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花枝俏,帝王霸業】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7      字數:3701
  ————————————

  ??在周瑜率軍離開成都的同一天,李利於州府內堂設宴,宴請原益州牧劉璋。

  ??席間作陪的還有張鬆、趙韙、吳懿、張肅和張任等一眾益州文武。

  ??這是劉璋離開益州前的餞行宴席,而在座的益州文武也要同他一起離開益州,前往長安履新任職。

  ??不言而喻,李利對益州文武的處理與之前收複的其他州郡並無二致,仍舊采取調離原籍異地任職的任用方式。

  ??憑借調離原有的官吏,令其離開故土,遠赴千裏之外的異地他鄉重新任職。如此便可打破固有的利益群體和士族階層,瓦解本土勢力,重新建立新秩序,藉此加強對益州的掌控力度,鞏固其統治地位。

  ??這種異地任職的方法並無新意,亦無過人之處,卻很實用。

  ??曆朝曆代都在沿用,即便是千年之後也不例外。

  ??但時下的大漢任官體製卻並非如此。大多官吏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隻有官至郡守或直接調入州府任職之後,才會遠離家鄉。但是不管如何調動,隻要沒有入朝為官,大多都在本州之內調動,不會遠離故土,外放異地任職。

  ??這一點,在文官身上體現的尤為突出,而武將則不然。官至校尉以上的武將調動幅度很大,大多哪裏需要就會被派遣到哪裏;而這僅限於世道相對太平,社會整體穩定的時候。一旦發生戰亂或亂世之中,武將必須與軍隊時刻待在一起,一年到頭也難得有時間回家,甚至很多中低層將領離開家之後便再也回不去了。畢竟打仗是要死人的,而中低層將領是衝鋒陷陣的中堅力量,亦是敵人射殺或偷襲的主要目標,陣亡率很高。

  ??或許,這就是世人都願意習文而不願意從戎的主要原因,亦是武將比文官更容易獲得爵位的直接原因,等同於一種激勵政策。(唐朝以前的朝代都是如此,武將隻要能夠晉升將軍,往往都能獲得相應的爵位,而大多數文官終其一生都無法獲得爵位。從宋朝開始,這種製度發生了根本性的顛覆,重文輕武現象迅速凸顯出來,促使絕大多數人棄武從文,並愈演愈烈,因此宋朝中後期的軍隊戰鬥力是最弱的,由此才有元朝的出現。再提一句,梁紅玉、楊家女將掛帥出征便是那個時代的特殊產物,雖為傳世美談,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又何嚐不是一種恥辱。位高權重的將相統帥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文士,所以女人便領軍征戰沙場,衝鋒陷陣了。這是一種極度扭曲的社會現象,將其視為恥辱亦不為過。)

  ????????言歸正傳。筵席過後,眾人步入正堂。

  ??這才是真正決定他們命運的關鍵時刻,因為他們直到此時都還是賦閑之身,原有的官職隨著益州易主而自動作廢,所以他們此刻均是白身,與庶民無異。

  ??耐心等待片刻,終於等到李利龍行虎步地走進正堂,於上階主位緩緩坐下。

  ??“臣等拜見主公(大將軍)!”

  ??眼看李利現身落座,以趙韙、張任、吳懿和張鬆四人為首的十餘名益州文武俯身跪拜,而立於最前麵的劉璋則是躬身施禮,仍舊尊稱李利的官諱,並未行跪拜之禮。這是皇室貴胄的矜持,猶如煮熟的鴨子肉爛嘴不爛,仍舊堅守著身為漢室宗親的最後那點可憐的尊嚴。

  ??“罷了,諸位免禮,都坐吧。”堂上的李利微微頷首,擺手示意眾人起身落座。

  ??深邃的目光從堂下眾人臉上掃過,李利對站在左手邊的諸葛亮輕輕點頭示意,隨即他拿起案頭的書簡顧自翻閱起來,再不言語。

  ??諸葛亮見狀後當即會意,遂攤開早就準備好的竹簡,朗聲道:“秉承先皇詔令,以軍國大事托於大將軍李,故大將軍代天巡狩,掌賞罰之權。主公將令,敕封劉璋??????”

  ??讀到這裏,諸葛亮語氣一頓,目光投向階下的劉璋,眼神煞是耐人尋味。頓時,劉璋神情一怔,渾身微微顫抖,臉頰上浮現出兩坨潮紅,似是還想故作矜持,仍想站著接受李利的封賞,準確地說應該是“施舍”。然而當他看到諸葛亮目光灼灼的眼神之時,卻不由自主地低下“高貴的頭”,硬著頭皮往前邁一步,既而屈膝跪下,額頭貼著地麵的紅木地板,靜候封賞。

  ??這一霎,正在翻閱書簡的李利眼瞼稍稍上揚,看了堂下俯首跪拜的劉璋一眼,隨即放下書簡,拿起早已蘸過墨汁的狼毫伏案疾書,心無旁騖地處理政務,儼然對堂下發生的一切漠不關心。

  ??就在李利放下書簡的同時,諸葛亮接著宣讀道:“敕封劉璋為永安侯,太學院一等大學士,賜府邸一幢,侍女二十人,扈從三十人,雜役三十人,親兵一百人。命永安侯即刻起行前往長安,無詔令不得擅自離京!”

