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 法蘭西海軍救星
作者:銀刀駙馬      更新:2021-07-17 11:30      字數:5411
  “魚雷艇是如此的小,航海性能如此不佳,如果要進行遠洋作戰,那就需要魚雷艇母艦攜帶,魚雷艇的收放如此麻煩,魚雷艇母艦又體型巨大,如何達到快速靈活?此外魚雷艇母艦和魚雷艇本身的蒸汽機動靜都很大,如何做到隱蔽突然?就算趁夜攻擊,如何掩蓋蒸汽機的聲響?良好天氣夜襲行不通的話,勢必要借助相對惡劣的天氣來掩蓋蒸汽機的聲響,那請問惡劣氣候的夜襲魚雷艇糟糕的適航性能如何應對?一旦被敵艦發現,如何在機關炮的彈雨下存活?”林逸青看著夏爾梅,朗聲問道,“要知道魚雷艇母艦的火力是非常弱的,不可能給魚雷艇提供必要的掩護。”

  ??夏爾梅沉默了。

  ??雖然他曾多次隨法國地中海艦隊出航,但他畢竟不是真正的海軍軍人,也沒有任何的實戰經驗,對於林逸青指出的問題,他是給不出答案的。

  ??“所以,我的結論是,在海上保持威力盡可能強大的火炮尤為重要,而隻有在寬闊穩定的平台上才能做到這一點。這樣的船身平台加上必要的裝甲和速度,其結果隻能是鐵甲艦。海軍力量的對比,隻能是以大型鐵甲艦來計算的;巡洋艦、魚雷艇和潛艇始終是鐵甲艦的輔助艦艇,不可能代替鐵甲艦。”林逸青說道,“而隻有鐵甲艦成為艦隊的主力,巡洋艦、魚雷艇和潛艇才有機會發揮出它們的特長。”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便是,我們需要什麽樣的鐵甲艦呢?”

  ??“尊敬的奧貝上將曾將現在的鐵甲艦比喻為‘劍齒象’,這個比喻確實是非常貼切的。”林逸青適時的誇讚了奧貝一句,“在遠古時代,劍齒象其實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動物,它的體型比猛獁象還要大,並且擁有長長的銳利的象牙,哪怕是最凶狠的食肉野獸,也不敢輕易冒犯,但它的行動實在太慢,所以還是容易遭到劍齒虎等行動敏捷迅速的猛獸攻擊。現在的鐵甲艦也是這樣的缺點,所以需要輕型艦艇的保護。而我認為,要改進‘劍齒象’移動緩慢的缺點,也就是說,我們應該發展一種擁有高航速的鐵甲艦,我稱之為‘高速鐵甲艦’。”

  ??林逸青話音剛落,“傳統派”的聽眾席上便傳來了一陣疾風暴雨般的掌聲,不多時,“新學派”的聽眾席上掌聲也漸漸的響了起來。

  ??由於林逸青並沒有貶損巡洋艦和魚雷艇的作用,而是著重強調在和鐵甲艦配合的前提下,巡洋艦和魚雷艇才能發揮作用,並因此推導出“高速鐵甲艦”的概念,因而“新學派”對林逸青的演講並沒有抵觸之意,相反,有很多人還認可了他的“高速鐵甲艦”的主張,這當中就包括“新學派”的領頭人奧貝。

  ??林逸青在接下來的演講中說明了“高速鐵甲艦”的特征,強調發展“高速鐵甲艦”和一支“均衡型”海軍的重要性,並將奧貝的理論上升為“總體戰”的戰略高度,接連贏得了“傳統派”和“新學派”的一致掌聲,最後,當林逸青宣布將在法國訂購2艘“高速鐵甲艦”和2艘法國海軍“老鷹”級魚雷巡洋艦和2艘“炸彈”級魚雷炮艦時,連奧貝也跟著大家一起鼓起掌來。

