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立鼎四】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7      字數:3553
  ————————————

  ??的確,堂下眾將都是此次前往黑山的先登營將領,筵席過後就要領兵出發。可現在又發生了大事,若是不讓他們知道原委,隻怕他們都會心不在焉,對郭嘉剛才所說的劉表稱帝一事念念不忘,耿耿於懷,難免耽誤正事。

  ??因此李利願意滿足諸將的好奇心,索性不看書簡,同諸將一起傾聽郭嘉的講述,省得麻煩。畢竟這也不是不可告人的秘密,再過些日子就將是眾所周知的事,隻需稍加留意就能打聽到,根本無須隱瞞。

  ??“既是主公有令,微臣自當如實稟報。”郭嘉欣然應允道。

  ??語氣一頓,郭嘉並沒有直接陳述書簡上的內容,而是接著李利剛才的話茬,先回答李利的疑問:“主公方才提到劉表的年紀,說他已年近七十,據微臣所知,主公高估了劉景升的年壽。時下劉表六十有二,離古稀之齡相差甚遠,即便如此,據說劉表近來身體已大不如前。此外,細作探報,去歲江東刺客十分猖獗,曾數次暗殺劉表,為此劉表左臂被毒箭射傷,自此留下病根,每逢刮風下雨就會發作,劇痛難忍。自古道七十古來稀,以劉表的身體狀況,微臣敢斷言,他活不到古稀之齡了。”

  ??李利微笑頷首:“活到六十二歲已經很不錯了,時下很多人即使世家大族也沒有幾個能活到六十歲的老人,劉表以六十二歲高齡登基稱帝,人老心不老,可謂人到暮年壯心不已,或許他算得上是空前絕後的第一人。”

  ??郭嘉神情錯愕,微微愣神後,笑道:“主公所言極是。若不是主公提醒,微臣險些忘了自大漢建國至今的四百多年裏,還真沒有六十歲以上登基的皇帝,劉表是第一個,或許也是劉氏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或許還是亡國之君。”

  ??李利聞聲搖頭,道:“漢室滅亡還算不到劉表頭上,他不過是適逢其時罷了,亦是逼不得已而為之。如今曹操建立北魏,如果劉表不站出來的話,漢室就等於徹底覆滅了,而他此時站出來,就意味著漢室還有希望。盡管希望很渺茫,但是有希望總比絕望好得多。世上從來不缺心存僥幸之人。”

  ??郭嘉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遂與賈詡對視一眼,賈詡笑眯眯的說道:“確如主公所說,此次劉表登基稱帝,正是心存僥幸,誤以為天下百姓和士族仍然心向漢室,遂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宣稱繼承帝統,以中興漢室為己任,昭告天下網羅英才。此舉確有投機之嫌,與賭徒無異,想來他就是想用僅剩不多的殘生孤注一擲,放手一搏。

  ??隻可惜,他此時稱帝不得其時,無異於自絕於天下,無論是河北曹操還是我西涼軍都不能容忍他這個所謂‘漢室正統’的存在。所以他自以為三分天下得其一,殊不知他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河北曹操的統治,若不是我西涼軍擋在他們兩股勢力中間,隻怕曹操已經對劉景升下手了。”

  ??李利微微頷首,思索著說道:“劉表此時登基是想再現光武中興,做第二個光武帝。可惜的是他高估了自己,太過自以為是,他與光武帝劉秀豈能相提並論?且不說劉秀是何等的雄才偉略,單單是年齡,劉秀起兵時年僅二十六歲,整整相差三十六歲呀,豈是劉表一介老朽能夠比擬的?”

  ??賈詡微笑點頭,眼角餘光留意到堂下眾將紛紛低頭沉思,遂不再多言,示意郭嘉火候到了。

  ??郭嘉心領神會的輕輕點頭,朗聲道:“此次劉表遣人送到南陽的昭告與北魏昭告並無二致。半個月前,劉表於襄陽祭告天地,重建宗廟,承襲帝統,登基稱帝,沿用國號‘漢’,定都襄陽,加尊九五,君臨天下。

  ??登基大典上,劉表賜封蔡氏為皇後,追諡漢帝劉協為漢獻皇帝,追諡孫策為吳王,其子孫紹承襲王爵,加封蔡瑁為驃騎將軍,程普為車騎將軍,劉磐為衛將軍,黃祖為前將軍,黃蓋為右將軍,韓當為左將軍,張允為後將軍,餘下荊州和江東兩軍一百餘名將領拜將封侯,雜號將軍多達兩百餘人。

  ??敕封蒯越、蒯良、張昭、張紘、顧雍、虞翻等十一人位列公卿,餘下荊州、江東兩地各郡文官皆有封賞。值得一起的是,劉表登基稱帝之後仍舊沿用建安年號,不過百姓們之前稱漢室王朝為‘東漢’,如今卻改成了‘南漢’。”

  ??說到這裏,郭嘉停頓下來,扭頭環顧身旁的諸將,而後又抬頭看看李利,卻見李利微微搖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十日前,劉表麾下新任主簿、哦不,新任尚書郎龐統出使南陽,呈上劉表的親筆手書,由波才將軍轉呈主公??????”

