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誌士斷親
作者:銀刀駙馬      更新:2021-07-17 11:30      字數:5816
  伴隨著袁蔚霆的動作,軍官們“上刺刀!”的喊叫聲不時響起,乾軍士兵紛紛站起,拿起了帶刺刀的步槍,匯聚到了一起。

  ??一柄柄刺刀在皎潔的月光下閃著雪亮的光芒,和日軍使用的法式刺刀不同,乾軍所使用的,是雙麵開鋒的短劍形刺刀,也就是後來著名的“林氏刺刀”——自然,這種刺刀也是林逸青發明的。

  ??作為一種冷兵器,刺刀誕生於熱兵器興起的時代;它裝載在熱兵器的前端,一直是別人的嫁衣裳;不用時,它退居人後,深藏不露;一旦需要,它又會立刻鋒芒畢露,閃耀凜凜光芒;數百年看來,它雖未受到重視,卻一直在戰場上,特別是在近戰肉搏中叱吒風雲。

  ??刺刀是裝於單兵槍械前端用於刺殺的鋒刃兵器,專為戰爭而生。刺刀的發展起源於兩個世紀前的歐洲。大約在7040年前後,刺刀作為滑膛槍手的自衛武器,創製於法國巴榮納城。此後,歐許多國家都以該城的名稱稱呼刺刀。英文中的刺刀一詞,就是法文Bayots演變而來。這種刺刀造型更接近於阿拉伯男子的配劍。

  ??當時火藥剛開始應用於戰爭。部隊常以火槍步兵與長槍步兵為作戰主力,其戰術是以火槍兵配合長槍兵,一邊射擊、一邊裝填,一邊以方陣緩慢前進。但當時的火繩燧發槍每次射擊後,必須花上近2分鍾的時間才能完成再裝填動作,到了短兵相接後,一次隻能射擊一發的火繩槍就用途有限了。而長槍步兵長達2米的長矛在近距離作戰中也功能有限。更慘的是,當時的歐洲人毫無徒手搏擊、格鬥的技藝訓練,完全靠蠻力。身高體壯戰鬥力就強,反之則弱,這樣的混戰無異於群獸相鬥。而適於近戰的指揮刀、佩劍,則因象征著身份地位,隻有軍官才能擁有和使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種便於攜帶、短小精悍的冷兵器就應運而生了。這就是刺刀。刺刀的出現,使火槍步兵在最後一輪的齊射後,仍然可以用刺刀進行近距離肉搏。長槍步兵也可根據情況使用長矛或短刀進行貼身戰鬥。對指揮官而言,“上刺刀”的口令,就相當於衝鋒的號令,是戰鬥進入最慘烈高潮的標誌。

  ??在刺刀的軍事用途發展上,有一位貢獻良多的人,他就是上世紀的一位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他下令全國武裝部隊全麵佩掛刺刀,並命令這樣配備的部隊出征丹麥、波蘭與俄羅斯等國。盡管這位熱衷改革武器的國王最後戰死於征途中,但瑞典武裝部隊佩持刺刀的威武形象,已令整個歐洲眼前一亮。一時間,歐洲各國部隊紛紛仿效,打鐵業空前興盛。刺刀改善了當時歐洲的戰術,使戰場上的血腥味空前擴大了。

  ??到現在為止,刺刀大都由刀體和刀柄兩部分構成。在槍支上的固定部位也有兩種:一種是在槍口附近折疊,不用時隱蔽在槍口下,使用時伸出;一種是可從槍上取下,裝入刀鞘便於攜帶的分離式。從拿破侖時代開始,各國早期的步槍刺刀在都選擇前者。這樣刺刀通常較長,殺傷力也非常可觀,對攻擊型部隊而言,十分實用。因此,時至今日,許多國家的作戰部隊仍然采取這種設計。

