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孤注一擲圖霸業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4      字數:3607
  中軍大帳內,燈火搖曳閃爍。

  ??帥案側角,一盞狻猊香爐熏煙嫋嫋,發出淡淡的馨香。

  ??親兵再次煮好一壺熱茶,依次給帳內五位將軍奉上香茗,隨之躬身告退。

  ??“其實程叔和黃叔所說的這些,我都知道,三天前就已經打探清楚了。”輕抿一口茶水,孫策滿臉笑意地說道。

  ??“啊!少主早就知道東垣城守軍虛實?”程普等人聞聲驚愕道。

  ??孫策輕輕放下茶盅,點頭肯定道:“是的,我早就知道這些守軍都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絕非李賊麾下的西涼軍主力。世人都知道西涼苦寒,司隸各郡更是久經戰禍之地,然而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意識到,如今的西涼三州之地與三年前截然不同。三年時間,當中原諸侯以及天下各州各郡都在大肆擴張地盤、招兵買馬之時,西涼三州之地卻安定祥和,刀劍入庫,休養生息。因此,眼下中原和江南各地都是越打越窮,集市日漸蕭條,但西涼三州之地卻是日子越過越好,蒸蒸日上。

  ??兩三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三年內,天下分崩離析,烽煙四起,無數城池和村落淪為灰燼,卻也有無數城池悄然而起,司隸就是這樣,整個西涼全境就是如此。區區兩年多時間,足以讓西涼三州百姓擺脫饑不擇食的困境,繼而重建家園,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所以,我們此次才會遇到這麽多青壯拿起抽頭鐵鍬與我等為敵,因為在他們眼裏,我們此來就是奪走他們的家園,毀掉他們來之不易的好日子。”

  ??孫策這番話無疑是直中要害,說得絲毫不差,但程普、黃蓋等人卻大為詫異。他們好像第一次認識孫策一樣,滿臉震驚之色,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鏡和耳朵,恍然如夢。

  ??這一切看似很突兀,實際並不奇怪,因為程普、黃蓋等人已經有大半年時間沒有和孫策朝夕相處了。而半年時間足夠一個人反省很多事情,總結之前的失敗教訓,從而重新謀劃自己的未來之路。孫策就是如此。

  ??自從孫堅死後,十七歲的孫策就扛起其父留下的重擔,不僅要照顧一家老小,還要擔負數千部眾的生計。其間,他率部與荊州劉表作戰,生擒黃祖換回孫堅屍首,而後返回江東安葬亡父。隨後,他被江東士族排擠,無處落腳,不得不率部投奔徐州陶謙暫以棲身;之後卻因處事不密,被陶謙發現他暗地裏招兵買馬、秘密結交廣陵名士,繼而被陶謙驅逐出境,迫不得已投奔袁術。

  ??然而袁術可是個老奸巨猾之人,遠沒有陶謙好說話。收容孫策之後,袁術立即打散孫堅舊部,將孫策與程普、黃蓋等人隔離開來,除了升帳議事,他們幾乎很難碰麵。自此之後,袁術屢屢派遣孫策領兵出戰,以至於他長期領兵征戰在外,馬不卸鞍,身不卸甲,幾乎沒有一點閑暇。此次領兵前來河內會盟,是孫策煞費苦心付出巨大代價換取而來的領兵機會,或許這也是他唯一的翻身機會。若是錯過此次獨自領軍出戰的良機,他這輩子都別想翻身,更不要提功名大業,因為他把自己最大的倚仗都送給了袁術,等於是孤注一擲,不成功便成仁,再無退路。

  ??世間之事很多都是被逼出來的,不得萬不得已,誰也不會孤注一擲,拚命一搏。

  ??孫策就是這樣。原本他還想在袁術帳下蟄伏兩年,暗中積蓄力量,等待合適的時機脫離袁術,擁兵自立。然而,李利秘密前往揚州的遊曆之旅給他巨大觸動,讓他聽聞此事後夙夜難寐,第一次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出路。隨後傳來至交好友周瑜投效李利的消息,這讓孫策震驚不已,失魂落魄好多天,如喪考妣。直到現在他都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仍舊下意識認為一定是李利挾持周瑜所致,否則與自己情同兄弟的周瑜怎麽可能投奔李利?

  ??與此同時,周瑜被李利挾持之事對孫策刺激極大,讓他清晰認識到自己必須盡快強大起來,一定要有自己的地盤,否則連自己的親人朋友都保護不了。恰在此時,他得知中原諸侯會盟的消息,而袁術也在邀請之列。於是他立即前去請纓出戰,可惜袁術根本沒有參加會盟的念頭,反而打定主意坐山觀虎鬥,冷眼旁觀,不願插手中原戰事。

  ??這讓孫策泄氣之餘,暗自憤恨不已,私下咒罵袁術祖宗十八代,卻仍然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沒有袁術的首肯,孫策就無權調動一兵一卒,沒有兵馬如何會盟?

