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殺破狼,血戰狼山(續)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5      字數:3684
  眼見戰局不妙,諸葛亮和田豫二人對視一眼,神情愈發凝重,遂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驊騮馬背上的傲然屹立的身影。

  ??李利沒有察覺來自身後的殷切期待的目光,或者說他眼下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身後,而在眼前,眼前的兩軍廝殺戰場上。

  ??兵力不足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異地作戰難免遇到各種困難。李利對此早有預料,也有所準備,但他沒有料到的是,蹋頓和諸多部落竟然如此窮兵黷武,竟將十來歲的孩子和年近半百的部落老人也拉上戰場,並且充當前軍,在最前線衝鋒陷陣。其實就是有意讓他們送死。

  ??或許蠻軍主帥蹋頓和各部落首領心中毫無憐憫,他們並不認為讓孩子和老人衝陣廝殺有何不妥,但漢軍騎兵卻良心未泯。麵對稚氣未脫的孩子和鬢角斑白的老人,漢軍將士手中的戰刀異常沉重,無形中失去了往日的勇猛矯健,身手變得遲鈍許多。原本一刀便可將對麵衝過來的敵人斬殺,此刻卻顯得力不從心,往往需要招架很多次攻擊,直到忍無可忍、退無可退之際,方才揮刀斬殺敵人———孩子或老人。

  ??正是因為漢軍將士心存惻隱之心,才使得他們舉步維艱,打得異常辛苦,身陷重圍,無端增加不必要的傷亡。他們不忍對部落孩童和老人們動手,可這些策馬揮刀的孩童和老人卻沒有一絲仁慈胸懷,凶狠而毒辣,毫不手軟。每當殺死一名漢軍騎兵,他們都會興奮地吼上一嗓子,借此炫耀自己的年輕有為或老當益壯,激動得紅光滿麵,神采奕奕。正是這種截然相反的兩種心態,促使漢軍漸漸陷入被動,被近乎三倍於漢軍的蠻軍戰騎圍困在戰場中央,徹底失去了戰馬衝擊力,也失去了騎兵應有的衝殺優勢,進退維穀。

  ??眼睜睜看著蠻軍用半大孩童和半百老人組成的前軍,死死纏住驍勇善戰的西涼鐵騎,李利心情異常沉重,眼瞳中充斥著淩厲陰冷的寒光,右手緊緊攥著金猊戰刀,胯下驊騮馬躍躍欲試。漢人是傳承數千年的禮儀之邦,大漢更是以孝治國,將孝道作為士子出仕的基礎,是以孝道深入人心,婦孺皆知,老幼皆如是。久而久之,不管麵對什麽人,隻要是孩子和老人,漢人總會給予其應有的愛護和尊重。然而此番麵對這些不知孝道為何物,一心隻崇拜強者的部落蠻夷,漢軍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挑戰的不是英勇與頑強,也不是騎兵配合和默契,而是挑戰他們的心理底線,孝道之根源。

  ??蠻軍用半大孩子和半百老人做前鋒,與素來驍勇的西涼鐵騎對戰,此舉端是歹毒至極。在李利眼裏,這就好比後世倭寇用漢人百姓擋子彈,而蠻軍更狠更毒,他們把自己部落的孩童和老人派到戰場最前沿,逼著他們上戰場,脅迫他們不要命地往前衝。這??????真真是卑鄙無恥,滅絕人性!

  ??某一瞬間,李利甚至覺得自己率軍東征草原是不是錯了,竟然逼得蠻軍把未成年的孩子和垂垂老矣的老人都拉上戰場,這種戰爭有何意義,這麽做是不是太殘忍了?然而,當他看到這些蠻夷孩童和老人斬殺漢軍兵士之後眉飛色舞的激動神色,李利被深深地震撼到了,被激怒了。

  ??這些孩童不知道何為仁慈倒也罷了,可這些年過半百的蠻夷老者居然也沒有半點仁慈之心,這樣的部族還有必要存在嗎?老者尚且不知慈悲與憐憫,遑論孩童?如此代代相傳,天下永無寧日!

  ??這一刻,李利徹底被激怒了,真正動了殺機。

  ??“田豫何在?”就在諸葛亮和田豫二人盯著李利後背之時,李利忽然朗聲喝道。

  ??“微臣在此,不知主公有何吩咐?”田豫應聲打馬上前,拱手道。

  ??“本將軍命你留守在此,指揮步軍作戰,不得有誤!”

  ??“諾,微臣領命!”田豫神情劇震,恭聲應道。

  ??“史阿聽命!本將軍命你保護軍師安全,片刻不離左右,若軍師稍有閃失,提頭來見!”李利勒馬轉身,神情肅然地看著史阿,沉聲令道。

  ??“諾!末將遵命!”史阿躬身道。

  ??李利微微頷首,目光隨之轉向諸葛亮,對他點頭示意,遂對田豫下令道:“即刻擂鼓助陣,吹響毒龍號,號令我軍將士不留活口,斬盡殺絕!”

  ??“啊!”諸葛亮失聲驚呼,驚詫莫名地連連擺手:“不可吹號!毒龍號乃我軍第一禁忌,毒龍號一響,血流成河,斬盡殺絕,血染百裏。自納入軍紀以來,隻吹響過一次,那便是昔日青狼穀一役,一舉誅殺十萬蠻軍。戰後,主公曾有嚴令,此後不得輕動毒龍號,除非逼不得已??????”話未說完,在李利不容置疑的淩厲目光注視下,諸葛亮驟然收聲,再不敢多言。

  ??“閻柔、齊周、鮮於銀出列,帶領各自親兵,隨我衝陣!”

