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殺破狼,橫刀立馬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5      字數:3773
  弩箭過後,中軍帥台前方五百步內屍骸遍地,除了千餘匹無主的戰馬在戰場上徘徊之外,不見烏桓騎兵的身影。而五百步開外,則聚集著不少於三萬烏桓鐵騎,然而他們此刻驚慌未定,勒馬駐足不敢上前。

  ??當最後一輪弩箭咆哮墜落之際,勒馬佇立在李利身邊的諸葛亮輕聲歎息道:“可惜了。本來弩箭之後仍可將弩車改為雙馬戰車,繼續衝陣絞殺一番,不承想陣前戰場已鋪滿屍骸,前路受阻,戰車便無用武之地了。哎,人算不如天算,始料不及呀!”

  ??李利聞言後一陣無語,臉上呈現呆滯之色,既而眨眨眼睛,卻是直翻白眼,神情十分詭異。恍然間他腦海裏浮現出一句話:“諸葛多智近乎妖,有呼風喚雨之術,神鬼莫測之能;孔明不死,亂世難平。”這段評語,李利很早就聽過,卻不解其意,但此刻他頓悟了。

  ??諸葛亮用兵,任何一個不起眼的細節都是他整個戰術謀劃中的重要環節,環環相扣,步步殺機。之前的步軍出陣亂箭齊發,其用意便是迷惑蠻軍,讓他們誤以為漢軍已黔驢技窮,還是老一套,玩不出新花樣;而後再用巨盾防禦,進一步加劇蠻軍的輕視之心,促使其輕敵冒進,直奔中軍帥台殺將而來。然後,車弩現身,迎頭一棒,給予蠻軍毀滅性的打擊。車弩陣之後還有攻擊手段,這便是弩車變戰車,戰車衝陣。戰車過後,便是中軍出擊,趁勢追殺,痛打落水狗。

  ??整套攻擊下來,休說甲胄劣質、攻擊手段相對單一的蠻軍受不了,換做其他軍隊照樣吃不消。既然吃不消,那就得兜著走,難免損兵折將,吃大虧。換做李利領兵也不例外。

  ??這就是用兵如神的一代軍師諸葛亮,正麵決戰都能使出一連串的手段,層出不窮,讓人防不勝防。倘若是其他戰鬥,想必他的發揮空間更大,謀劃更加縝密,說是算無遺算一點都不誇張,而是實至名歸。

  ??“主公、主公??????”正當李利走神之際,耳邊傳來諸葛亮的聲音:“接下來的戰事便要勞煩主公親自出馬了。趁著此刻蠻軍喪失鬥誌,主公可率領金猊衛戰騎衝陣廝殺,力爭一舉擊潰蹋頓中軍。隻要蹋頓所部大敗而逃,其左右兩翼兵馬必然不戰自潰,倉皇逃竄。倘能如此,大局已定,此戰我軍必然大勝!”說這番話時,諸葛亮顯得信心十足,語氣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呃!如此甚好。”李利愕然回神,欣然頷首應道。隨即他對身後的李摯吩咐道:“子誠留在此地保護軍師,不得離開半步,一定要保護軍師安全!”

  ??“啊!這??????”李摯聞聲色變,驚詫莫名地看著李利,正要出聲辯解,話到嘴邊卻被李利橫眉一瞪,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瞪了李摯一眼,李利神情肅然,不容置疑道:“軍師若是少了一根汗毛,我拿你李子誠是問!”

  ??“諾,末將領命!”眼見李利心意已決,李摯再不多言,恭聲應道。

  ??話音未落,諸葛亮接聲插話道:“主公此舉甚為不妥。子誠將軍乃主公親衛統領,理應保護主公安全,如何能夠留在微臣身邊?何況主公此番領軍衝鋒陷陣,正是用人之際,有子誠將軍護持左右,當能以策萬全。微臣留守中軍後陣,身邊還有兩萬餘步軍將士,安全無虞。是以,微臣懇請主公收回成命,請主公三思。”

  ??李利聞聲搖頭,不假思索道:“孔明不必多言,此事就這麽定了。子誠留下來保護你,我才能放心,心無旁騖地領軍廝殺。否則,萬一你稍有閃失,我??????我如何對你姐姐交代?”原本想說:萬一你有所閃失,我的損失就大了。但李利覺得這麽說過於直白,太過功利,於是臨時起意把孔明的姐姐諸葛玲搬出來當擋箭牌。

  ??說完話後,看到諸葛亮還要爭辯,李利擺手示意他無須多言,遂扭頭看了看李摯,給了他一個隻有他自己才懂的眼神。李摯當即會意,鄭重點頭,遂策馬跟在孔明身後,果真是寸步不離左右。

  ??李利見狀後會心一笑,遂手持金猊戰刀、提韁縱馬,胯下驊騮馬極具靈性,揚蹄跨出數步,昂首直立而起,神駿至極。馬背上的李利橫刀立馬,朗聲喝道:“金猊衛聽令,直取蠻酋蹋頓首級,隨我出戰,殺———!”戰刀一揮,驊騮馬如離弦之箭揚蹄飛馳,載著李利一騎絕塵,直奔陣前而去。

  ??一萬餘名金猊衛鐵騎應聲而出,躍馬揮鞭,緊隨李利之後撲向陣前。

  ??“主公待我諸葛亮何其厚也,微臣定當誓死追隨,甘效犬馬之勞!”目送李利率領大軍奔向陣前戰場,諸葛亮怔怔失神,喃喃自語,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站在他身後的李摯聞言後,眼底閃過一絲異彩,看著李利脫韁縱馬的背影,由衷地暗自讚歎:“主公真乃神人也,一舉一動皆有深意!”這句感歎絕非無端而發,而是事出有因。

