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婁底原之戰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4      字數:3714
  二月二,龍抬頭。

  ??天際露白,一縷晨曦劃破層層迷霧給大地帶來一線光明,拉開與嚴寒鬥爭的序幕。

  ??隨即旭日東升,璀璨長虹橫貫長空,迫使晨霧敗退、嚴寒受挫,紛紛避其鋒芒,消弭隱退。

  ??暖陽大獲全勝,照亮整個天際,溫暖灑滿人間。

  ??豔陽淩空,天公作美。

  ??函穀關外,冰雪消融,萬物複蘇。

  ??茅草乍露尖尖角,嫩葉上噙著露珠,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好一派生機勃勃景象!

  ??“噠噠噠——轟隆隆!”

  ??婁底原上,戰馬長嘶,大地轟鳴。

  ??背對陽光的東邊,盟軍大寨轅門大開。

  ??一列列金戈鐵甲的盟軍將士踏步走出轅門,在距此十裏的荒原上止步列陣,排成六塊“步兵方陣”;氣勢恢宏。

  ??一隊隊戰騎躍馬飛馳,將剛剛露頭的馬草嫩綠重新踩進泥土,在荒原兩翼列隊以待,組成兩翼齊飛的“雁形陣”;戰騎縱橫。

  ??數以萬計的盾牌兵邁著整齊的步伐走到最前方,既而戰盾跺地,長槍架在盾牌之上,組成“玄龜聚靈陣”;威武雄壯。

  ??多達三萬名弓箭手緊跟巨盾兵之後,搭弓上弦蓄勢待發,在中軍陣前排成“一字長蛇陣”;虎視眈眈。

  ??緊接著,笨重而巨大的床弩和戰車緩緩駛向荒原;一架架投石車緊隨其後魚貫而出,矗立距離轅門五裏處的盟軍後陣,宛如巍然聳立的鐵塔,即可得勝攻城,又能當做防禦營寨的一道堅固屏障。這是巨型“萬象陣”;不動如山。

  ??俯視大地,但見盟軍的布陣格局是:巨盾玄龜陣在前,弓弩長蛇陣緊隨玄龜之後伺機而動,步兵方陣居中,戰騎雁形陣拱衛兩翼,重型軍械組成的萬象陣殿後壓陣;三十餘萬盟軍組成的戰陣巨大無比,宛如展翅欲飛的九天大鵬,氣勢雄渾,兵威如獄,震撼人心。

  ??由此可見,此次主導盟軍排兵布陣之人深諳兵法戰陣,布局合理且巧妙,攻守兼備,尚未開戰便能讓盟軍立於不敗之地。

  ??——————

  ??“吱吱吱——轟轟轟!”

  ??正當諸侯盟軍走出大寨在婁底原上排兵布陣之時,隻聽函穀關傳來一聲尖銳高亢的“哐當”巨響,既而一陣轟隆隆的馬踏聲驟然而起,馬蹄聲混作一團,形成動天撼地的“轟轟”巨響。

  ??隨即,但見數以十萬計的西涼戰騎飛奔出關,數不勝數的長槍、大戟和戰刀迎著驕陽湛湛泛光,數以千計的旌旗迎風展開,以肉眼難及的速度躍上婁底原,出現在盟軍麵前。

  ??第一隊出現在盟軍陣前的戰騎是青龍營。這是一支輕裝騎兵,兵力兩萬,其主將統領郭汜留守涼州,此次由副統領龐德、成公英二將領兵出征。

  ??旭日暖陽下,但見青龍營將士躍馬飛奔,使得盟軍將士隻看見一個個鑲著金邊的模糊身影直奔自己而來,等到他們真正看清楚這隊騎兵的陣型隊列時,青龍營將士已經勒馬駐足,排好隊列。這一幕讓盟軍將士惕然心驚,十餘裏距離在青龍營腳下片刻即逝,這才是真正的不動如山,動如電閃雷鳴,雷霆萬鈞。

  ??第二隊出關的西涼輕騎是朔風營,其主將統領是南匈奴降將去卑,眼下他是李利的大舅哥,已然納入親信將領之列。朔風營現有兩萬戰騎,所部將士全是南匈奴部落的控弦之士,雖是降兵整編而成,並且是新組建的騎兵營,但這支騎兵的戰鬥力絕對不弱。其實際戰力比之西涼軍其他戰騎營不遑多讓,尤其是打順風仗的時候更是個個勢如猛虎,悍不畏死;反之,則另當別論,還有待磨練。

  ??第三隊策馬出關的戰騎營是飛熊營。這是西涼軍目前唯一一支重甲騎兵,原編製為滿員兩萬人,可實際上這是一支有著兩萬重甲騎兵和兩萬五千輕騎混編而成的龐大戰騎營。其主將統領是號稱西涼軍第一戰將的“飛虎將軍桓飛”,副將董越、黃烈,此二人或許在諸侯盟軍之中聲名不顯,但在西涼軍中確是素以勇猛著稱的沙場悍將。不然的話,以桓飛霸道蠻橫的性格,斷然不能容忍軟蛋慫包給自己當副將,早就被他打跑了。

  ??在數以萬計的盟軍將士的注視下,飛熊重甲騎兵策馬駛出城門,不急不緩地踏上婁底原,在青龍營和朔風營中間勒馬止步。而其統領桓飛則是騎著金猊獸佇立在最前麵,眯著眼睛冷冷注視著五百步開外的盟軍列陣,咧著嘴角流露出不屑之色,挑釁的意味十分濃烈。