  ??得到軍令的閻柔等人當即帶領親兵策馬出陣,迅速組成鋒矢陣,勒馬沉刀佇立在李利身後。這時,但見李利躍馬陣前,高高舉起金猊戰刀,厲聲喝道:“擂鼓??????吹號!眾將士隨我殺———!”

  ??“咚、咚咚、咚咚咚??????”戰鼓聲一聲緊似一聲,一聲蓋過一聲,既而連成一片,轟隆隆地震天巨響。

  ??“嗚嗚嗚、吼??????”毒龍號咻然而起,起初酷似牛角號嗚嗚作響,然而當號角被徹底吹響後卻發出猶如龍吟般的巨吼,低聲低沉而悠長,遍布方圓十餘裏每個角落,回聲綿長,經久不息。

  ??西涼軍中僅有兩隻毒龍號角,一大一小。大的那隻比牛角號還長還大,聲響低沉而悠長;小的那隻隻有一寸長,聲響極其高亢,尖銳刺耳。這一對毒龍號便是寒潭毒龍的龍角,被精心打磨成號角,吹響之後聲音獨特,穿透力極強,對所有動物具有特殊作用。尤其對戰馬、牛羊等體型較大的動物影響巨大,能夠促使這些走獸驚慌四躥,遠離毒龍號角,跑得越遠越好;否則,時間一長,這些聽到毒龍號的走獸便會陷入瘋狂狀態,無所畏懼,橫衝直撞。

  ??正如諸葛亮所說,毒龍號角第一次亮相,便是在青狼穀之戰中使用過一次,其實也是第一次嚐試。效果絕佳,遠遠超過所有知情人的預料之外。五千頭火牛橫衝直撞,硬生生地衝垮了十一萬於夫羅麾下的十一萬鐵騎,並一路追擊十餘裏,直到火牛力竭而亡為止。

  ??那一役,五千頭火牛之中沒有一頭火牛中途轉彎折回來,全都是勇往直前,至死方休。這是不符合常理的。按理說,即使火牛尾巴著火了,它也能轉彎,甚至還會掉過頭來反衝周瑜帳下的西涼鐵騎,但事實卻是這些火牛瘋狂往前衝,自始至終沒有一頭火牛半路折回。這是因為發起火牛陣之後,火牛後方始終有一隻毒龍號角不停地發出聲響,迫使火牛不敢回頭,隻能發狂似的往前衝。又因於夫羅大軍拚命阻擋,最終把這些火牛逼瘋了,一直追著蠻軍不放,直至累死。

  ??時隔四年之後,毒龍號再次吹響,那嗚嗚低沉的聲響帶著隻有動物才能聽懂的龍吟嘶吼,瞬間傳遍整個戰場,致使原本激戰正酣的戰場猝然生變。

  ??“唏聿聿———轟轟轟!”

  ??就在毒龍號響起的一刹那,驊騮馬載著李利以閃電般的速度衝進戰場,而跟隨李利一同出戰的閻柔、齊周和鮮於銀等將領及其帳下親兵也被胯下坐騎載著發瘋似的衝上陣前。那速度快的宛如疾風掃過一樣,速度之快足可與李利胯下的驊騮馬相媲美,以致十餘名親兵一時失神被戰馬瞬間甩飛出去,其中有三名兵士被後麵的戰馬踐踏而亡,餘者摔得七葷八素,失魂落魄,渾然不知發生了什麽。

  ??李利等一千餘人的戰馬尚且如此,一匹匹戰馬恍若驚馬,瘋狂奔向戰場,遑論戰場上劇烈廝殺中的二十餘萬匹戰馬?

  ??但見毒龍號吹響後的片刻工夫,正在殊死搏殺中的數以十萬計的戰馬猝然驚鳴長嘶,馬嘶聲驚天動地。那一霎,至少十萬匹戰馬縱身而起,昂首直立,仰天長嘶;那巨大的咆哮聲席卷整個戰場,響徹偌大的白狼山,直衝雲霄而去,咆哮蒼穹。正是這一瞬間的驟變,使得兩軍十餘萬將士猝不及防地從馬背上跌落下來,原本激戰正酣的戰場廝殺為之一頓,瞬間凝固定格。

  ??旋即,伴隨“轟隆隆”的馬蹄聲響以及震耳欲聾的戰馬長嘶,昂首直立的戰馬轟然落足,四蹄飛踏,轉身就跑,低頭僵著脖子撒腿狂奔。這一霎那,所有受驚的戰馬都奔著一個方向逃竄,空前一致,鋪天蓋地而來,沿途之中橫衝直撞,摧毀一切擋在前麵的障礙,橫掃一切。而十餘萬匹戰馬逃竄的方向———赫然是蹋頓和諸多蠻夷首領所在的中軍後陣,因為他們身後便是東麓曠野上除了毒龍號角所在的西邊山道之外的唯一通道。

  ??與此同時,剛剛墜馬的近十萬兩軍將士落地之後便再也沒有機會爬起來了。幾乎就在他們掙紮翻身的同時,便被自己的戰馬踩中,非死即傷,隨後更是徹底堙沒在數以萬計的馬蹄之下,與身下的泥土融為一體。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