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亂世重典一變再變】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7      字數:3554
  ————————————

  ??李利的詫異之聲打斷了李儒的軍情通報,隨即得到李利點頭示意之後,他繼續陳述細作剛剛送來的情報。

  ??細心的人不難發現,李儒接下來的通報與之前截然不同。方才他講述的十分詳細,但李利驚訝出聲之後,李儒立刻改變通報方式,簡明扼要地陳述大致情況,說的很籠統,給人一種雲山霧罩的感覺。

  ??但是大致意思還是表達了出來,讓帳內眾人意識到天下局勢又要起變化了。原有的四方諸侯割據的局麵已然被打破,僅僅平靜了一年的中原各州又起波瀾,平靜日子將隨之遠去,戰火重燃。

  ??待李儒匯報完畢之後,李利臉上的驚訝神情已然消失殆盡,可他卻隻字不提李儒通報的緊急情報,而是轉移話題,詢問各營兵馬的休整補充情況和冀州局勢。

  ??等到桓飛、許褚、徐晃和馬岱等將領逐一作答完畢,時間已是傍晚,李利下令於帥帳設宴,犒勞遠道而來的諸將。

  ??宴席開始,李利與諸將同飲三盞,而後又坐了一刻鍾,遂起身離開帥帳,走向帥帳正後方的後帳。諸將對此毫不介意,或者說李利離開之後他們喝得更盡興,觥籌交錯,暢快淋漓。

  ??此次李利出巡,既是巡視治下各州郡的軍政事務,亦是陪同眾妻妾和子女前來草原踏青遊玩,捎帶還能體察民情。這是眾女跟隨李利這麽多年以來,李利第一次帶著她們和子女一起集體出遊踏青。

  ??這一次出巡遊玩不同於以往。李利的十七名妻妾中除了甄氏張藹留守內府之外,餘下包括夢馨、吳莧、祝融和陽安公主劉華在內,所有妻妾和子女集體出遊。是以此行僅是他們乘坐的馬車就多達二十七輛,孩子們占了十輛馬車,餘下眾女和她們的貼身侍女同坐一輛馬車,十六名妻妾便有十六輛豪華馬車。此外,李玄、李儒、桓飛、李摯和許褚等五人也帶著妻兒同行,又是十餘輛馬車。

  ??除了載人的馬車之外,跟在出遊隊伍後麵的還有多達四十餘輛載貨的馬車,以及一萬兩千名騎兵沿途護送。

  ??因此李利一行出遊隊伍空前龐大,將近一百輛馬車,一萬三千餘匹戰馬,行進之中綿延數裏,兵戈林立、旌旗獵獵,沿途之上浩浩蕩蕩,甚是壯觀。

  ??為了節省開支,避免大動幹戈、勞民傷財,出發之前李利就已明確規定,沿途之上一律不入城,不許各州、郡、縣官吏出城迎接,不搞歡迎儀式,不許各郡縣出一文錢;如遇特殊情況,自有軍士攜手令前往州郡調撥錢糧。除此之外,各州郡一切如常,沿途文武官員沒有接到軍令便無須陪同,隻有接到軍令的將領和官員才能前往行轅拜見,餘下所有文武不得擅離職守。

  ??不僅如此,李利等人一路走來,大多夜宿在邊境軍營之中,餘下便是自行紮營,飲食起居均是自備,所需糧草也全是隨行攜帶。糧草用盡之時,就有軍士帶著李利的手諭前去郡城或州城調撥,而後由大將軍內府調撥補充,直接進入府庫,算作各州郡繳納的賦稅糧餉。

  ??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此次出巡的所有用度全由大將軍內府負責,即李利全額承擔,不動用各州郡一絲一毫的錢糧。

  ??盡管李利所擁有的錢糧仍是來源於賦稅和內府作坊,說到底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是李利這麽做就是表明立場和態度,為各州郡縣的官吏做表率,讓他們清晰地認識到不能隨便伸手,不能中飽私囊,不能奴役百姓;否則,後果很嚴重,嚴重到他們根本承擔不起的地步。

  ??值得提的是,迄今為止,李利已經罷免了三十餘位大獻殷勤的官吏和邊境將領。這些人事先已經接到命令,卻明知故犯,頂風違紀,大擺排場,大獻殷勤。結果,李利根本不出麵,不見他們,直接由李玄代為處置,相繼罷免了二十一位縣丞以上的文官和十三名校尉以上的將領。隨後還有法曹人員對他們進行清查,一旦查出問題,他們就不是罷官那麽簡單了,砍頭掉腦袋是必然的。

  ??亂世當中,整飭吏治是極其嚴厲的,手段近乎殘酷。一旦查實某個官員問題嚴重,連牢獄之災都免了,一律砍頭、抄沒家產,甚至殃及滿門。地方郡縣尚且如此,軍隊之中則更加嚴厲,一旦觸犯軍紀或軍令,輕則皮肉之苦,重則梟首示眾,甚至連累全家流放發配,永世為奴。亂世用重典,便是如此。

