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風雲會,嫁禍荊州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5      字數:3564
  本來一切都如劉表所想,不管天下各州如何紛亂征伐,荊州各郡都會相安無事,風平浪靜。

  ??然而,隨著昨日傍晚南陽郡治宛城大開城門,將五路諸侯大軍和天子、百官們迎進郡守府,暴風驟雨隨之撲向荊州,使得荊州上空戰雲密布,一片風雨欲來之勢。

  ??這對劉表而言就如同晴空霹靂,坐在府中卻禍從天降,使得他再也不得安寧,身不由己地被卷入這場紛爭之中。

  ??天降橫禍,這讓劉表如何還能坐得住,如何還能不大發雷霆,如何不怒火中燒?

  ??如果說蒯良剛剛是無辜被殃及,以致額頭上鼓起血包,那劉表此刻所麵臨的才是真正的無妄之災,一場前所未有的大麻煩,甚至有可能毀掉荊州現有的大好局麵。

  ??現任南陽太守諸葛玄,本是劉表的舊識故友,早年躲避戰禍舉家從琅琊郡遷徙至荊州,遂被劉表舉薦為揚州豫章太守。卻不料,揚州戰火紛飛,袁術與劉繇打得昏天暗地,致使諸葛玄不得不暫時寄居荊州劉表帳下。隨後,朝廷改任孫策為豫章太守,而劉表又趁著司隸大戰之際出兵南陽,將失陷多年的南陽郡重新奪回來。如此一來,劉表治下又多了一個郡,隨之做個順水人情,舉薦諸葛玄出任南陽太守。沒想到,李利倒是挺幹脆,收了劉表進獻的錢糧之後,立即下詔應允。

  ??就這樣,本來應該客死他鄉的諸葛玄,陰差陽錯地沒有前往豫章郡上任,自然也不會在逃離豫章郡途中染病而亡。眼下他還活得好好的,而且是中原第一大郡南陽郡的郡守,轄下共有三十六個縣,相當於三個郡,躍居天下各郡之首,且為東漢開國帝王光武帝劉秀的起家之地,故稱“帝鄉”。

  ??正所謂:一飲一啄豈非無因。曆史上,劉表終其一生都未能將南陽郡重新奪回來。然則前番司隸大戰時,劉表卻撿個大便宜,趁著中原諸侯與西涼李利大戰於函穀關,時機出兵攻取南陽郡,出其不意地一鼓而下,奪回帝鄉南陽。與此同時,他舉薦諸葛玄出任豫章太守,卻因揚州紛亂、戰火不休,失信於故友,為了彌補失策、保全顏麵,遂將南陽郡交予諸葛玄,極力舉薦其出任太守。

  ??事情進行至此,可謂是兩全其美,皆大歡喜。

  ??不承想,世事難料,劉表百密一疏,萬萬沒想到曹操、袁紹、袁術、劉備和呂布等諸侯會裹挾天子和百官放棄洛陽,繼而退守南陽,並各自率領大軍進入荊州。如此以來,不但南陽郡得而複失,還將整個荊州拖入這場空前爭鬥當中,一舉打破了荊州多年的平靜,戰火烽煙瞬間席卷荊州。

  ??州牧府大堂上,劉表接到稟報後暴跳如雷,勃然大怒,臉紅脖子粗,氣喘如牛。但這隻是表象,待他大肆發泄一通後漸漸冷靜下來,心中知道此事怨不得諸葛玄,而是曹操、袁紹等五路諸侯故意禍水東引,將這場爭端引向荊州,從而達到將他劉表拖下水的險惡用心。

  ??麵對天子和百官們親臨城下,休說諸葛玄不敢怠慢,別無選擇之下隻能開城迎駕,就算劉表親自坐鎮宛城,也不能視而不見,拒而不納。畢竟他是根正苗紅的漢室宗親,堂堂正正的大漢皇叔,在皇室宗族中享有崇高聲望。而今天子劉協親臨南陽,難道他還能佯作充耳不聞,避之不見麽?

  ??倘若如此,他劉表有何顏麵立於世間,還算是漢室宗親、劉氏皇族中人嗎,百年之後有何麵目去見曆代先祖?

  ??正是因為身份使然,從接到勤王詔令的那一刻開始,劉表就沒想過奉詔接駕。放眼天下,各路諸侯都能挾持天子和百官以號令天下,唯獨漢室宗親不能這麽做,或者說但凡出身劉氏宗族的諸侯都不能接下這個燙手山芋。因為其他諸侯可以擁兵自立、割據為王,唯獨劉氏宗族不能在亂世當中挾持天子,圖謀江山。一旦皇族中人脅迫天子和百官們,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其身不正、其心叵測,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必遭世人唾棄,自絕於天下。

  ??這是置身於大爭之世當中,特殊環境下造成的必然結果。如果適逢太平之時,劉氏宗族內部紛爭,皇族中人爭奪皇位,尚且有情可原,畢竟曆朝曆代的皇室紛爭屢見不鮮。但是,麵對諸侯並起、群雄環伺的大亂局麵,如果皇族中人還在內訌爭鬥、甚至刀兵相向,此舉實在是令人寒心,為世人所不容。果真如此,人心向背定成敗,大漢江山就徹底毀了,再也無法挽回。

  ??——————————小分割線————————————

  ??“呼———嘭!”