  ??刺刀刀刃種類較多,按刀體開口可分為片形(刀形或劍形)和棱形(三棱或四棱)4種。按現在的標準而言,早期的刺刀其實應歸類為突擊戰鬥刀或戰鬥匕首。它多呈劍形,且無刺刀座,刀長約30至60厘米,並有木質錐形刀柄,用於插入槍口。但一旦插入滑膛槍口,槍就不能射擊;插得太緊,則不易拔出;若是太鬆,不是掉落,就是刺殺時無法從敵人身上拔出,留在敵人身上;而火槍的喇叭形槍口也不適合加裝刺刀座。7088年後,這種弊端百出的刺刀逐漸被由法國陸軍元帥、軍事工程師沃邦研製的套在槍口外部的套筒式刺刀所取代。

  ??上個世紀末,在歐洲一些國家,刺刀已完全取代了長矛。長矛手便從歐洲軍隊編製中消失了,冷兵器退居到次要地位,從而引發了一場戰略戰術的大變革。為了一物多用,8050年以前就陸續出現了一些兼具其他功能(如匕首、鋼鋸、剪刀等)的多用途刺刀,後來又出現了靠彈簧卡榫固定在槍口側方的刺刀。而從9055年起,這種刺刀成為許多軍用步槍的製式刺刀。

  ??刺刀的使用伴隨著血腥殺戮,因為裝載刺刀的目的就是要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因此,刺刀的研究和製造主要以是最小的體力消耗來獲取最大的效果為目的。

  ??現在的刺刀的刀體長約20至30厘米,大多帶有血槽,以便刺入、拔出。一般說來,棱形刀體剛度好,格鬥時不易彎典,且便於刺入,但其它用途少;而片裝刀體剛度較差,格鬥時容易側彎,但刺入人體後可以人為地轉動,擴大傷口,且從槍上取下後,能有多種用途。

  ??從形狀上,刺刀又可分為刀、劍、刺3大類。刀形刺刀是指單刃平刀背的刺刀,通常在刀刃上加開血槽,使刀刃刺入人體組織後能釋放血液,減輕刀身壓力,方便拔刀。劍形刺刀是指雙刃刀或一又二分之一刃刀。林逸青給乾軍設計的“林氏刺刀”,便屬於劍形刺刀。

  ??之所以將乾軍的刺刀設計成劍形,林逸青是有著多方麵的考慮的。

  ??中土古代的兵器譜記載:雙鋒開刃,或刃開雙鋒,體長3尺者為長劍;1尺以上、未足3尺者為短劍;未足1尺者,或曰匕首、或曰鋼刺。劍形刺刀的優點在於刀身通常較為輕巧,且雙麵開刃,使用上較為便利,不但殺傷創麵大,而且因為形製和古時接近,更易為有著多年冷兵器使用傳統的乾軍士兵所接受。

  ??此時的日軍趁著夜色,以密集的隊形向乾軍陣地接近,而乾軍則全部立於陣地之上,刺刀向前,靜靜的等待著敵人。

  ??日軍的隊伍有如洪流,而乾軍的隊伍則有如磐石。

  ??日軍士兵加快了腳步,這時不知是誰聲嘶力竭的喊了一聲“萬歲!”,日軍士兵象是受了感染一般,齊聲大喊起“萬歲”來,一時間聲震天宇。

  ??乾軍仍屹立如山。

  ??就在日軍快衝到陣前之際,袁蔚霆猛地高聲喊道:“殺!”

  ??所有的乾軍將士齊聲發出一聲“殺”的爆喝,一排一排的端著刺刀向日軍衝去。

  ??排山倒海般的人流衝撞在了一起,接著便是激烈的白刃戰。

  ??那位給袁蔚霆送信的忍者在自己的報告中記下了這樣的文字:

  ??“在慘烈的混戰中,我看到大隊乾國士兵在他們的長官帶領下,各自與日軍士兵拚殺在一起。我本人也參加了戰鬥,不過沒有用刺刀步槍,而是用忍者的劍,我的對手,那個日本士兵不高,很胖,搞不清他是廚師、軍官還是機關槍兵。我無法知道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戰鬥,和一個拿著刺刀步槍的敵軍進行肉搏是什麽感覺,就在臉對臉的瞬間,在火光激烈的抖動中,我隻看見對方的眼珠是血紅色的。我一刀便砍中了他的脖子,在他刺中我之前將他殺死,但他的刺刀也險些劃到我的肩膀。”

