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瓷街探案
作者:銀刀駙馬      更新:2021-07-17 11:28      字數:6180
  “皇太後,現今兒長毛都已給平了,撚子也給剿滅了,眼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百業重興,定能燒出這樣的絕世好瓷出來。”劉晟印小心地措著詞兒,試圖寬慰仁曦,“到時候把這些老的新的好瓷器都擺到一起,豈不是美事一件?”

  ??“就你會說話。”仁曦太後笑著點了點頭,顯然是非常讚許劉晟印的這個主意的。

  ??“這個林逸青,年紀輕輕的,辦事還真是有心。”仁曦太後的目光落到了桌子上的粉彩瓷器上,說道,“這一次真該賞他些什麽,不過,要是傳將出去,未免給趨炎附勢之徒以機會……”

  ??“皇太後所言極是,依奴才看,這一次還是別賞他什麽官兒為好。”劉誠印說道,“皇太後要是想賞他,賜他點什麽物事即可,一來可示恩寵,隻要盡心辦事,便不會忘了他;二來也可免外間物議。”

  ??和其他太監不同,劉晟印辦事機靈,又粗通文墨。甚至於時局形勢,都頗有見解。宮裏的太監大多不過曲意承旨,以供驅使而已,而劉誠信則可幫仁曦太後拿大主意。更為可貴的是,劉晟印從不戀權,為人又和善,是以仁曦太後對他甚是倚重,有些時候還要向他問計。

  ??“還是你想的周全,”仁曦太後點了點頭,“不過這賞賜他東西的時候,現在也還不到,可以再等等,不用急在這一時。”

  ??仁曦太後一邊和劉晟印說著閑話兒,一邊細細的賞玩著這些林逸青送來的原“永慶長春”藏瓷。但此時的仁曦太後並不知道,林逸青是因為什麽機緣巧合,找到這些珍瓷的。

  ??這一天林逸青閑暇時,又去了福州城裏賣瓷器的街上。

  ??在他原來的時空,他便對古代的瓷器極有興趣,這一點他其實是受了爺爺的影響,爺爺的好友中,不乏各方麵的精英人士,其中便有不少製瓷高手。那時家裏經常能收到爺爺朋友寄來的包裹,打開紙箱一看,都是些極其精美的碗碟和茶具。爺爺說:“這是他們賣剩下的,你們拿著用吧!”

  ??那麽有名的人做的東西,林逸青當然是在父親的叮囑下收了起來。父親還對爺爺說:“不能讓小孩子用,打爛了多可惜啊。”

  ??爺爺聽後卻大喝一聲:“你說些什麽鬼話!有形狀的東西總會壞的!從小開始不用好的東西,長大之後眼光就不夠!”

  ??從那時起,林逸青家裏都是用名家高手做的東西來吃飯、喝茶。

  ??作為後輩的林逸青,也記得爺爺的教訓:“那些都是身外物。”

  ??耳濡目染之下,林逸青也學會了鑒賞瓷器,象挑選瓷器有四字訣,一看、二聽、三比、四試。除了“聽”之外,其它三種方法需要專業積累,不是門外漢所能輕易掌握的。而“聽”,這個方法簡單又實用。質地好的瓷器輕輕相擊,聲音往往清脆悠長,而質地差的瓷器則渾濁沉悶。

  ??林逸青到了一家店中,店老板很熱情,立刻上前給他介紹了許多製作精良的瓷器產品。林逸青一一看過,發現這些瓷質器具均來自江西景德鎮,餐具隻隻圓滑細膩,色彩絢麗,感覺一看便是正宗貨。

  ??林逸青取來一隻盤子,互相輕敲,卻發現那些產自景德鎮的瓷盤並沒有發出清脆的聲音,而有沉渾之音。

  ??他拿過第二隻,再輕輕相擊,仍是渾濁之音。取過第三隻,還是如此。

  ??放在貨架上的一遝盤子幾乎都試過,無一能發出清揚之音。店老板見此,有些奇怪,便笑著問道:“客人是想找什麽樣的瓷器呢?”

