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醉江南,難兄難弟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5      字數:3790
  塞北西風獵馬,江南秋雨如畫。

  ??深秋時節,當朔風再度席卷北國之時,長江兩岸迎來了遲來的雨季。

  ??秋雨連綿,朦朧煙雨籠罩著淮南大地,連續半月不見陽光,清冷而潮濕。

  ??雨霧中的壽春城顯得格外安靜,偌大的仲氏皇宮幽靜寂寥,花園走廊中不見人影,惟有幾處宮門廊下佇立著百餘名甲士。

  ??年輕稚嫩的仲氏王朝沒有絲毫朝氣蓬勃之象,反而暮氣沉沉,頗有未老先衰之兆。

  ??想當初,適逢漢帝劉協暴斃、天下無主之際,淮南袁術率先稱帝,以為登高一呼必然從者雲集,一呼百應,群雄束手,君臨天下。然而事實遠不如袁術想象的那般順利,反而適得其反,非但沒有迎來群雄歸附的場麵,反倒促使各鎮諸侯再度攜手聯盟,聯合出兵圍剿。

  ??大戰之初,荊州劉表率領水陸兩路大軍來襲,給袁術構成極大威脅,說是陣腳大亂亦不為過。然而荊州大軍不過是曇花一現,劉表率部急攻數月無果之後便借著荊南平叛之名,悄然退兵。正當袁術深深鬆一口氣之際,江東孫策在他的身後狠狠插上一刀,打得袁術措手不及,險些丟了廬江郡。隨後袁術調集大軍圍堵孫策,迫使孫策邊打邊退,暫時退回江東,伺機再戰。

  ??伴隨劉表和孫策兩路人馬的退卻,淮南戰場進入短暫的休戰期,讓袁術誤以為危機已經過去,終於可以鬆一口氣,安安穩穩地坐穩皇位。卻不料,之前已經向他上表稱臣的徐州呂布突然倒戈相向,不宣而戰,率領徐州軍偷襲豫州,打得豫州刺史郭貢一敗塗地,隨後呂布大軍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兵鋒直指九江壽春。

  ??聽聞呂布出爾反爾,降而複叛,袁術惱羞成怒,當即率領大軍進剿呂布,在淮河兩岸與呂布軍連番大戰,卻敗多勝少,不得已隻能退守南岸,節節抵抗。恰在此時,江東孫策卷土重來,再度出兵廬江,偷襲袁術後方,與淮北的呂布大軍形成遙相呼應之勢,夾擊袁術。

  ??單以兵馬多寡而言,袁術擁兵二十餘萬,即使以一敵二也不落下風。然則事實並非如此。麵對並州虓虎呂布和江東小霸王孫策的南北夾擊,袁術麾下大軍兩線作戰,北麵打虎、南麵驅狼,本以為再不濟也能保住疆土,不至於丟城失地。卻萬萬沒想到,北麵打虎連連失利,南麵驅狼也連戰連敗,致使袁術大軍損兵折將,連連敗退,而袁術本人則淪為驚弓之鳥,忙不失迭地返回九江,龜縮在“帝都”壽春城中,惶惶不可終日。

  ??從登基稱帝至今,前後短短一年零五個月,仲氏皇帝袁術便相繼丟失了大半個豫州和揚州,僅有的數郡之地還饑民遍地,盜匪賊寇叢生。時至今日,袁術已是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衰敗之勢已不用可逆轉,年輕的仲氏政權搖搖欲墜,眼下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

  ??時至建安三年十月,當北方即將迎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時,淮南卻被連綿不絕的秋雨籠罩其中,格外寒冷潮濕。秋雨綿綿之中,龜縮在壽春城裏的袁術卻是屋漏又遭連夜雨,禍不單行。隨著部將陳蘭、雷薄叛亂劫擄糧草逃入山林之後,袁術麾下人心浮動,軍心渙散,許多文臣武將都在私底下暗通其他諸侯,削尖腦袋謀求退路,懷有異心者比比皆是。

  ??仲氏政權還沒有徹底敗亡,可是袁術麾下的所有人似乎都不看好他,一個個不務正業,敷衍了事,行跡鬼祟,都在為自己尋求後路,不願跟隨袁術一起敗亡。這幾乎是不公開的事實,即使沒有人向袁術稟報,他也能看出麾下文武的心思。

  ??然而袁術明明知道麾下部眾中懷有異心者不在少數,卻不得不佯裝不知。每天眼睜睜地看著這些心懷二誌的臣子表麵一套背後一套,陽奉陰違,卻硬是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這是因為,值此危難之時,袁術不可能把所有心懷二誌的臣子全都殺掉,很多事情還得依仗他們出力。倘若不問青紅皂白便將其悉數誅殺,非但無法挽回衰敗的局勢,反而會加劇敗亡,繼而導致仲氏政權頃刻間崩塌,而他袁術極有可能被部下謀害,死於非命。畢竟,自古以來狗急跳牆之事早已屢見不鮮,袁術眼下所麵臨的局麵便是如此。

  ????????壽春城,皇宮大殿。

  ??“嘩啦啦“的秋雨飄飄灑灑落下,鬢角斑白的袁術身著龍袍佇立在殿外廊下,深深凹陷的一雙眸子怔怔失神地盯著眼前的幾行雨珠。偶爾仰頭看向高達數丈的屋簷琉璃瓦,看著落在瓦片的雨水匯集成串,直直地墜落下來,落在玉階兩邊的小坑裏,砸得水珠四濺,晶瑩剔透,煞是好看。

