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午夜魅影】2/2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7      字數:3696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驍騎》更多支持!

  ??————————————

  ??一念至此,龐統不免心中不快,頗為惱怒,然而看著曹丕憨厚的笑容和那稚氣未脫的臉龐,他生生忍住了,沒有當場發難。

  ??畢竟,對方還是個尚未及冠的年輕人,嚴格說起來還是個孩子;而他龐統現年已二十有五,早已成人,大人豈能和孩子一般見識?

  ??更何況,他此行的目的同樣是為了與魏國結盟,並且通力合作,聯手出兵。在這一點上,彼此都有結盟的意願,目標是一致的。

  ??這就是龐士元的心胸和氣度。

  ??他雖然智謀過人,心思縝密且能言善辯,卻待人寬厚,看人通常都是看別人的長處,從不揭短。他喜歡評價人物,培養別人的名聲,所以被他評價的人,都往往超過該人實際的才能。人們對此感到非常奇怪,於是去問龐統。

  ??他說:“方今天下大亂,正義之道逐漸衰退,善人少而惡人多,我想興起這樣的風俗以達到助長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揚好的榜樣,改善世風,如果不這樣做,善人會越來越少。十個人當中如果可以改善五個人,就可以將此事完成一半,進而達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誌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勵自己,這樣難道不好嗎?”這是龐統的憂國憂民之心,也是他的價值觀。用當下的話說,他所做的就是傳遞正能量。

  ??由此可見,龐統是真正的胸襟寬廣之人,不拘小節,雅量高致,氣度恢弘。反之,若是沒有容人之量,又怎會看到別人的長處,並願意成就別人的名氣呢?誇獎別人是一種美德,龐統無疑就是這種美德的先驅,或許還是鼻祖亦未可知。誇獎自家孩子不在其中。

  ??在這個以貌取人社會裏,他站在被人遺忘的角落,是人群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連普通人都不如,但是他靠自己的努力給自己塑造了一個純淨而強大的內心世界。他的心靈遠比外貌光鮮,睿智而強大,勝過普天之下絕大多數相貌堂堂之人。

  ??但是龐統絕不是爛好人,他有著自己的處世標準,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亂世當中,他的才能全都集中在軍事鬥爭之上,沉著冷靜,目光長遠,有著極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善於捕捉機會,殺伐果斷,一旦抓住戰機就會像毫不猶豫地迅速出擊。

  ??兵者,詭道也。軍事鬥爭是生與死的較量,容不得半分仁慈和憐憫,將有限的兵力和資源發揮到極致,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才是兵家所要做的事情。龐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此次出使長安,在南漢使團名冊之中沒有他的名字,可他卻用化名藏匿在扈從之中,混進長安城。不僅龐統是這樣,坐在他對麵的曹丕亦是如此。他們千方百計趕來長安,不單單是為了暗中結盟,還有實地觀察西涼局勢和沿途關隘守軍兵力的目的,為不久之後即將發起的聯手出擊做好準備。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北魏和南漢的智者都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們做出了相同的舉措,借助此次觀摩登基大典的機會,派遣最得力之人前來長安窺探關隘防禦力量和西涼軍所擁有的實力。一舉兩得之事,豈可輕易錯過?

  ??暗自思量之際,龐統輕輕揮手,站在他身後的一名彪形大漢立即上前,從懷中取出一卷明黃色的詔書遞給曹丕。曹丕見狀,同樣揮手示意身後的扈從上前,將魏國國書遞給龐統。

  ??龐統低聲道:“這是我家主公給魏帝的盟約國書,子恒不妨打開看看,如果沒有異議的話,你我二人便可代替兩家主公簽訂盟約。”說話間,龐統已經攤開手裏的詔書,黃色信帛上的字體很大,借著月光便可看得清清楚楚。

  ??然而龐統和曹丕素未謀麵,此次是第一次碰麵,萬一有詐或是其中一方作偽,那麽另一方使團就要大難臨頭了,決計無法活著走出長安城。為了慎重起見,站在龐統身後的彪形大漢和曹丕的扈從幾乎同時點亮風燈,舉著風燈,以供他們二人仔細甄別手裏的詔書。

  ??“這、、、兩萬匹戰馬,未免太多了吧?”曹丕之前滿口答應,但此刻看到盟約上的數字之後卻大吃一驚,遂滿臉狐疑地看著龐統,需要他作出合理解釋。顯然,在曹丕看來,南漢遞交的盟約無異於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動輒索要兩萬匹戰馬,莫非以為魏國是開馬場的嗎?要知道,魏國雖然在冀州之戰中繳獲了數萬匹戰馬,但終究還是數量有限,大多數戰馬都已組建成軍,眼下已經沒有剩餘戰馬了。最重要的是,魏國本身沒有牧場,無法培育戰馬,現有的戰馬除了繳獲所得之外,餘下全是從私自販賣戰馬的商隊手裏高價購買來的。

