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趙馬黃,威震四方】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6      字數:3571
  西涼軍圍城的第一天,城中混亂不堪,徹夜喧囂。

  ??第二天,於城外五裏處安營紮寨的西涼軍又有數萬兵馬趕到。

  ??而這路兵馬的旗幟,於城頭守軍而言卻是十分熟悉,赫然是五天前被他們打退的趙韙叛軍。也就是說,趙韙叛亂失敗後率部投靠了西涼軍,而今兩路人馬合兵一處,再度圍困成都城。

  ??午後,西涼大營轅門大開,十餘萬大軍相繼出營,開赴城下。

  ??眼見這般情形,東門守軍驚慌失措,幸得守將張任連番嗬斥,方才穩住局麵。隨即守軍將士紛紛趕到女牆邊,嚴陣以待,眼巴巴地看著城下的西涼軍一步步逼近,將東門圍得水泄不通。

  ??然而接下來的一幕卻是出乎守軍的預料,但見城下兩萬餘趙韙叛軍在護城河東岸駐足不前,既而就地修築工事,似乎並沒有強攻城池的意思。與此同時,駐足於後陣的不下於六萬戰騎兵分兩路,繞著東門城牆迂回到兩側,不多時便從守軍視線裏消失。

  ??看到這一幕後,守將張任神色大變,失聲驚呼:“不好!西涼軍欲圍堵南門和西門,企圖四麵合圍,將我等困死於城中!”

  ??話音未落,張任便轉身欲走,卻不料就在他轉身的一瞬間,城下西涼軍陣中驟然響起隆隆的戰鼓聲:“咚咚咚———殺、殺、殺!”

  ??戰鼓聲中,但見一隊隊玄鐵甲士左手巨盾、右手持長槍,踏著整齊的步伐向護城河邊挺進。緊隨巨盾長槍兵之後,上千名虯臂熊軀的威猛力士十人一組,抬著上百根約木桶粗、長約七丈的巨木緩緩向前。

  ??而後,隻見他們將巨木架在岸邊的井欄上,數十人壓著巨木一端,慢慢將巨木向空中推送,待到巨木朝天的另一端足以跨過護城河達到的西邊河岸時,巨木砰然落地,橫在護城河上,巨木橫跨護城河兩岸。緊接著,威猛力士們如法炮製,先後將一百根巨木全都架在護城河上,隨後隻需在巨木上鋪上木板,便架起了一座寬達四丈的木橋。如此以來,東岸的西涼軍就能通過木橋直接攻到城牆下,若是再在木橋兩端紮上木樁加以固定,攻城軍械便可運到城牆下,從而對東門守軍構成巨大威脅。

  ??眼睜睜地看著西涼軍有條不紊地在護城河上架橋,張任氣得咬牙切齒,滿臉鐵青,憤憤不平,卻又無可奈何。因為護城東岸已經超出弓箭的射程,除非主動出城攔截,否則便無計可施,隻能坐視西涼軍架橋,輕而易舉地破掉護城河這道天然屏障,直接威脅東城門。

  ??這樣以來,張任便不敢輕舉妄動了。隻能派遣親兵前去傳令,命他南門和西門守將務必當心西涼軍偷襲,即便是西涼軍被堵住道路,也要死守不戰,萬萬不能出城迎戰。

  ??正如張任所想,一個時辰後哨騎來報,繼東門和北門之後,西門和南門也被西涼軍圍困。

  ??至此,整個成都城四麵被圍,進出道路全部被堵死,再無出路,真正成了甕中之鱉。

  ??自合圍形成之後,原本躍躍欲試的西涼軍並未大舉攻城,四麵城門之外的西涼軍盡皆就地駐守,於護城河對岸安營紮寨,偃旗息鼓,擺出一副試圖長期圍困城池的架勢。

  ??此舉讓益州守城將士深深鬆了一口氣,暗自慶幸不已。可是守將張任卻高興不起來,不僅沒有半分慶幸之情,心情反倒愈發沉重,緊皺著眉頭,一籌莫展。

  ??眼瞅著西涼軍在護城河邊修築防禦工事,安營紮寨,張任看得一頭霧水,百思不得其解,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西涼軍究竟意欲何為。如果說西涼軍以為堵死城門就能困死城中的數萬益州軍,逼迫劉璋開城獻降,這未免太過異想天開、自以為是了。

  ??要知道,自劉焉遷移治所至今,成都作為益州的州治已將近十年了。這麽多年來,成都曆經劉氏父子兩代的苦心經營,城池規模一次次擴建,年年修葺城牆,城中人口逐年遞增,如今已發展成為容納數萬官宦世家、豪強縉紳和十餘萬百姓居住的超大城池。

  ??截至目前,城中總人口不少於二十萬,實乃整個大漢天下屈指可數的大城。其人口之多、府庫之充盈,錢糧軍械之充足,在天下各大州城之中無出其右者,即使是冀州鄴城、荊州襄陽和西涼長安也無法與之媲美,堪稱天下第一大城。

