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驅虎吞狼】(五)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7      字數:3697
  ————————————

  ??郭嘉道:“今日辰時,荊州軍突襲南陽鄧縣,一舉破城,具體戰況如何,目前尚不知情。

  ??與此同時,魏軍大舉進攻河南郡,據兗州細作傳回的消息,偷襲河南郡的曹軍多達十三萬之眾,領軍主將是魏國大將軍曹仁。同南陽郡戰事一樣,河南郡的具體戰況尚不明朗,司隸刺史管寧傳來的急報上說,戰事緊急,形勢危急,整個司隸處境堪憂。”郭嘉的話很簡潔,寥寥幾句話都勾畫出司隸所麵臨的危險處境,也透漏出他手上的情報有限,目前還沒有得到最準確的情報,無法做出判斷。

  ??李利聞言後眉頭微皺,顯然對郭嘉的回答很不滿意,但他心裏很清楚,情況不明怨不得郭嘉,而是時間太短,僅僅半天而已,根本無法收集到詳細具體的情報。不僅如此,此刻司隸突發戰事的消息能夠這麽快傳回來,本身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一念至此,李利不禁暗自感歎:“眼下傳遞消息實在是太不方便了,前方打得熱火朝天,後方卻還不知道發生了何事,更無法得知具體戰況如何。就像眼前的情況一樣,司隸突發戰事,時隔半天才接到消息就已經算是神速了。”他很懷念後世的發報機和電話。

  ??即便如此,這還是西晉獨有的飛鷹傳信的功勞。不然的話,得到消息的時間有可能還要推遲一兩天,最快也要明天上午才能得到情報。西晉尚且如此,南漢和北魏兩國傳遞消息的速度就更不用說了,相距五六百裏至少需要一天兩夜才能接到消息,比西晉慢得多。

  ??所以,時下三大諸侯國最怕遇到這種突發戰事,前方激戰正酣,後方卻對此一無所知,等到消息傳回來時,黃花菜都涼了。如果敵軍打完就走,或是占了便宜就跑,挨打的一方隻能望而興歎,事後除了興兵報複,別無它法。

  ??所幸,這次司隸之戰絕非偶然,也不是純粹的偷襲攻城,更不會速戰速決,草草收場。這是一場有預謀、有準備的大規模戰爭,偷襲隻是為了搶占先機,出其不意的打開局麵,從而占據有利地位,為接下來的戰事做準備。

  ??目前局勢表明,南漢和北魏兩國同時出兵進攻司隸,絕不單單是為了搶占幾座縣城或關隘,而是有著更大的圖謀,最終目的必然是欲將西晉勢力逐出中原,而後瓜分西晉治下的中原州郡,從而達到削弱西晉國力,壯大自身實力的終極目的。如此明顯的戰略意圖,如果李利還看不明白,那他就算是白活了這麽多年,早晚都會成為亡國奴。

  ??正是因為李利很清楚兩大諸侯國同時出兵的戰略意圖,所以他並不急於出兵馳援司隸,沉著應對,企圖謀定而後動,後發製人。換言之,此次南漢和北魏聯手偷襲司隸之舉,早在他的預料之中,或者說他一直在等待這個機會,蓄意製造機會誘使兩國主動發起攻擊。至於他為何這麽做,隻有他自己最清楚。

  ??蹙眉沉思良久,李利的目光落在鷹眼衛左都統王越的身上,輕聲道:“司隸刺史管寧不了解南北兩國的軍事部署,被人家打到家門口了,還不知道這兩股敵軍的具體情況。他不知道敵情朕不怪他,畢竟他是文官,不懂軍事,可是如果你王越也是一問三不知,朕就不得不懷疑鷹眼衛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這番話的份量不輕,很嚴厲,顯示出李利對鷹眼衛無法提前探知兩大諸侯國的動向極度不滿,儼然問責於王越。這是因為鷹眼衛就是專門刺探和收集情報的情報組織。

  ??鷹眼衛與西涼軍並存,伴隨西涼軍一步步成長而發展壯大,組建過程很漫長,內部架構很複雜,人數眾多,勢力龐大。迄今為止,李利麾下眾文武沒有人知道鷹眼衛的具體人數,也不知道鷹眼衛如何搜集情報,更不知道這個直屬於李利掌管的情報組織具體負責哪些具體事宜。

  ??他們所知道的僅限於浮於表麵的一些情況。例如:鷹眼衛分為三大塊,由三位統領共同執掌,李儒擔任大總管,主要負責長安三輔之內的情報收集;王越是左都統,負責搜集黃河以東、長江以北的中原各州的軍事情報;閻行是右都統,負責收集西涼、西南和長江以南的情報。

  ??除此之外,他們還聽說,鷹眼衛不止負責收集情報,還有一支神秘的刺客隊伍,或者說是死士。這些刺客既能執行刺探情報的任務,也負責清除鷹眼衛中懷有異心者或叛徒,還肩負著刺殺任務。這支極其神秘的死士隊伍是由禁衛統領李摯和大劍師王越共同訓練而成的,完成訓練後一分為二,其中一部分掌握在鷹眼衛三大統領手裏,另一部分掌握在禁衛將軍李摯手中。

