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4      字數:3629
  感謝:書友Kingleo打賞激勵,感謝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書友月票支持,多謝!

  ??————————————

  ??“收複河東郡之後,河內郡便唾手可得,如此黃河北岸的戰事旬日可定,並州無憂矣。哈哈哈!”

  ??大笑之中,李利突然收住笑聲,疑聲道:“對了,張揚、孫策和蔣奇三人現下何在,奉孝為何沒有提及此三人?”

  ??“呃!”郭嘉聞言神色微變,恭聲道:“主公容稟,捷報上確實沒有提及此三人的下落。不過奉命潛伏在河東郡的閻行統領和眭固將軍都已傳回密信,他們此行便是專門針對此三人而去。是以,密信中對此三人的下落作了明確交待。這是密信,請主公過目。”

  ??說話間,郭嘉從手袖中掏出兩卷錦帛,躬身遞給李利。

  ??令人費解的是,郭嘉始終沒有正麵回答李利提出的問題,而是通過遞上密信代替答複。由此不難看出,其中必有隱情,使得郭嘉不便直言,亦或是不願攙和此事,試圖置身事外。

  ??信手展開第一卷錦帛,乍一看到字跡,李利不由眉頭一挑,驚訝道:“張揚死了?”

  ??郭嘉聞聲點頭,應聲道:“正是。就在周瑜大軍準備強攻安邑城的當夜三更,張揚帳下部將楊醜襲殺張揚,而後周瑜大軍攻打安邑城時,楊醜率部嘩變,打開北門迎我軍入城。就這樣,在裏應外合之下,周瑜大軍一日內攻陷安邑,收複河東郡。

  ??而說服楊醜臨戰倒戈之人便是眭固將軍。他早年曾與河內張揚素有往來,與其部將楊醜私交甚厚。此番閻行統領特意將眭固帶在身邊,便是這個原因,而結果卻正如閻行將軍所料,眭固成功說服楊醜改弦易幟投效我軍,是以襲殺張揚作為晉身之禮。戰後,楊醜率領兩萬餘河內部眾相投,暫歸周瑜將軍帳下聽用,具體如何安排,還請主公示下。”

  ??說罷話後,郭嘉輕輕揮手,早已等候多時的兩名親兵搬來一個兩尺見方的黑漆木盒,躬身遞上李利麵前。

  ??即時,郭嘉上前說道:“盒子裏裝著張揚的首級。此物與安邑捷報一起送至大營,此乃楊醜所為,顯然是其投效主公麾下的晉身之禮。”

  ??李利微微頷首,托著木盒的親兵得到示意後,當即打開上蓋。頓時,一顆禁錮著驚恐而怨毒神情的首級呈現在李利視線中,這便是張揚瀕死時的遺容,灰白的臉頰上飽含著驚駭惶恐且無比陰毒怨恨之色。

  ??“張揚其人,早年跟隨丁原抵禦蠻夷入侵,征戰多年,盡到了戍邊將領應盡的職責。天下紛亂後,其人擁兵自重,蛇鼠兩端,左右逢源,確是投機勢利之徒,令人厭惡。而今,善惡到頭終有報,聰明反被聰明誤,臨近天命之年卻遭親信部將荼毒,命喪黃泉,真乃時也命也。罷了,人死恩怨消,準其家眷收屍下葬。”

  ??沉吟中,李利擺手揮退親兵,神色迅速恢複平靜,對郭嘉詢問道:“奉孝以為如何安排楊醜比較妥當?”

  ??“這??????”郭嘉聞聲錯愕,驚疑地抬頭看著李利,張口欲言卻又心有所忌,顯得猶豫不決。

  ??李利見狀輕輕搖頭,微笑道:“你我主臣之間不必忌諱太多,奉孝不妨直言,言錯無過。”

  ??郭嘉神情一鬆,欣然道:“既是主公相詢,微臣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恕微臣直言,楊醜其人背叛舊主,率部嘩變,此舉已是為人臣下者之大忌,實為人主所不容。更何況,其人非但背棄故主,反而變本加厲,弑主求榮。此等陰險小人行徑,實令微臣極為不恥,深惡痛絕。這等無信無義之人今日為了自身富貴而叛逆弑主,他日如若我西涼軍勢微,難保此人不會故技重施,再度賣主求榮。

  ??故此,以微臣之見,此等惟利是圖、背信棄義的陰險小人留之無用,不如趁早除之,以免日後降而複叛,留下後患。”

  ??李利聞言後,神情微變,沉吟道:“奉孝之意是誅殺楊醜,以儆效尤麽?”

  ??“正是。”郭嘉毫不猶豫地聞聲點頭,神情決絕道:“背主求榮之事必須杜絕,此例不可開,務求殺一儆百,以免他人效仿!”

