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盟軍大纛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4      字數:3711
  “奉孝慎言,切莫非議主公的對錯。”

  ??聽到郭嘉的話後,賈詡輕聲提醒一聲,隨即笑眯眯地說道:“其實奉孝是隻知其一卻不知其二。你隻看到主公似乎是罵不過袁紹,才惱羞成怒地逼袁紹應戰,卻忽略了主公本身也是能言善辯之人。須知陣前答話不比私下敘談,一言一行都直接關乎兩軍士氣,並不是想說什麽就能說什麽,稍有不慎被對方抓住把柄,往往就會大失顏麵,繼而影響全軍士氣。”

  ??在賈詡話音稍頓之際,郭嘉插話道:“文和兄的意思是???主公故意示弱,佯作辯不過袁紹,繼而扮出一副惱羞成怒的樣子,抓住袁紹的口誤逼迫他陣前應戰?”

  ??賈詡頷首而笑:“奉孝可曾見過市井小民打架鬥毆的場景?”

  ??“當然見過。街市上的小民往往一語不合便大打出手,直到打得一方頭破血流、矢口求饒為止,這等市井鬥毆之事,我看到的不止一次,可謂是屢見不鮮。文和兄何故有此一問哪?”

  ??“拋開身份和地位不談,奉孝再看看眼下主公與袁紹之間的情形是不是似曾相識啊?”

  ??“這???”郭嘉聞言錯愕,既而靈光一閃,恍然大悟道:“咦,還真是如此!主公和袁紹起初還暗藏機鋒地互相譏諷,既而撕破臉皮破口大罵,接下來主公佯裝辯不過袁紹,便要與袁紹當眾廝鬥。這一幕還真是與市井鬥毆一般無二,話不投機便破口大罵,罵不過別人的時候就大打出手。原來主公的真實意圖便在於此啊!”

  ??“正是如此。主公行事向來無軌跡可尋,如天馬行空般變幻莫測,越是盛大的場麵越是讓人捉摸不透,很多我等認為十分棘手的事情到了主公手裏往往會變得很簡單。就像眼前這般劍拔弩張的場麵,任何人麵對兩軍數十萬人馬恐怕都很難做到鎮定自若、應對自如。但主公卻視諸侯大軍如無物,以最簡單的方法達到打擊盟軍士氣的目的,這才是真正的舉重若輕,王者風範!”賈詡甚為欽佩地讚歎道。

  ??“呃!”郭嘉聞言愕然:“主公這麽做是不是有些???”

  ??“兒戲?亦或是難登大雅之堂是嗎?”賈詡接聲笑道。

  ??“正是。主公貴為驃騎大將軍,如此作為,難免落入下乘,事後明眼人自然都能想明白。這樣以來,豈不是有損主公聲望與威名?”

  ??賈詡含笑搖頭:“奉孝此言差矣。主公常說:到什麽山頭唱什麽歌,不在乎是大雅還是低俗,關鍵要看聽歌之人是何等身份?麵對尋常百姓吟詩作賦,即便是大雅之作,恐怕也沒幾個人能聽懂,遠不如鄉間小調聽著舒服。

  ??眼前這般情景亦是如此。袁紹之所以邀請主公出關敘話,無非是想借著口舌之利打擊我軍士氣,聽眾便是兩軍將士。而兩軍將士之中有多少是讀過書、會識字的士族子弟,想必一定不多,甚至是寥寥無幾。這些將士與市井之中打架鬥毆的小民何異?故而,對他們來說口舌之利根本沒有多大作用,也產生不了多大影響,但拳頭就不一樣了。不管袁紹年紀大小,這是戰場上而不是府邸中坐而論道,他既然敢於出陣與主公對話,並且出言挑釁主公決戰,那就要有與主公正麵廝鬥的勇氣和心理準備。

  ??而主公呢,表麵上佯裝罵不過袁紹,繼而借著袁紹之前的挑釁口誤,逼迫袁紹陣前決鬥。這一瞬間的轉變,我等都覺得荒誕離奇且太過突然,但兩軍將士卻看得明明白白,並且認為合情合理。

  ??說不過別人就動手打嘛,這麽淺顯的道理誰不懂,一切都顯得合情合理,至少兩軍將士都能理解,而且並不認為這有什麽不對。可就是這麽淺顯的道理,簡單至極的方法,就能讓袁紹大失顏麵,在諸侯大軍之中威望大減。是以,主公此舉無疑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任憑袁紹巧舌如簧、舌燦蓮花,卻終究抵不過市井無賴的鬥毆之法。

  ??而袁紹之所以陷入如此難堪的境地,並不是他愚蠢,而是他眼裏根本沒有普通兵士。他還以為兩軍對壘是冀州牧大堂呢,麵對的都是士族官宦之人、飽學之士,卻不知今天的聽眾都是普普通通的兵士,很多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因此,越是淺顯易懂的方式,他們才能第一時間接受,並且能夠認同。所謂謀略之道,‘謀’是基礎,但如何去做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這就是‘略’。”

  ??“文和兄所言甚是,嘉受教了。”躬身一揖後,郭嘉心悅誠服地說道。

  ??“奉孝不必如此。此乃小道也,難登大雅之堂,不過主公曾說,最合時宜的謀略才是最好的策略。現在想來確實如此,我等往後還需拋開世俗偏見,不拘一格才行啊!”