  ??林逸青笑著將自己的辨別方法與他說了。店老板聽罷,說:“這的確是識別瓷器好壞的辦法之一,聲音清揚的,說明瓷器質地堅硬,內部結構緊密,沒有裂紋;如果聲音暗啞,那麽說明瓷器質地較鬆,甚至有肉眼發現不了的裂紋。但是客人剛才的試音方法錯了。”

  ??林逸青奇道:“您為什麽會說這方法錯了?”

  ??店老板笑著說道:“客人一開始拿的是一隻質地差的盤子,你用它來敲擊,當然無清揚之音了。”店老板說著,取來一隻質地上好的瓷盤,輕輕一碰,便發出清脆之音,好似箏音流淌,聽得林逸青精神一振。

  ??“客人可知,這試音用的瓷盤很重要,如果你拿的是質地差的瓷器,那質地差的瓷器發出的聲音會便幹擾你的聽覺,讓你產生誤判。而你手中有真正的好東西,才能找出更好的東西。”

  ??老板的話,一時間讓林逸青感到蘊味無窮。

  ??“人生也莫不如此。如果你心中的世界是美好的,那麽,這個世界就是美好的。你的心是快樂的,那麽你的生活也是快樂的。你對他人友善,你也會得到更多的友善。你要發現這人世間的美,那麽你衡量這人世間的‘標準’,可是一定要選對了才行啊。”老板笑道。

  ??“先生說的是,今日受教了。”林逸青正色抱拳行禮道。

  ??這個店老板雖然貌不驚人,但說話卻頗有見地,令林逸青不由得感歎福州當地果然文風阜盛,人才輩出。

  ??林逸青在這家店中買了兩件瓷器,一件鈞瓷小爐,一個玉壺春瓶。鈞瓷小爐斑斕瑰麗,紅藍紫三色似行雲流水,釉色行跡處,又分明一幅山水畫,恍覺暮沉霞飛,秋山無重數。玉壺春瓶為純鴨青色,瓷質細膩,晶瑩透亮,如月夜晴空。

  ??“俗語說的好: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客人知道鈞瓷為什麽名貴嗎?”店老板看到林逸青仔細端詳著那個鈞瓷小爐,笑著向他問道。

  ??林逸青搖了搖頭。

  ??“客人可知,鈞瓷沒有重樣的,”他說,“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所以說每一件鈞瓷都是世上惟一的東西,能不珍貴嗎?而且這可愛的東西原是山間的瓷土,成型後,入窯,變出各種神韻,本來已是爐火純青,但它仍在不停地開片。”

  ??“什麽是開片?”林逸青順著他的話問道。

  ??“看到這瓷爐身上的冰裂紋沒有?”他指著上麵細細的,像須根一樣交錯的紋路說,“你看著是裂紋,一摸,卻是光滑的。有了這裂紋,使瓷‘活’起來了,它是瓷的精神和血脈,是鮮活的生命。它在不停地‘開片’,就是說,它的紋路,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一點點細化。開片時,有很輕微的聲音發出,你聽!”

  ??店老板說著,把瓷爐放在了林逸青的耳邊。

  ??“沒有聲音啊。”林逸青聽了一會兒,說道。

  ??店老板把瓷爐放在自己耳邊,聽了聽,很遺憾地說:“現在這街上太吵了,自然是聽不見。在夜深人靜,心如止水時,客人如把鈞瓷放在耳邊,會有輕微的聲音,如鈴似琴,像一朵花在慢慢開放。現在的人都很浮躁,能聽到這些聲音的人極少,但是,它的確一刻不停地在開片——不管你知不知道。”

  ??林逸青第一次聽到有人這麽說,不由得驚訝不已:“這麽說,這瓷,真成了有生命的東西了!它不停地開片,今天的它,跟昨天,已有了微妙的變化?”

  ??“是的!”店老板點頭說道,“一件鈞瓷,開片的生命是六十年……六十年的堅持,瓷花一片片細化,玲瓏,也是它最值錢的時候。”

  ??林逸青撫摸著這兩件瓷器,心想怎麽會?怎麽會呢?開片,更像是一種傳說,或者說,像一種禪語。他想了想,又問:“敢問老板,你幹這行應該沒有幾年吧?我看你年紀並不算大?”

