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兒玉參謀長
作者:銀刀駙馬      更新:2021-07-17 11:26      字數:6341
  在得知京都大火的消息之後,明治天皇先是震驚莫名,接著便怒發如狂,而一條美子和柳原愛子當場相擁痛哭,近臣們也全都悲痛不已,一時皇宮裏滿是悲聲。

  ??由於消息傳遞不及時,明治天皇一開始以為京都是為薩摩軍的炮火所焚,曾經怒火滿腔的大罵“薩賊”,並命人將“薩賊”二字刻於木人身上,以刀劈砍泄憤,但不久之後,又有消息傳來,京都是被政府軍焚毀的,而且是有棲川宮熾仁親王下的命令。得到消息後,明治天皇一開始還不敢相信,認為是賊軍的有意詆毀,為自己的縱火罪行開脫,但隨之而來的原京都公卿士族及受災商民如同雪片般的控告書,讓他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再沒有比這對明治天皇的精神打擊更大的了,從那一天起,明治天皇變得沉默寡言,除了處理政事必須的對答之外,他再不願和人說一句話,包括對後宮的嬪妃們。

  ??身為皇後的一條美子對此憂心如焚,今夜讓明治天皇與他最心愛的權典侍柳原愛子同眠,就是希望柳原愛子能用她的愛,讓自己的丈夫恢複正常。

  ??一條美子正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之際,卻聽得一陣腳步聲從走廊裏傳來。

  ??“天皇陛下,您……”在外值守的女官有些驚奇的問道。

  ??“皇後睡了嗎?朕想和皇後聊一聊。”明治天皇沙啞的聲音傳來。

  ??“臣女恭迎陛下。”一條美子起身跪伏在地,恭聲道。

  ??此時的她,心中驚疑不定,不明白為什麽天皇深更半夜的會出現在她的寢宮之中。

  ??“你們退下吧!朕想和皇後單獨聊一聊。”明治天皇說道。

  ??女官們行禮退下,明治天皇來到一條美子的麵前,伸出手扶起了她。

  ??“天色已晚,陛下為何還不安睡?”一條美子抬頭看著神色憔悴的明治天皇,輕聲問道,“難道是權典侍身體不適?”

  ??“權典侍累了,先睡了,朕睡不著,突然想和皇後說說話,便過來了。”明治天皇答道。

  ??一條美子起身想要給明治天皇沏茶,但卻被明治天皇拉住了。

  ??“皇後不必麻煩了,朕就是想和你說說話。”明治天皇說道。

  ??“陛下,您……”一條美子在明治天皇身邊坐下,她的一隻手仍被明治天皇握著,她看著比自己小三歲的丈夫那沉鬱的眼神,忽然明白了過來。

  ??現在的明治天皇,如同幼弟一般,需要姐姐的撫慰愛護。

  ??“陛下想聊些什麽呢?”一條美子微笑著問道,眼波中滿是母親般的溫柔。

  ??“皇後,你可記得,在朝臣決定選你為皇後時,當時王政複古的大號令剛頒發,京都城內便出現了戰亂的跡象。朕十分擔心你的安危,派專人護送你進入皇宮,到準後殿去避難。”明治天皇回想著往事,麵色轉趨於平和,語音也變得溫柔起來,“結果你的冊封大典,拖了整整一年半的時間……”

  ??“那時陛下常常來探望臣女,我們一起做著喜歡的事,真是快樂的時光啊……”一條美子回想起往事來,嘴角蕩漾著甜甜的笑意。

  ??那還是明治元年正月,鳥羽、伏見之戰一開始,整個京都都聽到了隆隆的炮聲。當時誰也不能預料會出現何種局麵。一條美子被選為禦妻後,過了一年半才冊立為皇後。那一年半的時間,在日本的曆史上,可說是多事之秋,各種大事接連不斷,日本社會正在發生激烈的變動,而處於皇宮深苑中的這一對小夫妻,卻在那時,享受著難得的愛戀時光。

  ??“皇後那時,帶給朕的美好感受,朕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明治天皇感歎道,“這也是朕為什麽對京都如此的眷戀,可惜不久之後,便遷都到江戶了……”

