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章 【唇亡齒寒】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6      字數:3676
  曹操這番話雖然坦誠,卻仍然有所保留,並未將心中所想對袁紹和盤托出。

  ??即便如此,袁紹聽後仍是老懷欣慰,仿佛卸下了一塊心病,如釋重負的長出一口氣,僵硬而蒼白的臉頰上浮現幾縷血色,氣色明顯好轉。

  ??顯然,漢帝劉協之死就如同一塊大石壓在袁紹心頭,壓得他喘不過氣,翻不了身。如鯁在喉、如芒在背,讓他飽受折磨,一直耿耿於懷,片刻不曾忘卻。

  ??如今曹操終於說了句公道話,並且站在他這邊。這讓袁紹大感欣慰之餘,也去除了壓在心口的一塊大石,繃緊的心神得以稍稍舒緩,輕鬆了許多。

  ??“兩年多來,孟德是第一個相信我袁紹的人。盡管很多人都在我麵前說過同樣的話,可我並不相信他們,但孟德的話我信!”神色略有好轉的袁紹,此時說話的聲音明顯大了一些,並加重了語氣。

  ??曹操聞言後,心情非但沒有變好,反而愈發沉重,心裏暗暗慚愧,甚至有些懊悔。因為他並沒有對袁紹說實話,剛才所言有所保留。他擔心今日之言一旦傳揚出去,落入李利耳朵裏,將對他十分不利,甚至招致李利興師問罪,亦或公然討伐。正是有著這種顧慮,曹操才會刻意隱瞞,不過也算是表明了自身態度,總體意思還是表達出來了。

  ??“本初兄言重了。劉協暴斃之後,其實很多諸侯都知道他絕不可能是本初兄害死的。而鴆殺更是無稽之談,純粹是有人試圖混淆視聽,借機陷害本初兄,以期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最有可能做此事之人便是西涼李利。”或許是感覺心中有愧,曹操此刻才將心中所想全都說出來。

  ??看到袁紹側耳傾聽的神色,曹操語氣一頓,接著說道:“其實這件事很容易看出破綻,盡管李利掩飾得很好,卻仍然掩蓋不了事情的真相。試想一下,在本初兄迎駕之前,劉協和百官們一直都在李利手裏,而且西涼軍的斥候和細作幾乎無孔不入,封鎖消息的能力和打探軍情的速度都在天下各路諸侯之上,實為群雄之首。再加上李利實力雄厚,兵馬眾多,尤其是西涼鐵騎更是日行三百裏、夜行兩百裏,乃天下馳名的驍騎鐵軍。

  ??如此以來,李利手中既有遍布天下的細作,又有一流的斥候隊伍,還有進軍神速的西涼鐵騎。在如此嚴密的封鎖之下,劉協和百官們怎麽可能逃離長安,有驚無險的返回洛陽?

  ??然而事實卻是劉協和百官們都逃出來了。這意味著什麽?毫無疑問,這一切都說明劉協和百官之所以成功逃離長安,返回洛陽,全是李利故意放他們回來的,或者說這一切都是李利早已謀劃好的巨大陰謀,隻等我等各方勢力前去爭搶,主動跳入彀中。

  ??如果說此前這還隻是猜測的話,那麽現在一切都已明了。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無論哪路諸侯把天子和百官搶到手裏,其結果都會如同本初兄現在這般,被世人唾棄、萬夫所指,眾口一詞,最終落得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千古罵名。最為重要的是,如今知道內情之人相繼都已死去,死無對證,以致此事永遠也無法澄清,真相被徹底埋沒了,永遠也無法大白於天下。

  ??所以??????哎!李利行事素來縝密,滴水不漏,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無懈可擊,手段毒辣,根本不留隱患。”話音未落,曹操唏噓感歎不已,神情頗為無奈,似乎是有心幫袁紹洗脫弑君謀逆的罪名,卻又無計可施,心有餘而力不足。隻能徒呼哀歎,僅此而已。

  ??不得不說,曹操確實是心機深沉之輩,才思敏捷,智計過人。他所說的一大堆推測與“事實真相”幾乎如出一轍,唯一偏差就是,並不是所有諸侯都有資格搶奪劉協和百官,真正有資格爭奪的諸侯隻有袁紹和他曹操兩人而已。否則,李利絕對不會坐視不理,更不會坐視自己的謀劃落空。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袁紹是替他曹操做了替死鬼。不然的話,或許此刻陷入危機四伏之地的就不是袁紹了,而是他曹孟德。

  ??此外曹操明知劉協之死有著諸多疑點,可他還是第一時間加入討袁聯盟,並且傾盡全力攻打青州,而今更是早已將青州搶到手裏,並將其占為己有。毫不手軟搶了袁紹的地盤,此刻他還在袁紹明前大言不慚,肆意挑撥。曹操究竟是何居心,確實很值得推敲,說是居心叵測亦不為過。

  ??或許,這與李利率軍南征有關。

  ??入冬以來,北方戰事已被迫停歇休戰,可是李利並未停歇,而是率軍南征,討伐淮南袁術。尤為重要的是,李利南征之後一路攻城拔寨,勢如破竹,如今已將袁術圍困在壽春城中,眼看不日便將大功告成。

  ??一旦袁術敗亡,那麽淮南大片地盤又將落入李利手裏,使其實力愈發強大。這對曹操來說可不是什麽好消息,因為李利越是強大,就意味著他曹操愈發危險。

  ??唇亡齒寒的道理,曹操又豈能不懂?

