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 【二虎競食】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6      字數:3987
  攻城第十天,盟軍突然偃旗息鼓,停止攻城了。

  ??從這天起,壽春城異常寂靜,一股難以言表的氣息籠罩著偌大的城池。

  ??守城將士格外安靜,城中大街小巷上行人寥寥,數以萬計的城中百姓關門閉戶,靜靜的待在家裏,不敢露頭。

  ??整座城池沉浸在一種前所未有的凝滯氛圍之中,壓抑而平靜,似乎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寂靜。一切都在沉默中醞釀,在醞釀中蔓延,在蔓延中凝聚力量,隻待某一瞬間的劇烈爆發。

  ??這種詭異的平靜整整持續了兩天。

  ??兩天裏,駐守在壽春城外的盟軍沒有絲毫異動,全都待在臨時營帳中,連走動的身影都看不到。這種情形,頗有些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意味,讓守軍將士摸不著頭腦,不知盟軍又在打什麽鬼主意,又要玩什麽新花樣。

  ??與之相對的是,城頭上的守軍卻防守森嚴。一個個腰杆兒挺得筆直,眼睛睜得像銅鈴,眨都不敢眨一下,惟恐稍不留神,盟軍便突然發起攻擊,自個兒做了冤死鬼,死都不知道咋死的。

  ??然而躲在箭垛後麵的守軍兵士,卻在交頭接耳的竊竊私語,談論著昨天夜裏不知從何處傳出來的勸降書。

  ??“看看,隊率昨夜悄悄回了趟家,早晨回來便魂不守舍的,一言不發?”一名弓箭手指著十步遠的隊率(統領五十人的小隊長),掖著嗓子對身邊的“隊友”低聲囔囔道。

  ??“隊友”聞言後,伸出兩指做出噤聲的手勢,聲若蚊蠅的悄悄說道:“還用你說,我早就看到了。聽說昨夜三更,北門和西門那邊傳出很多勸降信帛,隨之便被將軍們收繳了。但是,據說將軍們拿著這些信帛並沒有交給主公,而是私下裏藏了起來,而後便傳到各營將領手裏,我們隊率也有一份。”

  ??“原來是這樣。難怪今天看到將軍們總覺得他們的眼神很怪,看誰都像防賊似的,原來他們手裏都有一份勸降書。”弓箭手後知後覺的喃喃自語。

  ??隨即他扭頭貼著同伴的耳朵,低語道:“勸降書上怎麽說的?弟兄們是不是都知道?”

  ??“應該都聽說了。上麵說,此次大將軍率軍圍困壽春城,罪在袁、、、主公一人,與旁人無關。如若我等打開城門,賞千金、封萬戶侯,其他守城兵士一律既往不咎;如若不然,誅三、、、不對,誅九族,拋、、、拋屍荒野!”說完話後,弓箭手“隊友”牙關直哆嗦,渾身顫抖,極其艱難的咽口唾沫,顯得心有餘悸,懼怕不已。

  ??“啊!誅、、、誅九族!”弓箭手被嚇壞了,結結巴巴的失聲說道。

  ??“可不是嗎?”同伴肯定的道:“據說李利大將軍曆來說到做到,從不食言,此次隻怕也不例外。何況西涼軍素以勇猛善戰聞名於世,殺戮無數,都是殺人不眨眼的魔鬼。如若將軍們執意頑抗到底,恐怕破城之日,西涼軍就會大開殺戒,甚至屠城。”顯然,弓箭手的同伴心理素質比他好,似是讀過書,能識字,說話很有條理,不像是目不識丁的莽夫。

  ??弓箭手此時徹底慌了神,或許這跟他得知消息的時間太晚有些關係,以至於他格外害怕,大冷天都嚇得滿頭大汗,渾身哆嗦。

  ??好半晌,他才憋出一句話:“你說我們還能守住城池嗎?能、、、能守幾天?”

  ??“這個、、、不好說。若是沒有昨夜的勸降書,估計還能守十天半個月,但現在??????看看隊率的臉色就知道,隻怕是守不住了。”

  ??“??????”

  ??兩天時間悄然而過,城中百姓在這種極度壓抑的氛圍中熬過兩個日夜。

  ??隨著清晨的第一縷曙光劃破天空,壽春城迎來了新的一天,而這也是城池被圍困的第十四天。

  ??南門外,西涼軍大營。

  ??中軍帥帳裏,呂玲綺送來剛剛煮好的一壺香茗,李利和郭嘉二人相對而坐,用過早膳後,悠哉品茶。

  ??“主公,明天便是半月之期,可眼下壽春城一點動靜也沒有。難得主公還能泰然安坐,微臣可是替你捏了一把冷汗。一直以來,主公不言則已,言出必行,從未有失,此番隻怕是要破例了。“郭嘉一邊說話,一邊嬉皮笑臉的看著李利。他嘴上雖說替李利擔心,實則言不由衷,另有所指,無異於等著看李利的笑話。

  ??這也就是郭嘉敢跟李利這麽說話,換了旁人,即便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在李利麵前放肆。

  ??然而李利聞言後卻是毫不在乎的淡然一笑,“奉孝這是刻意擠兌我,其中不無試探之意。你是想說,勸降書已經送進城中兩天了,為何至今毫無動靜,對吧?”