  ??店老板點了點頭,笑著說道:“是的,但我家已燒了好多年的瓷器,往上追溯,我的父親,爺爺,爺爺的爺爺,都是幹這行的。鬧長毛那會兒,我的爺爺,曾為保護一件瓷器,差點兒被活埋。爺爺後來逃到一個偏遠的山溝裏,荒無人煙,有風的夜裏,能聽到野狼的長嗥。”

  ??“噢?竟然是這樣?”聽到店老板的這番話,林逸青不由得肅然起敬。

  ??“我爺爺是著名的燒瓷高手,最擅長的,是做超大件的瓷器。瓷器行有句話,叫‘一寸高一寸險’,過大的瓷器,如果考慮不周全,在燒時會炸開裂釉,一下子廢掉,我爺爺那會兒在山裏,不停地研究他的瓷器,他的目標,是做一個一丈高的淨瓶。為做這個淨瓶,我爺爺付出了全部的精力,挑戰自己的極限。”

  ??“為什麽要做這麽大的淨瓶?”

  ??“那一年長毛剛剛平定,京裏一位大軍機需要做一個一丈高的瓷瓶,找了好多的工匠,許以重金,也沒有人敢應下這差事。這時候,不知是誰,舉薦了我爺爺。我爺爺出山那年,已近八十歲高齡了,枯瘦得漿汁欲盡,臉上的皺紋,像瓷瓶上的冰裂紋。當時道台大人問:‘你有信心和本事做這個瓶嗎?’我爺爺先是一陣劇烈的咳嗽,然後說:‘還行吧,我試試,給我半年時間。’我爺爺果然沒有讓人失望。那個瓶子,他當真給做出來了,現如今就擺在皇城的廟裏頭,作為佛前的供奉之具,誰見了都讚不絕口呢。”

  ??“你爺爺當真是國手啊!他現如今怎麽樣?身體還好吧?”林逸青很想見見這位傳奇的老人,便問了一句。

  ??聽到林逸青的問話,店老板的臉上現出悲傷之色:“我爺爺做完那件瓷器,不到兩個月就過世了。那件瓷器,讓我爺爺所有的精力和才華,在一瞬間綻放,那可是他幾十年的積累啊。”

  ??聽說老人已經過世,林逸青不由得感慨不已。

  ??“不過,我爺爺是笑著走的,他走的時候,手裏握著的,是他說他在山裏頭做的最得意的作品——就是客人手中的玉壺春瓶。”店老板指了指林逸青買下的那件玉壺春瓶。

  ??“什麽?”聽了店老板的話,林逸青不由得一驚。

  ??這個瓶子如此珍貴,但對方賣的價錢並不是很貴(即使如此,也非普通人能承受得了),他不由得很是奇怪。

  ??“客人勿怪,我之所以把它賣給你,是因為看到它便會想起爺爺,心中悲傷,我看得出來,客人是個懂瓷愛瓷的人,這瓶子交由客人收藏,我也放心。”店老板象是明白林逸青在想什麽,笑了笑,解釋道,“客人能識得這瓶子的好,喜歡它,便是緣分。”

  ??“那便多謝先生了。”林逸青拱手為禮,然後小心的將瓶子裝入一個店老板給他的木盒之中。

  ??“我觀客人氣宇不凡,絕非尋常之人,不過此前卻未見過客人。”店老板一邊動手幫林逸青打著包裝,一邊象是不經意的問了一句。

  ??“噢?先生因何如此說?”林逸青微微揚了揚眉毛,不動聲色的問了一句。

  ??“這福州城裏,喜愛收藏瓷器的貴客,我多少還認識一些,隻是客人您卻是頭一回見。”店老板笑道,“且觀客人眉宇間似有鬱色,不知是何緣由?可是沒有查訪到可心的瓷器麽?”

  ??聽了店老板的話,林逸青心裏暗暗佩服此人的觀察力很敏銳,但他知道,自己是不會告訴對方來這裏的真正的原因的。

  ??自從那天陳婉帶著徐睿來見自己,白發蒼蒼的徐睿當著自己的麵直陳冤苦後,他便下定了決心,定要幫助這位老人破了這樁血案,報了血海深仇!

