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破虜記,一戰成名(下)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5      字數:3718
  “蠻賊休得猖狂,某張遼在此!”

  ??正當蹋頓企圖圍殺李利之時,身後驟然傳來一聲斷喝。

  ??霎時間,蹋頓循著暴喝聲和震耳欲聾的馬蹄聲望去。但見身後兩裏外的山道埡口處,不知何時竄出數以萬計的漢軍戰騎,此刻正策馬狂奔,直奔自己所在的後陣呼嘯襲來。那領頭之人霍然是一位身著青袍黑甲的魁梧將軍,其身後便是密密麻麻的漢軍鐵騎,那迎風飄揚的戰旗上繡著鬥大的“張”字,上端還有兩個拳頭大的小字,赫然是“武威”二字。

  ??乍見自己身後竟然出現這麽多漢軍鐵騎,蹋頓臉上的猙獰之色瞬間凝固,遂神情呆滯,黝黑的臉龐變得煞白煞白的,身形不由自主地連連顫抖。

  ??一眨眼的工夫,突如其來的漢軍騎兵以奔襲百餘步,距離蹋頓中軍越來越近。這時,蹋頓身邊的蠻軍帥旗和他本人已然暴露在漢軍將領的視線裏,尤其是他頭上戴著插有五根色彩絢麗的羽毛的兜鍪,極其顯眼。

  ??或許是疾奔之中的張遼與蹋頓驚駭失神的目光迎空相遇,亦或是他第一時間盯上了蹋頓,但見他策馬疾奔中揚聲暴喝道:“前方蠻賊中兜鍪上插著羽毛的便是賊酋蹋頓,誰能斬殺此賊,賞千金,封萬戶侯!武威營將士,隨我殺———!”

  ??“斬殺賊酋,誅殺蹋頓!殺啊??????”隨著張遼暴喝之中豪言許諾,三萬武威營將士嗷嗷叫的往前衝,縱馬脫韁,一個個揮舞著戰刀或長槍,放聲叫囂著衝向蹋頓後軍。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自從商鞅立木為信之後,這條屢試不爽的激勵之法便被廣泛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沙場征戰尤為突出。

  ??此番張遼借雞生蛋,再次用在了本就驍勇善戰的武威營鐵騎身上。效果如何,一試便知。

  ??“嘭嘭嘭———啊!”

  ??頃刻間,張遼一馬當先,手中長柄戰刀揮舞如風,一記橫掃千軍硬生生砍倒擋在身前的三名蠻軍。隨即,但見他單手揮刀直劈,再度將一名蠻軍劈成兩半,血漿四濺,生生嚇退了兩名試圖突襲他的蠻軍兵士,遂被他左右揮刀,斬落馬下。

  ??眨眼間斬殺六名蠻軍的張遼,猶如地獄殺神附體一般勇不可擋,策馬衝進蠻軍軍陣,一杆戰刀淩空飛舞,一個個蠻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墜落馬下。勇猛無匹的陣勢,深深震撼了蠻軍將士本就並不堅強的脆弱心靈,對橫衝直撞的張遼充滿畏懼,唯恐避讓不及,無人膽敢上前阻攔。如此以來,張遼更是如魚得水,得心應手,宛如下山猛虎,迅猛無匹的一路狂奔,徑直衝向蠻軍帥旗下的眾多蠻軍首領。

  ??整整潛伏了將近半年時間,張遼確實是憋壞了,心中始終憋著一股勁,卻苦於無處發泄。今天終於找到了突破口,足足攢了半年的殺伐戾氣徹底宣泄出來,其戰鬥力之強悍,可想而知。

  ??和他一樣,緊隨他身後的董越等將領以及三萬武威營鐵騎同樣憋著一口惡氣,戰意盎然,士氣高漲。此番武威營將士卻是擠壓已久的怒火一股腦地發泄在蠻軍身上,爆發出前所未有的蠻橫戰力,一個個凶狠如餓狼,大開大闔,勇往直前。

  ??值得提的是,武威營是李利麾下第二支戰騎營,也是他親自組建的並借此起家的三支鐵騎之一。餘下兩支戰騎營是:龍驤營和飛馬營(飛熊兵的前身)。時至今日,李利麾下已有十個戰騎營,但戰鬥力最強的戰騎營仍是這三支戰騎,其次便是金猊衛和虎賁營,餘下各營戰鬥力相當。如果非要分出高下,那麽戰力最弱的便是張燕帳下由黑山軍組成的飛燕輕騎。正是因為這樣,此次李利親率大軍東征,給張燕帳下飛燕輕騎的任務最重,其目的便是為了給予他們更多的鍛煉機會,使其迅速成長起來,快速提升戰鬥力,跟上其它戰騎營的步伐。

  ??武威營自組建以來便由滕霄擔任主將統領,其間曆經無數次大戰,是一支能打硬仗且戰而勝之的鐵血之師。司隸大戰後,滕霄、郭汜、李傕、樊勇和滕羽等一大批李利的親信將領,悉數離開主力戰營,轉為戎守邊境或駐守州郡的戍邊將領。如此以來,原本一直處於副職(二線)的將領走上前台,獲得獨當一麵的機會,得到施展才華的舞台,迅速成長起來。其中最受李利器重的便是,張遼、馬超、趙雲、許褚、黃忠、甘寧和張燕等各營主將,而張遼更是位居榜首。顯然,如果張遼能夠抓住機會,那麽假以時日他將成為繼周瑜之後的第五位統軍大將,躋身將帥之列。

