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重典治亂】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6      字數:4087
  二十天前,當戰後的徐州局勢趨於穩定之後,賈詡和郭嘉聯手整飭徐州吏治。

  ??郭嘉率先對整編之中的徐州降兵下手,近乎替換了所有中高級將領,或直接罷官去職或調往其它州郡任職,甚至還有一部分將領因抗命不尊被當場斬首。而賈詡則從州牧府屬吏著手,先後撤掉了數十名州府小吏,繼而延伸至各郡縣,相繼從豫州、司隸等州郡抽調百餘名官員填補這些空缺的職位。

  ??不承想,賈詡和郭嘉二人剛一動手,下邳城便爆發混亂。隨即,以下邳城為中心的突發暴亂迅速蔓延至各郡縣,以至於徐州各郡縣幾乎是同時爆發混亂。

  ??此後的半月裏,徐州全境匪患四起,一片混亂,原本平穩的局勢再度動蕩起來,並展現出愈演愈烈之勢,儼然是一發不可收拾。

  ??旬日之間,原本一片大好的局麵驟然間急轉直下,並隨著形勢的不斷惡化,混亂波及的區域越來越大,使得整個局勢逐漸失去控製。

  ??被逼無奈,賈詡和郭嘉迅速商量對策,一邊將此事呈送於遠在東海的李利,一邊調動兵馬出兵剿匪平亂。

  ??而李利返回下邳城的速度之快遠遠出乎賈詡和郭嘉二人的預料之外,幾乎是他們呈報的情報剛剛抵達東海郡府,李利便率部趕到了下邳城外。

  ??不言而喻,徐州動亂爆發伊始,李利便已得到消息,當即率部返回下邳治所。隻是即使他星夜兼程地往回趕,等到抵達下邳城時,動亂已經持續了半個月之久。

  ??然則,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場動蕩直接激怒了李利,進而導致他勃然大怒之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不惜采取雷霆手段,凶悍出擊,快刀斬亂麻。稍加震懾,便立刻揪出了數十名心懷鬼胎的州府屬吏,驚呆了一大批人,其中不乏位高權重的徐州官場不倒翁———陳珪。

  ??陳珪其人,早在陶謙提領徐州時期,他就是朝廷敕封為沛國相,先後曆經陶謙、劉備、呂布和李利四位諸侯霸主執掌徐州,他依然還在沛相的位置上。表麵上看起來,陳珪的官職一直不升不降、原地踏步,無甚過人之處,實則不然。

  ??須知徐州轄下僅有六個郡,其中還包括下邳州府在內,是大漢各州之中郡治最少的一個州;相比徐州,大漢其它各州轄下至少有八個以上的郡治。兩相對比之下不難發現,陳珪多年以來一直擔任沛相之職,曆經徐州數次動亂、反複易主,可他卻始終巋然不動,地位穩固,由此足見其人老謀深算,謀略不凡。是以,說他是徐州官場上的政壇不倒翁,絲毫不為過。

  ??現如今,呂布兵敗之後徐州再度易主,李利成為近五年來第四位執掌徐州的諸侯霸主。然而平息徐州戰事之後,李利采取無為而治的策略,將徐州軍政悉數交給賈詡和郭嘉二人接管,他自己則置身事外,遠離下邳治所,帶領親兵衛隊前往東海修建水師基地,為隨後到來的錦帆營尋找新駐地。

  ??而這也是李利對水師未來規劃的重要一環。在這幅規劃當中,他計劃將水師一分為二,一部留在渤海灣,由甘寧擔任主將統領;另一部便駐紮在徐州東海,其主將統領便是呂蒙。為此,他將在不久之後組建徐州水師,建成之後將囊括東海、淮陰、廣陵和廬江等沿江郡縣,與江東水軍隔江相對,為日後平定江東奠定基礎。

