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聞密報夤夜驚雷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3      字數:5907
  (感謝:書友君子柏、天馬行空6668、dafasdff書友月票支持,多謝!)

  ??——————

  ??眼見張揚神色急躁,與此前截然不同,袁紹不禁神情微變,輕聲詢問道:“稚叔你這是怎麽了?究竟發生何事讓你如此焦慮,六神無主,難道是我軍出兵方略有何不妥?”

  ??“呃!”張揚聞聲驚醒,緩緩鬆開攥緊的右手,隨之手心裏顯露出一疊信帛。

  ??隨即他將信帛遞給袁紹,恭聲解釋道:“這是剛才侍女進來奉茶時交給我的細作密報。信上說,連日來李賊之所以裹足不前,是因為他已將出征大軍交付於一個名叫周瑜的將領全權接管戰事。而我等派往北地郡的細作卻渾然不知,還以為李賊出征受挫,戰事膠著,故而一直留在朔風口大營思考破敵之策。

  ??不承想,事實根本不是這樣。西涼出征大軍完全由周瑜全權掌管,一應戰事都不需要事先稟報李賊,更不需要李賊親自領兵出戰。故而我等手下細作都被李賊蒙蔽了視線,一直守在朔風口大營周圍,傻傻等待李賊親赴前線領兵作戰。卻不料前線主將周瑜已經率領大軍於青狼穀大敗於夫羅蠻軍,一戰殲滅蠻軍十餘萬戰騎,繼而勢如破竹,數日間攻占大半個匈奴草原。

  ??如今西涼軍已兵臨匈奴王庭,不日即可平定蠻夷,大獲全勝!”

  ??“啊!”堂內眾人聞聲色變,異口同聲地失聲驚呼,紛紛神情驚駭,滿臉不可置信之色。

  ??愕然失神之中,曹操臉色鐵青地沉吟道:“怎麽會這樣?蠻賊於夫羅擁兵十餘萬,池陽城慘敗之後仍有近十萬大軍,而後他向本初兄求助,我等又送與他十萬石糧草和五十車軍械。憑借這些糧草、輜重,他足可再次聚集數萬戰騎,重整旗鼓,與李賊相持數月毫無問題。怎麽會旬日之間就慘敗至此呢?”

  ??語氣稍頓,曹操怒其不爭地破口大罵道:“於夫羅真是一頭蠢豬!十幾萬大軍哪,再加上戰馬,連人帶馬二十餘萬,就算是二十萬頭蠢豬,傻站在哪裏不動,任由西涼軍砍殺,也足可拖住西涼軍半個月時間。可現在竟然如此不堪,十餘萬戰騎竟被李賊隨便派出一個籍籍無名的將領率軍剿滅,真是豈有此理,愚蠢至極!”

  ??“呀啊啊!”就在曹操大罵於夫羅愚蠢時,早已看完信帛的袁紹更是滿臉猙獰,勃然大怒地厲聲怒吼:“蠻賊壞我大事啊!全是一群蠢豬,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都去死吧!氣煞我也!呼呼呼———”

  ??咬牙切齒地大罵一通之餘,袁紹氣得臉頰絳紅,鼻息粗重如牛,張嘴急促地喘息,卻仍舊是怒不可泄,一口氣堵在胸口上不去下不來,難受至極。

  ??呂布英俊的麵孔此刻同樣劇烈變化,一陣青一陣紅,變幻莫測,最終臉上浮現出略顯蒼白的神色。但他沒有像袁紹和曹操二人那樣嚴重失態,破口大罵,而是滿臉陰沉地若有所思,神情不由得黯淡下來。

  ??相比從未與李利正麵交戰的袁紹和曹操,以及從未近距離接觸過李利的張揚、許攸和荀彧等人,呂布是屋內眾人之中唯一一個熟識李利的人。

  ??此次眾人秘密會麵之中,曹操、袁紹、張揚和許攸等人言談舉止中儼然極度藐視李利,張嘴李賊閉口小兒,百無禁忌,肆意貶斥李利,但呂布很少咒罵李利,甚至還會尊稱李利為大將軍。

