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寧為雞頭不做鳳尾】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7      字數:3577
  ————————————

  ??曹操語氣低沉地道:“荊州劉景升蟄伏多年,多年以來一直擺出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讓天下諸侯皆以為他一心坐鎮荊州,安享晚年。誰能想到,他蟄伏這麽多年之後突然跳出來,一擊必中,端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語罷,曹操臉上罕見地露出唏噓感歎之色,目光深邃,眉宇間浮出幾分難以掩飾的笑意。

  ??顯然他對劉表突然間的轉變雖然頗感驚訝,卻並不忌憚,反倒樂見其成。或許曹操覺得眼下的局勢對他更為有利,畢竟荊州劉表目前和他沒有衝突,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裏彼此間都沒有利益紛爭。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絕不是後世的專利,先賢早已對此熟諳於心。

  ??荀彧欣然點頭,恭聲道:“正如主公所言,當下劉荊州挺身而出雖然有些突然,卻是正逢其時,時機把握的恰到好處,著實令人稱道。說其突然,是因為此番所為與劉荊州以往的做派大相徑庭,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之外。

  ??但此舉絕對堪稱英明之舉,防範措施嚴密,以致我等對此渾然不察;最為難的是劉荊州此次出手極準,直擊要害,一擊斃命,從而兵不血刃地鉗製了江東十萬大軍,將其收為己用。真正是老而彌堅,無論是謀略還是膽識都足以令人歎服,令人欽佩!”這番話是毫不掩飾的推崇劉表,為此荀彧說話時用的全是尊稱“劉荊州”,由此可見他至今仍是心向漢室,仍然忠心於劉氏皇族。

  ??曹操的眼底閃過一抹異色,眉頭微微跳動,剛剛眉宇間清晰可見的喜色瞬間消失殆盡,目光再次變得深邃晦暗,讓人無法揣摩心意,不知他此刻究竟在想什麽。

  ??曹操早就知道荀彧忠心漢室。當初荀彧之所以投奔他帳下效力,主要原因是他隻身刺董,一舉名揚天下,使得四方英雄紛紛前來投奔於他,助他成就霸業;荀彧就在其中。正是因為曹操知道荀彧始終以忠心漢室為畢生奮鬥的目標,起初他並不信任荀彧,單純地讓荀彧主導政務和府中瑣事。

  ??相處時間長了,曹操發現荀彧確是良才,才華卓越,足智多謀,足堪大用。奈何他對荀彧仍不放心,始終有所保留,且用且防。直至兗州被呂布偷襲之後,曹操丟失根基之地淪為喪家之犬,而荀彧卻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於即倒,為曹操重整旗鼓立下汗馬功勞,厥功至偉。至此曹操才算真正接受了荀彧,對其委以重任,擢升為帳下文武之首,頗為倚重。

  ??漢帝劉協猝死之後,曹操徹底放心了,對荀彧再無保留,真心接納他為嫡係心腹,視其為肱骨之臣,依為臂膀。但是荀彧忠於漢室之心從未動搖,這一點曹操心知肚明,並且清楚地知道荀彧為此做過諸多努力。其中最突出的是,荀彧千方百計地說服曹操收容劉備三兄弟,並給予劉備諸多關照,盡管荀彧處處小心,沒有留下任何破綻,惟恐曹操起疑猜忌。

  ??殊不知荀彧所做的一切都落在曹操眼裏。平心而論,曹操決計不能容忍帳下文武心懷二誌,吃裏扒外,但是他對荀彧的所作所為卻百般容忍,甚至打心眼裏讚賞荀彧,對其青眼有加。因為荀彧有一顆赤子之心,這種矢誌不渝的堅守讓曹操為之動容,感動不已。

  ??但是感動歸感動,並不代表曹操可以無限度地縱容,可以任由荀彧背地裏為漢室效忠,所以劉備三兄弟偷襲李利失敗的消息傳回來之後,曹操非但不覺得遺憾,反而如釋重負,又除掉了一個潛在的“勁敵”,暗自慶幸不已。

  ??隨著劉備、劉璋等一眾漢室宗親相繼敗亡,曹操感覺自己和荀彧的關係日益融洽,再無後顧之憂,可以真正消除隔閡和顧慮,毫無保留地信任他了。卻不料,就在這時荊州劉表又跳了出來,給曹操和荀彧之間原本信任無間的主臣關係又蒙上了一層陰影,令曹操頓生警覺,心生芥蒂,暗自惱怒不已。這就好比一對情深意濃的情侶,好不容易走到一起,本以為可以同舟共濟、白頭偕老,卻不料對方心裏始終惦記著別人,同床異夢,身在曹營心在漢。這種事不管落在誰身上,誰都受不了,曹操自然也不例外。

  ??不過曹操城府極深,喜怒不形於色,即便心中不快,也不會表現出來,至少在他臉上看出一絲異樣。於是荀彧這番盛讚劉表的話,直接被曹操忽略不計,左耳進右耳出,置若罔聞。

