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神來之筆
作者:銀刀駙馬      更新:2021-07-17 11:25      字數:2467
  柳原前光猛地直起了身子,向人叢之中望去,他想看清楚那雙眼睛,但眼睛的主人卻轉過身去,閃身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盡管她的身體完全被一件黑色的大氅所掩蓋,但柳原前光還是看到了,她一閃身時,飄揚的大氅揚起,露出的那秀美的身影。

  ??這茫茫人海之中的匆匆一瞥轉瞬即逝,柳原前光並不知道,就在剛才那一瞬間,他已經和死神擦肩而過。

  ??“大師姐,剛才……”黑子對朱雪雁又一次在最後一刻放棄了攻擊感到不解,在二人於巷口深處會合後,他有些遲疑的問道。

  ??“離得太遠了。”朱雪雁低聲道,“就算射中,也不能致命。”

  ??“噢。”黑子點了點頭,“其實我剛才想用火槍的,這裏是鬧市,槍響後人群受驚,咱們正好可以趁亂脫身。”

  ??“你那把槍太舊了,還隻能打一發槍子兒,要是一擊不中,他們的槍子兒就好招呼過來了。”朱雪雁道,“別到時候打他不中,反叫他給們打了。”

  ??“也是。”黑子回想著剛才的情景,連連點頭。

  ??“對付他,還是得要洋槍,最好是梅花手槍,能連著打的。”朱雪雁想了想,說道,“得去弄兩支來,還有槍子兒。”

  ??聽到朱雪雁決心用西洋手槍對付柳原前光,黑子顯得有些興奮,“這事兒包在我身上,我去弄兩枝這樣的槍來。”

  ??“這種梅花手槍,一般是洋人或是假洋鬼子官兒帶著,尋常人手裏怕是沒有的,不那麽好弄。”朱雪雁看了看黑子,“怎麽,你有路子?”

  ??“當鋪那邊兒,我有熟人。”黑子笑了笑,說道。

  ??“當鋪?”朱雪雁聽了黑子的回答不由得一愣。

  ??“大師姐有所不知,這京營的八部青旅,隻要不出操,好多人的槍,都是當在當鋪裏的,好弄兩個錢兒花花。”黑子笑道,“那裏的槍,五花八門,什麽樣的都有,咱們盡可以挑兩支,借來用用後再還回去,神不知鬼不覺的,安全的很。”

  ??聽了黑子的話,朱雪雁恍然大悟,嘴角不由得現出了一絲笑意。

  ??“好,就這麽辦罷。”

  ??此時的朱雪雁,並不會想到,她弄來的槍,將要對付的,不會是柳原前光這個日本人,而是另外一個她做夢也想不到的人。

  ??同樣還是在賢良寺的另外一間館舍內,一個年輕的文士正坐在桌前,看著一篇篇文稿。

  ??“……霈倫之見,欲留日本,生一波折,使內外不即解嚴,以開自強之基,而公得因間以行其誌。……近來外侮紛起,無歲無之。自今以往,有其極乎?霈倫每私憂竊憤,謂中土大局,雖中原無事,宵旰勤勞,而中外人才消乏,風氣頹靡,已覆盡韶光季年之習。其流極或可過之,所恃者公及恪靖二人,湘淮各營,支柱於外耳。倘再不藉攘外以為修內計,宴安粉飾,如厝薪火上,自以為安,一星終後,不堪設想矣。如倭事不結,彼不足為邊患,而我得藉之以理邊防,因時製器,破格用人,凡所設施,或免掣肘。今年因俄事危迫,購鐵艦、設電音,久不得請者一旦如願以償,是其明證。北洋防軍散而無紀,諒難持久,公但慨然以倭事自任,則朝命必將以北洋全防付公,然後及是閑暇。立水師、儲戰艦,汰冗弱之防兵,罷無用之將吏,規軍簡器,與倭相持,……以公之才,左提右挈,效可立睹也。……霈倫妄意欲公全力經營,一當倭以取威定霸,可為海防洋務作一轉捩,作一結束,地球上下萬國會同,開千古未有之局……”

  ??張霈倫看著自己當年寫給李紹泉的信稿,禁不住長歎起來。

  ??張霈倫曾積極為李紹泉謀劃了許多事情,起始之作便是對琉球問題的建言。

  ??9072年日本明治天皇密令大山綱良,以日本“王政一新”的名義,要求琉球遣使赴東京慶賀。同時慶賀使臣中不能有久米村人士(乾國人的後裔)和親乾派人士。尚泰王因此遣尚健(伊江王子朝直)、向有恒(宜灣親方朝保)前往東京慶賀。明治天皇召見了使臣後,頒布了詔書,改琉球國為琉球藩,並冊封尚泰為藩王,正式侵占琉球(第一次琉球處分)。琉球國王尚泰派人向乾國求救,李紹泉和乾國政府均認為沒有能力幫助琉球國王複國,但對日本並吞琉球,也拒絕承認。其時俄國占據伊犁,兩國關係急劇緊張。俄國揚言要派軍艦襲擊乾國海岸和港口。同時,日本趁火打劫,建議乾日兩國分割琉球。在此背景下,總理衙門同日本駐華公使開始談判琉球問題。敬親王向朝廷報告,擬在修改《乾日通商條約》時,準日本人入乾國內地通商,加入“一體均沾”條款。同時簽訂條約,自光旭七年正月起,將琉球衝繩島以北歸日本,南部宮古、八重山諸島歸乾國,乾國如何存球,日本無從置喙。消息傳出,“清流”立即群起反對。乾國朝廷旋命李紹泉統籌全局,詳議球案應否照總署所奏辦理。張霈倫致函李紹泉,建議把延緩談判琉球案,作為發展乾國海軍的政治策略。

  ??這是張霈倫出手做的大謀劃。在信中張霈倫直言,留日本來生一波折,將來朝廷“必將以北洋全防付公”。信中他還直斥當政者誤國。緊接著,張霈倫連續寫了三封信給李紹泉繼續出謀劃策。隨後李紹泉上《妥籌球案折》,提出“今則俄事方殷,中土之力暫難兼顧。且日人多所要求。允之則大受其損,拒之則多樹一敵。惟有用延宕之一法,最為相宜。”主張“速購鐵甲,船械齊集,水師練成,縱不跨海遠征,日本囂張之氣當為之稍平”。至於琉球案,原定禦筆批準,三月內換約,可探俄事消息。若俄事三月內已議結,則不予批準。在中外矛盾交集、朝廷內部“清流”與保守派一係激烈爭論的複雜環境下,李紹泉和張霈倫竟能聯手,將爭論焦點悄悄的轉移到發展海軍的話題之上,可謂神來之筆。

  ??————分割線————

  ??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