  ??一條美子知道明治天皇在說什麽,正是那一年,日本的年號從慶應改為明治,9月8日這天開始,成為明治元年,定下了一世一元製。即一代天皇,隻用一個年號,今後不可擅自變動。

  ??就在這時,鳥羽、伏見之戰失敗的幕府軍隨德川慶喜逃回江戶。官軍追進江戶城,成立了一個新政府。以會津為首的東北諸藩,抵抗了一陣官軍的進攻,但不久就投降了。北海道雖然仍有小股擁幕力量困守孤堡,但東北基本已經平安,新政府的基礎,已固若磐石。

  ??那時明治天皇接受西鄉隆盛、岩倉具視等維新派人士的建議,決定把國都由京都遷到江戶去。那裏才是日本真正的中心,江戶後來改名東京,而從前的將軍府邸,則擴建成為了新皇宮。

  ??遷都到江戶,在當時的日本是了不得的大事,日本近代的曆史,也因此改變。

  ??“當時遷都江戶,是西鄉卿和岩倉卿還有伊藤卿的決定。”明治天皇說道,“這在當時是英明無比的決定,雖然朕的心裏,是不願意離開京都的。”

  ??“臣女那時和陛下一樣,心裏也是不願意離開京都的,但是,在當時遷都東京,卻是十分必要的,不然的話,不足以顯示陛下君臨天下啊!”

  ??明治天皇點了點頭,他明白皇後的意思。在整個德川幕府執政的數百年間,天皇受到幕府的監視,一步不能離開京都。甚至連皇宮也不允許出,長年累月就生活在不足一平方日裏(1日裏約等於3900米)的圈子裏。

  ??有這樣一個故事:後水尾太上皇想去參拜山城、大和神社佛寺。配備在禁中的武士高木伊勢守提出了異議:“請先報告幕府,征得同意後,您再去。”

  ??太上皇大怒道:“我又不是去策劃壞事,不過是想去寺廟朝拜。太上皇希望這樣做,卻遭到臣下的阻擋。實在太無理了!”

  ??“臣下不懂得深奧的道理。隻是領受了關東(即幕府)之命令,一定要保衛皇宮。如果太上皇要強行外出,臣下隻好擋住去路阻止您。萬一您仍要破壞規定外出,臣下不惜甘冒逆賊的惡名,也會朝著禦輦射箭!”高木說道。

  ??聽到高木如此說,太上皇沒有再往下說。天皇也罷、太上皇也罷,三百年從來沒有出過宮門一步。如今江戶城回到皇室手中,明治天皇就是要借遷都之機,明明白白向國內外昭示:日本國的天皇重新君臨天下了。

  ??“臣女現在還記得,當時遷都的盛況,真是壯觀呢。”一條美子回想往事,感慨道。

  ??當時大隊人馬沿途過大津、草津;越水口、鈴鹿;經四日市、桑名,在當到達見阪時,天皇下轎稍事休息。他眺望遠方的大海,深有感觸地說:“這就是太平洋嗎?”

  ??對於明治天皇來說,這是他第一次見到大海。

  ??曾目擊這次遷都盛況的一位外國人,留下了生動的描述:

  ??“明治元年11月,整個皇室和他們的護衛部隊以及儀仗隊伍,沿300英裏長的東海道從容行進。這是日本曆史上隊列最長,而且最為壯觀的一次行軍。在朝廷人馬所經過的每一裏路上,農民在大道的拐彎處膜拜頂禮。11月26日,是明治天皇16歲生日後的23天,天皇禦駕進了江戶城,有三個西方人在現場觀看。明治天皇乘坐一頂黑漆大轎,轎頂有一個金鳥。頭和身體像是孔雀,尾巴像是雛雞的尾羽,呈扇形向上方張開,象征永存不朽。皇族約60名轎夫和衛士,穿黃色絲綢長袍,戴著小巧的菊花形耳環,隨從大隊而行。在隊伍前邊,三名老年京官對密集的人群扇著扇子,大聲吆喝,為禦駕開道。人群像潮水似地在大道兩旁此跪彼伏,叩頭觸地,直到隊伍過完為止。”

