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喋血山河】(五)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7      字數:3448
  ————————————

  ??隨著城外陡然點亮火把,城樓上也點起了火把。不僅如此,在點燃火把的同時,早已準備好的烽火堆亦隨之點燃。

  ??烽煙直衝雲霄,城樓上響起了隆隆的戰鼓聲。頓時,城中百姓在睡夢中驚醒,轉眼間再次呈現萬家燈火的場景。可惜,城樓上的守軍此時已無心居高遠眺,更顧不上觀賞這幅美景。

  ??“終於露麵了!”西門城樓上,當城下響起喊殺聲的時候,雷薄便不再關注城內的戰鬥,轉而走到女牆邊,俯視著城外的攻城大軍。

  ??無獨有偶,距離西門數裏之外的郡守府大堂前,此時正有人說出與雷薄相同的話:“果然來了!幾乎與我同時趕到城外,若不是哨騎機警,提前發現這夥行跡鬼祟的賊人,隻怕我便要與賊人迎麵相遇,被其加害了。”說話的正是孔明帳下隨軍長史司馬懿。

  ??事情還要從宛城說起,那日他和孔明率領大軍趕到宛城後,當天下午便與孔明一道出城查看地形,遂在荊州軍廢棄的營地周圍發現了一些端倪。但是他和孔明卻秘而不宣,佯作一無所獲的返回城中,當夜司馬懿便奉命帶領一支千人騎兵隊星夜兼程趕來陽翟,出發時間比徐庶大軍整整晚了一天,卻不料就在他們即將抵達陽翟城西門之際,卻意外發現了荊州軍的行蹤。

  ??如不是哨騎回報及時,司馬懿險些帶著一千騎兵與這股荊州軍正麵相遇;果真如此的的話,司馬懿一行人必然凶多吉少,很有可能提前被這股荊州軍殲滅於城外。正是由於提前偵知了荊州軍的行蹤,司馬懿當機立斷,率領親兵衛隊繞過西門,從北門、東門之外繞了一圈,最終趕在天黑時從南門進城。

  ??正是這一發現,讓陽翟城提前獲悉了荊州軍趁夜偷襲的圖謀,趕在荊州軍夜襲城門之前作出布置。這就是雷薄出現在西門城樓上的直接原因,同他一起支援西門的還有兩千守軍。隻不過這兩千人並未出現在街道上,而是從南、北兩座城樓上城,沿著女牆迂回到西門城樓兩側,然後隱藏行蹤,暫不露麵,直到城門岌岌可危或荊州軍攻上城頭的那一刻再突然現身,給予荊州軍致命一擊。

  ??此刻,隨著西門方向傳來“咚咚”的戰鼓聲,留守郡府的司馬懿、常林、紀靈和關羽四人聞聲變色。但見司馬懿說完話後,神色凝重的輕捋著頜下的一撮小胡須,目光深邃而晦暗不明,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跟隨他一起前來陽翟城的關羽,臉上卻沒有一絲笑意,眼睛半睜半閉,濃密虎眉下的一雙丹鳳眼眯成一條線,狹窄的縫隙中閃爍著淩厲的寒光。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是關羽將要大開殺戒的征兆。隻是他如今的尷尬處境決定了他不會主動請纓出戰,即便陽翟城危在旦夕,哪怕城門被荊州軍攻破,關羽也不會主動領兵出戰,因為他此行的任務就是保護司馬懿和潁川郡守常林的安全,領兵守城或出城廝殺則不在他的任務之內。

  ??在這一點上,關羽的覺悟很高,始終恪守一個原則,這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反正他從來也不指望在李利麾下建功立業,隻要能維持現狀便心滿意足了。

  ??與關羽相比,站在他身邊的紀靈卻顯得十分焦慮,說是心急如焚絲毫不為過。憑借多年征戰沙場的經驗和過人的耳力,從西門傳來的喊殺聲、馬蹄聲和慘叫聲之中,他就能大致判斷出荊州軍的兵馬數量。整整兩萬五千步騎,這是紀靈通過聲響得出的大概數字。而這個數字就意味著攻城兵馬整整超出守軍六倍,單靠西門城樓上的三千守軍決計守不住城門,不出半個時辰就會被荊州軍攻破城門。戰事如此危急,讓紀靈如何能不急,如何能不焦慮,如何安坐郡守府?

  ??就在紀靈準備請纓出戰、率軍增援西門之時,卻見太守常林不慍不火地道:“連日來,司馬長史披星戴月的率軍趕來馳援,這等深情厚誼常某定當銘記於心,沒齒不忘。然眼下戰事緊急,常某與紀靈將軍對荊州軍的情況並不十分了解,因此如果長史願意的話,我欲將城中所有兵馬交予長史指揮,城中所有官吏包括我常林在內,悉數聽從長史調遣。”說到這裏,他語氣一頓,回頭看向紀靈,詢問道:“紀靈將軍可有異議?”