  ??對於北魏和南漢兩個諸侯國而言,早在五年前戰馬就是最為稀缺的戰爭資源,有價無市,往往一匹上乘戰馬就能價值千金,並且數量很少,千金難求。現如今,所有盛產戰馬的州郡和草原全都掌控在西涼軍手裏,並嚴加管製,不允許戰馬流入北魏或南漢境內;一旦發現有人私自販賣戰馬,立斬不赦,甚至還會殃及妻兒家小,株連三族。

  ??在管製戰馬方麵,西涼律法極其殘酷,沒有一點人情味,一律從嚴從重處罰敢於販賣戰馬的商隊或軍政官吏。是以西涼境內的所有戰馬全部實行軍管,所有馬場和牧區全部隸屬於大將軍府,由李利的幕府統一管轄,任何人不得插手,即使是軍中將領未經許可,也不能擅自帶走一匹戰馬。

  ??正是由於西涼境內嚴格控製戰馬流入其他諸侯國,才使得戰馬的價格一再攀升,即便如此,仍是有價無市,供不應求。除了戰馬之外,北魏和南漢的矮馬和駑馬倒是不缺,而且價格低廉,一般士族或殷富之家都有幾十匹駑馬,但戰馬卻極其少見,僅限於軍隊或名門世家使用,一般家族根本負擔不起動輒幾千金的上乘戰馬。

  ??眼看曹丕臉色大變,龐統並不感到意外,不慍不火的道:“子恒不必急躁,容我細細道來。這一路走來,想必子恒也看到了,西涼境內戰馬極多,沿途官道上戰馬隨處可見,其中不乏上乘戰馬。就連路邊驛站之中都有上百匹戰馬,可以隨意租賃,而且價格低廉,隻需謀劃得當,籌集幾千匹乃至上萬匹戰馬並非難事。最為關鍵的是,西涼與魏國毗鄰,隻要肯出錢,就一定能買到戰馬。

  ??何況,據我所知,西涼李利每年都會用馬匹從魏國換取糧食,動輒就是上萬匹戰馬的交易。所以子恒莫要瞞我,你魏國不缺戰馬,而我南漢本身就沒有上乘戰馬,因此戰馬急缺。不久之後的北伐之戰,如果沒有大量騎兵衝鋒陷陣,絕非西涼鐵騎之敵。如今你我兩家既然聯手對抗西涼軍,與情與理,魏國都應支援一部分戰馬。畢竟我南漢軍力強盛了,對你我雙方都有利;反之亦然。”

  ??說到這裏,龐統話音一頓,笑眯眯的道:“何況,此次我南漢也不白要戰馬,子恒不妨接著往下看,我家主公願意出四萬金,外加十萬石糧草購買這些戰馬。聽說去歲兗州大旱、青州蝗災泛濫,這些糧草正是魏國急需的物資,而我南漢作為盟友,自然不能坐視不理,理應盡己所能支援魏國一部分糧草。畢竟我等即將對西涼用兵,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以糧草換取戰馬豈不是合情合理。如此一來,你我各取所需,兩全其美之事,子恒還需要猶豫嗎?”真正的善辯之人話裏話外總是替別人著想,站在對方的角度上看問題,如此才有說服力。龐統這番話說得有理有據,明明不占理的事,經他這麽一說,反倒成了救濟魏國一些糧草,仿佛魏國占了南漢多大便宜似的。

  ??可是他卻忘了,曹丕手裏的盟約上確實記錄著十萬石糧草,但這些糧草可不是換取戰馬的,而是換取兩萬套騎兵裝備。也就是說,此次荊州劉表打算用四萬金從魏國購買兩萬匹戰馬,再以十萬石糧草換取兩萬套騎兵戰甲和裝備。就才是真正的獅子大開口,用趁火打劫都不足以形容這份盟約,簡直就是明搶啊!

  ??四萬金能幹什麽?頂多就是購買兩千匹駑馬或矮馬,連兩百匹戰馬都買不到,可是南漢卻用這筆錢從魏國購買兩萬匹戰馬。這不是搶又是什麽?至於十萬石糧草換取兩萬套騎兵裝備嘛,勉強還算合理,畢竟魏國自冀州之戰中繳獲了不少殘缺的鎧甲和騎兵裝備,稍稍修葺一下,湊夠兩萬套不算難事。更何況,冀州袁紹生前儲備了不少鎧甲和軍械,而冀州境內本就有許多鐵礦,因此不缺鎧甲裝備。

  ??相比南漢遞交的盟約國書,魏國的盟約上沒有過分的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督促南漢盡快出兵,趁著西涼建國之際根基不穩,兩家聯手給予李利迎頭一棒,借此打亂西涼軍的陣腳,進而亂中求勝,瓜分李利治下的豫州、徐州和揚州一部,徹底將西涼軍趕出中原。

  ??——————未完待續——————————————(我的小說《驍騎》將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qdrea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