  ??禦駕抵達東京的第十天,對全城市民賞賜禦酒。當時全城八百零八條街,分為大、中、小三等。大街賜酒三木桶(一桶裝40升),中街賜兩木桶,小街賜一木桶。此外,還下賜錫酒壺550個,魷魚幹1700把,東京市民歇業兩日,全城人都喝得酩酊大醉。

  ??對於當時的日本老百姓來說,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大人給攆跑了,代之而來是天皇,反正都差不多。單從這般盛情招待來看,興許不是多麽壞的人……這是當時東京百姓的想法。

  ??但僅僅在東京住了兩個月,明治天皇便提出要還幸一次舊京京都,因為那裏有宗祠社廟,剛好先帝孝明天皇駕崩滿三年,必須祭祀。同時還要舉行迎娶皇後入宮的儀式。

  ??雖然理由冠冕堂皇,但遷都僅兩個月便要還幸舊京,說到底,還是明治天皇對從小長大的京都,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情。

  ??天皇的要求一經提出,當時擔當輔相的三條實美便表示反對,他說:“當前日本處於關鍵時刻。關東多年受到德川家的恩惠,暗中懷念他的人很多。朝廷雖說統治著這兒,但遠沒有真正把握住人心。天皇如果離開東京,就可能失去幾經努力好不容易才籠絡住的民心。西幸之事,還望慎重。”

  ??盡管遭到了三條實美和許多朝臣的反對,但是岩倉具視支持了天皇的意見,他的看法是:“先帝的祭祀,立皇後的儀式,都是朝廷大事,不可等閑視之。按照古禮的規格和慣例,禮儀是非常森嚴、莊重的,當然非京都莫屬。天皇還幸舊京,辦完該辦的大事,再返回東京就可以了,不必擔心人心動蕩。”

  ??於是,還幸京都成行。回到京都的第六天之後,於年末的28日,完成了皇後冊立大典。

  ??那時的一條美子,充滿了激動和不安,所有的親友為她祝福。喜期當日巳刻(上午十時),她乘坐牛車進宮。一身穿戴高雅華麗,可說極盡人間富貴。經過一係列的繁瑣儀式之後,明治天皇夫婦還駕常殿。天皇脫下直衣,皇後寬下五衣,同到第一禦所間參加慶祝宴會,可謂盛況空前。

  ??而一條美子知道,明治天皇是為了討她的歡心,才在京都舉行皇後冊立大典的。

  ??“那一天,皇後真是美呢。”明治天皇看著身邊的妻子,感歎道,“朕當時想,天天都是這樣的日子,該有多好啊!……”

  ??一條美子明白明治天皇對京都的無比眷戀之情,但她突然想起了現在的京都是何等模樣,心中不由得一黯。

  ??“隻要能時時陪在陛下身邊,臣女的心就滿足了……”一條美子輕聲道。

  ??“朕原本打算,等到春暖花開之際,同皇後再回京都一次,可惜……”明治天皇想起了已然被大火焚毀的京都,麵色突然轉為陰沉。

  ??“陛下,京都,真的……被燒毀了嗎?”一條美子知道明治天皇想起了什麽,她不想去揭他心頭的傷疤,但話語卻不自覺的順口而出。

  ??“是的……”明治天皇點了點頭,聲音轉為咬牙切齒,“而且,真是熾仁這個混蛋放的火!……”

  ??“什麽?是……他放的火?不會是謠傳吧?”一條美子聽到這個消息,一時間有如電雷轟頂。

  ??“不是謠傳,確實是他放的火。”明治天皇沉聲道,“京都公卿的控訴信裏,說的明明白白,眾口一詞,都稱是他放的火。外國報紙也刊登了火災的詳情,也是說他放的火,沒有錯的。”

  ??“怎麽會這樣……”一條美子喃喃道。

  ??“倒是西鄉卿不愧為武士楷模,心存仁愛,他見到火災後,便立即下令救火,保住了京都四分之一的城區未被燒毀。而後大火連日不滅,西鄉卿又行人工降雨之法,使天降甘霖,澆滅了大火。”明治天皇提到西鄉隆盛的義舉,眼中滿是敬佩之色,“西鄉卿又開設粥廠,賑濟災民。若非西鄉卿舉措得當,京都災民之境遇,幾不可想……”

  ??“果然,南洲先生畢竟是南洲先生啊……”一條美子也感歎起來。

  ??“熾仁這個鬼畜不如的家夥,竟然敢放火燒毀了朕的京都……”明治天皇想起放火的罪魁禍首熾仁,一張臉瞬間因為痛苦而變得扭曲起來,“朕……絕對饒不了他!”