  ??正所謂無知者無畏。

  ??在呂布看來,袁紹等人未免太過自大,以至於目中無人,因為隻有從未見過李利的人,才會如此大言不慚,無視李利的存在。然而真正與李利近距離接觸過的人,絕對不會也不敢輕視李利,更不會出言不遜地詆毀李利。因為在呂布心裏,李利是個值得尊重的對手,更是一個當世罕見的睿智霸主。可惜他呂布與李利終究不是一路人,兩人都不是甘居人下之輩,且又因董卓之死結下宿怨,矛盾無法調和,今生注定是敵人,根本沒有化敵為友的可能性。

  ??然而這並不妨礙呂布對李利的敬重。或許在袁紹、曹操等人眼裏,西涼李利不過是個弱冠之齡的後學末進,跟他們的兒子一般大,即使能耐再大,也不足為懼。但呂布卻沒有因為李利年少而輕視於他,反而對李利頗為忌憚,將其視為生平之大敵。

  ??其實,呂布早年也像袁紹等人一樣,根本沒把李利放在眼裏,甚至於不屑一顧。遙想當年李利晉升龍驤校尉卻無實權,整天在長安城無所事事地四處遊蕩之時,呂布已是董卓身邊的紅人,初次聽到李利的名字時根本沒放在心上,轉眼就忘了長安城還有李利這號人。直到李利外放武威郡出任太守之際,他奉命前去送行,那是他第一次與李利麵對麵的近距離接觸。當時雙方沒有過多交談,說過的話總共沒有超過五句,算是匆匆一晤,點頭之交,實在不值一提。

  ??然而,就是這個被他遺忘在腦後的李利,時隔一年之後再次返回長安時卻是威風八麵,出盡風頭,手握數萬雄兵,雄踞一方,以至於董卓都不敢輕視,親自派遣西涼軍一眾將領出城相迎。那次呂布謊稱身體微恙,故意推脫,沒有前去迎接李利進城,也正是從那一刻起,李利才算正式進入他的視線,讓他記住西涼軍中還有李利這麽一個不可小視的實權將領。

  ??自從李利率部回到長安之後,立即成為長安城百姓熱議的焦點人物,隨之更是繼呂布之後成為董卓麵前的紅人,隱隱表現出與他分庭抗禮的架勢,由此引發兩人之間的明爭暗鬥。隨後呂布與李利數次交鋒,盡數落於下風,吃了大虧。然而當時他並不知道自己成為李利在西涼軍立威的墊腳石,每一次鬥爭失利,就意味著抬高李利的聲望;當灞河一戰落敗之後,李利在西涼軍中的威望升至頂峰,儼然超越他呂布,成為西涼軍中標杆式的強大存在。

  ??這其中隱藏的深層用意,呂布一直懵懂不知,直到逃離西涼之後經陳宮點撥,他才理清頭緒,恍然大悟。隻可惜他明白的太晚,後知後覺,當徹底想通始末之後,已然大勢已去,悔之晚矣。

  ??回顧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呂布心裏無比苦澀,恥辱、慚愧、怨恨和敬佩等思緒一股腦地湧上心頭,當真是百味雜陳,冷暖自知。

  ??按理說呂布應該對李利恨之入骨,除了恥辱仇恨,敬佩之說根本無從談起,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實際上,呂布內心深處確實對李利頗為欽佩,從而敬重李利,這一切便源於武關城下李利信守諾言放任他率部離去而起。

  ??縱觀呂布將近二十年的征戰生涯之中,從未向任何人低頭認輸,更不會俯首請求饒命。即使是在丁原、董卓等人麵前,他不過是逢場作戲,謀求晉升之道而已,實際上並未將丁原、董卓之輩放在眼裏。對他而言,認人做義父隻是謀求晉升的一條捷徑,說他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亦不為過。但在正麵戰場上,他卻從未向任何人服輸,因為他自身就是無敵的化身,不敗的戰神,沒有人能在戰場上將他打敗。

  ??有道是:山外青山樓外樓,一山還比一山高。

  ??長安大戰當夜,呂布率部出擊非但沒有救出王允和天子,反而被李利端掉郿鄔,斷了退路。隨後呂布率部星夜逃離長安,卻又被李利抄近路趕在他前麵抵達武關,繼而從容設伏,以致於呂布及其麾下戰騎束手待斃,毫無反抗之力。

