徑來轉向,所以1700碼也是很危險的。

  ??艦隊裏所有的艦長無疑都看出了這個危險,但他們都保持了沉默並升起應答的細長三角旗表示對命令明白(按照條令,如果對命令不明白,應該將應答的細長三角旗掛在低處,以示請求旗艦解釋該命令)。隻有“鎮遠”例外。

  ??作為本縱隊的領頭艦,出於服從命令,“鎮遠”也將命令左路縱隊“向右轉16個羅經點”的信號旗升起以便向後續艦傳達,但同時,在艦橋上的海軍上校馬克漢姆命令將應答的細長三角旗掛在低處,以此表示對命令的懷疑,同時還打算讓信號手向旗艦發出一串旗語,直接向艦隊司令表示自己的疑慮。

  ??可還沒等他把這後一個旗語發出去,性格暴躁的特雷恩少將已經以一種罕見的火暴,命令“鎮遠”盡快升起她的細長三角旗,而且還發去一個直接給馬克漢姆上校的旗語:“你還在等什麽?!”這樣一來,出於對上級的信任,馬克漢姆上校估計,特雷恩這回是要露一手讓乾國的大臣和總督開開眼界,看看他是如何巧妙地安排以避免碰撞的。因此,他也就放心地命令將本艦的細長三角旗升高。

  ??馬克漢姆上校估計了兩種可能性,特雷恩少將也許是打算先讓“鎮遠”引導的左路縱隊先轉向,然後再讓自己的右路縱隊隨後轉向。或者是讓他自己親自指揮的“定遠”及右路縱隊的軍艦以最小的舵偏角拐個大大的彎轉到“鎮遠”及其左路縱隊各艦的外側去。

  ??盡管如此,實際情況卻是兩路縱隊同時開始了轉向動作。“鎮遠”向右轉,“定遠”向左轉,而且兩艦都是使用戰鬥轉彎半徑來轉向。

  ??領隊的兩艘鐵甲艦幾乎同時完成了轉向,並向行駛,而兩艦之間的間距,僅僅有30碼!

  ??看到兩艦精準劃一的動作,林逸青不由得暗暗感歎,這位特雷恩少將果然名不虛傳,英國人為了和法國人搶大乾海軍這攤子生意,下的本錢其實是很大的。

  ??林逸青精通海軍業務,對剛才驚險的一幕並不在意,但同在飛橋上的李紹泉,卻驚出了一身的冷汗。

  ??這兩艘新銳鐵甲艦可是耗費國帑無數的國之重器,若是在操演當中發生了碰撞事故,他可是萬萬承受不了的。

  ??對於乾國海軍,他傾注了太多的心血。

  ??而眼下,他便有一樁心事。

  ??之所以趕在今天和林逸青碰麵,他就是想要向林逸青討個主意。

  ??編隊操演結束之後,林逸青和李紹泉回到了岸上行轅,李紹泉借口招待林逸青品茶,將林逸青邀入了密室之中。

  ??“海軍操練精熟如此,七爺來看,我想他是會滿意的。”李紹泉想起剛才的編隊操演所見,仍是心有餘悸,“隻是要和那個英國人說一聲,大閱那天,莫要弄得如此唬人,嚇著七爺。”

  ??“嗬嗬,英國人是想在您李製台麵前露一手,顯擺他們的技藝,不是江湖把式,結果反到把您給嚇到了。”林逸青笑了起來,“您說的是,七爺雖然管著海部多年,但對海軍操演及戰法所知不多,若是大閱那天,英國人還這麽幹,隻怕會驚到他,回頭在皇太後那裏,可就不好回話了。”

  ??“原來瀚鵬也猜到了,七爺此番大閱海軍,其實是替皇太後來的。”李紹泉撚須微笑道。

  ??“咱們大家夥兒,現在不都是在‘考察期’嘛。”林逸青笑著點了點頭,“皇太後在考察著七爺,七爺呢,考察的就是咱們老哥倆了。”

  ??“你瀚鵬既然知道是在‘考察期’,怎麽還不小心些!還和以前一樣的放浪形骸!”李紹泉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道,“朝廷命你前去湘省督師平叛,你可倒好,連京城都沒出,跑到桃花峪去呆了大半個月,那裏的溫泉,就那麽舒服嗎?言官上奏參你一本的話,你這一場大功,隻怕又要打折了。”

  ??在湘省發生叛亂後,因湘撫張芝棟處置不力,朝廷命林逸青前往平叛,但林逸青卻沒有跑去湘省督師,而是僅僅憑著他的手令調動軍隊平叛,自己卻跑到桃花峪和島津洋子造小人去了,在李紹泉看來,這是妥妥的抗旨不遵,雖然林逸青僅憑手令就能安排得當,不出一個月就蕩平了叛軍,但這個事說大可大,說小可小,如果言官據此參奏的話,他林逸青的這一場平叛之功,很可能付諸流水。

  ??“韜光養晦之計而已。”林逸青笑道,“不如此,怎麽能令朝廷放心呢?”

  ??李紹泉恍然大悟,不由得連連點頭。

  ??“長毛亂後,外重內輕之勢成,為朝廷所深忌,左季皋曾伯恒前車之鑒,不得不防啊!”林逸青又說道。

  ??“你林瀚鵬有皇太後罩著,怕者何來?倒是我李某人這個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位子,坐得十分難受。”李紹泉歎了口氣,“隻怕當年故事,又要重演了。”

  ??林逸青當然明白,李紹泉說的這個“當年故事”是什麽。

  ??當年曾伯函李紹泉這一對師徒,麵對朝廷的猜忌,可是聯手上演了一出好戲呢。

  ??彤郅四年(西曆9065年)5月下旬,朝廷命曾伯函到山東“剿綹”,李紹泉由江蘇巡撫升任兩江總督,頂曾伯函之缺。但曾伯函在安徽的剿綹頗不順利,綹軍部分主力西進河南,且有再往西行的動向,但曾部已無力西顧。朝廷惟恐綹軍西進與西北回民起義軍匯合,於是急命李紹泉立即率以洋槍洋炮為淮軍之冠的楊鼎勳部趕赴河洛剿防綹軍,兩江總督的職位由漕運總督吳棠署理,李宗羲、丁雨生遞署漕督、蘇撫。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