  ??“陛下,難道……不用聽聽他本人的說法麽?”盡管知道明治天皇憤怒已極,一條美子還是提出來了自己的建議。

  ??“朕當然要知道他的說法。”明治天皇深吸了一口氣,在年長有如姐姐的心愛妻子麵前努力控製住了自己的狂怒之態,說道,“聽說他正在前往東京的路上,朕已命人去找他了,並要他寫下事情的詳細經過。”

  ??聽到明治天皇的回答,一條美子心中稍定。

  ??夫妻二人望著如同瀉在地麵上的水銀的月光,久久無言。

  ??天皇夫妻此時並不知道,就在同樣的月光下,熾仁也注定要渡過一個不眠之夜。

  ??“親王殿下,你還沒有睡著?”有人向躺在草地上的熾仁親王問道。

  ??“沒有。”熾仁一邊回答,一邊將身子從草地上坐直。

  ??來人是兒玉源太郎大佐,京都守軍的代理參謀長。

  ??兒玉源太郎在他旁邊草地上坐下,從上衣口袋裏摸出一支煙遞給他。

  ??“不,我不會吸煙,謝謝你。”熾仁拒絕了。從小父母就告誡他這是一種惡習,直到今天也沒染指過。

  ??“殿下還是拿著吧。”兒玉源太郎的聲音很輕,卻很固執,還讓熾仁聽出了某種特別的感情。這種感覺令熾仁的心溫熱起來,他不好意思不接那支煙了。

  ??兒玉源太郎將另一支煙叼在嘴裏,給熾仁和自己點上火。熾仁試著吸了一口,馬上連連咳嗽起來。

  ??有一段時間兒玉源太郎一直默默地抽煙。熾仁感覺到他想對自己說什麽,卻遲遲沒有開口。

  ??“親王殿下,您剛才在想什麽?”一支煙很快抽完了,沉默了一會兒,兒玉源太郎從草地上坐直,問道。

  ??“我在想以後的戰鬥,”一霎間熾仁有些慌亂,他沒有料到兒玉源太郎會提出這個問題,“……哦,剛才我在想家人,還有我的老師,朋友。”他想了想,還是改了口。但他忽然意識到跟他說剛才那句話是有些不合適的。

  ??兒玉源太郎垂著頭,眼睛沒有去看熾仁,而是望著旁邊什麽地方,低聲問道:“將軍,你……你寫了遺書嗎?”

  ??“遺書?……什麽遺書?”熾仁聽到兒玉源太郎的問話,心“咯噔”一下縮緊了。

  ??“我剛才轉了一下,大家不少人都寫了遺書。”兒玉源太郎說著,目不轉眼睛地盯著左邊一棵被泄進林子裏的月光照得明亮的小樹。

  ??熾仁聽到了自己心髒狂跳的聲音。死亡的黑雲在他剛剛明朗一些的心靈的天空裏翻湧匯聚起來。“他們都在遺書上寫了些什麽?”沉默了一秒鍾,他問。

  ??“我沒有看。”兒玉源太郎猶豫的看熾仁一眼,欲言又止。

  ??熾仁聽出他的話中有一種難言的悲涼。

  ??“遺書……如果要寫遺書的話,該在上麵寫些什麽呢?”熾仁自言自語的說道。

  ??林間的月光黯淡了下去,而熾仁卻急切地盼望它們重新皎潔起來。

  ??“親王殿下,焚毀京都的舉動,我並沒有反對。”兒玉源太郎小心的說道,“而且我認為,正是焚城阻礙了賊軍的行動,使得政府可以重新集聚兵力,同賊軍再戰。”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