  ??那一夜,呂布生平第一次感到絕望,感覺死亡一步步逼近,近在咫尺。而他卻束手無策,以致於連拚死一戰的勇氣都沒有,隻得下馬俯首認輸,請求李利饒命。

  ??那一夜,縱橫沙場十餘載,憑借手中方天戟、胯下赤兔馬無敵於天下的戰神呂布,站在李利麵前俯首求饒,將左膀右臂張遼和高順的陷陣營拱手送給李利,藉此換取自身性命。

  ??當是時,呂布心裏沒有半分恥辱和慚愧,唯一的念頭就是活命,除此再無所求,心無旁騖。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李利居然信守承諾,果斷放他離去,並且還讓他率部離開,沒有再行刁難和阻攔。

  ??正是從那一刻起,呂布對李利既有仇恨與恥辱之感,又心存敬畏。因為他真切感受到李利的強大自信和一切盡在掌中的王者胸懷,或許世人都怕他呂布,但他在李利的眼神中卻看不到半分畏懼,看到的隻有李利氣吞山河的萬丈豪情,以及無懼無畏的強者之心。而這恰恰是呂布所沒有的,或者他曾經有過,但自從斬殺丁原充作晉升之禮後,他就徹底失去這份豪氣衝天的胸襟和無所畏懼的強者之心。

  ??逃亡中原之後,呂布最恨的人是李利,內心深處最敬重的人也是李利。因為他真正敗給了李利,一敗塗地,敗得很徹底,敗得口不服心服。而他之所以敬重李利,不是因為李利武藝高強以及其麾下猛將如雲,而是李利胸懷博大,豪氣幹雲,一言九鼎。武關城下那一幕,若是易地而處,呂布無論如何都不會放過李利,必定除之而後快。但李利卻能心平氣和地放走他,並且事後也沒有派兵追殺,任由他率眾離去。單憑李利這份自信和胸懷,呂布自認自己做不到,可李利卻果真這麽做了,並且自始至終都沒有一絲悔意。

  ??時隔兩年,呂布再次與袁紹、曹操等人結盟對付李利及其麾下的西涼軍。他的真正意圖很簡單也很單純,就是想借助盟軍之力與李利堂堂正正地大戰一場,重新奪回曾經失去的尊嚴和自信,一雪前恥。是以他從未想過使用陰謀詭計贏得勝利,更不屑於勾結蠻夷出兵襲擾涼州,從而達到取勝的目的。但他現在從袁紹和曹操二人口中得知,蠻賊於夫羅出兵涼州竟是袁紹在背後支持,其目的就是想將西涼軍拖在匈奴草原戰場上不可自拔,從而給盟軍創造有利戰機,前後夾擊攻打西涼軍,一舉功成。

  ??這讓呂布深感不恥,在坐之人沒有誰比他更能體會匈奴蠻夷對大漢邊境的危害有多大、又有多深,早年他之所以投身軍旅,正是為了抵禦蠻夷燒殺劫掠,立誌誅滅蠻夷,為大漢開疆擴土。可惜時過境遷,他當初參軍的理想如今已經漸行漸遠,變得遙不可及,但他對蠻夷的仇恨從未削減半分,始終視蠻夷為生平之敵。

  ??梳理思緒之後,呂布神色黯然地靜靜坐在那裏,一聲不吭,此前萌生的雄心壯誌突然間消失殆盡,頗有意興闌珊之感。是以他對袁紹、曹操、許攸等人破口大罵李利的罵聲視若無睹,不置可否地冷眼旁觀,不時眉頭微皺,眼底閃過一絲鄙夷厭惡之色。

  ??“呼———!”內堂上,除呂布之外,眾人罵得口幹舌燥,直到氣喘噓噓之時方才重新落座,長籲短歎地各自平複心神。

  ??其實屋內還有一人與呂布的心境有些相似,而他也隻是象征性地出言附和,實際上並沒有大肆咒罵李利。此人便是曹操的心腹謀士荀彧。

  ??荀彧謀略深遠,眼光獨到,逢大事有靜氣,於無聲處聽驚雷,確有王佐之才。但他與一般謀士不同,別人都是圍著主公打轉,處處揣摩主上的心思,而荀彧卻從不刻意迎合曹操的心思。他之所以投到曹操麾下,此後傾盡心力輔佐曹操,是因為曹操確實是一位當世少有的雄主,並且忠心漢室。

