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帝師陰招
作者:銀刀駙馬      更新:2021-07-17 11:28      字數:6212
  “李製台的意思,是要朝廷封賞林逸青?”仁曦太後聽了李紹泉的建議,似乎顯得很是驚訝。

  ??“回皇太後的話,朝廷對林逸青,不但要封賞,還要重用!”李紹泉在說這句話時,故意提高了自己的聲音,讓大殿內的每一個人都能清楚的聽到。

  ??“李製台為何說要重用林逸青呢?”仁曦太後問道,“此人的才略究竟如何?”

  ??“回皇太後的話,此次薩人舉義,薩軍主帥名為西鄉隆盛桐野利秋等人,實際指揮者乃是林逸青,林逸青雖在薩軍中為參軍,卻是全軍主將,薩軍興兵以來,所有重要戰事,皆林氏所為,每每以少勝多,麵對日本官軍,未嚐一敗,日本政府情急窘迫,不得不借兵俄國,厚集重兵,以數倍於薩軍之兵力,方才敗之。”李紹泉道,“能以鹿兒島一縣之力,抗日俄兩國之兵,堅持兩年之久,殺傷日俄軍兵二十餘萬,使日俄國力大損,真不世出之將才,如今皇天護佑,使其率眾來歸我大乾,不嘉納之,更待何時?”

  ??“如此戰績,確非常人所及。”仁曦太後點頭道,“真將才也。”

  ??聽到仁曦太後似乎很是讚同李紹泉,一直沒有說話的“南清流”領袖翁叔平心中著忙,他偷眼看了一下“北清流”的領袖李高陽,發現李高陽隻是垂頭站在那裏,默不作聲,顯然是不想在朝會上發言了。

  ??看到李高陽的表現,翁叔平心中暗自納罕。

  ??他清楚的記得,李高陽不是和他的那位“賣身事鬼”娶了法蘭西國王妹的高足、狀元公使洪筠決裂了麽?這一次朝會是對付洋務派的重要機會,為什麽他一言不發呢?

  ??對於今天的朝會,翁叔平事先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但他沒想到,左季皋這個重量級的選手,會在第一回合,李紹泉沒有出手的情況下,便倒下了。

  ??他想不明白,左季皋的身體一向健康,為什麽會在這個關鍵時刻犯了病。

  ??翁叔平在朝會前,也曾派人前去聯絡李高陽,希望他能夠和自己一道,阻止洋務派促使林逸青歸國,但李高陽一直不置可否,讓他甚感奇怪。但翁叔平堅信,真到了朝會的時候,事關清流一派的勢力消長,李高陽身為“北清流”的領袖,是一定會和他的得意門生們發出應有的聲音的。

  ??但是現在,似乎李高陽並沒有象自己期待的那樣……

  ??翁叔平又注視了李高陽一會兒,但李高陽還是垂著頭默不作聲,連看都不看他一眼。

  ??翁叔平心中暗罵李高陽,此時他看到李紹泉在那裏侃侃而談,除了剛剛入值軍處的李高陽不發一言外,另外兩位軍機大臣寶君和王文紹也都不說話,心中更急,便將目光投向了另一位軍機大臣景廉處。

  ??景廉會意,邁步出班,來到金水橋前,朗聲道:“啟奏皇太後,皇上,臣之所見,與李製台不同。”

  ??“噢?景中堂有不一樣的見解?那便說說罷。”仁曦太後平靜的說道。

  ??“適才李製台所言,確有道理,林逸青頗有韜略,據臣所知,此人於薩人起事之前,便前往薩人首領西鄉隆盛處投效,時西鄉隆盛開辦兵學堂,培育黨羽,林氏即為學堂總教習經年,至西鄉隆盛起兵時,其軍中骨幹,多為林氏門生,其行軍作戰,如臂使指,是以所向披靡,日本官軍不能當,先從德國重金請來軍官顧問至軍中教習員弁,仍不敵林氏之門生,不得已乃向俄國借兵。”景廉道,“林氏之才,泰西諸國中亦有名聲,確為難得之人才。”

  ??聽到景廉對林逸青的誇讚之言,仁曦太後若有所思的微微點頭,李紹泉注意到了仁曦太後表情的微妙變化,而且似乎從景廉的話中聽出了不一樣的味道,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景廉曾任左都禦史,上折子參劾過乾國派駐英國的第一任公使郭筠仙,其刀筆之犀利,李紹泉是有所領教的,景廉後曾督辦新疆軍務,成為左季皋的助手,雖然聽說他和左季皋相處得也不好,但李紹泉知道,不能因為他和左季皋相忤,現在又兼任總理衙門大臣,便將他歸到洋務派這邊兒!