  ??眼下便是張遼建功立業的最佳時機,不容錯失;否則,下次機會便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了。

  ????????蠻軍後陣之中,正在大肆砍殺蠻軍的李利幾乎與蹋頓同時發現張遼大軍的到來。或者說,他看都不用看,隻要抬頭看看天色,便知張遼所部武威營應該到了。與此同時,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另一支奇兵也應該現身了。不過,這第二支奇兵不在東邊,而在李利率領的中軍身後,理應從西邊殺將出來。

  ??果然,一切正如李利所想。

  ??就在張遼率領武威營從蠻軍身後突然殺出之際,漢軍後方的西邊山道上突然衝出一支兵馬,直接繞過田豫坐鎮的步軍,直奔蠻軍左翼衝殺過去。這支兵馬仍是一支騎兵,其主將統領便是肩負重任的原黑山軍首領張燕,而他率領的騎兵則是飛燕輕騎。

  ??“隆隆”的馬踏聲中,張燕率領飛燕輕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進蠻軍左翼,與趙雲、馬岱率領的無雙鐵騎合兵一處,以壓倒性的優勢兵力合圍蠻軍左翼兵馬,企圖將其一舉全殲。

  ??至此,原本占據兵力優勢的蠻軍遭遇前所未有的大逆轉。之前漢軍僅有十萬步騎,隻有六萬戰騎,其中還有兩萬鮮卑鐵騎,兵力方麵處於劣勢。然而,隨著武威營和飛燕輕騎的到來,戰場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漢軍同樣擁有十六萬大軍,其中騎兵十二萬,步軍四萬,而且全是沙場精銳;與良莠不齊的十六萬蠻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與此同時,蠻軍剛剛遭遇重挫,損失了將近十萬匹戰馬,戰力大損。至於被驚馬踐踏而死的十餘萬將士,雖然兩軍將士都有傷亡,並且傷亡不小;但總體來說,漢軍將士的傷亡遠比蠻軍少得多。

  ??首先,趙雲帳下無雙鐵騎的傷亡並不大,死於亂馬之中的將士不到三千人;金猊衛的傷亡更小,滿打滿算一千餘人。兩營傷亡加在一起,將近五千人死於馬群的踐踏之下。漢軍傷亡最大的要數公孫瓚率領的幽州營,死於馬蹄之下的將士,加上之前兩個時辰的廝殺,相繼折損一萬多名將士,已然傷亡過半。也就是說,新組建不到半年的幽州營此番遭遇重創,傷亡多達七成,被徹底打殘了。

  ??漢軍中另一重大傷亡便是,軻比能率領的兩萬鮮卑鐵騎。經過最初的被蠻軍圍攻,再到後來的激烈廝殺,鮮卑鐵騎的傷亡便已超過五千之數。在隨後的驚馬踐踏之中,鮮卑鐵騎再度遭遇滅頂之災,幾乎全軍覆沒,如今跟隨軻比能繼續戰鬥的鮮卑鐵騎不滿三千人,真正是損失慘重。經此一役,軻比能所在的中部鮮卑便是精銳盡失,再也翻不起大浪;如無外力相助,中部鮮卑部落算是落魄了,淪為中等部落。

  ??由此漢軍中的三支兵馬一共折損將近四萬兵馬,損失慘重。然而與這個數字相比,蠻軍的傷亡更大,足足兩倍於漢軍。僅是死在驚馬踐踏之下的蠻軍就有六萬之眾,再加上兩個時辰的殊死搏殺,蠻軍傷亡不下於九萬兵馬。不過這九萬蠻軍中至少六成是蠻夷部落的孩子和老人,幸存下來的六七萬蠻軍才是各大部落的精銳之兵。

  ??然而,即便如此,隨著武威營和飛燕輕騎突然參戰,蠻軍原有的兵力優勢蕩然無存,反而處於絕對劣勢。由此蠻軍敗象已現,眼下已是瀕臨潰敗的邊緣,困獸猶鬥,充其量也就是垂死掙紮而已。

  ????????“啊———!”蠻軍後陣再次傳出一聲淒厲至極的慘叫聲。

  ??循著慘叫聲望去,但見剛剛還與蹋頓低聲交談並道破李利身份的蘇仆延,此刻正捂著被張遼一刀砍掉左臂的斷口,竭斯底裏的失聲痛叫。正當張遼試圖一刀斬殺蘇仆延時,蹋頓及時出手,揮刀擋住了張遼的攻擊,遂與張遼正麵交手。雙方大打出手,戰成一團,一時難分高下,頗有勢均力敵之勢。

  ??僥幸躲過一劫的蘇仆延,失去左臂之後痛得死去活來,身體失衡之下翻身落馬。然而就在他被親兵扈從抬上馬背、試圖策馬逃走時,一道火紅流影迅速從他身邊掠過,硬生生將攙扶他的兩名扈從撞飛出去。

  ??與此同時,當火紅流影從蘇仆延身旁掠過的一瞬間,寒光乍現,一抹刺眼的寒芒沒入他的脖子。隨即,一顆頭顱高高拋起,失去腦袋的身體從馬背上栽倒下來,旋即噴射出丈餘高的血泉。

  ??待火紅留影漸漸清晰起來,隻見它赫然是李利座騎的驊騮馬,而李利手中金猊戰刀的刀鋒上還在“嘀嗒嘀嗒”的滴血。一刀之下,蘇仆延步入烏延的後塵,身首異處。

  ????????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