  ??“文和兄言之有理,嘉卻是有些迂腐了。此後定當自省自查,以免誤己誤人,耽誤了主公的千秋霸業。”

  ??“奉孝不必自謙。賢弟之才不輸於當世任何智者,並且年輕力壯,又得主公器重,日後必然前途無量。如今愚兄已過不惑之齡,距離天命之年不遠矣;此戰過後,主公爭霸天下之路必將走出西涼,前往東北和江南各州各郡。屆時,愚兄縱然有心跟隨主公征討四方,隻怕主公也不會應允,因此奉孝賢弟就要擔負起更多更重的擔子,輔佐主公盡早平定天下,成就千秋霸業!”

  ??“多謝文和兄抬愛,嘉必定不負兄之所托,盡己所能輔佐主公廓清寰宇,戡平天下!”

  ??至此,郭嘉終於明白賈詡今日為何將一件小事講解得如此細致,這和以往沉默寡言的處事風格孑然不符。但現在他徹底明白了,原來賈詡有意培養他全權接管軍務,以便於日後跟隨主公李利南征北戰,晉平天下。

  ??畢竟賈詡年齡偏大,而且素來被李利所倚重,軍政一肩挑,隨著西涼軍地盤不斷擴大,賈詡必然會被委以重任,不會常年跟在李利身邊出謀劃策。如此以來,右軍師郭嘉自然是當仁不讓,擔負起出征大軍的軍務,並時刻跟在李利身邊出謀獻策,隨軍征戰。

  ??————————————

  ??噠噠噠!

  ??“李賊休得猖狂,袁盟主麾下韓德與你一戰!”

  ??策馬奔向陣前,韓德、韓猛叔侄二人並駕齊驅,行至陣前百步時,韓德一邊躍馬揚刀,一邊厲聲喊話。

  ??韓德不愧是久經沙場的老將,經驗老道,此時喊話,一則臨陣通名,二則替袁紹解圍。

  ??有道是:主上有難,臣下服其勞。

  ??此刻韓德、韓猛叔侄倆出戰李利,可謂是恰逢其時,不枉袁紹對他們叔侄二人長期以來的信任。當年袁紹取代韓馥提領冀州時,慕名前去邀請韓家叔侄出仕相助,自此韓德、韓猛叔侄二人一直很受袁紹器重,在軍中地位頗高,雖不能與顏良文醜相比,卻也比張郃高覽、呂曠呂翔等輩高出一籌。

  ??勒馬陣前與李利對峙的袁紹,聽聞身後傳來的急促馬蹄聲和韓德的喊話後,猶如大旱逢甘霖般鬆了口氣,一臉煞白的神色頓時恢複些許紅潤。隨即他撥馬便走,眼角餘光卻一直留意著李利,惟恐李利趁自己勒馬轉身之時狠下殺手。

  ??然而,袁紹確實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他勒馬轉身之際,李利手持戰刀紋絲不動,任由他打馬回陣而視若無睹,似乎根本沒有趁機將其斬殺之意。

  ??看到這一幕,兩軍將士誰能不明白,李利此舉才是真正的恫嚇袁紹,其目的就是恐嚇袁紹主動退縮,從而在盟軍三十萬將士麵前大失顏麵、威嚴掃地,繼而打擊盟軍士氣。自始至終,李利壓根就沒想當眾斬殺袁紹,並不是他不想殺袁紹,而是不能,或者說是時機未到。

  ??畢竟袁紹是諸侯大軍的盟主,乃盟軍之大纛,而且年過五旬。如果李利趁勢斬殺袁紹,無疑是圖一時之快而後患多多;其一勝之不武,其二袁紹陣前被殺必然導致盟軍將士義憤填膺,既而同仇敵愾,眾誌成城。如此一來,縱然函穀關堅固無比,足可抵擋盟軍強攻關隘;但在盟軍悍不畏死的強攻之下,關內五萬守關步軍必然損失慘重,勢必迫使西涼戰騎提早出關迎敵。此舉有違李利誘敵深入的初衷,將打破他早已布置妥當的即定戰術,繼而改變整個戰局,將這場勝券在握的大戰引向無法預料的未知方向。

  ??若是失去了袁紹這個諸侯盟主,盟軍糧草輜重必然中斷,使得三十餘萬大軍難以為繼,勢必一哄而散。果真如此的話,西涼軍肯定獲勝,但是李利想將諸侯大軍聚而殲之的初衷便無法達成。袁紹一死勢必導致中原局勢動蕩,但隻要各鎮諸侯尚存,就無法徹底改變中原諸侯割據的局麵;那麽李利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無異於枉費心機,徒勞無功。

  ??是以,對於李利及其麾下西涼軍而言,在沒有消滅諸侯大軍之前袁紹就不能死,隻有徹底剿滅了盟軍的有生力量之後,才是除掉袁紹和各鎮諸侯的最佳時機。

  ??“李賊受死吧!”目送袁紹離去,躍入李利視線的赫然是躍馬狂奔殺來的韓德、韓猛叔侄二人。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