  ??李利就喜歡這種直來直去的交談方式,而郭嘉又是生性灑脫、散漫不羈之人,精明睿智而不拘於俗禮,最合他的胃口。是以他和郭嘉相處的時間最長,近年來一直將其帶在身邊,閑暇時兩人便坐在一起飲酒品茶,毫無避忌的縱談闊論,相談甚歡。

  ??久而久之,李利已將郭嘉視為生平知己,待之如同兄弟,言語無忌,想說什麽就說什麽。而郭嘉為人處事極有分寸,盡管他和李利之間十分親近,關係極好,但這僅限於他和李利單獨相處之時,即私下場合。在大庭廣眾之下,或者有旁人在場時,他恪守臣子本份,禮數周全,從不逾越半分,並處處維護李利的威信。

  ??此刻大帳裏隻有他和李利兩人,是以他毫不拘束,言語直白,完全把李利當成兄長或知己好友,而不是主上。但是有一點沒變,那就是他始終尊稱李利為主公。或許,他這是刻意提醒自己切莫恃寵而驕,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了尊卑有別,莫要失了分寸,忘了為人臣子的本份。

  ??“主公一語中的,微臣正是此意。”郭嘉點頭應道。

  ??這便是郭嘉的聰明之處。身為人臣,你有事情想不明白,或者心中尚有疑慮,急於知道原委或答案。這時,你不能直接詢問主上,因為人臣之道的第一條便是替主上分憂。既是替主上分憂,豈能讓主上替你解惑,這是分憂嗎?而郭嘉無疑深諳此道。因此他並不直接詢問,而是旁敲側擊,委婉地提出問題,借此從李利這裏尋找答案,從而解開自己心中的謎團。

  ??李利十分欣賞郭嘉的誠懇,當即也不賣關子,坦言道:“其實勸降書是否管用,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說實話我自己也沒有十成把握,尚存疑慮。不過凡事都要試過才知道是否可行,能不能成功,若是擔心失敗便不去嚐試,豈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更不可能成功。”這番話確實是李利的心裏話,說得極其坦誠,幾乎是毫不掩飾的袒露心跡。這種待遇並不是李利的親信近臣都能享受的,迄今為止,僅有郭嘉一人而已。甚至於,李利的女人都很難聽到他毫無保留的袒露心聲。

  ??說到這裏,李利語氣一頓,遂話鋒一轉:“之前我心裏確實沒底,擔心城中守軍負隅頑抗,死戰到底。但是最近兩天城中異常安靜,城頭上的守軍將士明顯有些心不在焉,甚至於懼怕我盟軍。這種情形反倒讓我安心了。這說明勸降書已經開始發揮作用,對守軍將士造成巨大威懾,迫使他們慎重考慮自己和家人的前途命運。事關生死,而且還牽連家人,由不得他們不慎重對待,深刻反思,繼而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同時也是唯一的選擇。”

  ??說到這兒,李利的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笑聲道:“人隻有在安靜的時候才能靜下心來思考,而思考就意味著他的心已經為之動搖。作為守城一方,他這一動搖,就代表人心散了,軍心亂了。這樣一來,偌大的壽春城可就危險了,再也不是固若金湯的淮南第一堅城了,而是漏洞百出的危城。所以我們不必著急,給他們一些時間,讓他們權衡利弊,最終做出正確的決定。”

  ??郭嘉邊聽邊點頭,既而與李利對視而笑。隨即他深以為然的感歎道:“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主公深謀遠慮,對人心的揣摩已至極致,微臣欽佩萬分,自愧弗如!”

  ??感歎之餘,郭嘉接著說道:“經主公點撥,微臣料定破城之日就在眼前,也許就在今明兩日。然則,微臣還有一事請教主公,一旦壽春被攻破,不知主公準備如何處置袁術?”

  ??“哦?”李利略顯驚訝的沉吟一聲,眼底閃過一絲明悟,微笑道:“奉孝此話頗有深意,不知你對此有何高見?”

  ??郭嘉聞聲點頭,神情肅然的道:“現如今,袁術麾下勢力已然分崩離析,兵馬折損大半,再無可能卷土重來,是以他的生死已無關大局。然而袁氏一族的根基就在淮南,雖然眼下淮南百姓已對袁術恨之入骨,但江淮一帶的世家士族卻仍然偏向於袁家,因為他們的祖上或家族子弟大多是袁家的門生故吏。這是袁氏家族的深厚底蘊所在,乃袁家曆代先祖一點點積累起來的盤根錯節的人脈關係,並非一朝一夕便可將其分化瓦解的。

  ??是以主公若要徹底占據淮南,便不能讓袁術死在我西涼軍手裏。可是為了避免袁術勢力死灰複燃,又不能不除,故而就需要假手於人,借他人之手除掉袁術。”

  ??說到這兒,郭嘉語氣稍頓,看到李利輕輕點頭之後,他接著說道:“對此,微臣已有應對之策。眼下呂布和孫策二人都欲攻破壽春,急於博取首功,既替自己揚名立萬,又能借此籠絡人心。既然如此,主公何不成全他們?言明斬殺袁術者,方為此戰首功,並許以重利。此乃二虎競食之計!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李利聞言朗聲大笑:“郭奉孝,真乃鬼才也!哈哈哈??????”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