  ??從這一天起,法國海軍避免了誤入歧途,淪落為二流海軍角色的命運,以至於多少年後,法蘭西帝國的學者們提到這段曆史,總是懷著感激和尊敬的心情,稱林逸青為“法蘭西海軍救星”。

  ??林逸青於法國布列塔尼海軍學院的演講記錄:《論防護巡洋艦》:

  ??“世界上最早可以稱作巡洋艦的軍艦,是法國9061年建造、9068年服役的‘德克雷’號。這時法國對這類艦隻的看法,隻是海外殖民地防衛用艦與通商破壞的襲擊艦,並不考慮加入鐵甲艦隊作戰,唯一的特殊需求便是12節以上的航速,與一定程度的航海能力——這成為最早一批巡洋艦的定義標準。由於隻是次等艦隻,因此這一係列船艦都是木船,並具有帆裝。而最適合這類艦隻的任務,基本上就是通商破壞戰,以及武力展示。下一個進步,是9066年英國海軍建造、也在9068年服役的無裝甲鋼製巡防艦‘無常’號。利用鋼製結構與長寬比6.7的船身,以及高達7360馬力的引擎,該艦試航時達到16.2節的高速,並具有優良的航海能力。做為動力源的煤炭,則被安排在艦身兩側重要部位充當裝甲,有效提升這類鋼骨木皮船的防禦力。除此之外,為了避免海外駐防船隻在缺少船塢設備的地方難以維修,該艦在船身下方包覆木片與銅片,以避免海洋寄生生物直接破壞船殼。與‘德克雷’號相比,‘無常’號是足以搭配鐵甲艦作戰的軍艦,後者的排水量約為前者的3.5倍。”

  ??“而從‘無常’號的路線繼續發展,便是英國海軍第一艘巡洋艦:‘香農’號。這艘軍艦9073年動工、9077年服役,為了提升海戰能力,在船舷加裝厚度最大9英寸(229毫米)的裝甲,船身其它重要部位也裝上鋼板。船速雖因此而降低到12.25節,但戰鬥能力卻獲得大幅提升。但與當時的鐵甲艦相比,該艦的火力與防禦力都不足;速度又不太容易驅逐襲擊艦,結果最適合的用途與‘德克雷’號倒是剛好相同:武力展示。從此後的巡洋艦發展路線大致就分成兩類:一類是走‘德克雷’號路線的‘桅杆巡洋艦’(MastedCruiser);另一類則是延續‘香農’號路線的‘被甲巡洋艦’(BeltedCruiser)。這時的巡洋艦外型,基本上都很像蒸汽帆船,且船身結構多數還保留木料的使用。而基於9066年利薩海戰的教訓,這個時代開始的巡洋艦,逐漸有安裝衝角,以備必要時以衝撞的方式決勝。”

  ??“被甲巡洋艦因為加上裝甲後船身增胖增重,與早期鐵甲艦類似,航海性能隻能說是可以接受,船速也不到15節,還需要仰賴帆裝;厚重的舷側裝甲帶,也常常因為設計時計算錯誤而沒入水中,缺乏實用性,更不用說裝甲帶僅限於艦身部分範圍;部分船艦火炮口徑雖然達到10英寸(254毫米),相當接近鐵甲艦的等級,但安裝方式也不如已經開始使用炮塔的鐵甲艦或岸防炮艦理想。即使如此,這類船艦在歐洲海上強國的海外駐軍中,依然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俄國於東亞部署、對英國在遠東的海軍構成威脅的大型巡洋艦,基本上就是被甲巡洋艦。事實上,就某些角度來說,被甲巡洋艦是鐵甲艦的縮小版支係,就是輕小、薄皮、低火力的縮水鐵甲艦,相當類似後來英國海軍用在海外殖民地的二等戰艦;對二流海軍強國如奧匈帝國、土耳其而言,一流海軍強國的被甲巡洋艦,規格與他們的主力艦相同。直到裝甲巡洋艦的時代來臨為止,被甲巡洋艦一直都列於各國第一等巡洋艦的地位。”