  ??正因為這樣,當他接到袁紹的親筆密信後,想也不想便痛快答應下來。隨即他刻意隱藏行蹤,避開各鎮諸侯安插在平原境內的細作眼線,喬裝改扮之後隻帶百餘名親兵,星夜兼程趕來甘陵驛站與袁紹當麵密談。

  ??這次密談不同於以往,意義重大。不僅曹操高度重視,冀州袁紹同樣拿出了十二分誠意,是以兩人見麵之後幾乎沒有寒暄,直接開誠布公的坦誠相待。

  ??時下袁紹的身體狀況無疑是需要高度保密的諱莫如深的隱私。可是在曹操麵前,袁紹沒有半分遮掩,近乎毫無保留的坦誠相告,而且說得很詳細,前後始末一五一十的告訴曹操。這就代表袁紹對此次密談的重視,飽含著莫大誠意,同時也對得起那聲“賢弟”。而曹操同樣需要拿出十足的誠意回複袁紹,於是他便將自己的推測和盤托出,盡管他起初還留了心眼,但是權衡利弊之後終於還是道出實情,借此博取袁紹的信任。

  ??事實上,曹操所說的這些推斷或者說臆測,袁紹身為當事人,且是最大的直接受害者,他焉能不知?換言之,在追查劉協暴斃這件事上,袁紹比誰都用心,迫切想知道事情的真相,還自己清白。然則正如曹操所說,當真相浮出水麵之後還是無濟於事,因為知道內情和參與其中的人相繼都死了,沒死的知情人都在李利帳下,而且是李利依為臂膀的重臣。所以這就是一件無頭公案,一樁冥案,真相被徹徹底底的掩埋於地下,永遠也沒有大白於天下的那一天。

  ??然而對於四世三公的袁紹而言,弑君謀逆的罪名實在是太大了。即使他自己背負得起,但袁氏一族和袁家累世忠良的列祖列宗卻背負不起這偌大的罪名。倘若這件事真是他做的,那沒什麽可說的,問題是這件事根本與他無關,卻要讓他背負千古罵名,還被各鎮諸侯圍追討伐,遭世人唾棄,飽受詬病。

  ??時至今日,天下廣為流傳著一些謠言:“大漢四百年江山全都毀在他袁紹手裏,袁紹是大漢王朝的罪人。”還有“袁紹弑君,袁術篡位,袁氏一門盡是陰謀亂國,大逆不道之徒。”??????諸如此類的謠言不勝枚舉,硬是將袁紹、袁術貶斥得體無完膚,豬狗不如,甚至向上延伸到袁家祖上三代,往下蔓延至袁紹的子嗣,總之袁氏一族上上下下幾千族人都沒有一個好人,全是犯上作亂、禍國殃民的亂臣賊子。

  ??正所謂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現如今,袁紹已是風燭殘年,病入膏肓,並且還處在諸侯大軍的團團圍困當中,危如累卵。這個時候對於袁紹來說,什麽雄霸一方,什麽爭霸天下,什麽功名大業,都不過是過眼雲煙,無足輕重。他眼下最放心不下的是,袁家一門累世忠良的名聲和膝下子女的未來出路,他自己最終落得什麽下場已無關緊要,卻不能拖累袁氏一族和膝下子女跟著他受牽連,一起走上不歸路。

  ??然而放眼天下,各鎮諸侯之中,在這個時候還敢和他聯係的諸侯猶如鳳毛麟角一般屈指可數,大多數諸侯躲他都猶恐不及,誰還敢和他有瓜葛,更別說私下來往了。數來數去,袁紹反複琢磨一遍後,最終決定將此生最大的賭注,最後一搏壓在曹操身上。隻有他可以托付後事,除此之外,再無旁人。

  ????????短暫的沉默之後,袁紹幽幽說道:“淮南戰事想必孟德已有所耳聞。不久前,公路(袁術)派人送來書信,信中言道,仲氏王朝是我袁家的基業,無論如何都不能落到外姓人手裏,是以他欲將仲氏皇位讓給我。我答應他了,待壽春城破、公路歸天之時,我袁紹便承天應命,登基稱帝。而後??????禪位於孟德。”

  ??“啊!”曹操聞言大驚失色,瞪大眼睛注視著袁紹,臉上滿是驚駭之色。顯然他被嚇到了,而且嚇得不輕。這一刻,任憑他曹操智深似海,精明過人,想破腦袋也想不到袁紹究竟要幹什麽,又想讓他做什麽。

  ??夜色漸濃,凜冽的寒風席卷山川大地,“颼颼”的尖嘯聲肆虐蒼穹??????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