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章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6      字數:3578
  “半日不見,阿瞞的嗓門倒是大了不少,李某竟然沒有聽出你的聲音,誤以為是哪家的野狗跑出來肆意亂吠。近前一看,原來是孟德啊!”

  ??“李、、、盟主別來無恙。曹某方才失言了,盟主勿怪。”被李利當眾羞辱的曹操本想惡語相向,但是話到嘴邊卻被他生生咽了回去,轉而壓低語氣,佯作心平氣和與李利見禮。

  ??也許曹操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他內心深處對李利頗為忌憚。再加上,在昨夜之前他便與李利相處多日,一直時刻陪著小心,處處迎合奉承李利,無形中讓他被迫習慣了這種交流方式。是以他沒見到李利之時可以肆意謾罵,但是真正麵對李利的時候卻顯得底氣不足,本能地改變態度和語氣,再不敢逞口舌之利。

  ??說白了,便是長期屈居李利之下,猛然間吐氣揚眉,曹操頗感不適應。

  ??“孟德無須多禮,李某一切安好。”

  ??站在城樓上,李利皮笑肉不笑的敷衍一句,旋即話鋒陡轉:“看這陣勢,孟德來了,李某若想無恙隻怕不易。然,孟德當知,李某征戰多年,曆經大小百餘戰,無數次刀口上舔血,直到現在李某依然活得好好的。是以孟德此番盛情挽留李某於此城,恐怕是枉費心機,李某身係五十萬大軍的前途命運,實在是身不由己,不得不辜負孟德一番好意。”

  ??臨末,李利神色平靜的補充一句:“此外,你我也算舊識,李某理應提醒孟德一聲,此番我若無恙,那孟德的處境就相當危險了。”

  ??曹操聞言眉頭一皺,暗忖道:“威脅,這是赤裸裸的威脅!李利這廝當真好生狂妄,死到臨頭了竟然還敢威脅於我,倒是不愧為天下第一霸主!”

  ??暗生感歎之餘,曹操不禁有些擔憂,因為李利確實是個非常難纏的大奸雄。姑且不說其人帳下猛將如雲,單說其自身便是一位能征善戰、勇猛凶悍的沙場宿將,征戰至今未逢一敗。最為可慮的是,確如李利所說,他經曆過無數次險象環生的危機,卻屢屢化險為夷,逃出生天。

  ??想及這些,曹操的心頭不由得蒙上了一層陰影,隱隱感到此次若想一舉誅殺李利隻怕沒那麽容易。尤其是看到李利有恃無恐的出現宮門城樓上,曹操便莫名地心頭一沉,隱隱感到不安,感覺自己好像有把柄落在李利手裏,似乎遺漏了什麽。

  ??頓時曹操心中疑竇叢生,目光閃爍,看向李利的眼神愈發陰冷犀利,沉聲道:“大將軍果然好氣魄,處變不驚,臨危不亂,著實令曹某好生佩服。隻是大將軍似乎並沒有看清形勢,尚不知將軍此刻已然身陷囹圄,插翅難逃!”預感到不安,曹操便出言試探,想看看李利究竟有何依仗,以致身陷絕境居然這般有恃無恐。

  ??李利聞言後輕輕點頭,毫不掩飾的坦言道:“目前形勢於李某而言確實不容樂觀,說是危在旦夕亦不為過。李某萬萬沒有想到袁本初竟有如此胸懷,居然舍棄祖宗基業於不顧,將冀州拱手送於孟德。此舉著實讓我大感意外,始料不及;易地而處,李某自認沒有這份氣魄,也沒有如此舍己為人、為他人做嫁的博大胸懷。

  ??而整個謀劃當中,孟德的所作所為亦讓李某刮目相看,驚歎不已。孟德以身作餌,冒死領兵前來與我會盟,忍氣吞聲、低眉順目,處處謹小慎微,藉此打消李某的疑慮,繼而一步步誘我入城。與此同時,孟德不惜自損五萬精兵而取信於我西涼將士,這等視人命如草芥的膽識氣魄,李某自愧弗如,甘拜下風。

  ??是以袁本初慷慨凜然拱手讓江山,曹孟德以身作餌誘我入甕城。事已至此,李某不得不承認,爾等當真是好算計,好心機,好謀劃,李某此番被爾等設計陷害,著實敗得不冤,心服口服!”這番話亦真亦假,褒貶相加,的確是李利有感而發,稱得上是肺腑之言。

  ??事到如今,身陷絕境的李利才算是真正識破了曹操和袁紹二人的整個謀劃。

  ??顯而易見,鄴城之戰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陰謀,一個專門針對李利而精心設計的絕殺死局。

