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章 【突如其來的轉變】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6      字數:3603
  “呂氏兄弟當真如此厲害?”曹操聞聲詫然,當即扭頭看向身後的曹純,卻見他輕輕點頭,與李利的看法一致。

  ??眼見於此,曹操低聲對曹純問道:“以子和之見,軍中何人能敵呂氏兄弟?”

  ??“家兄(曹仁)便可。”曹純接聲應道。

  ??隨即他麵露難色的道:“然,家兄乃軍中主將,不宜貿然出戰,故而懇請主公讓末將出戰。”

  ??“這、、、吾與子和同去陣前。”曹操稍作遲疑後,頷首道。說完話後,他扭頭看著身邊的李利,希望他準許自己回歸本陣。

  ??李利頷首應允,曹操當即拱手揖拜,遂與曹純帶領時刻不離左右的五千虎豹騎直奔南門陣前而去。

  ??目送曹操領兵離去,李利無端地眼皮直跳,心中隱隱有些不安,一種難以名狀的危機感湧上心頭。然而待他試圖捕捉這絲危機、追溯其源頭之時,這種詭異的預感卻消失的無影無蹤,無從捉摸,毫無頭緒,仿佛從未出現過一樣,亦或是恍惚間一閃而逝的錯覺。

  ??這一霎,李利望著漸行漸遠的曹操的背影,神情冷峻,眼神中浮現出濃烈的殺機。盡管他並沒有捕捉到這難以言語的危機感來自何處,但眼前率軍返回本陣的曹操無疑就是不祥預感的源頭。是以李利從這一刻起便下定決心伺機除掉曹操,以絕後患。

  ??勒馬佇立在李利身旁的郭嘉,敏銳察覺到主公李利的異常神態,又見他冷眼注視著漸漸遠去的曹操,當即心下了然。

  ??隨即郭嘉策馬靠近李利,低聲道:“主公一直是此人為眼中釘肉中刺,數次欲將其除之而後快。如欲除掉此人,此番便是絕好的時機。借著此次會盟之際,主公可將其一舉鏟除,一旦錯過此次機遇,隻怕往後再想除掉他便殊為不易了?”

  ??郭嘉跟隨李利多年,隻要看看李利的神情臉色便能猜測出他的大致意圖,此刻也不例外。眼看李利已對曹操心生殺機,郭嘉適時諫言,勸說李利不可再猶豫,應該及早下決心,否則遲則生變。是以郭嘉這番話無異於慫恿李利誅殺曹操,除去這一心腹巨患。

  ??李利聞聲後臉色微變,仰頭望著高高聳立在眼前的鄴城,神情凝重的沉吟道:“奉孝所言,我何嚐不知,又何嚐不想借此機會除掉他。然則,奉孝當知眼前這座城池不同於壽春城,袁紹現下所擁有的實力也遠非淮南袁術可比。據細作探報,迄今為止,袁紹麾下仍有不少於二十萬兵馬,其中步軍十六萬,騎兵五萬。除此之外,袁紹占據冀州多年,根基穩固,且施政寬仁,深得冀州百姓愛戴以及世家大族的擁護。這才是我等此次討伐袁紹所麵臨的最大障礙,看似不足為慮,實則關乎全局,極其關鍵。”

  ??說到這兒,李利輕聲歎息一聲:“唉!此前我之所以遲遲不肯率軍攻打冀州,正是因為袁氏一族在冀州經營多年,根基之深、勢力之大,天下諸侯無出其右者,儼然樹大根深,盤根錯節。無論是哪路諸侯想要占據冀州,若想將其連根拔起,幾乎都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是以我將其南征袁術之後,並試圖借助曹操之手攻破鄴城,誅滅袁氏一族,而後再由我李利出麵收拾殘局,繼而將冀州收入囊中。

  ??直到現在,一切都在我的預料之中進行,但是我隱隱感覺一切似乎過於順利了。以兗州曹操的為人心機,他不可能想不到我等正在利用他,借助攻打鄴城削弱他的兵馬實力,為戰後一舉剿滅他做準備。然而他明知我等的真正用意,卻仍然不管不顧,一再調兵強攻鄴城。他為何這麽做,目的何在?究竟是他曹操變傻了還是我等被他蒙在鼓裏?”

  ??郭嘉聞言愣神,遲疑道:“既然主公對他如此猜忌,何不現在就除掉他?眼下以我軍的實力即使沒有曹操帳下兵馬相助,亦可攻陷鄴城,擒殺袁紹,收複冀州!”顯然,郭嘉堅信西涼軍完全有能力收複冀州,根本不用和曹操聯手。

  ??李利輕輕搖頭,一邊沉思一邊緩緩說道:“是啊,我西涼軍擁軍數十萬,實力之強大遠勝於各鎮諸侯,儼然一枝獨秀,叱吒風雲。單以總體實力而言,休說冀州袁紹,即便是兗州曹操與其聯手共抗我西涼軍,我亦不懼。可是奉孝可曾想過,我軍兵馬雖多,戰力雖強,但戰線拉得太長,無形中大大削弱了我軍的總體實力。目前,遼東、幽州、朔州、西域商道、漢中和淮南等邊境,都需要屯集重兵方可確保安定平穩的局麵,一旦調走這些兵馬,各州郡就會動蕩不穩,甚至後方大亂,從而動搖我西涼軍的根基。此乃其一。