  ??“依臣所見,林氏以一己之才,掌握薩人全軍,並禍亂日本二年有餘,可謂亂世之能將,卻非治世之良才。”景廉話鋒一轉,“觀此人之行事,乃董卓、王莽一類,其亂國之能,優於將略,臣以為,對於林氏,封在琉球,加以羈縻,使其約束薩人軍民,牽製日俄可也,不可使其來京任用。”

  ??聽到這裏,李紹泉這才明白景廉話中暗藏的殺著,不由得暗暗惱火。

  ??景廉的這一番話,對林逸青的殺傷力可以說極大。

  ??“噢,景中堂原來是這個意思。”仁曦太後不可置否的說了一句。

  ??“皇太後,皇上,須知此人能亂日本,削俄國,亦有禍亂我大乾之能。”景廉接著說道,“此人雖是林文忠公之後,然幼時便流落海外,未受聖學教化,若加以重用,日後如有驕恣不法之事,則朝廷難以控製,必成大亂。”

  ??“景中堂,你如何看出來,林逸青之為人行事,乃董卓、王莽一類呢?”李紹泉明白了景廉的險惡用心,待得景廉語畢,不等皇太後答話,便立刻開始了質問。

  ??“李製台可知,日本首輔大臣大久保利通,是怎麽死的嗎?”景廉轉身看著李紹泉,“便是為林氏帶人行刺身亡,據稱林氏親手斬下大久保之首級,如此行事,董卓王莽隻怕亦是難以比肩的。而大久保為日本重臣,林氏竟親手斬之,其心性可見一般,若重用此日本叛臣,朝中大臣日後有得罪此人者,可能安於位否?若其對皇太後皇上心生不滿,做出不臣之事,卻又待如何?”

  ??聽到景廉說出這最後一句話,朝中大臣有不少人都是麵上變色,連一直垂著頭不說話的李高陽、寶君和王文紹都抬起了頭。

  ??“景中堂所言大謬!須知大久保雖為日本首相,自就任以來,挾持國主,操縱國政,虐害士族,是以四島憤恨,昔年日本侵掠苔灣,便是此人暗中主使!林逸青斬此人之首,不光是泄日本士族之公憤,亦是雪我大乾死難將士軍民之恨!大久保此等奸佞之臣,惡行累累,人人得以誅之!林逸青敢取其首級,可謂忠勇義士,這等勇行,天下少有!景中堂竟比之董卓,林文忠公英靈有知,能安於地下否?天下忠義士子聞知,景中堂又能安於位否?”李紹泉厲聲道。

  ??景廉滿以為自己的話切中要害,能讓支持林逸青的人通通閉嘴,但卻沒想到被李紹泉借大久保利通的奸臣之名和林逸青是林文忠之後反戈一擊,愣是把林逸青說成了天下少有的忠義之士,占據了道德製高點,他再想反駁,卻一時找不出話來,一張臉登時漲得通紅。

  ??“是呀!景中堂,你剛才的話,說得大大不妥。”仁曦太後適時的說道,“那大久保乃是大大的奸臣,林逸青殺了他,乃是為天下人除去公害,怎麽能說林逸青是董卓呢?這也不挨著啊!”