  ??大堂上階,怒氣衝天的發泄一通後,劉表長噓一口氣,氣喘籲籲地癱坐在州牧寶座上,神情陰沉如墨,仰頭望著上方的橫梁怔怔失神,沉默不語。

  ??眼見劉表終於冷靜下來,蒯越起身躬身一揖,輕聲勸慰道:“主公息怒。事已至此,抱怨自責亦是徒然,如何妥善應對才是當務之急。”

  ??“哎,真是防不勝防啊!”劉表頷首歎息一聲,怒氣未消地沉聲道:“多年以來,天下州郡戰火四起、廝殺不休,以致黎民百姓生靈塗炭,苦不堪言,逃亡避難者比比皆是。值此紛亂之世,唯我荊州各郡局勢穩定,風調雨順,物阜民豐,百姓安居樂業,人口與日俱增,實力亦在穩步增長之中。自本州提領荊州以來,勸課農桑、商賈興旺,兢兢業業治理州郡,頗有成效,自認有些微薄功績,不負皇恩,問心無愧。

  ??現如今,老夫已是花甲之人,風燭殘年,無心逞強爭霸,隻想牧守一方百姓,妻兒承歡膝下,安度餘生。卻不料,此番天子、百官和各路諸侯齊聚南陽,數十萬大軍貿然闖入我荊州境內,硬生生將我荊州卷入戰火烽煙當中。眼下我荊州局勢堪憂,稍有不慎便會深陷戰爭泥潭之中無法脫身。時局危難,前路艱險,一步踏錯,其後果不堪設想。事出突然,老夫心力憔悴,不知異度可有良策?”

  ??劉表學識淵博,自身便是大漢名士,言談舉止甚為講究,語氣柔和,言辭中肯,滴水不漏,加之聲情並茂,不知不覺中便能打動人心。這種溫文爾雅的氣質談吐,在天下所有諸侯當中並不多見,可謂是獨樹一幟,獨此一家。

  ??聞聽劉表之言,蒯越深以為然地連連點頭,感同身受地恭聲道:“主公所言極是。值此天下大亂之際,我荊州九郡在主公嘔心瀝血的勤勉治理下,秩序井然,百業興旺,戰火消弭,可謂是當今天下為數不多的一方淨土。故此,中原各州百姓紛紛舉家遷入荊州,短短五年之內,人口數量比之此前翻一番,已然躍居天下各州之首,堪稱中原第一大州。

  ??然則,世事紛亂,諸侯爭鬥愈演愈烈,大漢各州各郡皆是烽煙四起,戰火彌漫。我荊州地處中原腹地,若想不染紛爭、置身事外,談何容易?此番五路諸侯挾持天子和百官前來宛城避難,名義上是接駕,實則居心叵測,均是企圖效仿西涼李利,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期達到獨霸天下的目的,最終奪取漢室江山,取而代之。”

  ??順著劉表的話茬恭維一番後,蒯越話音稍頓,臉色嚴肅,神情漸漸凝重起來。緩口氣後,他語氣沉重地道:“如今,南陽郡已被諸侯大軍所占據,隨後追擊而來的西涼大軍也已陳兵司隸邊境,擺出大軍壓境之勢。與此同時,據斥候探報,江東孫策已於昨日傍晚率領四萬兵馬抵達南陽,想必此時便已覲見天子。

  ??至此,方今天下九路諸侯當中,除幽州公孫瓚、益州劉璋兩路勢力之外,餘下六路諸侯(劉備和呂布共居徐州為一路諸侯勢力)相繼領軍到達,齊聚南陽。唯獨欠缺我荊州大軍,故而主公此次勢必親自前往南陽,覲見天子,以全君臣之禮,略盡地主之誼。”

  ??劉表微微頷首,語氣低緩地輕聲道:“這是自然。天子、百官和各路諸侯齊聚南陽,老夫身為荊州之主豈可避而不見,自當親身前往,以免落人口實。然,老夫所慮者乃是如何應對眼前局勢,尤其是大軍壓境的西涼軍?”

  ??話音方落,不等蒯越答話,劉表便心有所感的感慨道:“李文昌出身卑微,卻在短短數年間強勢崛起,據武威、戰西域,屢挫韓馬,整合西涼軍,入主長安,平定西涼。而後,此子遊曆天下,如入無人之境;馬踏塞北,攻取並州,以一己之力打敗中原九路諸侯聯軍,兵不血刃收取漢中。這一樁樁、一件件的顯赫戰績,早已人盡皆知,令世人驚歎不已,廣為傳頌。

  ??現如今,西涼李利獨占四州之地,擁兵五十餘萬,半數為西涼鐵騎,兵強馬壯,聲勢滔天,天下諸侯無人敢於捋其鋒芒。可眼下,李利親率大軍陳兵南陽,兵鋒直指荊州。我荊州兵馬戰力如何,異度心知肚明,而今西涼李利大軍壓境,我等如之奈何?”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