  ??“這???”賈詡略顯遲疑地沉吟一聲,隨即接聲道:“稟主公,微臣以為奉孝之言有失偏頗,誅殺降將,實為不妥!誠然,微臣對弑主求榮之徒亦是甚為厭惡,殺之也不足為惜。然而,此次楊醜襲殺張揚,而後率部相投,此舉雖然令人不齒,但就主公和我西涼軍而言,卻是有功之人。對於有功於大軍的將領,如若非但不予賞賜,反倒將其斬首,是為賞罰不明之舉。此舉一旦傳揚出去,日後敵軍將領有誰還敢率部投效於主公。如此以來,豈不是逼著他們與我西涼軍血戰到底嗎?

  ??正所謂:賞罰不明百事不成。因此,以微臣愚見,無論楊醜其人品行如何卑劣,行徑如何陰險勢利,僅是針對此番所為而言,確有功勞,主公理應予以賞賜。不過,正如奉孝所言,此等賣主求榮之事若是不予理會、不予遏製,不加以懲戒,實難令人信服。故而,微臣建議,對其賞罰並處,先賞而後罰,賞賜是因其有功,懲罰是因其行徑為世人所不容。具體如何賞罰,還需主公決斷。”

  ??“嗯。”聽完郭嘉和賈詡二人的諫言後,李利微微頷首,稍稍思索後,微笑道:“奉孝嫉惡如仇,甚合我心。而文和之言頗為中肯,懲前瑟後,立足長遠,實為可行。既然如此,傳令周瑜,召集河東將士明正典刑,楊醜背主求榮,理應處死;然念其有功於我軍,且率部來降,死罪可免,當眾杖責六十軍杖,而後賞三百金、賜其府邸,晉升裨將,令其暫歸周瑜帳下聽用!”

  ??“這、、、主公英明。”郭嘉聞言後,神情有些驚疑不定。因為李利對楊醜的賞賜不可謂不重,富貴榮華都給了他,還直接升至裨將,距離拜將封侯僅差一步。不過,杖責六十的懲處也著實不輕,足可打得楊醜皮開肉綻,一月之內無法痊愈,必令楊醜銘記教訓,不敢再犯。想及這些,郭嘉便不再堅持,恭聲領命。

  ??此事議定後,李利手裏第二道密信也隨之展開。

  ??隨著錦帛快速舒展開來,李利臉上的笑意驟然消失,隨之劍眉橫起,雙眸微眯,眼神中閃爍著極其複雜的神色。好一會兒後,隻見他慢慢卷起錦帛,塞進手袖,既而緩步走到扶欄邊,舉目北望,沉默不語。

  ??眼見自家主公神色有異,賈詡神色頓變,隨即輕步走到郭嘉身邊,眼神滿是詢問之意。郭嘉神情猶豫,欲言又止,奈何終究抵抗不住賈詡的詢問眼神,隨即拉著賈詡退到城樓一側,低聲道出這第二封密信上的內容,以及其中不為人知的隱秘。

  ??實際上,這第二封密信上所說的事情便是周瑜率軍攻取安邑城的詳細經過,以及攻城中發生的一些事情。

  ??昨夜五更,按照事先與孫策議定的攻城時間,周瑜率領五萬並州軍強攻安邑城。攻城伊始,一切都如周瑜給孫策的密信約定穩步推進。周瑜大軍同時進攻安邑北門和南門,並派遣兩萬兵馬偷襲南門外的蔣奇大營;而孫策則作為內援,率部攻占郡守府,擒賊先擒王,務求生擒張揚和蔣奇,而後逼其就範。惟有如此,孫策才能順利收編張揚和蔣奇帳下的數萬兵馬,而後帶上足夠的糧草輜重,率部離開河東郡,南下江東。

  ??在這封密信當中,周瑜和孫策二人無疑是各取所需。周瑜謀求的攻占安邑城,截斷盟軍北渡黃河的退路;而孫策則是謀取兵馬和錢糧,再次壯大自身實力。是以,雙方一拍即合,很容易達成共識,裏應外合聯手攻取安邑郡城。待安邑城陷落之時,雙方各得其所,而後分道揚鑣,如此也算是好合好散。但是,憑心而論,這封密信中的約定對孫策無疑是更為有利,因為周瑜大軍在逼近安邑城之前便已攻取河東郡各縣,使得安邑城成為一座孤城。

  ??在如此有利的情況下,如果周瑜大軍對安邑城實行圍困戰術,圍而不攻,繼而集中優勢兵力,先後剿滅駐紮在城外的蔣奇大營和孫策大營,那麽整個安邑城內外的盟軍即使不被周瑜大軍一舉剿滅,也必然是短時間內無法脫身。

  ??果真如此的話,隻待婁底原決戰結束,李利便可派遣兵馬渡河支援周瑜,這樣以來便可將盤踞在安邑的盟軍全部剿滅,張揚、孫策和蔣奇三股勢力一個也跑不掉。

  ??可是,周瑜卻借著李利下達的兩日內攻取安邑城的命令,突發奇想之下決定與孫策聯手行動,於是便有孫策夤夜前往周瑜大營密議之事。

  ??不得不說,這次密議周瑜雖無背叛李利之意,卻是暗藏私心。其目的便是,既能完成李利交予攻取安邑的軍令,又能順帶幫助孫策脫困,令其從容地率部逃離河東郡,盡快返回江東。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