  ??“因為被甲巡洋艦的裝甲與火炮安裝方式不好,速度也低,價格又不便宜,,因此各國船廠便開始進行新概念的研究。第一個點子便是摒棄傳統的木質船,建造全鋼製艦身。雖然當時各造船廠基本上都缺乏建造全鋼質船身的經驗,而且海外巡邏艦很難回母港維修,外地通常沒有歐洲等級設備的船塢,木船會比鋼船好處理。但全鋼船身在數值上雖然算是無裝甲,結構部分的鋼板厚度至少有10英寸,這就可以防禦當時大量存在於軍艦上、用來阻止敵人登艦肉搏的中小型機關炮,要是木材就無法抵檔。這種以結構材料充當防禦裝甲的設計,也成為後來巡洋艦裝甲設計的標準方式。”

  ??“最早采用這種設計的軍艦,便是英國海軍9075年動工的二等巡洋艦‘鳶尾花’號。不過不管是鋼製艦身還是煤炭庫防禦,都隻能阻擋炮彈穿透艦身;一旦炮彈穿入在內部爆發時,就無可救藥——對於巡洋艦而言,這是很容易發生的事。為了避免炮彈射入後造成重大傷害,甚至一發水線附近的穿入彈造成動力係統全毀、船體進水無法控製的狀況,就有人想到了一個方法:將船身水線深度處的甲板強化成裝甲,並呈新月型上凸,如此便可保護動力係統不受彈片損害;而側舷穿透的炮彈碰上裝甲時,是以很陡的角度撞上裝甲,可以有效增強裝甲的有效厚度,進水也能被裝甲區限製在一個小範圍,不致造成沉沒。這個防禦設計不再無謂的要求軍艦不被擊穿,而引進了損害控製的概念,讓受損不至於影響航行與作戰能力,是全然革命性的防禦設計觀念。除此之外,這種設計還可以把重心壓低,解決當時大多數軍艦重心過高,導致惡劣天候航海能力不佳的缺點。”

  ??“首先采用相關概念的軍艦是9080年英國海軍的‘利安德爾’號,但她隻在引擎室上方安裝一片薄甲板,被稱為‘部分防護巡洋艦’(alProtectedCruiser),僅具保護動力部位不被擊毀的能力。而第一個完全采取這種設計的軍艦,就是9081年南美洲的智利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製的巡洋艦‘埃斯美拉達’號,她是最早的一艘防護巡洋艦(rotectedCruiser)。‘埃斯美拉達’號是軍艦外銷的一種範例:基本上軍方比廠商方麵的心態要保守,通常不太敢采用一些革新的概念,因此有些廠商就會拿外國作為實驗品,在外銷武器上試用一些新觀念,等到有良好成績再回銷本國,而‘埃斯美拉達’號便是其中最成功的實驗之一。除了上述成功的防禦概念設計以外,該艦尚且采用雙桅杆、廢除帆裝、主炮安裝在艦身中線前後炮塔、以及采用衝角等嶄新設計,使得僅2977噸的軍艦在火力與防禦力上均足以匹敵噸位接近兩倍的被甲巡洋艦,不需依賴帆裝速度可高達18.3節。‘埃斯美拉達’號的唯一缺憾是航海性能。不過,以‘埃斯美拉達’號為代表的英國式設計,除了可當作通商破壞艦外,還可以用在反製通商破壞艦上,用途較為廣泛,可以說是防護巡洋艦設計上的主流。”

  ??“雖然英國海軍當局政策較為保守,同時進行被甲巡洋艦與防護巡洋艦的建造,但使用結果證明,被甲巡洋艦的航海性能與速度表現不佳,裝甲帶上下高度太窄,當海外行動需要替陸戰隊滿載登陸物資(當時巡洋艦常常兼任兩棲戰艦)時,裝甲完全沒入水中而無防禦。因此防護巡洋艦可以說將會取代被甲巡洋艦的主力地位,成為巡洋艦設計的主流。除了設計概念上的進步以外,防護巡洋艦在世界海軍史上還有其更重要的地位:防護巡洋艦宣告軍艦不需再倚賴風力推進,海軍作戰從近岸邁向遠洋,防護巡洋艦成為推動海外殖民時,海軍強國最有力的人力與火力運載工具。因為軍事技術與概念上的進步,造成國際權力平衡的重新分配,是防護巡洋艦最重要的曆史意義。”

