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漁家傲,叱吒風雲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5      字數:3730
  事實證明,賈詡對討賊聯盟成立後的局勢判斷得很準確,可以說是絲毫不差。

  ??就在討賊聯盟簽訂契約的同時,荊州劉表舉兵八萬攻打淮南袁術,致使剛剛坐上龍椅不到兩個月的袁術倉促應戰。

  ??而在此之前,得知袁術稱帝的消息後,江東孫策第一時間通告天下,正式脫離袁術麾下,毫不猶豫地與袁術撇清關係。此外,孫策在江東四郡之內大肆捕殺袁術的親信部將和文官,手段果斷而凶殘,旗幟鮮明地表明立場,擁兵自立,割據江東。

  ??當江南大地烽煙彌漫之際,冀州袁紹與幽州公孫瓚之間的廝殺已經持續了三個月之久。也就是說,淮南袁術稱帝時,袁紹就已經從劉協暴斃的陰影中走出來。隨即他非但沒有自暴自棄,反倒加快了進攻幽州的步伐,企圖趁著各鎮諸侯組成討伐聯盟之前,一鼓作氣除掉公孫瓚,奪取幽州。

  ??可惜的是,冀州將士自從得知天子暴斃和天子是被自家主公袁紹鴆殺的消息後,人心渙散,士氣萎靡不振,戰鬥力急劇下降,大不如前。如此一來,冀州軍攻打幽州的進度便可想而知;原本可以一鼓而下的城池,卻打得極其吃力,連續攻城多日,依然是久攻不下。

  ??與之相反,本來打定主意據城死守的公孫瓚一掃萎靡之勢,雄心大振。他一麵派遣田楷率兵抵禦閻柔叛軍的襲擾,穩固後方;一麵親自率領大軍抵擋冀州軍的進攻,並披甲登上城頭,親自上陣廝殺,指揮大軍守城。隨著一次次成功打退冀州軍的強攻,公孫瓚麾下的幽州軍士氣大振,鬥誌高昂,廝殺之中愈發勇猛,硬生生扼殺了冀州軍強勁的進攻勢頭,使得兩軍再次陷入僵持對峙之狀。

  ??正當冀幽之戰打得如火如荼之時,遼東公孫度派遣長子公孫康率領兩萬步騎馳援公孫瓚,遂與閻柔叛軍廝殺到一起,大大減輕了公孫瓚的後方防守壓力,讓他可以調集更多兵馬前來與冀州軍對峙廝殺。

  ??與此同時,兗州曹操向袁紹下戰書,正式宣戰。在戰書傳到袁紹手裏的同時,曹操率領七萬大軍殺進青州,旬日之間連續攻城拔寨,勢不可擋。坐鎮青州的袁譚被曹軍打得措手不及,遂迅速調集兵馬,於平原城與曹操大軍展開激戰。

  ??至此,討賊聯盟剛剛成立,各鎮諸侯便迫不及待的領兵出征,出其不意,第一時間發起攻擊。短短半個月內,聯盟中五路諸侯相繼出兵,在河北與淮南兩個戰場上圍剿二袁,出師告捷,打得有聲有色。與此同時,凡是與西涼李利相鄰的諸侯都在邊境上屯集重兵,時刻提防西涼軍偷襲自己的地盤。

  ??由此一來,天下十鎮諸侯已有七路諸侯卷入這場討逆之戰,而處於戰火中心的便是冀州袁紹和淮南袁術。餘下三鎮諸侯還在作壁上觀。

  ??益州劉璋自是不必多說,蜀道既能擋住別人,也能擋住他自己,別人進不去,他也出不來。眼見中原各鎮諸侯打得熱火朝天,劉璋隻能坐在成都望而興歎,縱然有心摻合一腳,卻被蜀道所阻,徒呼奈何?

  ??徐州呂布,之前得到袁術一些好處便主動上表歸附,如今眼睜睜看著二袁淪為眾矢之的,岌岌可危,他則是倍感煎熬,後悔不已。若是早知道西涼李利會聯合各鎮諸侯討伐二袁,他無論如何也不會主動歸附袁術,如今袁術被兩路諸侯圍攻,危如累卵,他如坐針氈,心急如焚。一旦袁術敗亡,各鎮諸侯會不會興師問罪,繼而揮師攻打徐州?這個問題一直徘徊在呂布腦海裏,他不懼荊州劉表,也不怕江東孫策,唯獨對西涼李利忌憚不已,甚是懼怕。

  ??奈何眼下局勢不明,呂布患得患失之餘,實在拿不定主意,不知自己如何自處,應該靠向哪一邊。

  ??最後一位作壁上觀的諸侯便是身為盟主的西涼李利。令人驚奇的是,他這位盟主不出一兵一卒,卻沒有諸侯站出來指責或催促他出兵,反而心安理得的接受了這個事實。

  ??毋庸置疑,眼下李利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一旦調集兵馬便立即引起各鎮諸侯的高度重視,與之相鄰的諸侯還會甚為恐慌。為此,各鎮諸侯一致推舉他為諸侯盟主,既然高居盟主之位就應該具備高風亮節,至少是高姿態,像背棄盟友、出兵偷襲、竊取聯盟勝利果實之類的心思便可以趁早收起來,以免貽笑大方,令世人不齒。

  ??正因如此,當天下各州烽煙四起之際,李利卻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坐在洛陽郡守府悠閑品茶,麾下數十萬大軍按兵不動,作壁上觀。這次他這個漁翁並不是他自己刻意為之,而是被各鎮諸侯硬生生推上去的。真是咄咄怪事!