  ??在李利前往東海巡視期間,賈詡和郭嘉聯手整頓徐州軍政,或許是對局勢估計不足,亦或有意為之,以至於他們二人剛一動手,隱藏於暗中的龐大利益同盟便迅速反擊,致使剛剛穩定下來的局勢劇烈動蕩。局勢不穩之下,賈詡和郭嘉二人的軍政改革就不得不停下來,繼而一邊平定動亂一邊慎重反思,不敢再大動幹戈,以免局勢愈發混亂,徹底失去控製。而這恰恰是隱藏在暗中的頑固勢力最希望看到的情形,也是他們不惜一切代價蓄意製造混亂的根本目的。

  ??這個頑固勢力群體絕非莫須有的杜撰之言,而是真真切切的存在於徐州政局之下。縱觀徐州曆次易主的前後始末,不難發現,自陶謙之後的三次易主之中,全是一戰而下,均是圍繞下邳州府這一小塊區域爆發的局部戰爭。劉備空手套白狼,輕而易舉地提領徐州六郡;呂布直接偷襲下邳,一舉奪取州府,隨即徐州各郡傳檄而定。此番李利率軍攻取徐州,仍是直接攻陷下邳,而後又是傳檄而定,前後不到半個月便將徐州收入囊中。

  ??前後三次政權更迭當中,徐州都有同樣一個怪圈,那就是誰占據了州府下邳城,誰就能執掌徐州六郡。這種情況在其它州郡是絕無僅有的。除了徐州之外,其它州郡的淪陷或易主,都是一城一地、一縣一郡的逐步攻取,並且遭到頑強抵抗,往往一座城池便要經過反複爭奪,數次血拚廝殺,方能將其攻陷。但是徐州例外,很特殊,每次都是州府率先失陷,而後其它郡縣聞風而降,傳檄可定。

  ??而這種怪圈並不是徐州軍沒有血性,懦弱怯戰,而是軍隊和徐州政局的背後有一張密不透縫的大網牢牢掌控著徐州六郡的局勢。換言之,劉備、呂布和此刻執掌徐州的李利,都沒有能夠真正掌控徐州,他們所掌控的僅限於州牧府、郡府等一座座官衙府邸,而府邸之外的郡縣全都掌握在根深蒂固的各大世家和士族豪強手裏。

  ??與劉備、呂布等諸侯相比,曾經真正全盤掌控過徐州的諸侯,唯有亂世來臨時執掌徐州的老州牧陶謙。遙想當年,老州牧陶謙原打算交好曹操,遂將途徑徐州的曹操之父曹嵩接到州府盛情款待,臨行前還饋贈大量金銀細軟,卻不料偷雞不成蝕把米,曹嵩被殺,繼而招致曹操率軍攻打徐州。被逼無奈之下,陶謙率領徐州軍與曹操大軍先後兩次大戰,英勇的徐州軍硬生生地將風頭正勁的曹軍擋在郯城之外,致使曹操兩次攻打徐州均是無功而返。

  ??由此可見,徐州軍並非不能力戰,而是被人幕後操縱,屢屢不戰而降。而這個幕後操縱徐州局勢的幕後黑手便是,徐州各大世家和士族豪強組成的利益同盟。正是由於他們暗中掌控著徐州各郡縣,才使得曆次徐州易主之中戰爭僅限於下邳周邊區域,沒有波及其他郡縣,始終都是局部戰爭。因此,劉備、呂布乃至此刻占據徐州的李利,全是名義上占據了徐州,而徐州的實際控製權仍舊掌握在利益同盟體的手裏。

  ??換言之,李利占據的不過是一座氣勢恢宏的州牧府而已,卻是空中樓閣,底層郡縣還在世家大族手裏攥著。因為他們的根基就在徐州轄下的郡縣之中,根深蒂固,彼此間相互幫襯,攻守同盟,共同進退。