  ??“雖然人數上處於劣勢,但乾軍士兵並不在意,他們以前所未有的勇氣拚死作戰,袁蔚霆將軍和他的衛兵表現得尤其勇敢,他們結成一個小小的陣形,同衝上來的日軍士兵激戰,袁蔚霆將軍的身材矮胖,但在戰鬥中卻表現得不可思議的靈活,他在衛兵葉都任的掩護下吼叫著用刺刀向敵人猛刺,接連刺倒了兩名日軍士兵,可能是他用力過猛,他的刺刀刺進對方的身體太深,被肋骨卡住,拔不出來,正當他用力的時候,一名日本軍官衝了過來,用一柄武士刀向他猛砍,袁蔚霆將軍放棄了他的步槍,猛地向後退去,日本軍官這一刀砍空後,正要舉刀再砍,袁蔚霆將軍卻衝了上去,抓住了他的手腕,兩個人便扭打了起來。”

  ??“在激烈的扭打中,另一個日本軍官掏出了手槍,袁蔚霆將軍看見了,可是他騰不出手來製止,他大聲喊:‘葉都任!快幫我把這家夥的手槍搶過來!’葉都任騰出一隻手打掉了那個日本軍官的手槍。就在這時,一個打掉了步槍的日本兵撲了過來,與葉都任抱在一起。那個日本士兵撿起了地上的手槍要向他開槍。憤怒之極的另一名袁蔚霆將軍的衛兵發現了這個日本人身上插著的洋鎬,於是他拔出來,向壓在葉都任身上的日本士兵的頭上砸下去。在日本士兵慘厲的叫聲中,葉都任身上的那個日本士兵倒下了,這時袁蔚霆將軍還在同持刀的日本軍官撕打,袁蔚霆將軍想要奪下他的刀,但他力氣很大,用力將刀壓向袁蔚霆將軍,這時一名已經倒地腹部受傷受傷的乾軍士兵緊緊抱住了日本人的腿,大聲的喊叫著。那個拿洋鎬的乾軍士兵發現了袁蔚霆將軍處境危險,他的動作很快,將八寸長的洋鎬舉起來,猛地向那名日本軍官丟去,日本軍官看見了他的動作,立刻丟了刀,用兩手抱住腦袋,但這樣也救不了他。那柄洋鎬穿過他的手背,整個刨進他的腦袋裏。他大聲的慘叫著,卻沒有倒下,袁蔚霆將軍伸出手將洋鎬拔了下來,又照著他的頭狠狠的給了一下,他才腦漿迸裂的倒下了。”

  ??“這時又有一名日本士兵舉著步槍向袁蔚霆將軍衝來,袁蔚霆將軍用手裏的洋鎬向對方擲去,對方閃開的同時,腳下卻沒有停,袁蔚霆將軍俯身去撿那柄日本軍官丟下的武士刀,對方已經衝到了近前,眼看對方的刺刀就要刺中袁蔚霆將軍的腰,我已經躍到了袁蔚霆將軍的身邊,一刀砍中了對方的頭,削掉了他半邊腦袋,這才使袁蔚霆將軍轉危為安。”

  ??“袁蔚霆將軍認出了我,哈哈大笑起來:‘我以為你要把我的頭砍下來呢!’我隻是笑了笑,將那名日本兵的刺刀步槍拾了起來,交給了他,‘我看您還是用刺刀好些。’”

  ??“‘那是。’袁蔚霆將軍接過了刺刀步槍,一抬腳將地上的日本武士刀挑起,拋向了我,‘你刀法很好!我看你還是多把刀更好些!’他說著又大笑起來,我也笑了,然後我們倆再次投入到了激烈的戰鬥當中。”

  ??“……惡戰結束了。好多受傷的乾國士兵都躺在工事旁邊,他們已經昏迷。葉都任跪在一個名叫於世安的衛兵的身邊,他的左手還緊緊地握著敵人的刺刀,牙齒咬得緊緊的。葉都任擦著他身上的血跡,在他的肚子上找到刺刀的傷口。我心裏非常難過,他是為了保護袁蔚霆將軍而受傷的。另一名衛兵張來福躺在於世安旁邊,他的右腿被砍斷了,整個褲腿已經被鮮血染紅。他是在肉搏戰開始後負傷的,當敵人撲上來時,他仍然用僅有的一條腿跪著抱住敵人,一直拖到敵人被同伴刺死為止……”