  ??自古以來,但凡被推舉為盟主的諸侯,曆來是出兵最多、出力最大的諸侯,像李利這樣清閑無事的諸侯盟主絕對是空前絕後的奇葩。

  ??絕無僅有,隻此一例。

  ????????????????????????????

  ??洛陽郡守府。此前一個時辰裏,正堂大門緊閉,此刻卻忽然打開,從中走出數十位西涼將領。

  ??目送將領們陸續走出府門,李利背著手站在正堂中央,頭也不回地對堂下拐角處伏案疾書的糜竺吩咐道:“把本將軍的命令抄寫七份,派遣快馬迅速送到各鎮諸侯手裏,省得他們誤會。”

  ??“諾,微臣遵命。”糜竺聞聲起身,恭聲領命,遂抱起案幾上的竹簡躬身告退,迅速離開正堂。

  ??此刻留在堂中之人都是李利麾下心腹重臣,左軍師賈詡、右軍師郭嘉,鎮東將軍波才,飛熊營統領桓飛,青龍營統領許褚,陷陣營統領高順,還有奉命趕來的安北將軍周瑜。

  ??待糜竺抱著抄錄的竹簡離開後,李利大步流星地走向正堂後麵的內室,隨手招呼堂內眾人前往內室敘話。

  ??稍事寒暄後,主臣落座。李利開門見山道:“剛剛對各鎮諸侯的安排,你們也都聽到了。之前諸侯入盟時便已商定,此次討賊之戰中誰攻下的城池便歸誰所有,在二袁未被徹底剿滅之前其他諸侯不得橫加搶奪。我是諸侯盟主,也還是這項決議的公證人和監督者,負責為各鎮諸侯主持公道。誰敢違背盟約,我李利便有責任替失去城池的諸侯討回失地,膽敢抗令不遵者,堅決予以剿滅。

  ??其次,此番討袁之戰有兩個主戰場,一個在河北,另一個在淮南,因此聯盟設有兩位副盟主。河北戰場以兗州曹操為進攻主力,他將率兵攻打青州;淮南戰場以荊州劉表為主,率領麾下荊州軍會同江東孫策攻打袁術,誰打下的地盤便歸誰。而我則率領大軍進軍遼東,會同遼東公孫度、幽州公孫瓚和叛軍首領閻柔三股勢力,掃平盤踞幽州邊境的烏桓部落和鮮卑蠻軍,而後揮師南下,鏟除冀州袁紹。

  ??最後,還有一項協定,這便是誰若斬殺袁紹或袁術,其州牧府所在的郡城便歸誰所有。這就意味著,袁氏兄弟積累多年的府庫錢糧就歸其所有,其他諸侯眼紅也沒有用,畢竟袁氏兄弟才是討袁之戰的重中之重,理應如此。

  ??這三項盟約是我提出來的,故而我軍必須遵守,不得僭越。說到底就是一句話:人無信而不立。我李利素以言而有信著稱於世,此次自是也不例外。還望諸位銘記於心,切莫讓我李利失信於各鎮諸侯。”

  ??“諾!”賈詡、郭嘉和周瑜等人齊聲應道。

  ??李利微微頷首,臉上浮現一抹笑意,遂扭頭對賈詡示意,讓他代為傳達將令。

  ??賈詡當即會意,神情肅然地朗聲道:“秉承主公之意,此次討袁之戰中我軍將保持現有兵力,不再另調兵馬前來參戰。奉主公將令,安北將軍周瑜執掌司隸中軍,擔任中軍主將,持主公帥旗坐鎮司隸,居中調度,在南、北兩個戰場均可伺機出兵。波才為中軍副將,賈詡為軍師,如遇突發情況,三人自行商議,許以臨機專斷之權,事後再行稟報。”

  ??話音未落,賈詡退到周瑜身後,與周瑜和波才二人向李利躬身施禮,齊聲領命。

  ??禮畢,賈詡越眾而出,繼續通報軍令:“主公將令,武衛營、飛熊營、青龍營三營兵馬留守司隸,聽候周瑜將軍調遣。主公將親率武威營、飛燕輕騎、無雙鐵騎和一萬陷陣營,會同一萬金猊衛、兩萬並州郡府兵,共計十三萬大軍出征幽州。其中,趙雲所部無雙鐵騎為前軍,趙雲擔任先鋒大將,金猊衛、武威營、陷陣營三營五萬將士為中軍,張遼、高順為中軍副將,飛燕輕騎和兩萬郡府兵為後軍,掌管大軍輜重,張燕擔任後軍主將。右軍師郭嘉、大將軍府掾糜竺和大將軍府祭酒隨軍出征,兩日後起行,半月後於幽州代郡集結大軍,伺機進軍幽州!”

  ??“諾!”郭嘉、高順、桓飛和許褚等人齊聲應道。

  ??相繼接令之後,周瑜、波才和桓飛等將領不禁心生疑惑,不知軍令中所說的大將軍府祭酒是何人,為何之前從未聽說過大將軍府還設有祭酒之職?然而李利卻對此不作任何解釋,含笑不語,眼神中流露出期待神情,似乎對從未露麵的大將軍府祭酒寄予厚望。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