  ??為了破這個案子,林逸青詳細的向老人詢問了一些細節,並仔細看了老人保存下來的物證——一塊帶血的木板之後,林逸青又親自去了胡雨霖的那棟舊宅當中勘察了一番,但並沒有發現更有價值的線索。

  ??林逸青重新勘察的目的,是想要找到徐燕兒遺體的下落,因為根據他後世的經驗,殺人案當中,如果能找到被害人的屍體,從屍體上便可發現很多線索。

  ??當初胡雨霖殺害徐燕兒之後,是如何處理她的屍體的呢?

  ??林逸青反複思量,不得要領,而就在這時,胡雨霖舊宅院中的一堵牆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堵牆的表麵十分光潔,看起來象是泥牆,但用手一摸,卻十分堅硬,有如石質,且十分潤滑,其材質和別處的磚牆和石牆完全不同,林逸青搞不清楚這堵牆是用什麽做的,便叫來了管理這座宅子的船政管事詢問,一問才知道,這堵牆,竟然是胡雨霖用瓷泥建造的“涼壁”!

  ??據管事的人說,胡雨霖十分喜歡瓷器,每年都大量從江西景德鎮購入精美瓷器,作為本人使用和饋贈親友的禮物,胡家所用的瓷器均為上品,而胡家的這堵牆,據說是他從景德鎮買來大量的瓷片,搗碎成泥後以此建成的,因為是上等瓷泥造就,是以光滑潤澤,夏日生涼,冬日保溫,稱為“涼壁”,為胡家所獨有,正因為此,胡家還有個規矩,那就是打碎的瓷器不許拋棄,而是收集起來搗碎成泥,以備作“涼壁”的材料!

  ??雖然得知了這堵牆的來頭,並且似乎和徐燕兒的被害沒什麽關係,但林逸青總是隱隱約約有一種感覺:徐燕兒的死,很可能會和胡雨霖喜愛瓷器的癖好有關!

  ??他這些天總來瓷器市場轉悠,就是因為這個想法。

  ??“我這裏其實還有一些秘藏的瓷器,均是世間名品,平日從不示人,”店老板緊盯著林逸青,一邊觀察著他的臉色,一邊說道,“客人要是因為搜羅不到絕世名品而發愁,我這裏或可解客人之憂。”

  ??聽到店老板說得鄭重,林逸青好奇心大起,欣然道:“若是先生果有如此奇珍,便請帶我一觀,這價錢麽,我倒真是不太在乎。”

  ??“如此便請客人隨我來。”店老板麵露喜色道。

  ??林逸青隨店老板進了內堂,店老板請林逸青上座,命仆人奉茶之後,便對一名仆人說了幾句,仆人會意,轉身離去,不多時,便帶著幾名夫役抬了好幾個箱子進來了。

  ??店老板和仆人一起動手打開了一個較大的箱子,剝開裏麵的包裝填充物,一個瓷瓶的身影顯露了出來。

  ??店老板小心地將瓷瓶取出,放到了八仙桌上,林逸青看到瓷瓶,眼睛一亮,立刻上前仔細地圍著它觀看了起來。

  ??這是一件大號的粉彩天球瓶,胎質潔白細膩,釉質瑩潤,瓶身上描繪的是精美的山水畫卷,還有山門、湖泊和蒼鬆翠柏,旁邊還有題詩和印章,林逸青將它仔仔細細從頭到尾的看了一遍,並沒有在上麵發現任何五爪龍等皇室標記。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剛才從店老板的話裏聽出了些端倪——在這個時代,民間私自收藏皇室專用的瓷器可是大罪,這位店老板想向他出售的絕世名品,弄不好很可能和皇室有關——但他看了又看,並未發現有皇室的任何標記,心中不由得暗暗納罕。

  ??“客人請看,此瓶胎質潔白細潤,造型秀美,釉色均勻純正,淡粉色如三月桃花,淡雅宜人。底有青花雙圈紋樣,上麵還有詩句,且詩、書、畫工整雅麗,一望便知是名家手筆。”店老板笑著說道,“雖然沒有年款,但我想客人能看出來,這瓶子是何時何處所製。”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