  ??“這……皇太後說的是!臣……言語不當,還請皇太後治罪!”景廉這時已然沒有了剛才的神氣,立刻跪下叩首道。

  ??“罷了,景中堂,你平身罷。”仁曦太後在簾後抬了抬手,“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林逸青本是林文忠公之後,殺的又是咱們大乾的仇敵,忠義之心昭昭,不可妄加詬責,按說他殺得了大久保這樣的權臣,也殺得了日本國主,可沒聽說他對日本國主動手吧?這說明他心裏是有把尺子的。”

  ??“皇太後所言極是!”李紹泉立刻接道,“林逸青如刺殺日本國主,日本政府必然大亂,則薩人舉事定然成功,而其卻舍此捷徑不走,而堂堂正正決之於戰陣,不改日本正朔,可見其有所為有所不為,心性光明磊落,確是難得的義士良將,臣懇請皇太後賜不吝之賞,使朝廷得有用之臣,則國家幸甚!天下萬民幸甚!”

  ??李紹泉說著,拜伏於地,連連叩首道。

  ??“列位臣工,可還有什麽話要說麽?”仁曦太後掃視眾臣,問道。

  ??翁叔平眼見身為軍機大臣的景廉也在這場交鋒中一敗塗地,不由得焦急萬分,正待向自己的門生監察禦史孫黎輝使眼色,卻不料仁曦太後向他問道:“翁師傅,你是不是有話要說?”

  ??“回皇太後的話,臣確是有話要說。”翁叔平聽到仁曦太後點了自己的名,心裏一沉,他明知按他的計劃,現在不是他發言的時候,但他還是硬著頭皮邁步出班。

  ??他知道,林逸青歸國一事,今日已成定局,翻是翻不過來了,但他一定要想法子將朝廷給林逸青的好處降到最低才行!

  ??“翁師傅有什麽建言?”仁曦太後看到自己那天苦口婆心的那麽點撥了一番這位和小皇帝親如父子的帝師,可他還是要出言反對,不由得在心裏暗暗歎息。

  ??“啟奏皇太後,臣以為,李製台所言甚是有理,朝廷對林逸青當予以封賞,以嘉其忠義之行。”翁叔平以退為進,拿出了自己的殺著,“不過,老臣以為,林逸青歸國之後,當參加科考,求取功名,以為晉身之階,方可授以官職。”

  ??“翁師傅是說讓林逸青參加科考?”仁曦太後沒有想到翁叔平竟然提出了這樣一個建議,不由得一愣。

  ??“回皇太後的話,正是如此。我朝開科取士,乃國之根本,林逸青雖有削弱日俄的大功,卻身負日本叛臣之名,若直接詔其來京就職,必然惹得列國議論,而其以白身入朝,天下士子聞之,恐生不平之心,是以不如讓其歸國後參加科考,走科舉正途,一可顯示朝廷海納百川之胸懷,嘉納忠臣義士之德意,又可平息外間物議,堵日俄兩國之口,安天下士子之心。”

  ??“翁師傅說的倒也是。”仁曦太後顯然被翁叔平說動了,“隻是,這林逸青的文才,隻怕不如將略罷……”

  ??“啟奏皇太後,有道是真金不怕火來煉,林逸青既為林文忠公之後,雖幼時流落海外,未在天朝受聖學之教化,然薩人首領西鄉隆盛是日本有名的才士重臣,學貫東西,林逸青在日本追隨西鄉隆盛,學問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其回國參考,必能高中,這樣朝廷封賞有名,日俄縱然不滿,也說不出什麽來。”翁叔平說道。

  ??聽到翁叔平說出這一大堆話來,李紹泉明白了翁叔平的用意,不由得在心裏暗暗冷笑。

  ??看樣子,翁叔平為了阻止林逸青歸國,下的功夫還真是不少呢!

  ??李紹泉知道翁叔平此番建言的用心:林逸青雖然能征慣戰,但畢竟是一介武夫,作八股文章的功夫肯定是不行的,讓林逸青回國參考,擺明了是要林逸青的難看,借此機會不給林逸青入朝為官的機會!

  ??更何況,就是林逸青的學問夠用,他翁帝師主持閨試,又和皇帝親如父子,不讓林逸青高中是根本沒有問題的!

  ??“李製台,你覺著翁師傅的建議如何?”仁曦太後向李紹泉問道。

  ??“回皇太後的話,翁師傅所言……甚是,臣附議。”李紹泉明白仁曦太後在心裏可能已經認同了翁叔平的建議,便幹脆表示了同意。

  ??不管怎麽說,他今天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隻要林逸青能夠堂堂正正的回國,參加科考這些事情,都可以先放下!

