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變天之光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4      字數:3832
  感謝:書友捷浪、ericxiao、為愛譙悴、taiw書友月票支持,多謝!

  ??——————

  ??再次被白袍敵將震開長槍的張郃,心下駭然,不由揚聲問道:“汝乃何人,可敢報上名來?”

  ??身陷重圍的白袍敵將,掌中長槍如銀龍飛舞般籠罩周身、密不透縫,以一敵眾,卻絲毫不落下風。

  ??間隙之餘,他頭也不回的朗聲喊話道:“某有何懼,我乃常山趙子龍是也!”

  ??“常山趙子龍?莫不是、、、公孫瓚麾下的白袍小將趙雲?”張郃驚詫道。

  ??“呔!”身著白袍銀甲的趙雲聞聲惱怒,一聲怒喝當中龍膽槍揮掃一擊,生生震退四名袁軍將領,既而他反手一擊,再將伺機從背後偷襲的高幹逼退數步。

  ??趁著短暫空隙,趙雲怒聲喝斥道:“張俊義,你給我聽好了!我便是常山趙雲趙子龍,現為驃騎大將軍麾下左中郎將,並不是幽州公孫將軍的部將!你若再敢胡言亂語,肆意聒噪,莫怪趙某不顧同鄉之誼,必將汝擊殺於龍膽槍之下!”

  ??眼見趙雲親口承認身份,張郃神情大變,表情極為凝重,眼神也變得飄忽不定,眼角掠過一絲驚懼之色,一閃即逝。原本他準備趁著趙雲說話之間伺機出手,但此刻卻不得不放棄此念,並下意識地勒馬後退數步,不著痕跡地退到外圈,似是不願再與趙雲交手。

  ??所幸,此刻圍攻趙雲的袁軍將領人數眾多,除了張郃悄然後撤之外,仍有包括高覽、高幹等十二名將領聯手對付趙雲。如此一來,倒也無人注意到張郃臉上的異色,更不知道他已有退意。

  ??對於冀州張郃而言,他對趙雲可以說是一點不陌生,甚至相當熟悉。早在趙雲投奔幽州公孫瓚之前,兩人便有數麵之緣,雖無深交,但彼此感觀都還不錯,頗有幾分惺惺相惜的味道。畢竟兩人都是土生土長的冀州人,也都是習武之人,最重要的是兩人擅長的兵器都是長槍,且各自在當地頗為有名。況且,冀州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各郡國之中小有名氣的武者之間,或許大多數人都不曾謀麵,但彼此間卻也有所耳聞,而趙雲和張郃二人恰恰是其中為數不多的有過數麵之緣的同道中人。

  ??此後,趙雲跟隨公孫瓚征戰兩年之久,其間數次與冀州軍交鋒,每次戰事中所麵對的對手幾乎都是鞠義、張郃、文醜和顏良等冀州大將。

  ??因此,剛剛乍一交手之際,張郃便覺趙雲看著十分眼熟,油然生出一種似曾相識之感,並且第一時間想到趙雲。畢竟,像趙雲這樣身著白袍銀甲、善使長槍,且胯下白馬座騎之人,實在是極其顯眼,但凡見過一麵,便印象深刻,輕易不會忘卻。然而,想起趙雲的一瞬間,張郃下意識地否決了這個念想,因為他知道趙雲是幽州公孫瓚的親兵校尉。而幽州與函穀關相距千裏,趙雲怎麽會突然出現在婁底原戰場上呢?

  ??與此同時,此刻正值天蒙蒙亮之時,猝然遭遇之下,彼此間根本無暇顧及對手的容貌。是以,張郃並沒有看清楚趙雲的相貌,僅是感覺趙雲的行頭和身型十分眼熟,似是故人。

  ??但是,激戰十幾個回合過後,張郃越來越覺得眼前之人像極了趙雲,一樣的白袍銀甲,一樣的盤龍長槍,一樣的武藝絕頂高強,這一幕似乎是昔日界橋之戰的重演。那日,趙雲率領數百騎兵衝進重圍救出公孫瓚,既而他自己卻獨自斷後,結果身陷重圍,被數十名袁軍將領圍攻,處境萬般凶險。然而,趙雲卻以一己之力奮戰數十回合,終是趕在文醜、顏良等冀州大將到來之前殺出重圍,從而化險為夷,死裏逃生。

  ??一念至此,張郃才會臨戰之中喊話,卻不料趙雲擲地有聲的肯定答複,讓他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成為事實。

  ??趙雲竟然背離公孫瓚而去,轉投西涼李利麾下,並且還被李利委以重任,賜予左中郎將之職。這麽可能,曾經單槍匹馬救出公孫瓚的孤膽英雄趙雲,豈是輕易叛主之人?