  ??因此,如果西涼軍僅憑圍城就想困死益州軍,逼迫劉璋就範的話,那無異於癡人說夢,純粹是無稽之談,異想天開,想當然耳。

  ??不僅如此,與錢糧輜重充足的成都城相比,西涼軍屬於異地作戰,勞師遠征。如此長期僵持下去,西涼軍的糧草供給將麵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一旦糧草供給不足、軍械輜重短缺,勢必不戰而退,亦或是被益州軍伺機出擊,一舉擊潰。

  ??是以張任對西涼軍剛到城下便采取守勢的戰術深感費解,想破腦袋也想不出此舉究竟是何用意用意,目的何在。盡管想不出原因,但是張任對城下西涼軍的主將周瑜卻是不敢輕視,絲毫不敢疏忽懈怠。不光是周瑜,還有副都督李暹,以及趙雲、馬超和黃忠三將,全都是成名已久的西涼悍將,早在司隸大戰是他們的赫赫威名便已傳遍天下,威震八方,廣為人知。

  ??不得不提的是,漢中之戰時張任曾與趙雲、馬超和黃忠等人交戰過,還失手被黃忠生擒。那是他從軍十幾年來第一次在正麵戰場上戰敗,而且敗得徹底,直接被人家生擒活捉,可謂是半生英名毀於一旦,威名掃地、顏麵盡失,好不屈辱!

  ??除了黃忠之外,張任對趙雲和馬超二人亦不陌生。

  ??趙雲和他是同門師兄弟,師從槍神童淵。雖然趙雲入門時張任已然藝成下山,然則這份同門之誼卻是無法抹去的,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是同門師兄弟。張任曾經見識過趙雲的身手,真正稱得上是後來者居上,武藝之高強遠在他這個師兄之上;若是陣前對戰的話,五十個回合之後他必敗無疑,決計不是趙雲的對手。

  ??至於西涼馬超的名號嘛,對於所有益州將士而言,其中就包括張任在內,真正稱得上是鼎鼎大名, “神威天將軍”之赫赫威名,如雷貫耳,威震益州。畢竟,益州緊挨著涼州,在李利占據漢中之前,蜀道並沒有全程封鎖戒嚴,益州和涼州兩地的商旅互通有無,絡繹不絕。是以,從馬騰割據涼州自成一路諸侯的那一刻起,益州文武便知道馬騰之子馬超有著“錦馬超”的美譽,勇猛之極,其勇武猶在其父之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聲名鵲起。

  ??此後,馬騰父子與李利屢屢交鋒,雖是屢戰屢敗,但益州文武卻是偏向於馬騰父子的,希望他們最終能夠取勝。隻可惜事與願違,馬騰父子最終敗北,雙雙淪為李利的階下囚,繼而投效於李利麾下。

  ??然而正是這一劇變,無形中成就了馬超“神威天將軍”的赫赫威名,使其成為西涼和益州乃至全天下家喻戶曉的西涼驍將,威震天下。而這一切歸功於李利命他率領龍驤營駐守金城,以致他在駐守金城的三年裏,率領龍驤營連續作戰,硬生生地降服了盤踞在金城和西海一帶的十餘股羌族勢力,從而徹底清除了涼州西南部長達百年的羌亂。由此,馬超立下赫赫戰功,被數十萬羌人尊稱為“神威天將軍”,威震四方。

  ??除了以上三名威名赫赫的西涼上將之外,此次西涼軍的副都督李暹對於益州將士而言,同樣是聞名已久,婦孺皆知。然則益州眾文武和百姓之所以知道李暹的存在,並不是因為他的顯赫戰績,而是因為他是李利的弟弟,是李利在這世上唯一的同胞兄弟。但是李暹此次率軍出征益州的雷霆攻勢,卻是讓益州將士真正見識到這位西涼“上將軍”的厲害,方知他並不是靠著其兄李利的威名而成名的。

  ??李暹率領三萬雄鷹衛鐵騎,無聲無息地率軍進入巴郡之後,在短短半個月內連續攻城拔寨,勢不可擋,而後以雷霆萬鈞之勢直取江州。直到他攻陷江州城之後,西涼軍趙雲所部方才走出蜀道,隨後趙雲率領大軍長驅直入,攻陷廣漢郡,挺進蜀郡,最終與周瑜、李暹率領的西路軍勝利會師,圍攻成都。

  ??這些情報都是西涼軍逼近成都之時,劉璋才將藏於手袖裏的信帛拿出來,交給益州諸將傳閱。由此,張任才知道就在他率領大軍與趙韙叛軍相持鏖戰之際,李暹和趙雲率領兩路大軍已然殺進益州,於是趙韙叛軍前腳敗退,西涼軍後腳便兵臨城下了。

  ??正是因為深知周瑜、李暹、趙雲、馬超和黃忠等人的厲害,張任根本沒有出城迎戰的打算,乍一開始他就打定主意據城死守,以不變應萬變,與西涼軍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直到逼迫西涼軍知難而退為止。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