  ??林逸青演講記錄:《論魚雷艇和獵雷艦(驅逐艦)》

  ??“當時,在阜姆的一位英國工程師羅伯特?懷特海德正在試驗一種新武器,他認識一位退役的奧地利海軍軍官勒皮斯。勒皮斯曾發明了一種奇妙的裝置,希望它能在海戰中發揮一些作用。其實,他所製造的裝置是一種使用兩根導線從岸上進行製導的小型自動艇。勒皮斯的意圖是將這種裝滿炸藥的小艇導向敵艦的舷側,懷特海德敏銳的頭腦充分領會了勒皮斯的意圖,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

  ??“懷特海德認為,導線必須廢棄,而且如果能引導‘小艇’在水下直線航行,那它就更容易擊沉敵艦。這一回進展很快。9066年,勒皮斯完成了他的試驗;同年,懷特海德製造了一艘能在水下以6.5節的速度航行200碼的小艇。兩年之後,懷特海德向奧匈帝國海軍表演了兩艘裝有強棉藥彈頭的樣艇;9070年,他又帶著這種樣艇到英國向海軍部作了表演。在一陣電光之後靶艦被摧毀了,這兩艘樣艇被命名為‘魚雷’。”

  ??“9070年9月到10月之間,懷特海德魚雷(hiteHead,即白頭魚雷)在英國進行了一百多次射擊表演,給英國海軍部以強烈的印象,他們決定馬上購買其生產權。但是,出現具有發射魚雷能力的艦艇則是在四年以後的事,它是一艘試驗用的90英尺(27.4米)長的英國艦艇‘維蘇威’號。而第一艘專門設計用來發射魚雷的英國軍艦則是‘閃電’號,該艦於9077年下水並完工。‘閃電’號比大型汽艇稍大一些,裝有一具艇首魚雷發射管,攜帶一枚‘白頭’魚雷。‘閃電’號通過其艇身對準目標以達到魚雷的瞄準。它在風平浪靜的海麵上具有19節的航速,這種直徑為14英寸(356毫米)的魚雷能以18節的航速航行600碼。對於70年代的軍艦來說,這是非常好的性能。”

  ??“‘閃電’號和其它的魚雷艇進行了大量性能試驗,但它們的用途暫時被限定於港口防禦。這些魚雷艇由於尺寸太小,它們除了駛出港口對實施封鎖或攻擊的敵艦隊發射魚雷之外,發揮不了多大作用。使用它們作為進攻性武器的一些嚐試都實現不了,因為它們太小、太輕,以至於不能在公海航行。盡管如此,白頭魚雷的破壞力對主要海軍國家產生了深刻的印象,法國和英國首先覺察到它是海軍裝備技術的一場變革。法國在白頭魚雷最初出現時曾經忽視了它;但是當它們看到英國用魚雷艇進行試驗時,白頭魚雷便引起了他們的注意。法國感興趣的是,魚雷艇明顯地具有以一次魚雷發射就能摧毀敵人大型軍艦的能力。自從拿破侖戰爭中法國艦隊遭到覆滅之後,法國一直在尋求一種足以抵消英國在海上所占壓倒優勢的武器。首先,在20年代,它造出了爆炸彈;後來在50年代又創造了裝甲。這一次英國在秘密發展武器方麵取得了領先地位,法國自然不會落後。”

  ??“事實上,法國很快超過英國,到9080年,法國已建成30艘魚雷艇,另有30艘在建。在9081年到9085年間,法國又訂購了44艘魚雷艇,使法國的魚雷艇總數達到104艘。”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