  ??正因如此,賈詡和郭嘉二人在軍政兩界大刀闊斧的替換將領和州郡官吏,這無疑是直接撼動了利益同盟的根本,徹底瓦解他們對郡縣的實際控製權。如此以來,雙方之間的矛盾衝突已然無法調和,勢必爆發劇烈的大碰撞,直到徹底壓倒一方為止。

  ??隻是他們和賈詡、郭嘉鬥得不可開交之際,卻忘了置身事外的李利對這一切早已是隔岸觀火,並且一直等待著這股頑固勢力浮出水麵,繼而施以雷霆打擊,企圖一舉摧毀整個利益同盟。

  ??是以當這些人還在緊緊盯著賈詡和郭嘉二人的時候,李利早在攻取徐州之時便將目光停留在軍隊之上。因此他第一時間將徐州各郡縣的兵馬集中在下邳城北郊軍營裏,並調集重兵進入徐州,牢牢掌控著徐州境內所有軍隊。

  ??毫不誇張地說,在這個動蕩的時代,軍隊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而李利則是深諳此道;在掌控軍隊方麵,如果他自認第二的話,沒有人能夠躍居第一。

  ??於是,當徐州局勢再次動蕩起來之際,就在徐州一眾僚屬和士族豪強們自以為抓住了西涼軍的軟肋,認為李利初得徐州必將采取維穩措施、不得不妥協之時,李利反其道而行,悍然出手,不惜采取雷霆手段,動用十萬大軍以泰山壓頂之勢進駐徐州各郡縣,以強硬無匹的高壓態勢平定動亂。

  ????????時間飛逝,如白馬過隙,轉眼已是七月底。

  ??為期半個月的全境剿匪行動已經接近尾聲,平叛大軍取得了空前大勝,戰果輝煌。

  ??就在大將軍令頒布三天後,近乎是大軍乍一出動,各郡縣的匪患和流寇便逃逸遁形,迅速銷聲匿跡。

  ??隨即,各路兵馬循著匪患留下的蛛絲馬跡,尋根溯源,一舉鏟除了一百餘戶地方豪強,揪出三十多個士族大戶,從其府院之中抓捕匪徒多達兩萬餘眾。

  ??當這些戰報呈送到李利手裏之後,軍令隨之傳到各路領兵將領手中,凡是包庇匪徒和流寇的世家、士族和豪強縉紳,一律抄沒家產,主事者悉數斬首,餘下族人、家丁、扈從和雜役全部流放漠北。僅是這一道軍令,便讓各郡縣數以百計的世家大族和豪強縉紳們家破人亡,被當眾斬首者多達一萬餘人,遭遇流放者更是高達五萬之眾。

  ??自此,隱藏在暗處的龐大利益同盟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許多盤踞各郡縣長達數百年的名門望族被連根拔起,新近崛起的地方豪強被徹底覆滅。等到肅清匪患之後,徐州轄下各郡縣的城池之中幾乎空置了三分之一的豪宅大院,數以十萬計的商鋪和數以百萬計的良田悉數納入官府名下。

  ??與此同時,徐州數十萬百姓集體受益,幾乎每家每戶都分到十餘畝良田或一處房屋;而十餘萬逃難至徐州的流民同樣獲得實實在在的實惠,悉數得以妥善安置,並迅速解決溫飽,安安穩穩地定居下來。

  ??七月底,新任徐州刺史到任,各郡縣官吏全部替換,新任郡守和縣令幾乎與刺史同時上任。正如賈詡和郭嘉二人之前猜測的那樣,新任徐州刺史不是陳宮,亦不是陳珪或糜竺等徐州老士族,而是原朔州太守張既張德容。

  ??同時,徐州最高軍事主官與刺史張既一同到任。出人預料的是,這位坐鎮徐州的三軍主將並不是此次跟隨李利出戰徐州的任何一位將領,而是奉命抽調過來的西涼宿將,位比三公的鎮遠將軍郭汜。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