  ??片刻沉默之後,曹操摒棄心中雜念,就事論事,理智地思索著說道:“此番荊州劉景升一舉得手,迫使江東與其結盟,實際上就是逼迫江東依附於他,如此以來他的勢力雄踞長江兩岸,實力大漲,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據細作探報,劉表帳下原有四十萬兵馬,其中以水軍實力最強,實力猶在江東水師之上;此次江東依附於他,再添十萬大軍,可謂如虎添翼。

  ??而今荊州劉表的實力與我等不相上下,足可牽製李賊麾下數十萬大軍,至少南陽、豫州、徐州和屯駐揚州的張遼大軍短期之內不敢擅動,這就為我等減輕了壓力。鑒於目前形勢,我意出兵收複常山、中山等郡國,將逆賊鞠義所部數萬大軍一舉殲滅,再不濟也要將其趕出冀州。此外,還要出兵收複渤海郡,將滯留在渤海灣的西涼水軍驅逐出境,從而肅清邊境,再圖後計。諸位意下如何?”

  ??曹操話音未落,程昱答非所問的接聲道:“天下三分,已成鼎足之勢。現如今,劉表雄踞荊楚,主公虎踞燕、趙、齊等中原腹地,一南一北鉗製西涼勢力,使其不敢妄動。值此天下無主之際,時機已然成熟,正是主公成就霸業的絕好契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還望主公承天應命,敢為天下先!”

  ??“啊!不可!”

  ??程昱乍一開口說話,荀彧當即察覺程昱意在勸進,結果正如他所料,程昱立場鮮明的公然表態,諫言曹操進位稱帝。

  ??於是程昱話音未落,荀彧便出聲反對:“仲德所言大謬!天下三分之勢已成,固然沒錯,然則西涼李利獨占鼇頭卻是不爭的事實。眼下李賊又得西川天府之國,實力更勝從前,其麾下已有百萬之眾,治下人口早已超過千萬之數,疆域之廣、實力之強,我等難望其項背,決計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我等尚且如此,荊州劉表也不例外。為今之計,惟有聯合荊州共抗李賊方為上策。如果兩家聯手,我等就有實力與李賊一較高下;即便如此,勝負亦是五五之數。若依仲德所言,主公此時繼位稱帝,勢必激怒劉表,促使其與我等背道而馳,進而被李賊逐一擊破,屆時我等將死無葬身之地。微臣甘願以死諫言,懇請主公三思而行!”荀彧真的急眼了,言辭激烈,情緒十分激動,不知不覺地站起來,怒視著程昱,似有與程昱拚命的架勢。

  ??不過他這番話卻是肺腑之言,絕無半點私心,完全是出於目前形勢考慮,真心替曹操分憂。荊州劉表蟄伏多年,為何此時突然跳出來?顯而易見,劉表已經意識到漢室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後時刻,如果他還不站出來,四百年大漢就徹底滅亡了。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劉表身為現存的唯一手握實權的漢室宗親,他豈能坐視漢室覆滅而不顧?所以他已年近古稀,卻毅然挺身而出,施毒計收服江東勢力,藉此割據荊楚。憑借三江之固,五十餘萬大軍,劉表完全有能力守住劉氏王朝的最後一塊疆土;再不濟也能退守江東,以長江天塹為屏障,抵抗西涼李利的征伐。

  ??這是劉表逼迫江東依附於他的初衷,亦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從得知劉表與江東暗中結盟的那一刻起,無論是西涼李利還是冀州曹操,他們一眼就能看出劉表的用心。換言之,素有老好人之稱的劉表開始拚命了,為四百年大漢王朝拚命,也是為他劉氏皇族的生死存亡做最後一搏。

  ??荀彧正是認識到這一點,才極力勸阻曹操不可聽信程昱之言,此時登基稱帝,無異於公然與劉表反目,給予力挽狂瀾的劉表最沉重的打擊。他剛剛有點起色,做出一點成績,立刻就有諸侯登基稱帝,這無疑是赤裸裸的挑釁,擺明是與他劉表打擂,存心覆滅大漢王朝。果真如此,就意味著曹操與劉表徹底決裂,日後再無聯手對抗西涼李利的可能。

  ??隻可惜,帝王霸業動人心。

  ??荀彧話音未落,陳群又站出來支持程昱,諫言勸進。緊接著,曹仁、曹純、劉曄三人紛紛附和,眾口一詞,諫言曹操登基稱帝。

  ??眼見荀彧據理力爭,與程昱等人爭執起來,沉默許久的曹操突然站起身來,沉聲道:“遣使前往荊州,孤支持劉景升承襲正統、登基稱帝,願與他結盟,同生死、共進退,共抗李賊。如果劉表推脫不從,孤願為天下先!”說完話時,曹操已經離開正堂,步入後院。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