  ??“等等!”李利突然出聲打斷郭嘉的話,沉聲道:“荊州使者是龐統,襄陽龐統龐士元麽?”

  ??郭嘉不明所以的答道:“正是。龐統,字士元,荊州襄陽人士,師從荊州名士龐德公,被龐德公譽為‘鳳雛’,據說此人與主公義弟諸葛亮師出同門,龐德公稱孔明為‘臥龍’。襄陽傳言,水鏡先生司馬德操曾聲稱‘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由此龐統和諸葛亮二人在荊州聲名大噪,年少成名。三年前龐統出仕,任襄陽城功曹,去歲被水鏡先生司馬德操舉薦給劉表,隨後深得劉表器重,恰逢荊州劉先出使江東被殺,遂接任劉先出任荊州主簿,現為尚書郎,代尚書令之職。前番劉表遣使送書,並饋贈大量財帛,其使者就是龐統。”

  ??李利輕輕點頭,若有所思道:“鳳雛龐統,孔明曾經說起過此人,對其推崇備至,稱其有經天緯地之才,才能不下於自己。不承想,他竟然在劉表麾下出仕,還出使南陽,他究竟意欲何為?”話音一頓,李利急聲道:“波才可曾將此人暫時扣押?”

  ??“這、、、”郭嘉聞聲錯愕,實話實說道:“自古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波才將軍不曾為難龐統。留下劉表的國書之後,據說他在宛城逗留了兩日,隨後便返回荊州了。”

  ??“呃,走了嗎?罷了,不知者不怪。”李利隨口應道,臉上卻露出難以掩飾的失望之情,遂擺手示意郭嘉繼續。

  ??郭嘉看得出自家主公似乎很在意龐統,但現在說什麽都晚了,波才已經放走了龐統,如之奈何。隨即郭嘉摒棄雜念,接著道:“劉表在書簡中聲稱,主公乃漢室忠良,大漢之擎天一柱,多年來傾力輔佐漢室,維護漢室正統,實為世人之楷模。是以劉表敕封主公繼續擔任大將軍,官職和爵位不變,並賞賜、、、呃,贈予主公三萬金、綢緞三千匹,盼主公一如既往的支持漢室,待功成之日,願與主公共治天下。此外,劉表對我等逐一封賞,盡皆加官進爵,無一遺漏。”

  ??至此,郭嘉將擺在李利麵前的書簡詳細陳述了一遍,其間還加以解釋,可謂詳盡之極。說完話後,郭嘉再不贅言,與賈詡一起躬身退到一旁,輕輕落座,惟恐打攪了李利的思考。

  ??劉表在書簡中給李利戴高帽,還饋贈了大量財帛,他想幹什麽李利心知肚明,這等伎倆頂多也就是哄騙三歲孩童而已,對李利毫無用處。此外,劉表即位稱帝之後還想方設法的向他示好,這讓李利能夠猜出他的幾分心思,很明顯劉表不敢和他撕破臉,沒有和他正麵一戰的勇氣,所謂的繼承正統其實還是為了尋求自保。

  ??稍作思量後,李利輕蔑地笑了:“四個月時間,天下相繼出現兩位皇帝、兩個王國,北邊是北魏,南麵是南漢,一南一北將我等夾在中間,形勢逼人哪!局勢就是這樣,諸位可有良策,我等又該何去何從啊?”

  ??“噌噌噌!”李利話音未落,堂下立刻傳出斑雜的聲響,隨即三十餘名將領和郭嘉、賈詡二人齊刷刷的起身走到大堂中央,異口同聲的跪拜道:“我等聯名進諫,恭請主公進位九五之尊,君臨天下!”

  ??剛剛李利就看出郭嘉和賈詡二人一唱一和的似乎有所圖謀,果不其然,他們之所以一再挑起堂下諸將的情緒,其目的就是為了促使諸將聯名勸進。這次勸進早已不是第一次,最近三年間他每年都要麵對三次以上的聯名勸進,最大規模的一次是上萬名文武官吏聯名請願,擁立他即位稱帝,改元開國。但是無一例外的都被李利婉言拒絕或推脫過去了。

  ??尤其是曹操建立北魏之後,李利之所以待在並州遲遲不願返回長安,其實就是為了這無休無止的聯名勸進。與其苦口婆心的勸說麾下百官,還不如留在並州清淨,至少不用多費唇舌。

  ??事實上,李利並不是沒有帝王之心,隻是他認為目前登基稱帝無異於跳梁小醜,天下三分,算什麽皇帝。換言之,一旦他稱帝之後天下就有三個皇帝,各自守著自己的地盤,當不當皇帝又有什麽區別呢?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