  ??在此之前,李利並沒有派遣將領專門保護諸葛亮的安全,這在西涼軍中並不多見。時至今日,但凡是郡守以上的文官或武藝不入頂級戰將序列的將領,身邊都有武藝高強的貼身侍衛保護。其中,像李暹、李玄、李儒、賈詡、郭嘉、魯肅、周瑜、李傕等人身邊還專門組建了親兵衛隊,分別為一百至三百人不等,若是獨領一營人馬便有五百親兵。然而,由於諸葛亮資曆尚淺,且初來乍到,故此他身邊就沒有侍衛保護。

  ??就在剛才,蹋頓率領大軍已經衝到帥台前方不到一百米的地方,而諸葛亮卻站在帥台上,置身於烏桓騎兵的弓箭射程之內。那一刻,諸葛亮身邊沒有侍衛保護,無疑是極其危險的;一旦烏桓騎兵張弓馳射,他便性命堪憂。可當時,李利並沒有派遣李摯前去保護。由此可見,李利雖然器重諸葛亮,卻還遠遠沒有達到盲目信任的地步,否則他斷然不會讓諸葛亮身陷險境。

  ??但是,這一切隨著諸葛亮利用車弩陣擊退蹋頓大軍、展出出神乎其技的用兵能力之後,李利對他的重視程度立刻上升了無數個台階,竟然把李摯留在他身邊貼身保護。這一來二去間截然不同的兩種待遇,著實發人深省,頗為玩味。

  ??????????????????????????

  ??嗒嗒嗒!

  ??戰場中央,踏著烏桓蠻軍的屍骸,金猊衛鐵騎奔襲如潮,猶如山呼海嘯般衝向百步開外的烏桓大軍。

  ??此刻在他們正前方還有不下於三萬烏桓鐵騎,而先前在弩箭下倉惶逃生的蹋頓霍然勒馬陣前,蘇仆延也在他身邊。此時的蹋頓驚慌未定,看著眼前屍骸遍地,他心有餘悸,雙眸無神而慌亂。

  ??然而戰鬥並沒有結束,烏桓、鮮卑聯軍並未戰敗,區區一萬餘烏桓騎兵的陣亡對於十三萬聯軍而言實在是微不足道,無關大局,聯軍仍然可以打敗漢軍,奪取最後的勝利。這是蹋頓自我安慰的想法,也是麵對上萬名漢軍戰騎洶湧衝來時的自我勉勵。可是,當他扭頭看向身後的烏桓大軍時,卻不由得心頭一緊,好不容調動起來的鬥誌頓時為之一挫,甚是氣餒。

  ??一瞬間,蹋頓同樣頓悟了。

  ??剛剛的車弩陣沒有滅殺所有烏桓鐵騎的能力,真正被射殺的烏桓兵士不到一萬人,但死在馬蹄踐踏和混亂中自相殘殺的烏桓騎兵便多達五六千人。這意味著什麽?這意味著蹋頓率領的數萬大軍被漢軍弩箭嚇破了膽,驚慌失措,倉皇逃竄,由此促使他們在弩箭打擊之下急於逃命,為此不惜大打出手,相互殘殺。更意味著,在弩箭打擊下幸存的三萬餘將士已經完全喪失鬥誌,鬥誌全無,軍心渙散,既無心再戰,也無力再戰。一群喪失凶性、失去鬥誌的草原狼,與待宰的羔羊何異?

  ??眼見漢軍鐵騎越來越近,蹋頓心急如焚,神色憂鬱,進退兩難。

  ??明知身後的大軍已無戰心,身為他們的首領,蹋頓理應當機立斷,立刻撤兵,否則就是讓身後的兒郎們留在這裏送死。但是,兩翼兵馬正與漢軍兩翼騎兵廝殺正酣,八萬聯軍與四萬漢軍糾纏在一起,斷然無法立即撤出戰鬥。如果這個時候蹋頓率先先行撤出戰場,無疑是置兩翼盟軍的生死於不顧,背信棄義,自私自利。果真如此的話,日後蹋頓和自己的部落如何在草原上立足?

  ??可是,如果勉力一戰,結果必然是慘遭屠殺,而這恰恰是蹋頓最不願意看到的情形。因為他身後的大軍都是他和蘇仆延部落的勇士,屬於絕對嫡係人馬。倘若自身兵馬傷亡太大,日後他和蘇仆延二人在烏桓部落中的地位必然是一落千丈,岌岌可危,甚至極有可能被其他部落吞並,其結果還是難逃一死。

  ??麵對兩難抉擇,蹋頓扭頭看著蘇仆延,恰好碰上蘇仆延乞求的目光。當即兩人對視一眼,心照不宣地輕輕點頭,達成共識。

  ??隨即,蹋頓躍馬出陣,大聲吆喝道:“勇士們,與漢軍決一死戰!殺———!”嘴裏喊打喊殺,可蹋頓接下來的舉措卻甚是奇怪。隻見他和蘇仆延一左一右分頭奔襲,不是衝向陣前,而是策馬奔向中軍兩側,然後從中軍與兩翼的空隙中策馬狂奔,奔向身後的莽莽群山。

  ??顯然,蹋頓和蘇仆延二人率部撤軍了??????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