  ??在袁術的記憶裏,上一次這麽認真地觀看屋簷落雨還是他六歲的那年。那時候他已經記事了,對很多自然現象都充滿好奇,極其好動。可是遇到下雨天便不能出去玩耍,於是他就想弄明白這些水都是從哪裏來的,但站在院子裏根本看不到雨水從何而來,而唯一能夠清晰地看到雨水的地方便是屋簷下,為此他曾認真觀察過屋簷滴水的過程,記憶深刻。

  ??光陰荏苒,如白馬過隙,轉眼過去五十多年了。

  ??這五十多年裏他再未留意過下雨時的情景,全部心思都用在權勢爭鬥、擴張勢力和酒色享受上麵。近三十年來,每逢雨季,他都在府中飲酒作樂,鶯歌曼舞,躺在美人懷裏醉生夢死,再也沒有像童年那樣心無旁騖地看雨。

  ??然而時隔五十多年之後的今天,心力交瘁的袁術忽然心血來潮,顧自踱步到宮門前靜靜地觀看秋雨紛紛的場景。看著屋簷下那一行行猶如白線一樣的水珠源源不斷地落下,濺起晶瑩剔透的水花,袁術心頭前所未有的平靜,隱隱還有一絲慰藉之感,讓他想起童年時期天真無邪地看雨情景,既而回想起一些支離破碎的片段,腦海裏浮現出當年自己和兄長袁紹一起玩耍嬉鬧的場景。

  ??本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一起走過天真浪漫的童年時期,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功名利祿的誘惑,使得兄弟倆越走越遠,離心離德,勢成水火。磕磕碰碰走過三十年多年的風風雨雨,曾經的一對兄弟如今都已步入花甲之年,垂垂老矣。卻在遲暮之年又被命運捉弄,再度走到一條路上,成了一對難兄難弟,都是討袁聯盟討伐的目標。

  ??冥冥之中似有天意,同是袁氏子孫的袁紹和袁術,經過幾十年的明爭暗鬥之後迎來了相同的命運。現如今,兄弟二人都已陷入重圍,麵臨家破人亡的滅頂之災。不知道冀州袁紹此刻是否有這種覺悟,但袁術看著屋簷下的水珠源源不斷地落下時,突然想到了自己和兄長袁紹都麵臨著同樣的危機,危在旦夕。

  ??恍然間,袁術感慨良多,五味雜陳,不由得擔心起自家兄長袁紹的目前處境。

  ??“聽聞幽州已被李利占據,烏桓和鮮卑蠻夷也被李文昌滅了?”袁術身形不動,忽然開口問道。

  ??此刻陪同袁術看雨的還是閻象和紀靈二人,不過他們的身份早已不是當初的謀士和領兵將領,而是司徒和大將軍。然而眼下仲氏政權岌岌可危,司徒閻象和大將軍紀靈自覺回歸到曾經的位置上,不僅他們二人是這樣,袁術帳下其他文臣武將也不約而同的回歸本職,再不敢竊據高位,否則早晚都要淪為仲氏皇帝袁術的殉葬者。

  ??時下壽春城裏唯一沒有身份變動之人便是袁術。不管時局如何變幻,隻要他還沒死,自己不退位,便仍是仲氏政權的皇帝,至高無上的帝王。國破山河在,妻妾歸別人的情形還沒有落到袁術頭上,至少眼下仲氏政權還在,帝都壽春還沒有被討伐大軍攻陷。

  ??聽到袁術詢問,閻象躬身答道:“稟陛下,傳聞屬實。去歲冬天,大將軍李利便已逼降公孫瓚,盡得十餘萬幽州軍。今歲四月和五月,大將軍李利率領大軍與蠻軍兩度決戰,這便是如今風靡天下的盧龍塞之戰和白狼山之戰。李利率領大軍連戰連捷,先後取得兩場決戰的勝利,從而一舉殲滅蠻夷精銳,遂盡數俘獲其部落民眾,徹底平定了幽州邊患。”說話間,閻象語氣誠懇,似乎對西涼李利充滿敬畏,張口閉口大將軍,隻是礙於袁術的顏麵,遂直呼李利之名。

  ??袁術聞言後神色微動,眉頭劇烈跳動,一雙眼睛眯成一條縫,眼底閃過一抹濃濃的慌亂之色。好在他背對著閻象和紀靈,致使二人看不到他的神情變化。

  ??“李利這廝端是厲害!”輕歎一聲,袁術轉身走進宮門,不急不緩地走在空曠的大殿上,唏噓感歎道:“此番李文昌平定幽州,想必是威名更勝往昔,兵鋒愈發強盛,如日中天哪!”

  ??閻象和紀靈二人亦步亦趨地跟在袁術身後,閻象說道:“確實如此。李利能征善戰,天下馳名,此番幽州大勝於他而言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真正在幽州之戰中,一戰成名的卻是他麾下的一文一武。”

  ??袁術聞言後身形一頓,扭頭看了看閻象,又看了紀靈一眼,不無失望地道:“李利麾下能人輩出,著實令朕擔憂啊!據細作稟報,李利已返回洛陽,不日便將率軍南下?”

  ??“這??????”閻象神情詫然,遲疑片刻後,滿臉難色地低聲道:“恐怕李利大軍此時正在趕來九江的路上,不日即可到達??????”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