  ??其二,眼下我等四麵圍困冀州,占據絕對優勢,兵馬之多兩倍於袁紹。然則,一旦曹操倒戈投向袁紹,那麽當下局勢就會瞬間逆轉。屆時,袁紹和曹操帳下兵馬聯手,其兵力多達四十萬,而我軍三路兵馬加在一起還不到三十萬。如此以來,這場決定中原命運的大決戰於我軍極為不利,勝負難料,其結果不容樂觀。

  ??倘若我軍戰敗,那麽眼前占據中原的絕好機會便是過眼雲煙,之前所付出的百般努力盡數化作烏有。戰後最好的結果便是,我軍退守黃河以南,而黃河以北的廣博疆域將悉數落於袁紹手裏,甚至連幽州和並州都岌岌可危,時刻麵臨大軍壓境的威脅。

  ??換言之,我軍若想一舉剿滅袁紹和曹操兩股勢力,必須調集七成以上的兵馬,集中全力於一役,如此方有七成勝算。”郭嘉聞言麵露沉思狀,既而輕輕點頭,對李利所言深以為然。

  ??語氣一頓,李利看了看郭嘉的神色,接著說道:“有鑒於此,最近我一直在思索目前局勢,不求曹操與我等團結一心、共抗袁紹,隻要他不率軍倒向袁紹,那便是對我軍最大的幫助。是以曹操近來一直跟在我身邊,我有很多機會也有無數種辦法除掉他,但是為了顧全大局、顧及眼前形勢,深思熟慮之後我最終決定暫時不能對他下手。原因很簡單,此時殺了曹操,就等於幫助袁紹解圍。不僅如此,他還能坐收漁翁之利,不費吹灰之力便將曹操帳下兵馬悉數收入麾下。

  ??“???切莫以為這種局麵不會出現,恰恰相反,曹**後其麾下兵馬必然投奔袁紹,誓死與我軍為敵。因為曹操麾下這支大軍與其他諸侯兵馬截然不同,曹軍之中的統兵主將全是曹氏族人。曹仁、曹純、曹洪、曹真、曹休和樂進等將領都是曹操的嫡係親信,除非將他們逼上絕路,否則他們絕對不會投效於我。所以??????唉,殺死曹操容易,但是想要收編他麾下的兵馬卻殊為不易,近乎完全不可能。與其這樣,不如暫時放他一馬,待滅掉袁紹之後再行區處。”李利這番話真正是有感而發。

  ??曆史上,曹操之所以能夠屢遭大難而不倒,其根源就在於,追隨他的主要將領大多出自曹家和夏侯家。這是一群鐵杆兒追隨者,血脈相連,前途和命運緊密連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由此也不得不承認,跟隨曹操打江山的初期,夏侯家和曹家的確是戰將迭出,隨便拉出一個便是大將之才。而赤壁鏖兵之後,孫權和劉備之所以不敢殺曹操,絕不是為了顧全天下黎民百姓免遭生靈塗炭,其真正原因是擔心曹**後,曹氏族人會不惜一切代價的殊死反撲,以致於前腳殺了曹操,後腳便步入曹操後塵,自身難保。

  ??也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曹操得以屢敗屢戰,最終占據中原,為後來的曹魏江山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則,世間之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正是由於曹魏江山是建立在曹氏親貴浴血拚殺的基礎之上,才使得後來的曹氏子弟能夠不勞而獲,始終把持天下兵馬大權,極大壓製了後起之秀的仕途升遷和前途發展。

  ??於是等到最早跟隨曹操打江山的那批親信將領相繼逝世,曹氏親貴人才凋零,後輩資質平庸卻身居高位之時,曹魏江山也隨之搖搖欲墜。直至外姓人司馬懿掌軍之後,之前被曹氏族人壓製的將領紛紛投到司馬氏門下,致使司馬家族輕而易舉的取曹魏而代之,攫取了曹家四代人嘔心瀝血奮戰百年的勝利果實,三國歸晉,一統天下。

  ??這是任人唯親的必然結果,也是曹魏江山最終滅亡的決定性因素。

  ??但是,時空輪轉,如今這種靠著家族子弟打天下的局麵卻對曹操極為有利。李利本來可以輕而易舉的除掉曹操,卻對曹操麾下一眾家族子弟頗為顧忌,擔心除掉曹操之後,勢必促使群龍無首的曹軍投靠袁紹,進而徹底改變整個戰局。這是李利不願看到的情形,也是迫使他始終無法下定決心盡早除掉曹操的關鍵原因。

  ??孰料,剛剛那股突如其來的危機感促使李利改變了心意,讓他敏銳察覺到來自曹操的威脅。但是這臨時起意的決定必將打亂之前的所有計劃,是以他此刻需要通盤考慮,權衡利弊得失。在尚未思慮周全之前,他不會對任何人透露半句,即使是郭嘉也不例外。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