  ??“日軍的刺刀衝鋒被打退了,陣地仍然牢牢的掌握在乾國士兵手中,正在這時,突然間軍號聲響徹寂靜的夜空。我們大家都好象聽見一群馬在奔跑……接著又傳來一陣軍號聲,但離得很遠。接著有人吹響了哨子。……一群模糊不清的人影仿佛從天而降,並立即向他們發現的任何日本人開槍和拚刺。我們這才意識到,援軍到了。”

  ??“乾國士兵拋出的雷炎彈(手榴彈)把好多日軍官兵炸死炸傷,我看到日本士兵想要逃跑,兩名日本軍官一起轉身逃跑。一顆子彈打飛了他的軍帽,幾秒鍾後,又一顆子彈鑽進了他的後背,他立刻倒在路邊不動了。另一名日本軍官嚇得跪了下來,幾個乾國士兵用刺刀指著他,但卻沒有刺他,而是在互相說著什麽。”

  ??“天亮以後,援軍用大炮輪番轟擊日軍,日本人如同潮水般的退去,守軍這才有機會清點人數,但死亡的人數已經無法點清,光在我身邊的的小小環形陣地裏就躺著一百二十餘名傷員。”

  ??“援軍越來越多,他們用步槍向沒來得及逃走的日軍士兵射擊。為了奪路而光,日本士兵拚死與援軍糾纏。這時巨大的爆炸聲傳來,驚天動地,我用力的睜著有些腫脹的眼睛,看見援軍將士們正穿過黑色的硝煙向日軍衝去……”

  ??坐在家中的金玉均看著遠方不斷騰起的黑煙,他的心漸漸的沉了下去。

  ??他知道,那是乾軍的炮火造成的。

  ??炮聲清楚的告訴他,這次他在日本人的支持下發動的政變,已然徹底失敗。

  ??現在的他,該怎麽辦呢?

  ??他深吸了一口氣,緩緩站起身來。

  ??他已然做出了決定。

  ??他還是要去日本。

  ??他要和大家一道,去日本尋求救國之路。

  ??金玉均一直認為,要挽救國家和民族危如累卵的局麵,要實現文明開化和富國強兵的夙願,就必須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在這方麵,日本的“明治維新”對朝鮮來說是最好的改革模式。他清楚的了解歐美文明並非是一朝一夕間所形成,而是經過列國間長達幾個世紀的競爭與努力才建成的事實,因而,他非常驚歎日本在“一代”期間內就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於是他自然千方百計地希望朝鮮能夠效法日本,並以其為榜樣,推進朝鮮的改革事業。

  ??直到今天,金玉均還是特別欣賞日本的發展道路,而對乾國的改革成就嗤之以鼻。

  ??他拿起早已收拾妥當的皮箱,在仆人們驚訝的目光當中,向門口走去。

  ??“哥哥,你要去哪裏?”一個哀傷的女子聲音響起,金玉均的腳步不由得停了下來。

  ??他慢慢的轉過身,迎上了妹妹金泰馨的剪水雙瞳。

  ??“我……暫時離開一下……”金玉均看著這個家中年紀最小的妹妹,這才發現,現年16歲的她,已然出落得亭亭玉立。

  ??對於這個妹妹,金玉均平時並不怎麽在意——她是庶出,她的母親是金玉均母親的陪嫁丫鬟,金玉均則是家中嫡長子,父親去世後為金氏家主,因為長年在外為開化事業奔波,金玉均對家裏的事少有關注,甚至於都有些忘記了自己還有這樣一個妹妹。

  ??“暫時離開?”金泰馨的雙瞳閃過一絲怒色,“哥哥這是要去日本吧?”

  ??金玉均沉默了。

  ??“哥哥知道不知道,你去日本後,我們大家會是什麽樣的結局?”金泰馨大聲的質問道,“哥哥是想要我們大家來承擔你的過錯嗎?”

  ??“大殿(指朝鮮國王)仁慈,隻會追究我個人的罪責,不會為難你們大家的。”金玉均啞著嗓子答道,“你放心吧……”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