  ????????筵席過後,待諸將相繼離開帥帳之後,金猊衛統領李摯跟在李利身後又來到帥帳裏。

  ??此時留在帥帳裏的隻有六人,均是李利麾下重臣,他們是李玄、李儒、桓飛、鞠義、許褚和徐晃。加上李利、李摯主仆二人,總共八人。

  ??隨著李利緩步走到帳下左側首位落座,李摯和許褚站在帥帳門口,取代了親兵的位置。而徐晃和桓飛則充當親兵,為眾人端茶倒水,是以真正參加密議的隻有李利、李玄、李儒和鞠義四人。

  ??如此安排,對於第一次參加帥府密議的鞠義來說,無疑是極高的禮遇。這讓自視甚高的鞠義也不免感到受寵若驚,第一次感覺自己在西涼軍中有了歸屬感,感覺自己投靠李利是對的,真正的明智之舉。

  ??“鞠義不必緊張,不要拘束。”議事開始之前,李利敏銳察覺到鞠義額頭上冒汗,心神繃得緊緊的,遂輕輕拍拍他的肩膀,笑嗬嗬地道:“說起來,你率部投效在我麾下已一年有餘,可你我二人卻是第一次坐在一起商議軍務,這在曆朝曆代的典籍之中是絕無僅有的,算是首開先河,值得稱道。

  ??不過你我之間早已相識,七年前中山無極一晤,可以說是一見投緣,相見恨晚。去歲,你率部投效於我,雖是遲來的聯手,卻也是殊路同歸,最終走到了同一條道路上,可喜可賀,堪稱人生一大幸事。”

  ??鞠義充滿感激地恭聲道:“主公過獎了。末將愚鈍,有眼不識泰山,白白耽誤了五年時間,若是早些追隨主公,便不會淪為喪家之犬了。所幸蒼天垂憐,承蒙主公不棄,末將終得明主,此後肝腦塗地,誓死報效主公!”這番話說得真誠,聽得出來這是鞠義的由衷之言。

  ??在李利麵前,鞠義沒有半分倨傲,真正擺正了位置,心態很正,姿態很低,表現出與之前截然相反的一麵。由此可見,他並非桀驁不馴之人,或者說他曾經是恃才傲物之輩,但是經曆了諸多波折和淬煉之後,他很清楚自己應該怎麽做,意識到自己的性格存在缺陷,不合群、不討人喜歡,容易被人孤立。

  ??現如今,鞠義已經有意識地改正,更清醒地知道李利有多厲害,有多麽深不可測,所以他對李利絕對是心服口服,甘願聽候驅使。七年前李利對他說的那番話,至今他還清清楚楚的記得,李利所說的全都得到了印證;袁紹一想用他剿滅公孫瓚,卻又處處防著他,甚至在其即將殯天之際還試圖除掉他鞠義。

  ??正因為這樣,當曹操占據冀州之時,鞠義沒有選擇歸附曹操,而是率領帳下兵馬孤軍作戰,直到局勢趨於穩定之後他毅然選擇歸降李利,並甘願充當馬前卒,帶領帳下五萬兵馬深入冀州,像一顆釘子一樣楔入冀州,令曹操頭疼不已,寢食難安,卻又無法將他這顆釘子拔掉。

  ??經過一年時間的發展,鞠義帳下現有七萬步騎,其中步軍五萬、戰騎兩萬,校尉以上的將領近百名,實力愈發強大。一年來,他率軍先後與曹操大軍多次交戰,幾乎每個月都要交鋒一次,雖然雙方互有勝負,但總體來說他率領的先登營還是勝多負少,越打戰鬥力越強,越打兵馬越多。

  ??但是隨著曹操進一步整合冀州軍,對冀州軍的掌控力越來越強,鞠義麵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頗感吃力。是以他此次前來麵見李利,其一是聽候李利的調遣,其二就是向李利請令;萬不得已時他會放棄中山和常山國,率軍退入並州,藉此保全實力,希望得到李利的首肯和支持。隻不過他還沒有機會說,是以李利此時並不知道他的打算。

  ??議事開始,李利詳細詢問了孫策遇刺的經過,又問了孫策病危之際江東的局勢發展,以及眼下江東的局勢;李儒逐一作答,解釋得十分詳盡,幾乎是將細作打探到的所有情報全部整合出來,詳詳細細地陳述一遍。

  ??通過李儒的講述,李利了解到孫策遇刺及江東局勢動蕩都已經過去三個多月了。孫策遇刺之後性命垂危,瀕死之時將江東基業托付給孫翊,孰料孫策前一天咽氣,第二天孫翊便再次遇刺身亡。

  ??孫翊是被帳下部將直接從背後偷襲下手,一劍穿心,當場身亡,隨後部將被親兵亂刀剁成肉泥。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