  ??第四隊出關的戰騎是李利的起家部隊——龍驤營。這支戰騎號稱西涼軍最具戰鬥力的輕裝騎兵,也是李利麾下組建時間最早的戰騎營,曆來都由李利的心腹將領擔任主將。龍驤營滿員三萬人,主將統領原本是馬超,但現在臨時換成了虎賁將軍典韋接任主將,副將是李利的家將李征和蒙崇。

  ??第五隊戰騎出關時,一杆巨大的戰旗率先邁過城門出現在盟軍視線當中。但見這杆戰旗長寬相等,大約九尺左右,選用特等的蜀錦繡上金黃和暗黑兩種顏色,戰旗上繡著一隻金光燦燦的金猊獸,碩大的獅頭上還繡著王紋;對於這幅圖紋兩軍將士都不陌生,絕對算得上是耳熟能詳,這赫然是李利的座騎金猊獸王。這杆大旗之上還繡著大如水缸般的“李”字,李字淩駕金猊獸王圖案之上,在戰旗最上端還有一行金邊黑字,上書“漢驃騎大將軍”,連貫起來便是“漢驃騎大將軍李”。

  ??不言而喻,這第五支戰騎正是李利的親衛軍金猊衛。這支親兵衛隊原有三萬人,但經過北伐之戰和飛雲渡血戰之後,如今隻剩下一萬餘人。然而,此時此刻,正是這一萬餘人的金猊衛出現在盟軍眼前,卻令他們為之色變、失聲驚呼,其威懾力之大,遠遠超過之前出關的前四隊西涼戰騎。

  ??這才是對於盟軍將士而言威名赫赫的強大戰騎,其所立下的輝煌戰績不勝枚舉,遠的暫且不說,單說最近一段時間的戰績,就足以盟軍為之膽寒。北伐之戰,金猊衛首當其衝,充當西涼軍的先鋒營,正麵硬撼十餘萬蠻軍且戰而勝之,繼而一舉踏平蠻軍大營;青狼穀一戰,金猊衛與虎賁營合力戰勝兩倍以上的蠻軍騎兵,殺得蠻軍片甲不留,一舉覆滅十一萬蠻軍。

  ??如果這些都隻是傳聞、不足為信的話,那麽飛雲渡一夜血戰,金猊衛正麵狙殺曹操帳下六萬步騎,卻是誰也不能否認的事實。飛雲渡一戰,諸侯盟軍沒有記住西涼軍其它參戰兵馬的名字,惟獨對金猊衛記憶深刻,因為正是這支騎兵將曹操六萬大軍堵在飛雲渡內無法突圍,繼而被西涼軍一舉全殲。

  ??一夜之間,六萬曹軍死的死、被俘的被俘,戰後隻有三千餘人活著逃回盟軍大營。這是血淋淋的事實,曹操淪落至此,全拜金猊衛所賜。

  ??隨著金猊衛騎兵打著李利的帥旗走出城門,盟軍陣前的數萬將士不由自主地在金猊衛之中尋找李利的身影。因為在盟軍將士眼裏,這杆大旗就是西涼軍的大纛,大纛之下肯定就是李利的所在之處。

  ??很可惜,他們都猜錯了。這杆大旗是西涼軍的大纛不假,但李利並沒有跟隨金猊衛出關,或者說現在還不是兩軍主帥出現在陣前的時候。因為諸侯盟主袁紹還沒有出現,他都不出來,李利怎會急不可耐地躍馬出城呢?

  ??千萬別小看這個小小的細節,看似無足輕重,實則內藏玄機。這是一場無聲的心理較量,在戰陣尚未完成之前,兩位主帥誰先露麵,就意味著其人心智不夠堅韌,急於出陣就等於求勝心切,而求勝心切乃兵家之大忌。

  ??第五隊西涼戰騎之後出城的是一支重甲步兵,這就是實戰練兵長達兩年之久的陷陣營。對於陷陣營,盟軍將士都不陌生,在此之前的三個月攻城之戰中,守衛函穀關城門以及給予所有攻城兵馬迎頭一棒的守軍,便是眼前的陷陣營。

  ??經過長達三個月的守城廝殺,陷陣營眼下隻剩下五千重甲步兵和三千輕裝步兵。此時走在陷陣營最前方之人便是主將統領“陷陣將軍高順”和“雙鉞猛士胡崢”,這是盟軍將士二人他們取的名號,並非官職。此外,他們二人身邊還有一員威武不凡的將領,這就是新近加入西涼軍、死裏逃生的甘寧甘興霸。

  ??陷陣營之後,就是曹性率領的一萬名弓弩營,波才率領的兩萬武卒營步軍和鐵簫率領的五千車弩,此外還有三百架投石車陣、五百輛雙馬戰車和一百多架衝城車陣,合計不滿五萬步軍。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關決戰的西涼軍之中少了一部分將領,其中代表人物便是武威營主將統領滕霄和龍驤營統領馬超。與此同時,武威營和無雙鐵騎兩支騎兵也隨之不見蹤跡,沒有出現在盟軍陣前。否則,西涼戰騎將多達十五萬之巨,總兵力將多達二十萬,但現在出現盟軍陣前的西涼軍卻是不滿十七萬步騎,若是刨去重型器械步兵,正好是盟軍的一半。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