  ??淮南袁術前一刻被剿滅,後一刻冀州袁紹便登基稱帝,此舉霍然是挑戰李利身為諸侯盟主、天下兵馬大將軍的權威。緊接著,袁紹封賞天下所有諸侯,甚至連各路諸侯帳下有頭有臉的文臣武將都逐一封賞,唯獨將李利放在最後,封賞他一個不入流的雜號將軍,並特意指明讓他永鎮西域;言外之意便是暗指李利隻配與西域蠻夷為伍,不配執掌大漢兵馬。這是明目張膽的公然挑釁,肆無忌憚的羞辱李利,借此挑起他的怒火,從而引誘他率軍攻打冀州,圍攻鄴城。

  ??當這一步計劃達到目的之後,接下來才是重頭戲。袁紹以拱手讓出冀州作為交換條件,出兵出力出錢,換取曹操以身作餌,冒著生命危險率軍與李利會盟,並設法誘使李利集中所有兵馬直接攻打鄴城,從而實現畢其功於一役的戰略目的。

  ??而這恰恰是整個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李利分兵攻打冀州其他郡縣或城池,那麽屯軍於鄴城的袁紹便不得不分兵阻擊,節節抵抗。如此一來,冀州大軍就會分散出去,無形中削弱軍力,從而無法集中優勢兵力在城中設伏。倘若袁紹執意不分兵,那麽整個謀劃就會露出破綻,以李利久經沙場的統兵經驗必定能夠看破虛實,繼而導致整個計劃徹底落空,化作泡影。果真如此的話,以身作餌的曹操必然難逃一死,誘敵不成反倒成了羊入虎口,自己找死。

  ??所幸,皇天不負苦心人。曹操以自身性命和五萬精兵為餌,誘使李利調集十幾萬戰騎圍攻鄴城並成功地將李利誘入鄴城。至此,整個謀劃完成了最為關鍵的一步,將原本隻有五成勝算的絕殺計劃提升至九成,已然勝券在握。

  ??實際上,曹操和袁紹之所以煞費苦心製定這個絕殺計劃,是因為他們深知李利其人詭計多端,身經百戰,用兵之精妙絕對不在他二人之下。是以尋常計謀或策略根本瞞不過李利的眼睛,隻能是枉費心機,徒勞無功。何況李利麾下謀士極多,其中不乏驚才絕豔之輩,比如軍師郭嘉、陣前主將周瑜,以及久經沙場的公孫瓚等將領。這些人都不是善善之輩,或聰明絕頂或征戰經驗豐富;尋常計謀即使能夠蒙騙李利,卻蒙騙不了這些人。

  ??所以曹操和袁紹二人謀劃許久,經過半年的籌備,最終選擇了以自身為代價,袁紹讓地盤,曹操擔風險,二人通力合作,假戲真做,誘使李利率軍入城。因此,整個謀劃與其說是處心積慮的陰謀,不如說是以自身性命和江山為代價的陽謀。

  ??陰謀尚有破綻可循,存在許多假象,極有可能被智者識破。但實實在在的陽謀卻是無跡可尋,一切都是那樣真實,不留破綻不留死角,是以陽謀才是王道。不管李利如何英明睿智,郭嘉如何奇謀迭出,周瑜如何用兵如神,最終都被親眼所見的事實所蒙蔽,一步步走進甕中,墜入必死之局。

  ??站在宮門城樓上,李利心思急轉,回憶著之前所經曆的一切,尋根溯源,迅速理順了脈絡。直到此時他恍然發現,自己之前的直覺是對的,對危險的判斷絲毫不差。隻可惜他仍然相信自己所見到的事實,而對這種直覺抱以懷疑態度,最終被曹操和袁紹合謀算計了。

  ??大錯已然鑄成,後悔亦是徒然。

  ??為今之計隻能是坦然麵對,孤注一擲,全力一搏。此刻李利心中所想的已經不是此戰的勝負,因為勝負已定、無力回天,他現在所想的是生死,是如何逃出生天。

  ??“大將軍果然了得,僅僅幾個時辰而已,將軍便已洞察一切。想來大將軍已經猜到了,為了賺將軍入甕,曹某和本初兄為此謀劃了半年之久,反複推演,一次次權衡利弊,力爭做到天衣無縫,完美無瑕。而今終於僥幸成功了。”

  ??聽到李利道破自己和袁紹的謀劃,曹操亦不隱瞞,坦然承認,但話語中頗為感慨,乃至深為慶幸。

  ??話音一頓,曹操摒棄心中的雜念,朗聲道:“此番為了能讓大將軍打消疑慮,曹某麾下五萬精銳將士為此死傷殆盡,曹某對此痛心疾首。然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此刻的到來,隻要能夠將大將軍永久留在此城,即使付出再大代價,曹某亦在所不惜。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李利神情微變,心頭一轉,瞬間扭曲了曹操話中的原意,沉聲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負我,好一個曹孟德!現如今,天下諸侯都說我李利乃世之奸雄,今日看來,你曹操才是名副其實的亂世奸雄!”

  ??曹操聞言後臉不紅心不跳,裝模作樣的揖手道:“承蒙大將軍抬愛,這亂世奸雄之名曹某便愧領了。”

  ????????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