  ??盡管張郃很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但趙雲單騎飛馳中斬殺袁熙,這血淋淋的事實此刻就擺在眼前,不由得他不信。

  ??於是,當趙雲親口承認自己是西涼軍將領之後,張郃便知袁熙隻怕是白死了,僅憑眼前這十餘名將領根本奈何不得趙雲,更不要說是將其斬殺,替袁熙報仇了。要知道,昔日界橋一戰,至少有二十餘名軍侯以上的將領圍攻趙雲一人,最終付出十餘名將領傷亡的巨大代價後,卻還是被趙雲殺出重圍,逃之夭夭。

  ??此時此刻,舊事重演,這十幾名將領固然可以困住趙雲一時,卻始終傷不了他,待眾將久戰力乏之際,便是趙雲殺出重圍之時。

  ??最為重要的是,這圍攻趙雲的十幾名袁軍將領之中,戰鬥力最強的將領便是張郃和高覽。奈何張郃此前被李利所傷,如今雖然還有一戰之力,卻已是強弩之末,最多發揮出六成戰力,實力大不如前。

  ??相比身負重傷的張郃,同為冀州四庭柱之一的高覽也好不哪兒去。就在剛才從陣前逃往大營的途中,他被西涼軍的流矢射中後背,雖然箭傷並不深,卻在通過地坑時大量失血,繼而導致戰力大損。眼下,高覽也是強撐著奮力廝殺,揮刀速度大不如前,力量僅有全盛之時的一半,實屬外強中幹,力不從心。再這樣戰鬥下去,不出三十回合,高覽便無力再戰,非但殺不了趙雲,甚至還會自身難保。

  ??“鏘鏘鏘!”

  ??呯砰巨響的兵器碰擊聲中,迸發出源源不斷的炙亮火花,眨眼看去,猶如一束束綻放的白蓮花,璀璨紮眼,令人不敢正視。

  ??正當十餘名將領聯手將趙雲團團圍困,奮勇廝殺之時,張郃連續多次出手攻殺,可每次都是虛晃一槍,隨之不留痕跡的後退幾步。如此幾個回合下來,不知不覺中他便已退出戰鬥,既而策馬奔至百步開外的營寨圍牆下,置身於陰暗之中,靜觀戰局變化。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袖手旁觀。

  ??而張郃之所以這麽做,除了自身傷勢頗重之外,還有著他自己的考慮。

  ??就在剛才,當趙雲率領西涼戰騎突然殺到轅門前之際,袁紹竟然毫不顧惜麾下將士的死活,悍然下令關閉轅門。如此以來,真正僥幸衝進轅門之人,隻有淳於瓊、許攸和兩三千名將士;餘下多達七千餘人的袁軍將士,包括張郃、高覽、袁熙、郭圖、荀諶、高幹和數十名將領在內,全部被擋在門外。由此,就逼得他們不得不轉身與西涼戰騎廝殺,除此之外,別無生路。

  ??然而,等到張郃、高覽等將領逼不得已率軍瀕死時反撲之時,赫然發現突襲殺來的西涼戰騎其實並不多,僅有區區五千騎而已。若是袁紹第一時間站出來指揮大軍迎戰,憑借轅門前的一萬餘步騎,再有轅門城樓上的弓弩相助,最多半個時辰便可將趙雲所部的五千戰騎斬殺殆盡,根本就不需要躲進大營,閉門不戰。隻可惜這些剛剛從地坑絕殺陣中間棧道上逃回來的袁軍將士,包括主公袁紹在內,全都成了驚弓之鳥,突遭劇變之下根本無心應戰,隻知道一味地逃跑避戰。

  ??正是由於眾將士無心迎戰,才使得趙雲所部戰騎勢如破竹,頃刻間便將堵在轅門外的七千多袁軍衝擊得七零八落。僅是一個衝鋒,便有不下兩千名袁兵被西涼戰騎斬殺,而剩下的四五千袁軍則是作鳥獸散,能跑就跑,實在跑不掉的隻能轉身迎敵,拚死一戰。即便如此,三四千名發狠拚命的袁軍將士生生拖住了趙雲帳下的五千戰騎,使得西涼戰騎一時難以脫身,繼而遭到城樓上的弓弩射殺,傷亡不小。

  ??故而,眼下盟軍大營還遠遠沒到被西涼戰騎攻破轅門的地步,趙雲帳下的數千騎兵被射殺上千戰騎之後,餘下的三千多戰騎根本不足以對大營構成威脅。是以,盟軍營寨安全無虞,剛剛不過是虛驚一場罷了。

  ??然則,正是因為虛驚一場,才愈發顯得袁紹昏庸無能,其所作所為更是荒唐之極。身為一軍之主帥,動輒舍棄麾下將士獨自逃生,此等逃生怕死、冷酷無情之舉,豈不令全軍將士寒心?

  ??不管其他將領和兵士怎麽想,反正張郃對袁紹甚為不滿,失望之極,隨之一種難以言語的悲涼之感湧上心頭,揮之不去。正因如此,若是他此前得知趙雲背棄公孫瓚而改投李利麾下,必然會大為不恥,甚至還會當麵羞辱趙雲一番。但此刻,當他經曆過被自家主公舍棄的一幕之後,突然覺得趙雲的選擇並沒有錯,甚至還很明智。

  ??自古道: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現如今,趙雲已經成為西涼軍的統兵將軍,可他張郃又該何去何從呢?

  ??梳理一番思緒後,勒馬圍牆之下的張郃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彷徨不知所措。在此之前,他從未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背叛袁紹而另投他主,但是一夜之間親眼目睹了田豐慷慨赴死、袁紹無情無義之舉後,再有袁熙被殺,遭遇連番劇變之後,迫使張郃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前途命運。

  ??毫無頭緒的張郃,突然似有所悟地喃喃自語道:“或許此戰過後,這大漢天下就要徹底變天了。隻是誰才是真正的明主呢,而我又當何去何從??????”

  ??輕聲自語之中,張郃仰望蒼穹,卻見金燦燦的晨曦橫貫長空,為人間帶來無窮的光明。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