  ??其間,孫策也曾想過效仿劉關張三兄弟隻身會盟,卻隨即摒棄這種念頭。想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三騎前去會盟,拚命廝殺,博得偌大名頭,卻最終還是一無所獲,兩手空空而歸。這不是孫策想要的結果,他既要一舉成名,還想名利雙收,繼而成就一番霸業。若想達成願望,必須要有一支兵馬,而他想從吝嗇如鼠的袁術手裏借取兵馬,無異於癡人說夢,異想天開。

  ??正所謂: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戴綠帽子抓不住流氓。

  ??所以,孫策此次能夠從袁術手中借得兩萬兵馬確是付出很大的代價,大到孫策每次想起此事都會咬牙切齒,牙齒磨得“咯嘣”作響。此外,幸虧還有袁紹一封接著一封密信催促之功,否則袁術絕不會如此慷慨地給他兩萬兵馬。

  ??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如果孫策還不知道珍惜手中來之不易的兵馬,還一味地猛衝猛打,那他就算白活了,死後無顏麵見亡父孫堅,因為他抵押給袁術的東西就是孫堅用命換來的無價之寶。

  ??——————————————

  ??發愣半晌,程普、黃蓋四人才緩緩回過神來,轉而麵露喜色,眉宇間充斥著欣慰之情。

  ??孫堅身前說過,如果一個諸侯腦子隻想著擴張地盤,眼睛裏隻有士族和名士,卻毫不顧及百姓的困苦與死活;那麽其人最多強盛一時,終究無法長久,早晚必被其他諸侯覆滅。

  ??當時程普四人並未真正理解孫堅到底想說什麽,直到劉備憑白收取徐州六郡之後,他們終於想明白了。原來孫堅所言的深意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這句箴言並不是孫堅首創,早在四百年前西漢建國之初,漢高祖劉邦就是這麽做的,隻不過並未打出旗號,話語也沒有凝煉,但意思是一樣的。

  ??現如今,程普、黃蓋四人欣喜的是,少主孫策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這就意味著他已經具備諸侯霸主之姿,至少有此潛質。隻要孫策此番利用手中兵馬搶得一塊地盤,隨後就能迅速發展起來,直至真正成為一路諸侯,繼而割據一方,成就一番霸業。這是程普四人夢寐已久的夙願,自從孫堅意外身亡後他們當時就絕望了,感覺前方一片黑暗,這輩子徹底毀了。不承想,四年後的今天,孫策竟然從袁術手中借得兵馬,終於有了東山再起的希望。

  ??最為可喜的是,孫策居然懂得諸侯霸主最需要什麽,最大的依靠是什麽,這就是民心,或者說是百姓的支持。對於諸侯霸主來說,功名利祿不足為道,名士賢臣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贏得百姓的認可和信任;惟有如此,其人才能站穩腳跟,一步步發展壯大。

  ??任何一個開國帝王,其人必定關心百姓之疾苦,心向百姓,如此才能贏得百姓的擁戴,根基才能更穩,直至最終奪取江山。至於文臣武將嗎,他們同樣來自百姓,而門閥氏族和名士終究是一小部分人,根本代表不了廣大的平民百姓。

  ??孫策年紀輕輕就懂得這個道理,認識到士族可用卻不是大業之根本,足見其人見識不凡,誌向遠大,胸襟之廣闊早已不再局限於眼前的人和事。這樣的人才能真正成就一番霸業,此刻在程普、黃蓋四人眼裏,孫策就是如此。

  ??“少主天資過人,實令我等敬佩之至,欣喜若狂啊!”平複心神後,程普老懷欣慰地感歎道。

  ??黃蓋接聲道:“是啊!之前我一直認為少主年輕氣盛,有時候根本不聽勸諫,生怕少主再走老主公孫堅的老路。而今看來,我是多慮了,少主聰慧睿智,腹有良謀,成竹在胸,實乃我等之福啊!”

  ??程普、韓當、祖茂三人欣然點頭附和,交口誇讚孫策少年英才,將來必能成就大事,實現孫堅遺願。

  ??欣喜之餘,程普笑聲問道:“這麽說,不用我等勸阻,少主早就打算駐軍休整,等到袁紹大軍到來後,合兵進攻東垣城?”

  ??“不,我等明日還要攻打東垣城!”孫策微微搖頭,神情堅定地說道。

  ??“什麽?還要繼續攻城?”程普、黃蓋四人聞言大驚失色,異口同聲地驚呼道。

  ??孫策微笑頷首,肯定道:“對,繼續攻城。眾所周知,東垣城是擋在安邑大營前麵的最後一道屏障,隻有攻陷此城,我等此次會盟的目的就算達成大半,足可揚名天下!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