  ??實在不行,大不了不走科舉這條路罷了!

  ??“寶中堂,你覺得呢?”仁曦太後向軍機大臣寶君問道。

  ??“臣附翁師傅之議。”寶君啞著嗓子恭敬的答道。

  ??“沈中堂、李中堂、王中堂,你們三位怎麽看?”仁曦太後向沈桂芬、李高陽、王文紹三位軍機大臣問道。

  ??“臣附翁師傅之議。”

  ??“臣無別議。”

  ??“臣附翁師傅之議。”

  ??仁曦太後瞥了一眼軍機大臣景廉,沒有問他,剛要轉向敬親王詢問,卻不料景廉叩首道,“啟奏皇太後,皇上,臣還有話要說。”

  ??“景中堂還是想說,不讓林逸青來京,是嗎?”仁曦太後皺了皺眉頭,問道。

  ??“回皇太後的話,林逸青來京,臣以為翁師傅之議甚善,隻是林逸青可以來京,他的妾室卻萬萬不可來京。”景廉說道。

  ??“這卻是為何?”仁曦太後奇道。

  ??“回皇太後的話,林逸青的妾室,皆為日本罪臣叛將之女,如任其來京,日俄兩國那裏必不甘休,若要追索問罪,朝廷顏麵何存?招降納叛,曆朝所不容,我朝亦有朝廷命官不許私納罪臣之女,違者問罪之律……”景廉正說著,卻給李紹泉一聲厲喝打斷了。

  ??“敢問景中堂,林逸青所納的,是哪一國的罪臣叛將之女?”李紹泉怒道,“日本的罪臣叛將,難道說成了我大乾的罪臣叛將?”

  ??景廉給李紹泉這一句話噎在了那裏,他正在那裏想著說詞,卻赫然發現簾子後的仁曦太後臉色變得鐵青。

  ??“景中堂,你是不是想說,要林逸青如同他兄長林文襄一般休妾啊?”仁曦太後的聲音一時變得陰冷無比,令景廉禁不住打了一個寒噤。

  ??“這……臣未說要林逸青休妾,隻是說其妾室來京,恐礙國事……”景廉這一次話又沒有說完,打斷他的,是仁曦太後。

  ??“礙國事?你們這班人,上一次便是這個調調!害得我們姐妹背了惡名,今兒個還想如法炮製麽?”仁曦太後想起了林義哲的排灣族愛侶額綾因清流阻議,身懷有孕仍不得和林義哲團圓,被迫奉皇太後懿旨回苔灣“省親安胎”,最終慘死於侵台日軍的槍下,眼圈兒竟然有些紅了。

  ??“景中堂,你聽好了,這等斷絕人倫的話,以後還是不要再說了。誰敢讓我們姐妹再來背負這等惡名,我必然要他的好看!”一直沒有說話的仁泰太後在簾後沉聲道,“日俄兩國若是敢拿這個事兒來糾纏,便是禽獸之邦,我大乾斷不會和禽獸之邦共處!”

  ??“皇太後息怒!臣……口不擇言,罪該萬死!罪該萬死!”景廉看到盛怒之下的仁泰皇太後,一時間心驚膽裂,匍匐於地,連聲道,“請皇太後責罰!”

  ??仁泰太後沒有理會景廉,而是轉向敬親王和純親王問道:“六爺,七爺,你們覺得呢?”

  ??“回皇太後的話,臣以為翁師傅所議甚好,臣無別議。”敬親王答道。

  ??“臣無別議。”純親王也說道。

  ??“那好,這事兒就這麽定了。封林逸青為一等男爵,不日率妻妾來京陛見。”仁泰太後說道,“詔其安撫薩人兵眾,在琉球安靜存居,勿生變亂。另電諭琉球國王尚泰,船政大臣丁雨生、苔灣巡撫陳軾救助薩民,予以妥善安置。”

  ??“臣遵旨!”敬親王趕緊答道。

  ??“今兒個就議到這兒吧!”仁泰太後說著,和仁曦太後一道起身,由太監攙扶著去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