  ??此次於夫羅聯合蠻夷各部聯合出兵襲擾涼州之事,荀彧事先並不知情,直到最近才聽曹操提起此事。不過這件事情與曹操沒有關係,完全是袁紹一手策劃實施的,其目的就是為了牽製李利及其麾下的西涼軍,從而為盟軍創造有利戰機,出其不意襲取司隸,力求一舉打敗西涼軍。荀彧之所以篤定此事與曹操無關,是因為曹操眼下根本沒有多餘的錢糧支持於夫羅出兵,縱然有心也沒有這份能力。

  ??縱觀中原各鎮諸侯之中,惟有袁紹有此實力,而這種事情也隻有袁紹能做得出來。就像他早年建議何進密召董卓、丁原等人領兵進京一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幾乎什麽陰招損招都能想出來,而袁紹帳下謀士之中也不缺乏這種陰損小人。最重要的是冀州錢糧充足,袁紹這個家夥近年來財大氣粗,先前還曾資助呂布招兵買馬,其目的就是想讓呂布出兵剿滅黑山賊,由此袁紹才能剿滅於毒、李大目等數股黑山賊。

  ??此番袁紹故技重施,暗中資助蠻賊於夫羅,促使於夫羅聯合草原各部出兵襲擾涼州。隻可惜蠻軍本性難移,根本沒有按照袁紹的真實意圖行事,將出兵襲擾改為大舉進犯涼州,繼而招致李利親率大軍誓師北伐。隻是出乎所有人預料之外的是,於夫羅麾下蠻軍多達十幾萬戰騎,實力之強大足以令中原諸侯側目,可如此強大的兵力卻被西涼軍打得一敗塗地,最終十幾萬蠻軍灰飛煙滅,西涼軍大獲全勝。

  ??這件事情不僅袁紹、曹操二人想不通,就連荀彧這等頂尖智者也想不明白蠻軍何以慘敗至此,西涼軍究竟有何倚仗竟能如此輕易地殲滅十幾萬蠻軍?

  ??“稚叔啊,你久在司隸,與安邑大營距離頗近,消息靈通,可曾聽說過這個打敗於夫羅蠻軍的周瑜究竟是何許人?”好不容易平複心神後,袁紹眉頭緊蹙地甕聲問道。

  ??張揚聞言後,神情茫然地搖搖頭,思量著說道:“這個周瑜是何來曆,我也說不清楚。隻知道此人是李賊前番遊曆揚州時征辟的一個文士,算算時日,其人投到李賊麾下的時間至今不滿三個月,資曆很淺;按照西涼軍以往的晉升慣例,此人根本不可能這麽快就得到李賊重用,也不夠資格獨當一麵。

  ??但此次李賊卻是一反常態,破格提拔周瑜,出征之前就授予周瑜左中郎將之職,待出征大軍抵達北地郡後,又提拔周瑜擔任中軍副將,池陽城大勝之後周瑜便是大軍主將。其後周瑜領兵秘密出擊,以至於我手下的細作對此毫無察覺,直到青狼穀大勝的消息不脛而走,細作們方才後知後覺地傳回密報。”

  ??“揚州周瑜?”張揚說完話後,曹操忽然沉吟一聲,眯著眼睛說道:“這個周瑜的名字聽起來很耳熟,十幾年前洛陽令周異膝下有一子,聰慧過人,有洛陽神童之美名,此子的名字也叫周瑜。當年我就在周異手下任職,還曾見過此子一麵,那時他還是個五六歲大的孩童,卻生得相貌俊美,聰明伶俐,十分喜人。難不成李賊手下的這個周瑜就是廬江周異之子?”

  ??曹操話音未落,荀彧接聲道:“主公所言不錯,周瑜正是洛陽令周異之子!諸位有所不知,周瑜其人並非無名之輩,隻不過他先前遠在揚州,即使小有名氣也傳不到中原各州,是以諸位不曾耳聞。不過屬下對此人倒是有所耳聞,據說其人相貌堂堂,風流倜儻,精通六藝,文武雙全,尤擅音律,在荊揚二州頗有才名,更有好事之人稱其‘美周郎’。”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