  ??因此,鷹眼衛實際上有四位統領,四人之間名義上各司其職,實則相互牽製、互相製約,隻聽命於李利,相當於李利的影子。眼下李摯和李儒二人站在明處,王越和閻行二人則置身於暗處,輕易不露麵;他二人不參與軍政事務,不涉足朝堂,有官爵卻沒有實職,行蹤詭異,飄忽不定。值得注意的是,鷹眼衛的所有開支全部由內府供應,與戶部無關。

  ??在此之前,很少見到王越或閻行參與議事,今天算是首開先河,王越出現在大殿之上。就在剛才,李玄、賈詡和郭嘉等人不時瞟向王越,他們的眼神很怪異,或好奇或疑惑或戒備,總之他們對王越沒有好感,也沒有好臉色。這並不是說他們討厭王越本人,而是對他的身份懷有成見,時刻提防著他,高度警惕,仿佛王越時刻都在窺探他們的隱私似的。說白了,王越和閻行就是特務頭子,對外刺探情報和刺殺敵人,對內監視滿朝文武和各州郡的軍政官吏,無孔不入,令人防不勝防。

  ??當李玄、賈詡等人紛紛以審視的眼神注視著王越的時候,卻見他麵不改色心不跳的說道:“陛下所言極是,此次鷹眼衛確實辦事不利,末將甘願受罰,聽憑陛下處置。在覲見陛下之前,末將已將負責冀州和荊州兩地的四位將軍就地處決,並得到了兩國出兵的一些情報,特來向陛下稟報。”

  ??李利微微頷首道:“如何處置辦事不利之人,你自行決定即可,無須事事稟報。朕不問過程,隻看結果。朕現在想知道的就是,兩國同時出兵司隸的原因,他們不會無緣無故聯手進兵的,其中必有緣由。”

  ??王越道:“陛下聖明。去歲登基大典時,魏國世子曹丕和南漢劉表麾下軍師龐統喬裝潛入長安,於館驛之中私下接洽,雙方達成盟約,暗中結盟。雙方約定,荊州軍率先出兵攻取南陽郡,魏國緊隨其後出兵攻取潁川,打通阻塞兩國的通道;而後魏國向南漢提供兩萬匹戰馬和騎兵裝備,而南漢則向魏國提供八萬石糧草。這是兩國結盟的條件,兌現盟約之後兩國聯手對抗我西晉,最終目的便是削弱我西晉國力。”

  ??聽到曹丕和龐統潛入長安的那一刻,李利雙眼微眯,眉頭隨之跳動,眼底閃過一抹冷厲的殺機。待王越說完話後,他沉聲道:“情報很準確,與眼前的突發戰事十分吻合,然則這是後知後覺,此時探得情報已然於事無補。也罷,事已至此,再追究責任亦是徒然。僅此一次,下不為例,如若再犯同樣的錯誤,決不輕饒。”

  ??說話間,李利的目光落在李儒身上,沉聲道:“文優,你該收收心了,這是你的職責範疇,可你卻毫不知情。任由別人大搖大擺的進入京城,而後毫發無損的離開,再到現在聯手出兵攻打司隸,這種事情我不希望再有下次。”

  ??“微臣知罪,決計不會再犯,請陛下責罰。”李儒連忙跪拜道。事實上,當他聽到曹丕和龐統在長安秘密接洽時,額頭上就開始冒汗了,意識到確實是自己太過疏忽大意,居然對此渾然不察,事情過去了這麽久,竟然還是一無所知。而今反倒被王越查了出來,這下麵子丟大了!

  ??李利並不知道李儒此刻在想什麽,但他知道李儒有個老毛病,很容易翹尾巴,必須時不時地敲打一番,讓他好好清醒一下,否則他有可能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這或許與他自身有隱疾有關,身體雖無殘缺,卻沒有正常人的生育能力,這導致他心理扭曲,得意就忘形。然而一旦他全心全意的做事,能力毋庸置疑,心思縝密且足智多謀,堪稱幹才。這或許就是所謂的人無完人。

  ??“罷了,懲罰就不必了,知錯就改善莫大焉。”李利擺手示意李儒起身,稍稍安撫他一句,隨即對王越說道:“此次兩國出兵司隸的軍事部署打探清楚了嗎?”

  ??王越恭聲道:“具體部署目前尚且不得而知,不過陛下隻要給末將一點時間,最多兩天,末將就能打探清楚。眼下末將隻知道兩國兵力部署的大致情況:此次漢國領軍主將是黃祖,龐統出任軍師,中軍副將是江東老將祖茂、太史慈和張允,中軍八萬人馬,大多為步軍;前軍先鋒大將是文聘,副先鋒劉磐和魏延,部將周泰、蔣欽,參軍徐庶,前軍共有五萬人馬,其中三萬是戰騎;後軍主將是韓嵩,副將潘璋、陳盛,後軍共有兩萬餘人,負責押送糧草輜重。此外,據說黃祖此次能夠擔任主將全仗龐統極力舉薦之功,如此以來,南漢十五萬大軍的主帥並不是黃祖,而是軍師龐統。”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