  ??“微臣遙拜先皇厚賜,謝大將軍恩賜,劉璋領命!”

  ??俯首叩拜之後,劉璋躬身從諸葛亮手裏接過“詔書”,隨即對正在伏案疾書的李利揖手一禮,而後轉身走出正堂。而正堂門口一名甲士捧著他的印信早已等待多時了,見他出來之後便快步跟上,府門外同樣早已準備好馬車,劉璋的家眷都站在馬車旁等著,隨行物品已經裝上車。

  ??等到劉璋和家眷上了馬車,但見那名掌管劉璋印信的甲士輕輕一揮手,一百名甲士護持左右,一行五輛馬車隨之起行,直奔北門而去。

  ??值得提的是,此刻北門外正有一支千人騎兵隊等候在那裏,隻待劉璋等人全都到齊,便起行前往長安。

  ??目送劉璋離去,諸葛亮再不停頓,從旁邊的侍從手裏拿起一卷書簡,朗聲宣讀道:“敕封趙韙為禦史中丞,賜爵安鄉候,賜府邸,侍女、扈從和雜役各二十人,一百親兵,即刻前往長安。”

  ??“??????張鬆為大將軍府長史從事,領禮曹監,賜關內侯;擢升吳懿為平南將軍,金猊衛副統領,賜關內侯;張任為橫野將軍,金猊衛左軍司馬;賜張肅為禮曹掾??????”

  ??隨著諸葛亮的話音落下,堂下眾人之中除了吳懿和張任二人之外,餘下十餘名官吏悉數跪拜離開,緊隨劉璋之後攜帶家眷,乘坐馬車駛向北門,與劉璋會合後一起前往長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劉璋之外,餘下眾人並沒有額外限製,並且賞賜頗豐,待遇優厚。尤其是張鬆,他此次是真正意義上的升遷,無異於入朝為官,成為李利身邊的近臣。而吳懿則是益州眾將領之中唯一獲得堪比九卿官秩的武將,由此也兌現了李利之前對他的承諾,雖然沒有直接升任刺史,但官秩卻不次於封疆大吏。

  ????????正午時分,李利趕到長樂苑,與任紅昌、夢馨和吳莧等女一起吃午飯。這是時隔長樂苑半個多月之後,他再次和眾女一起吃飯。

  ??一個時辰前,親兵便將此事提前告知了吳莧,是以眾女聞訊之後立刻忙碌起來,精心準備了一桌極其豐盛的午餐,頗有些侍奉君王的架勢。

  ??事實正是如此。據任紅昌、何瑩等人所知,長安城裏勸諫李利稱王稱帝的呼聲一天比一天高,一次比一次聲勢浩大。

  ??早在三年前漢帝劉協殯天之時,長安城中便有很多官員聯名上表,請求李利承天應命,即位稱王。去歲李利班師回長安時,麾下眾文武群情高漲,七成以上的文臣武將聯名請願,勸說李利登基稱帝,君臨天下。

  ??此番征討益州大勝,想必諫言進位稱帝的呼聲更勝往昔,儼如山呼海嘯一般勢不可擋。見識過前兩次擁立稱帝的情形之後,即便是置身千裏之外的益州,任紅昌等人也能想象出自家夫君麾下文臣武將勸諫他進位帝尊的呼聲是何等猛烈,幾乎要將長安城掀翻了。

  ??前兩次擁立進位的呼聲都被李利強行壓下,此次隻怕是壓不下來了。如此以來,待李利回師長安之後,至少也要進位為王,而最有可能的還是登基稱帝,進位九五之尊,君臨天下。

  ??身為李利的妻妾,任紅昌、何瑩、夢馨等五女雖然不是貪慕虛榮的女人,但是她們衷心地替自家夫君感到高興,為他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也希望自家夫君能夠早日終結亂世,廓清寰宇,一統天下,得償夙願,成就曠古爍今的千秋霸業。

  ??正因如此,等到李利翻身下馬走進長樂苑的那一刻,頓覺眼前一亮。但見夢馨、任紅昌、何瑩、馬雲蘿、小喬和吳莧等五女站成一排,身著盛裝款款相迎,端是千嬌百媚,風情萬種。一刹那,李利目不暇接,恍若置身於繁花似錦的花叢間,百花齊放,一片爭妍。夢馨宛如空穀幽蘭,任紅昌和何瑩姐妹倆則是那並蒂蓮花,馬雲蘿熱辣奔放猶如火紅玫瑰,小喬溫柔婉約恰似出水芙蓉,而容貌絕美、身姿婀娜的吳莧便是那含苞待放的美豔牡丹。

  ??恍然間,李利深感驚豔,神情恍惚,竟然看癡了,心醉了??????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