  ??紀靈愕然應聲:“仲達是此次南征大軍的隨軍長史,此番奉命前來坐鎮潁川,理應掌管城中所有兵馬。因此,某沒有異議,完全同意郡守的提議。隻是??????此刻西門危急,荊州軍六倍於我,不知長史可有退敵良策?”話音未落,紀靈目光灼灼地看著司馬懿,看他如何作答,如何退敵。

  ??很明顯,紀靈此時並不在意軍權,兵馬交給誰指揮都行,但是誰想掌管兵馬就必須拿出切實可行的禦敵策略,若能擊退敵軍自然最好,再不濟也要保證城門不被攻破,郡城不會陷落。這是接掌軍權的必備條件。如果司馬懿沒有這份能耐,趁早退出,就像他紀靈一樣有自知之明,自認沒有把握守住西城門,便痛痛快快的交出兵權,別占著茅坑不拉屎,誤人誤己不說,還連累全城十幾萬百姓跟著遭殃。

  ??司馬懿心思剔透,豈能聽不出紀靈的話外之音?隻見他臉色微變,眼睛咕嚕一轉,對常林拱手一揖,而後看著紀靈,輕笑道:“承蒙太守賞識,紀靈將軍又如此深明大義,竟將全城兩萬餘兵馬交予在下全權指揮,如此盛意拳拳實令我難以推辭。既如此,司馬懿不才,便卻之不恭了。”

  ??說話間,司馬懿臉上的笑意悄然隱退,轉而一臉嚴肅地道:“西門是荊州軍的主攻方向,城外攻城兵馬多達兩萬餘眾,此時已然渡過護城河,直接對城門和城樓發起攻擊;再加上,賊人早有準備,白天便已派遣一支數百人的精兵喬裝潛入城中,與城外大軍裏應外合攻取城門。是以,除非我等將城中一半的兵馬派往西門守城,否則單憑三千守軍是守不住西門的,早晚都會被荊州軍攻破。

  ??然而我等今夜不僅要守住西門,還要調派兵馬加強北門和東門的防禦。這是因為這支荊州兵馬孤軍北上絕不是為了攻取潁川,而是企圖與曹仁大軍在此會合,從而完成兩國之前達成的盟約。據可靠消息,兩天前就在衛將軍郭嘉率軍北渡黃河前往河內郡之際,駐紮在中牟縣的曹仁便已率軍南下,其目的正是前來陽翟與荊州軍接洽,履行盟約。需要注意的是,曹仁大軍趕來潁川的目的不光是與荊州軍交接,還有攻取潁川或汝南,打通兗州與荊州南麵通道的戰略目的。所以,相比西門外的荊州軍,即將到來的曹仁大軍對陽翟城的威脅更大。”

  ??說到這裏,司馬懿話音一頓,沉聲道:“有鑒於此,我等現在要做的不是增兵防守西門,而是調動兵馬加強北門和東門的防禦力量。除此刻駐守西門的三千將士之外,眼下我等手上還有兩萬兩千守軍和我帶來的一千騎兵,還有太守連夜招募的一萬名青壯,一共三萬三千人,這是我等現有的全部人手。

  ??我意,南門隻留一千將士駐守,陳蘭將軍率領五千守軍和五千名青壯駐守東門,紀靈將軍率領一萬守軍和五千青壯守北門,郡守府留下兩千人馬駐守;餘下八千將士由關羽將軍率領前往西門正街兩側埋伏,待到荊州軍攻破城門之後給予其迎頭一擊。屆時,關羽將軍如能擊敗荊州軍、自然最好,若不能打敗荊州軍,務必燒毀其糧草,迫使其無法與曹軍履行盟約。倘能如此,即使陽翟城陷落,我等仍是功大於過,雖敗猶榮。如此安排,不知三位意下如何?”

  ??常林好奇道:“眼下荊州軍和北魏曹軍已經聯手攻打我西晉,即使無法完成盟約,恐怕對他們兩國結盟也不會有多大影響?”

  ??司馬懿點頭道:“太守所言不錯,即便不履行盟約,北魏和南漢兩國照樣會聯合出擊,直到打敗我西晉為止。但是,如果沒有履行盟約,就意味著兩國之間沒有直接利益關係,彼此間必然互生嫌隙、心存戒備,縱然聯手出兵與我西晉為敵,也會刻意保存實力,決計不會傾盡全力與我西晉力戰到底。

  ??這恰恰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情形,對我軍極為有利,隻要利用得當,就能逐個擊破,繼而贏得整個戰役的勝利。此戰若勝,北魏和南漢兩國的實力必然大損,而我西晉則越戰越強,為日後一統天下打下牢固的根基。言盡於此,三位還有疑問嗎?”

  ??紀靈應聲問道:“南門隻有一千守軍,一旦遭遇偷襲,豈不等於拱手讓出南門?南門一破,陽翟城必將淪陷,到那時我等豈不成了甕中之鱉,全軍覆沒?”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